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泛舟喀拉拉邦風景區

泛舟喀拉拉邦風景區

泛舟喀拉拉邦風景區

《警醒!》印度撰稿員來稿

你能不能想像,你正乘坐一艘裝潢精緻的船屋,穿越44條河流,遊遍多個三角洲呢?來到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你就有這樣的機會了。這裡有長達900公里的河流迴水風景區,可以讓你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你漂呀蕩呀的,歡樂充滿內心,感受新奇獨特。船徐徐地前進,映入眼簾的都是美景,有椰林映岸的礁湖、青蔥翠綠的稻田,還有天然湖泊和人工運河,你恨不得把一切盡收眼底。喀拉拉邦迴水風景區真是名不虛傳,怪不得在《國家地理旅行者》(英語)列出的「50個一生必遊的地方」之中,喀拉拉邦也榜上有名。

在縱橫交錯的河道上,你不能忽視的另一派景象,就是河畔居民的生活。曾幾何時,這地方根本沒有遊客,更沒有什麼五星級賓館。今天,雖然有些居民在新建的賓館裡工作,也有人從事其他跟旅遊相關的行業,但大多數人仍然眷戀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日常生活基本沒變。他們料理自己的稻田和椰林,為了豐富食物和增加經濟收入,他們也會捕魚。

徒手捕魚實罕見

在迴水風景區,居民的生活總離不開捕魚,但這裡有一種景觀是別處沒有的,那就是婦女親自下水,徒手捕捉綠亞麗魚。這種魚是喀拉拉邦迴水風景區內的特產,是印度人和外國遊客的桌上佳肴。婦女捕魚的時候,身後拖著罐子,涉水尋覓。魚見到她們走近,就潛入水底,一頭鑽進泥裡躲藏。但捕魚婦才不會上當,她們只消用腳輕觸河泥,就已心中有數,然後出其不意,迅速沒入水中,往泥裡一抓,活蹦亂跳的魚就這樣給抓住,放進浮在水面的罐裡。捉夠了以後,捕魚婦就回到岸上,那裡已有不少人在等著購買。肥大的鮮魚價錢高,會賣給五星級賓館供有錢人享用;普通人吃小魚,但畢竟也是美味的一頓。

中國漁網成景點

放眼河畔,充滿美感的中國漁網隨處可見,這是迴水風景區內的重要景點。

有人說,公元1400年之前,來自元朝皇帝忽必烈宮廷的中國商人,將這種漁網帶到科欽(高知)。中國人最先使用這種用手操作的捕魚工具,葡萄牙殖民者後來也活學活用。六百年後的今天,不少印度漁夫繼續使用中國漁網作業,好維持生計,也供應漁獲給無數人享用。最厲害的是,用中國漁網去捕魚,只需一網漁獲,已能給全村人吃個飽。黃昏時分,一道殘陽,迴光返照,幾張漁網,折射餘暉,光影構圖,饒富意境,遊客都忙不迭取出照相機,把這美好的一刻留住。

這裡除了有充滿美感的中國漁網外,一些水上活動比如傳統的蛇船(印度龍舟)競賽,每年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觀賞。

賽船文化展魅力

蛇船是一種獨木舟,船身纖長,由於船尾呈帽子形狀,酷似眼鏡蛇頭,因而得名。從前迴水一帶的君王,驍勇好戰,收割期過後,互相攻伐,這些蛇船就成為戰船。後來,戰事終於結束了,蛇船就被閒置,只有在廟會期間,這些建造非凡的蛇船才會再度下水。那時候,器樂喧天,船隻裝飾美觀,隊員駕船啟航,巡迴水上,大大展示傳統文化。當地人更為出席廟會的名人舉行蛇船競賽,令他們大感光彩。賽船傳統已有一千年之久,盛況至今依然不衰。

參賽的蛇船往往多達20艘,每艘船由100至150個船員操作。超過百名船員,各持短槳,分坐船的兩側。舵手共有四人,手持長槳,站在船尾掌舵。另有兩人站在船中央,用木棍敲板,划手就隨著節奏起槳。此外,船上至少還有六人為划手打氣。他們高聲吶喊,大力拍掌,吹口哨,唱戰歌,划手在催促之下,運槳如飛,乘風破浪。終點在望時,年輕的划手把節奏忘記得一乾二淨,只顧全力衝刺,場面極為壯觀。

