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婴儿需要些什么

婴儿需要些什么

婴儿需要些什么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新生儿就需要温柔的呵护,包括肌肤相亲、轻柔的抚摸。有些医生认为,婴儿出生后的12小时是关键时间。他们说,产妇分娩后,母亲和婴儿最需要、最想做的“并不是睡觉和进食,而是妈妈紧搂婴儿,轻柔地抚摸他,彼此对视,互相聆听”。 *

由于天性使然,父母见到婴儿就会伸出双手搂住他,温柔地抚摸他。婴儿则会自然而然地回应父母的关注,在他们身边感觉安心。这种紧密的亲子关系有很大力量,促使父母作出种种牺牲照顾婴儿,并且乐此不疲。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父母关爱,婴儿可能会逐渐衰弱而死去。因此,有些医生认为,婴儿出生后应该立即与母亲接触,这是很重要的。他们建议,分娩后至少要有30到60分钟母婴接触的时间。

尽管有些人强调亲子关系很重要,但在一些医院,分娩后让母婴接触是很困难甚至完全无法做到的。医院通常让新生儿跟母亲分开,以免婴儿受到感染。但证据显示,让新生儿留在母亲身边,反而能降低受致命感染的机会。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医院容许分娩后母婴有较长接触时间。

对亲子关系的忧虑

有些母亲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婴儿时,并没有立即泛起疼爱之心。她们不禁怀疑:“我会不会难以建立亲子关系?”诚然,不是所有母亲第一眼看见孩子时,就会爱上孩子。但是,这也无需忧虑。

即使母爱没有立即产生,日后也能充分培养出来的。一位有经验的母亲说:“出生的一刻不会决定日后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还是坏。”虽然如此,如果你快要有孩子,对亲子关系有些忧虑,明智的做法是预先跟产科医生谈谈,表明自己希望何时跟新生儿接触,以及接触多长时间。

“跟我说说话吧!”

看来在婴儿成长过程中,某些时期对一些特定刺激特别敏感。这些时期很快就结束。例如,孩子年幼时,掌握一门甚至多门语言都轻而易举,但是看来大约五岁以后,学习语言的最好时期就过去了。

孩子12至14岁时,学习语言就变得相当困难了。儿科神经学家彼得·胡藤洛赫尔说,到那时,“大脑语言中枢的神经突触的数量和密度都减少了”。显然,幼年时期的最初几年对培养语言能力至关重要!

说话能力对于其他认知能力的培养至为重要。学会说话颇不容易,婴儿是怎样做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跟父母的言语交流。婴儿对来自别人的刺激特别敏感。麻省理工学院的巴雷·阿伦斯说:“婴儿……模仿母亲的声音。”饶有趣味的是,婴儿并不模仿所有声音。阿伦斯指出,婴儿模仿母亲说话时,“不会同时模仿摇篮发出的吱呀声,尽管这种声音伴随母亲的说话声”。

各种文化背景的父母在跟婴儿说话时,都使用一种富有节奏的方式,这种方式是父母特有的。当父母以这种充满爱意的方式对婴儿说话时,婴儿的心跳会加快。专家认为,这种说话方式有助于孩子更快理解词语和所描述事物之间的联系。婴儿虽然还不会说话,却仿佛不断催促父母:“跟我说说话吧!”

“看看我吧!”

人们已证实,婴儿大约在出生后的一年内,对照顾他的人(一般是母亲)产生亲密的感情。跟缺乏父母关爱的婴儿相比,享有密切亲子关系的婴儿更易与别人交流。专家认为,母婴之间的亲密关系必须在孩子三岁之前建立起来。

在这段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期,婴儿的头脑对外界影响非常敏感。如果孩子在这段时期受到冷落又会怎样呢?玛尔塔·埃里克森曾经在20年的时间内观察267个母亲和她们的孩子,她说:“孩子受到冷落,就会慢慢失去活力,最后既不想跟人交流,也没兴趣探究世界。”

得克萨斯儿童医院的布鲁斯·佩里博士认为孩子受到冷落、无人关爱的后果十分严重,说:“如果你让我在两件事之间选择:要么把一个六个月大的婴儿全身的骨头折断,要么有两个月的时间在感情上对这个婴儿不管不顾。照我看,把全身骨头都折断对婴儿还更好些。”为什么呢?佩里认为,“骨头能够愈合,但如果婴儿的大脑在两个月内没有受到必要刺激,就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造成永久的缺陷”。诚然,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对婴儿大脑的损害是不可挽救的。但科学研究确实证明,在感情上细心呵护婴儿,对他的大脑发育至为重要。

《婴儿》这本书说:“简而言之,婴儿受到关爱,就能学会爱人和接受别人的爱。”通常婴儿哭的时候,等于在恳求父母:“看看我吧!”父母以仁爱的方式回应这样的恳求,是很重要的。通过这样的交流,婴儿就意识到,他能够让自己的需要为人所知。这种交流也使婴儿学习如何跟人建立联系。

“会不会惯坏了孩子?”

