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用鮮血寫成的歷史

用鮮血寫成的歷史

就在幾年前,恐怖活動還只局限於北愛爾蘭、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和中東的某些地方。但現在,特別是從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的兩幢大樓被撞毀之後,恐怖主義的魔掌已迅速籠罩全球。例如,度假勝地巴厘島、西班牙馬德里、英國倫敦、斯里蘭卡、泰國,甚至尼泊爾,都曾發生過恐怖襲擊。雖然如此,恐怖主義卻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究竟恐怖主義是什麼呢?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恐怖主義是以製造謀殺、劫持、爆炸等恐怖事件為手段,來達到政治目的的主張。但作家潔茜卡·斯特恩評論說:「在課堂上一談到恐怖主義這課題,就會發現它的定義有數百個之多。……但與其他形式的暴力比較,恐怖主義有兩個明顯的特徵。哪兩個特徵呢?首先,恐怖主義針對的目標是平民……其次是要營造震撼的效果,要做到石破天驚,令遇襲的人深感驚懼,聞之喪膽,這比實際殺人更教人害怕。正是這些特點,使恐怖主義有別於一般的襲擊或謀殺。」

追本尋源

公元1世紀,在朱迪亞這個古巴勒斯坦的南部地區,有一個稱為「狂熱者」的激進組織,他們為使猶太人能脫離羅馬獨立,不惜訴諸暴力手段。當中有一批激進的狂熱分子,人人身懷短劍,又稱「匕首黨」。每逢喜慶的日子,他們就混入耶路撒冷的人群中,用短劍割斷敵人的咽喉,或從背後襲擊敵人。 *

公元66年,一群「狂熱分子」進攻死海附近的梅察達要塞,把那裡的羅馬駐軍殺個精光,然後佔據山頭,以武犯禁。有好幾年,他們佔據當地,向政府耀武揚威。公元73年,羅馬第十軍團在總督弗拉菲烏斯的率領下,重奪梅察達,卻未能降服那些「狂熱分子」。同一時代的歷史學家報導說,有960個「狂熱分子」寧願自殺,也不願歸順羅馬,只有兩個婦人和五個孩子沒死。

有些人認為,這些激進分子,是現代恐怖主義的鼻祖。不管事實如何,恐怖主義已在歷史進程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披著基督教外衣的恐怖分子

從公元1095年開始,二百年間,十字軍多次從歐洲向中東進發,跟亞洲和北非的穆斯林作戰,在耶路撒冷領土誰屬的問題上,各不相讓。每逢短兵相接,所謂的聖戰士都毫不手軟,直到把敵人砍成碎塊為止。他們的戰斧利劍,也殺傷了不少無辜百姓。十字軍在公元1099年進入耶路撒冷時,有一個教士叫泰爾的威廉,他用以下的話,描述當日所見所聞:

「他們手持利劍、長矛一起走在街道上,見人就殺、見人就砍,男女兒童無一倖免。……街上的屍體這裡一堆,那裡一堆,路人要踩著屍體才能走到對面。……城鎮到處血流成河,死屍布滿街道。」 *

多個世紀之後,恐怖分子開始轉用炸藥和槍炮,這些武器造成的傷亡更加慘重。

殺人如麻

在歷史家眼中,1914年6月28日是歐洲現代史的轉捩點。一個被某些人奉為英雄的年輕男子,暗殺了奧匈帝國的皇儲弗朗西斯·斐迪南大公,於是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幾年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結果有二千萬人死於戰火。

1914年6月28日燃點起全球戰火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又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批平民和戰俘死於集中營、空襲和敵人的報復行動中。二次大戰結束後,恐怖分子繼續濫殺無辜。在上世紀的70年代,柬埔寨就有超過一百萬人慘被屠殺。到90年代,盧旺達有八十多萬人遭到殺戮,這起事件引發的震撼至今仍叫人無法忘記。

1914年至今,恐怖活動有增無減,為許多國家的人民造成很大的痛苦。可惜,很少人從歷史中學到教訓。恐怖分子仍不時出沒,殺害成千上萬的人,令千百萬人長期寢食不安。市場被炸毀,村落被燒到片瓦不全,婦女被強暴,兒童被擄走,一片死亡的景象。儘管恐怖主義為法律所不容,國際社會對之齊聲譴責,但恐怖襲擊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恐怖主義可能完全終止嗎?

^ 5段 使徒行傳21:38記載,羅馬一個將軍誤以為使徒保羅是4000個「匕首黨人」的頭目,對他提出不實的指控。

^ 10段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要「愛你們的仇敵」,而不是恨他們或殺害他們。(馬太福音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