1952年,印度第一位總理尼赫魯到訪迴水風景區內一個重要城鎮阿勒皮,其間出席了一場蛇船競賽,令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十分興奮,競賽一結束,就撇下身邊的保安人員,躍進奪標的那艘船,跟划手一起拍掌,一起唱歌。回到德里之後,尼赫魯準備了一個用銀打造的蛇船複製品,複製品上有他的署名和這樣的題字:「蛇船競賽盡顯地區特色,贈予奪標選手。」從此,每年一度的尼赫魯蛇船大賽,冠軍隊獲得授予的獎品,就是這座銀船。每年舉行大賽的時候,平日很悠閒的迴水風景區就變得非常熱鬧,遊客多達十萬人。

水上豪華賓館

蛇船無疑是迴水風景區內的一大勝景,但還有一種吸引遊客慕名而來的船屋,可以跟它平分秋色。這些豪華船屋是從古時運米的貨船改裝而成。

雖然許多給遊客乘坐觀光的船屋,都是全新建造的,但今天有些米船依然往來水上。這些米船已有百年船齡,且被改裝供遊客使用。這種船本來叫做凱特圖韋爾梅,意思是「繩結船」,因為整條船是用硬毛麵包木的木板砌成,再用椰子殼纖維製造的繩紮緊打結的,一根釘子也沒有用上。人們用這種船來運送香料到較遠的地方,以及運米和其他商品,在村與村之間穿梭。有了現代運輸工具之後,米船地位就一落千丈了。直到某天,一個有生意頭腦的人靈機一動,把米船搖身一變,成了接待遊客的船屋。配上觀景陽台,配上連浴室的豪華臥房,配上裝潢考究的客廳,船屋就是不折不扣的水上賓館了。船上有服務員當值,你要把船駛向哪裡,你要吃什麼,服務員都會一一照辦,有求必應。

傍晚時,船屋多在近岸處下錨,如有要求,也可在湖心夜泊,讓遊客獨享大自然的寧靜,不受干擾。但在萬籟無聲的環境下,偶然也有魚兒游到水面,撥水有聲,劃破寂靜。

不過,迴水風景區也不完全是這麼悠然閒適的;在這裡,「得人的漁夫」毫不鬆懈,「得人的漁夫」鼓足幹勁。

喜見「得人的漁夫」

「得人的漁夫」這句話,是耶穌對成為他門徒的那些漁夫說的。他說:「來跟從我吧,我要叫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耶穌的意思是,要他們幫助人成為他的門徒。(馬太福音4:18,19;28:19,20)耶和華見證人正在全球各地執行這個任務,喀拉拉邦迴水風景區的見證人當然也一同努力。

喀拉拉邦共有132群耶和華見證人會眾,迴水風景區一帶就有13群,其中許多成員本身也是漁夫。有一次,一個漁夫出海時,跟夥伴談及上帝的王國。這個夥伴很快就看出教堂道理跟聖經教訓不同。之後,他妻子和四個孩子都產生了興趣,一家六口一起學習聖經。他們進步得很快,爸媽和兩個孩子已經受了浸,另外兩個孩子繼續進步,他們也打算受浸。

有一群會眾的傳道員,要乘船才能到某個小島傳道。由於渡船的班期並不固定,經常延誤,當地人就叫這島做克德馬庫迪,意思是「有入無出」。傳道員在這個小島遇到約翰尼和他的妻子拉妮,兩人雖然生於天主教家庭,卻參加了一個冥想中心的活動,更盡力捐錢給這個中心。由於遇見耶和華見證人,約翰尼對聖經真理表現濃厚興趣,於是跟見證人學習聖經,並向人談及自己新近認識的信仰。他研讀聖經之後,就戒掉了吸煙和酗酒的惡習!

約翰尼明白自己賴以為生的工作違反聖經原則,就不再打這份工了。家庭經濟起初十分窘迫,但他改行捕捉螃蟹,很快收入也足以養活家人。他在2006年9月受浸。一年後,他妻子和兩個孩子也受了浸。在普世的樂園裡享受永生的希望,使他們的人生觀完全改變了。(詩篇97:1;約翰一書2:17

到喀拉拉邦迴水風景區一遊,實在叫人歡欣愉快。這裡不僅有充滿美感的中國漁網、爭標的蛇船、豪華的船屋,也有「得人的漁夫」,那些忠信的耶和華見證人在喀拉拉邦迴水風景區一帶努力向人傳道。

[第22,23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印度

喀拉拉邦

[第23頁的圖片]

喀拉拉邦居民的生活總離不開捕魚

[鳴謝]

上圖:Salim Pushpanath

[第23頁的圖片]

婦女徒手捕魚

[第24頁的圖片]

蛇船競賽

[第24頁的圖片]

凱特圖韋爾梅(繩結船)

[第24,25頁的圖片]

船屋

[第24,25頁的圖片]

約翰尼和妻子拉妮

[第24頁的圖片鳴謝]

Salim Pushpan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