你也许会问:“要是每次孩子一哭我就回应,会不会把他惯坏呢?”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由于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父母需要确定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是最有效的。不过,最近有些研究显示,当新生儿感到饥饿、不适、烦躁时,他身体的压力反应系统会释放出某些激素,他就哭起来,表示自己的不适。专家认为,当父母回应、满足婴儿的需要时,婴儿大脑中的神经元就能建立一些联系,有助于他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另外,梅甘·冈纳医生认为,回应、照顾婴儿的需要,他身体释放的皮质醇激素就较少。即使他烦躁不安,压力反应系统作出的反应也会较快停止。

玛尔塔·埃里克森说:“事实上,婴儿要是一哭就总能很快受到照应(特别是6到8个月大的时候),哭的次数就比那些哭半天也无人理睬的婴儿要少。”婴儿哭的时候,你的反应每次要有所不同,这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每次都用同样的方式回应孩子,例如喂他吃东西或抱他,就可能真会把他惯坏了。有时,仅是对孩子说几句话,表示你知道他哭了,就足够了。或者靠近孩子,对他耳语几句,也会有效。又或者用手轻拍他的背或肚子,也能管用。

东方有句话说:“婴儿生来就是要哭的。”对婴儿来说,表达自己需要的主要方式就是哭。要是每次你的恳求都无人理睬,你会有什么感觉呢?婴儿只能依靠别人照顾,要是每次他恳求关注,都受到冷落,他又会有什么感觉呢?答案不言自明。那么,谁应该回应婴儿的恳求呢?

谁来照顾婴儿?

最近在美国举行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从刚出生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中,百分之54并非由父母,而是经常由外人来照顾。很多父母也许双方都要工作,才能维持家计。只要可能,不少做母亲的会休产假,以照顾新生儿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但之后谁来照顾婴儿呢?

关于这个问题,当然不存在什么现成的规则可循。不过,父母应该谨记的一点是,幼年时期对孩子来说至为关键,孩子在这段时期容易受到伤害。父母双方要一同严肃认真地考虑谁照顾孩子这个问题。在作决定时,必须好好考虑所有选择。

美国儿科研究院的约瑟夫·赞加博士说:“情况越来越清楚显示,即使让孩子在最好的安排下受到照管,也不能替代父母应该陪伴孩子的时间。”有些专家担心,在托儿所的婴儿没能跟照顾他们的人进行足够的互动交流。

有些在职母亲由于意识到满足孩子的需要至关重要,就决定留在家里好好照顾孩子,让他们在身心方面健康地成长,而不是让其他人代劳。一位女子说:“照顾孩子令我深感满足,我相信没有任何工作能带给我这么大的满足。”当然,由于经济压力,不是所有母亲都能全时照顾孩子。很多做父母的别无选择,只能把孩子送到托儿所,所以他们格外努力,跟孩子在一起时尽量给他们更多关爱。类似地,很多单亲家长也因为谋生而无法全部时间照料孩子,但由于在养育孩子方面付出很大努力,结果也收到良好成效。

照顾孩子令人兴奋,充满快乐,但同时也费心费力,绝不容易。你怎样才能成功呢?

[脚注]

^ 2段 在本期系列文章中,《警醒!》会引述一些深受敬重的专家的观点,这些专家深谙育儿之道,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对父母有所启发和帮助。当然,必须承认的是,专家的意见常常随着时间过去而发生变化。相比之下,本刊一贯倡导的圣经标准则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第22页的附栏或图片]

沉默的婴儿

日本一些医生说,不哭也不笑的婴儿数目在增加。儿科医生柳泽慧把这些婴儿称为“沉默的婴儿”。为什么这些婴儿不再表达自己的感情呢?有些医生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父母没有亲切地抚摩搂抱婴儿。这使婴儿感到无助,无可奈何。一种理论认为,当婴儿对沟通的需要一再被忽视或曲解,最后他就不再试图与人沟通了。

布鲁斯·佩里博士是得克萨斯儿童医院的精神病科主任,他认为,如果婴儿在特定时期没有受到适当刺激,他大脑中跟同情心有关的区域可能就不会发育。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如果婴儿的感情极度受忽视,婴儿也许就会无可挽回地丧失同情他人的能力。佩里博士认为,滥用药物、酗酒、青少年暴力事件,其中有些可能跟当事人幼年时未受关爱有关。

[第23页的图片]

母亲跟婴儿言语交流,彼此的关系越发亲密

[第20页的精选语句]

简而言之,婴儿受到关爱,就能学会爱人和接受别人的爱。——《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