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读者之声

读者之声

读者之声

绑架 我特别为“为什么绑架已令人人自危?”(1999年12月22日刊)这系列文章,向你们致谢。就在上个月,我工作的地方遭匪徒光顾。两个人蒙住脸,突然闯入超级市场,其中一人用枪威吓当时在场的人。文章建议大家最好跟绑匪合作,所以我任由匪徒捆绑我的手、脚和眼睛。他们要我坐在地上,我也没有反抗。匪徒劫去九百五十万日圆(约九万美元)。我在获救前继续保持冷静,因而没有受到伤害。文章里的建议来得真合时!

S.H., 日本

欣赏《儆醒!》 我虽然隶属神召会,却很喜欢阅读《儆醒!》。我从没有读过一份像《儆醒!》那样素质优良,内容广泛的杂志。即使家里没有电视,由于杂志内容涵盖最新资讯,我也有许多新近话题跟朋友倾谈。

A.B.A., 巴西

剃刀边缘 对我来说“剃刀边缘”(2000年1月22日刊)出版得真合时宜。我丈夫现在照顾不了自己,连刮胡子也得有人帮忙。文章里刮胡子的四个建议非常实用。现在,我丈夫巴不得我每天都替他刮胡子呢!

L.D., 德国

说谎 我觉得“圣经的观点:说谎——情有可原?”(2000年2月8日刊)这篇文章的内容值得人深思。圣经岂不是清楚表明,所有形式的欺诈行为都是不对的吗?

D.S., 美国

在圣经里,向有权知道真相的人说假话,隐瞒事情的真相就是撒谎。撒谎的动机是要欺骗、伤害对方或其他人。古代敬畏上帝的人如亚伯拉罕、以撒、喇合和大卫也曾隐瞒事实,可是圣经并没有把他们视为撒谎者,因为他们在异乎寻常的情况下这样做。他们的事例并不是要叫人随便撒谎,事事隐瞒。假如基督徒在法庭上宣过誓,那么他就要说出真相,不然就保持缄默。——编者按。

无父家庭 《儆醒!》2000年2月8日刊有文章探讨孩子要是失去父亲,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终止无父家庭的恶性循环”)读过文章,教我大失所望、无限愤慨,笔墨实在形容不了我的感受。你们好像认可他们的行为,替不负责任的父亲托词狡辩,说什么探望权受剥削,经济担当不了。文章里为什么连半点谴责的口吻也没有?为什么不花点笔墨劝劝男人洗心革面,弥补过错呢?

S.L., 美国

我们明白对有些人,特别是曾经遭受遗弃的人来说,这类文章可能教他们特别难受,叫人分外心酸。可是,文章的用意并不是要训斥男子,而是尽力鼓励当事人互相谅解,合力解决问题。我们就遭受遗弃的受害者,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这系列文章最后的一篇,“终止无父家庭的恶性循环”有以下一段话:“惟独人愿意彻底改变自己的思想、态度、行为和道德标准,目前家庭的不良趋势才有望完全扭转过来。”——编者按。

我看见杂志封面的女孩跟她爸爸在一起时,不禁流下泪来。我一直渴望跟爸爸享有这样亲密的关系。读过文章,我现在明白我的家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这么多年来郁结在心头的疑问,终于有了解答。

M.M.,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