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要不要坐人力車?

要不要坐人力車?

要不要坐人力車?

來到孟加拉首都達卡,訪客馬上會發現這裡很不一樣。有很多三輪人力車在人群中來來往往!街上人力車川流不息,載著乘客和貨物在大街小巷之間穿梭。

在達卡,人力車這種交通工具仍然很受歡迎。有牌照的人力車約有八萬輛,但很多人覺得每天在路上跑的人力車應該更多。沒錯,達卡被譽為世界人力車之都!

人力車的歷史

早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統治的時代,就已經有人坐人抬的椅子來代步了。不過,有些人卻認為第一輛用人力拉動的車子,是美國傳教士強納森·斯科比發明的,強納森在19世紀70年代到日本傳教。據說他的妻子身體柔弱,於是強納森就為她設計了一種新的交通工具,這就是第一輛人力車,日語是jin-riki-sha(人-力-車)。後來英語就取其最後兩個音(riki-sha),稱之為「rickshaw」。過了一段時間,人力車就傳布到亞洲各城市去,這種收費廉宜的交通工具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查爾斯·泰茲·羅素(右)當時負責督導聖經研究者(耶和華見證人的舊稱)的工作,1912年,他跟幾個聖經研究者一起探訪日本期間,就是以人力車代步的。

在20世紀30年代末,三輪人力車在達卡初次面世。一般的人力車都有兩根棍子,讓車夫可以拉著車跑,但達卡的人力車就有點像三輪自行車。乘客會坐在後面,車夫就在前面踩著他的三輪車。這樣,他可以帶著乘客和貨物去更遠的地方,也更容易穿梭在繁忙擁擠的路上。

三輪人力車藝術

達卡的三輪人力車有很多裝飾品點綴,幾乎整個車身都是。為什麼這裡的三輪人力車有這麼多裝飾呢?因為達卡原本就有載人載貨的馬車(音譯「湯湯斯」),所以三輪人力車首次出現時,為了要和馬車搶生意,就要出奇招,車夫就把他們的車子裝飾得花花綠綠的,來吸引乘客嘗試這種新的交通工具。車身的圖畫和廣告慢慢地就變成富有特色的藝術。

看到這麼多活動的裝置藝術令人眼前一亮。孟加拉藝評家賽耶·曼蘇爾·伊斯蘭說達卡的三輪人力車是「活動的畫廊」。車子畫滿了色彩繽紛的圖案,車子兩邊和摺篷上也掛滿流蘇、金絲和閃亮的珠子。

每個三輪人力車藝術家都有自己喜愛的風格和主題。有些藝術作品看似廣告牌,其實上面畫了印度和孟加拉以往和現代一些著名電影的劇照。有些藝術作品描繪舊時的鄉村生活、田園風景,還有社會及政治的熱門話題。常見的題材也包括動物、小鳥、打獵活動和綠油油的大自然景色。

20世紀50年代人力車彩繪工人的人數不多,但今天卻有二三百個,他們繪製出這些獨特的作品。在專門製造三輪人力車的店裡,彩繪工人使用一些回收再用的材料,一件一件地裝配成人力車。例如,他們會剪下一塊食用油罐頭的錫片,並利用其他廢物,拼出美麗的圖案,然後塗上油漆,就裝飾完成一輛色彩繽紛的人力車。這是孟加拉的民族藝術,別樹一格,十分迷人。

三輪人力車夫

相信你一定想像得到,人力車夫的生活是很辛苦的,從早到晚都要載著乘客和很重的貨物,在街上踩來踩去。他們的乘客有家庭主婦、學生、商人,或者買了大包小包東西的人,通常有兩個三個或更多個乘客一起坐一輛人力車。有時也會有小販帶著一袋袋的米、馬鈴薯、洋蔥和香料,坐人力車到市場去。有時候,乘客會將他的東西放滿整輛車,然後就坐在自己的東西上面。車子這麼重,在路邊的人看來,車夫應該不可能踩得動。但無論日曬雨淋,車夫都很努力工作,沒有任何怨言。

大部分車夫都來自窮鄉僻壤。在鄉下,他們耕田種地不足以維持生活,又找不到收入好一點的工作,所以只好離鄉別井來到大城市當車夫。他們每天努力地踩呀踩,踩得汗流浹背,也只能賺到相等於幾塊美金的工錢而已。

特別的交通工具

由於達卡地勢平坦,還有很多小巷弄,其他交通工具無法到達,所以三輪人力車仍然是當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很多人覺得人力車不會產生污染,很環保,而且他們都很喜歡坐人力車。

在亞洲大部分的城市,人力車就快消失了。這些現代化的城市生活步調急促,人偏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所以人力車逐漸式微。雖然許多人可能認為人力車已經落伍,但有些人卻努力改善人力車的設計,試圖保存這種傳統的交通工具。

如果你有機會去達卡,當地有不同的交通工具可供選擇,例如公共汽車、計程車、摩托車、摩托三輪車或色彩鮮豔的三輪人力車。要是你選擇乘坐三輪人力車,悠閒地穿梭在達卡的繁忙街道,一定會令你難忘!

[第23頁的整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