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道德败坏,始于何时?

道德败坏,始于何时?

道德败坏,始于何时?

你认为全球道德败坏,始于何时?在你这一代,还是在你年长亲友的那一代?有人说是始于1914年,即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那一年。从那时起,人类就踏进一个道德败坏的纪元,堕落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历史学教授罗伯特·沃尔在他所著的《经历1914年的那代人》(英语)说:“经历过大战的人都深信,1914年8月以前是一个世界,以后却是另一个世界。”

历史家诺曼·坎托说:“道德标准本来已经开始下降,现在更一落千丈,这种情况随处可见。既然政客和将领把千百万人民当作牲畜一样,送往屠场,那么,还有什么教规或道德规范,能阻止人像残暴的野兽一样,彼此杀戮?……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血腥屠杀,彻底地贬低了人命的价值。”

英国历史家威尔斯在他的著作《历史纲要》里指出,自从人接受了进化论以后,“社会的道德就开始堕落”。为什么会这样?有些进化论者主张,人类和动物没有什么分别,人类只不过是较高等的生物。威尔斯是个进化论者,他在1920年写道:“[进化论者]认为,人类跟印度的野狗一样,不过是群居动物而已,……所以,在他们看来,强壮的就应该欺凌和制伏弱小的,这是理所当然的。”

坎托也留意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歪曲了人的是非观念。他说:“人们认为,上一代人是信不过的,不论是政治观点也好,衣着方式也好,性观念也好,什么都是错的。”一般的教会都认同进化论,鼓励人参战,背弃了基督的教训,结果社会道德江河日下,教会实在难辞其咎。英国陆军准将弗兰克·克罗泽说:“没有谁能像教会一样,善于煽动人心,鼓励人诉诸暴力。教会的‘长处’我们也尽量利用。”

道德规范,荡然无存

有人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十年,称为“繁荣的二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被人弃若敝屣,取而代之的处世准则是:什么都可以做,想做就去做。历史家弗雷德里克·艾伦评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十年也许有另一个更贴切的名称,就是‘不讲礼貌的年代’。……传统的价值标准能丰富人生,使人活得有意义,可惜随着旧制度消逝,这套价值标准也成为过去,要找一套新的价值标准取而代之,谈何容易。”

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霎时间许多人变得一贫如洗,这时候他们才如梦初醒。不过,到了30年代末叶,世界投入一场更残酷的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开始研制威力惊人的可怕武器,由于这样,全球的经济就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可是与此同时,世界也开始了一场恐怖的战争,人类所受的苦楚,是笔墨无法形容的。二次大战结束时,无数城市变成颓垣断壁;单单一个原子弹,就能摧毁一个城市,日本有两个城市就这样被夷为平地!至于死在集中营的人数也有数百万。整体而言,这场战争共夺去了5000万个男女孩童的生命。

二次大战期间,民生极其困苦。在这段时期,人们不再谨守一直受人重视的传统道德规范,相反,各人自定行为准则。《性、爱、战争——价值观的改变,1939-1945年》(英语)一书说:“看来在大战期间,人们认为没有必要在性行为上克制自己。战场上的人不用自我克制,这种态度也影响了后方的平民百姓。……战乱期间,生命转瞬即逝,世事变幻无常,令人惶恐不安,道德规范也因此被抛诸脑后;许多生活在后方的人,看来跟战场上的人一样,都觉得生命朝不保夕,毫无价值。”

由于死亡的威胁挥之不去,因此人渴望在感情上有所寄托,即使关系不能长久也没有问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头,人们对性关系看得很随便。一个英国家庭主妇有这样的解释:“是战争时期嘛,我们才这样做。老实说,我们也不是没有道德观念的人。”一个美国士兵承认:“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没有道德感;不过,我们这么年轻,明天就可能要死了,还计较这么多吗?”

