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為何以身試法?

為何以身試法?

為何以身試法?

「我不認為在商店裡順手牽羊等於偷東西,在我看來,這樣的行為只是把物資重新分配,而我們的社會正急需這樣做。」——英國聖公會一位牧師。

在英國,民間流傳一些關於羅賓漢劫富濟貧的傳說。要是真有其人,那麼,傳說中的羅賓漢就認為偷盜他人財物是名正言順的義行了。上述牧師也相信貧窮的人偷竊是無可厚非的。他論到在商店偷竊的人說:「我十分同情他們。事實上,我認為他們的行為是絕對可以原諒的。」他建議大型商店每年開放一天,讓窮人免費拿取店內的貨品。

可是,很多人都不是由於貧窮而偷竊的。在日本,兩個警員由於在店內行竊被警方拘捕。在美國,一家非牟利食品公司的董事在屬下商店偷竊被捕。另外,有些青少年即使有錢,也常常在商店偷東西,而他們偷的都是不需要的東西。究竟什麼驅使這些人到商店偷竊?

「好好玩」

真是驚險刺激!棒極了!有些人就像上文提到的兩個少女一樣,從偷竊得到強烈的快感。由於追求這種刺激快感,他們就一偷再偷,欲罷不能。一個女子在頭一次犯案後說:「我覺得很興奮啊!偷了東西又能脫身,真的很刺激。」她偷了不只一次之後,這樣評論:「我覺得很羞恥,但同時又覺得偷東西很刺激。整個人好像有了生氣。能夠把東西偷到手,又沒給抓到,覺得自己很棒。」

年輕的赫克托說,雖然他幾個月沒有偷竊,但仍然很有衝動再偷。 *「我一直有偷東西的衝動,好像上了癮一樣。如果我逛百貨商場時看見櫥窗有一部收音機,就會想:要偷這個東西簡直易如反掌。我一定能夠逃過耳目,把這個東西拿到手。」

有些人在商店偷竊只是為了尋求刺激快感,根本不想要那件東西。一份印度報章指出:「心理學家說,這些人覺得做違法的事為他們帶來快感。……有些人甚至把偷來的東西放回貨架。」

其他原因

全球有千百萬人受抑鬱症折磨。有時,患抑鬱的人會藉著壞行為,例如商店行竊,把情緒發泄出來。

一個十四歲的少女家境富裕,家庭和睦。儘管生活條件不錯,但她心裡卻被絕望的感覺籠罩。她說:「我擺脫不了這種感覺。」她開始縱酒吸毒。有一天,她在商店偷竊被捕,之後更兩度企圖自殺。

要是一個年輕人向來很聽話,突然有偷竊的行為,父母就該留意,因為孩子的情緒可能出了問題。對青少年健康問題很有研究的理查德·麥肯齊醫生說:「要是孩子有任何 不尋常的行為,在未證實有其他原因之前,父母就該認為這個孩子患了抑鬱症。」

有些年輕人由於同輩壓力而在商店偷竊,以博取朋友的認同。也有一些純粹為了解悶。更有些職業竊賊,以偷竊商店貨品為生。不管原因何在,商店每天被竊貨品估值數百萬美元。這樣嚴重的虧損,一定要有人來補償。

[腳注]

^ 7段 這系列文章裡的一些名字不是真名。

[第5頁的附欄]

盜竊癖

馬麗亞說:「我十幾歲已經開始在商店偷東西。我越偷越想偷,後來每天偷的東西總值500多美元。

「我心裡知道偷東西是不對的,但實在抵受不住強烈的慾望。我真的很想改過。」馬麗亞偷竊的衝動十分強烈,達到失控的地步,她懷疑自己患上盜竊癖。

盜竊癖是指人「沒有經濟需要而持續偷竊的神經衝動」。這不是一種癖好那麼簡單,而是根深蒂固的嚴重情緒問題。

有偷竊習慣的人很多時被誤稱為患上盜竊癖,其實醫生認為只有極少數的人會患上這種病。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指出,到商店偷竊的人當中,只有少於百分之5的人患上盜竊癖。因此,我們不該輕易把那些習慣在商店行竊的人判斷為患了盜竊癖。他們偷竊也許有其他原因。

[第5頁的圖片]

父母如果關心孩子,就會設法了解孩子偷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