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来去无踪的猎手

来去无踪的猎手

来去无踪的猎手

《警醒!》加拿大撰稿员来稿

瞧!在牧场那边。”我低声地说着,难掩心中的兴奋。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壮丽的尼查科河上,我和太太一边划着独木舟顺流而下,一边欣赏着原野的景色,细听着大自然的天籁。突然,一只动物横空而出,朝着一只毫无防备的野兔猛扑过去。就在刹那之间,野兔嗖的一声飞奔逃脱了。那家伙像是发觉了我们,立即收起攻势,寒气逼人的双眼直瞪着我们,那沉雄的怒哮声,好像说:“多亏你们砸了我的早点。”跟着,它的身影就在茂密的矮树丛中无声地消失了。太太问我:“那是什么东西来的?”我说:“是猞猁。”就在那当儿,另一阵更洪亮的咆哮声回荡空中,划破早晨清新的空气,叫人心胆俱裂。

猫踪隐隐

这一次跟猞猁不期而遇,实在非常难得。有一个时期,在整个北半球的深山密林里,猞猁来去自如,无处不在。可是,今天就只在某些区域才可以发现这种动物的踪影了。在欧亚大陆山峦起伏的遥远地区,以及在西班牙南部的高山地带,都有猞猁的踪迹可寻。但只有在西伯利亚,和在加拿大北部及阿拉斯加的广袤森林里,才有最大量的猞猁栖居繁衍。一本关于野生猫科动物的书指出:“猞猁要有两类型的林荫环境,才可以舒适地生存。茂密的森林重重叠叠、横枝竞伸,是猞猁栖居和哺育小猞猁的最佳环境;另一种环境是牧场和新生树林,由于水分充足、绿草如茵,常有野兔出没,是猞猁猎食的胜地。”

成长后的猞猁,体型可达成年家猫的6倍,直立高度可及成人的大腿。雄性的北美洲猞猁重10至15公斤,雌性重5至10公斤,较生活于欧洲的猞猁体型小一半。有些猞猁的身长可达1米之谱。

猞猁跟大部分猫科动物比较,最明显区别是脸部的软毛较长,向左右垂伸;头部短而宽,样子看来羞答答的,差点叫人相信它也有温柔的一面。进入寒冬季节,北美洲猞猁身上的皮毛变得柔软浓密,厚达10厘米,毛色呈浅灰,脸上并有深灰色的斑纹。欧亚地区猞猁的软毛则呈浅褐色,并有深褐色的斑纹。猞猁尾巴粗短,只有10厘米,尾尖深黑,很与众不同。最触目的是那一双三角形大耳朵,耳端耸生着黑色的簇毛,作用有如天线,猞猁靠着它辨别声音来源,就可以探知猎物的所在。

猞猁是独行的猎手,行动时无声无息,出手时计算准确,往往一下子就能把猎物置之死地。猞猁脚掌很大,长满茸毛,像穿上了雪鞋一般,脚上的爪子可随意伸缩,因此在乱琼碎玉的雪地上,也能够健步如飞。猞猁的一双后腿,十分修长,强壮有力,使它起跑时可以在瞬间加速,而它轻轻地一跃,已是身在两三米之外了。猞猁在追捕猎物时,拿手绝活是一记空中转体,紧随猎物改变奔跑方向。可是,猞猁耐力有限,不擅长跑,如果他一跃再跃,跃得五次仍未能把猎物攫住,就会放弃追捕。事实上,猞猁常常要追捕三至十只野兔,才有一次机会成功。如果给猎物逃脱了,它就唯有饿肚子。猞猁的短颚很有力,有28颗牙齿,每当逮到猎物时,它就会一口咬着猎物,用那4颗利如匕首的犬齿刺入它脖子里。

猞猁通常在黎明前及黄昏时分出来猎食。像大部分猫科动物一样,猞猁在昏暗的环境中仍可以看得分明。在夜间,它靠着人类所需光线的六分之一,就足以看清四周。在猫科动物眼睛的视网膜后面,有一片特别的膜,它像一块镜子,能把光线反射回来,穿过视网膜,把光度大大提高。由于这缘故,当猫科动物在黑夜中向你直望时,它们那双水灵灵的眼睛会像两颗发光的珠子一般。一本关于世界野生猫科动物的书说:“猞猁主要靠视力寻找远距离的猎物。例如,它们可以在75米以外发现一只耗子的踪迹,也可以在300米外,或相当于三个足球场那么远的距离看见一只雪鞋兔。”

加拿大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雪鞋兔,平均每三天,它们就会捕杀两只。一只经常肚饱力足的猞猁,寿命可以长达十五年。如果没有雪鞋兔可供捕猎,猞猁也会改吃耗子、野鼠、松鸡、鸭子、山狸和松鼠。资料显示,有些猞猁甚至会猎杀野鹿。它们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勇猛猎手。

认识和保护猞猁

春情发动的雌猞猁,会用体味和叫春声来传情达意。交配之后,一窝大约会有四只小猞猁,但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如果食物充裕,一窝可以多达七只。有趣的是,如果食物不够,小猞猁的数目也会自动减少。

猞猁天生不爱接近人类,凡是人类所到的地方,它们就会离开得远远的。由于保护野生动物人员的努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多个地区的猞猁都子孙繁衍。现代采伐树木的方法也对猁猞的繁衍有利,被拣中的树木经采伐后,留下一片片的青草地,形成一个个牧场。野兔有青草可吃,就会大量繁殖,猞猁以野兔为食,数量也会增加。

猞猁是很可爱的动物,是复杂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它跟其他食肉动物一样,存亡有赖于猎物数量的多寡。一本有关大自然的书概括地指出:“猞猁的前景,取决于它的猎物有没有青草和嫩枝可吃,而养活猞猁猎物的青草嫩枝,则有赖于森林泥土里的有机物才可以生长。”大自然的确非常复杂,认识到这点,我们就必须与大自然合作,保护自然环境,让猞猁及其他生物可以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