由于目睹战争的可怖情景,战后余生的人没法抚平创伤。经历过战争的人,包括一些战时仍是孩童的人,到了今天,也偶尔会想起痛苦的回忆,仿佛旧事重现眼前。许多人对上帝的信心尽失,是非标准也变得模糊。由于不再尊重那些有权定立规则的人,人们就开始认为,凡事只是相对的,根本没有绝对的标准。

新的社会准则

二次大战后,一些关于人类性行为的研究报告面世,其中一个研究是在40年代于美国进行的,称为甘西报告(金赛报告),这个报告厚八百多页。报告发表后,许多人开始公开谈论与性有关的事情;以往,人们通常不会随便就讨论这个话题。在甘西报告里,报道了同性恋者和其他有异常性行为的人的统计数字,虽然后来证明是夸张失实的,但报告却反映出人们的道德水平在战后一落千丈。

有一段时期,人们仍设法在外表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例如,收音机、电影或电视的节目受到审查,禁止播放不道德的节目,但情况维持不了多久。美国教育部的前任部长威廉·贝内特说:“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道德标准急剧下降,毫无阻力,美国的文明可说是倒退了。”除美国外,这个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为什么道德行为会在60年代急速败坏?

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展开了,性革命也差不多同时进行,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新道德。此外,新发明的避孕药很有成效。人们随时可以享受性爱,而女子也无须担忧性行为会导致怀孕,于是“自由性爱”,或“无须承担责任的性关系”,开始普遍起来。

与此同时,报刊、电影和电视也放宽了对节目内容的限制。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前任主席布热津斯基,就电视给人的价值观作了评论:“很明显,电视鼓励人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并赞扬自私的行为,淡化了极端和残忍的暴行,[并且]鼓吹性杂交。”

到了70年代,录像机开始普及,人们可以在家里私下观看一些淫秽、露骨的色情影片,这些影片是他们从来不会到戏院里观看的,生怕被人看见。及至最近,任何人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上网;甚至最淫猥下流的色情资讯,也可以从世界各地的网站搜寻得到。

上述情况所导致的后果,在许多方面都叫人吃惊。不久前,美国一个监狱狱长说:“十年前,一些青少年被抓进来时,我都能劝导他们,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今天,抓进来的小伙子,完全不明白我说什么。”

求助无门?

我们不能求助于世上的宗教,期望宗教给我们道德上的指引。一般的教会不单没有效学耶稣和1世纪的基督徒,谨守正义的原则,反而跟世界打成一片,而且还跟世人一起行恶。一个作家问道:“有什么战争,交战双方不是说上帝站在自己一方的呢?”至于教会有没有拥护上帝的道德标准,多年前纽约一个牧师曾这样说:“教会是世上唯一的组织,对想加入教会的人的要求,比公共汽车对乘客的要求,还要宽松。”

毫无疑问,道德沦丧已遍及全球,要拨乱反正,实在刻不容缓。但怎样才能使道德返回正轨?哪些方面需要作出改变?谁有能力促成改变?这件事会怎样成就?

[第5页的精选语句]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的血腥屠杀彻底地贬低了人命的价值”

[第6页的附栏]

道德观还是价值观

人们的道德观,在以往是很清晰明确的。一个人要么就是诚实、忠心、贞洁和正直,要么就不是。然而在今天,道德观已被价值观这个概念取代了。可是,这产生了一个问题。历史家格特鲁德·茜梅法白在她所著的《走向道德沦丧的社会》(英语)一书说:“人可以说有自己的价值观,但不能说有自己的道德观,……人人自定一套道德观,这是说不通的。”

茜梅法白说,价值观是指“任何人、团体或社群,在任何时候,基于任何理由,认为是重要的事。这可以指人的信仰、观点、态度、感觉、习惯、习俗、喜好、成见,甚至怪癖”。在今天这个自由社会,人人都觉得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就如在超级市场选购食品一样。可是,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的话,还会有正确的道德观吗?

[第6,7页的图片]

下流的娱乐越来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