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第43章

關於上帝天上王國的比喻

關於上帝天上王國的比喻

馬太福音13:1-53;馬可福音4:1-34;路加福音8:4-18

  • 耶穌説了關於上帝王國的比喻

耶穌嚴厲地譴責了法利賽派的人,當時他很可能在迦百農。當天晚些時候,耶穌離開住處走到附近的加利利海邊,在那裏有很多人聚集起來。耶穌上了一條船,划離岸邊後就開始教導人們認識天上王國的事。為了讓民衆更全面地了解王國,耶穌用很多比喻教導他們,比喻中的事物都是人們十分熟悉的。

首先,耶穌説了一個農夫撒種的比喻。有些種子落在路旁,就被鳥吃了。有些種子落在土壤不多的岩石地上,因為土壤不深,種子雖然發芽卻不能往下扎根,幼苗很快就被太陽曬乾了。也有些種子落在荆棘裏,荆棘長起來就把幼苗擠住了。最後,還有些種子落在好土上,結出果實來,「有100倍的,有60倍的,有30倍的」。(馬太福音13:8

耶穌又説了另一個比喻,把上帝的王國比作一個人在地上撒了種。撒完種後,無論這個人是睡覺還是醒着,種子都會成長。怎麽長起來的呢?「他一點也不知道。」(馬可福音4:27)種子自己長起來,也自己結出穀粒,然後這個人就能收割了。

耶穌接着開始説關於撒種的第三個比喻。一個人撒了小麥的種子,「衆人睡覺的時候」,敵人在田裏撒了毒麥的種子。那個人的奴隸就問他是否要把毒麥拔掉。他回答説:「不用,恐怕你們收集毒麥的時候,會把小麥也一起連根拔起。要讓這兩樣一起成長,直到收割的時候。到收割的時期,我會吩咐收割的人説:先把毒麥收集起來,捆成捆,準備燒掉,然後把小麥收集起來,放進倉庫裏。」(馬太福音13:24-30

當時在場的很多人都熟悉跟種田有關的事。除了小麥,耶穌還提到另一種人們熟悉的種子,就是芥籽。芥籽雖然小,卻能長成一棵大樹,連天上的飛鳥也來樹枝上棲息。耶穌説:「天上的王國好像一粒芥籽,有人拿去種在自己的田裏。」(馬太福音13:31)耶穌不是要教人種芥籽,而是想説明非常小的事物也可以發展到很大的規模。

耶穌接着談到人們熟悉的發酵過程。他把天上的王國比作「酵」,「有女人拿去跟三大份麪粉混合在一起」。(馬太福音13:33)儘管酵是人眼看不到的,卻能够使整個麪團發起來。酵會使麪團發生相當大的改變,包括體積增長,但這些改變都不是很快就能看到的。

耶穌説完這些比喻後,就讓人們離去,然後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沒過多久,他的門徒就進來找他,想請耶穌解釋比喻的含義。

從耶穌的比喻獲益

門徒以前聽過耶穌説比喻,但從來沒有聽過他一次説這麽多比喻。於是他們問耶穌:「你向他們講話,為甚麽要用比喻呢?」(馬太福音13:10

耶穌這麽做的一個原因是要應驗聖經的預言。馬太福音説:「這一切都是耶穌用比喻對衆人講的。他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甚麽。這是要實現先知所説的話:『我要開口説比喻,我要傳揚從最初就隱藏的事。』」(馬太福音13:34,35;詩篇78:2

耶穌説比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顯露人們内心的情況。很多人對耶穌感興趣,只是因為他們覺得耶穌既會講故事又會施行奇跡。他們沒有把耶穌視為主,不想聽從他,也不想作出犧牲跟隨他。(路加福音6:46,47)他們不願調整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的確,他們不想讓好消息在心裏扎根。

耶穌回答門徒説:「所以我用比喻向他們講話,因為他們看也只是白看,聽也只是白聽,並不領會。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這些人的心已經麻木。』」(馬太福音13:13-15;以賽亞書6:9,10

不過,有些人卻不同。耶穌解釋説:「你們的眼睛多麽有福,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多麽有福,因為聽到了。我實在告訴你們,許多先知和正義的人,渴望看你們現在看見的事,卻沒有看見,渴望聽你們現在聽到的事,卻沒有聽到。」(馬太福音13:16,17

十二使徒和其他忠心門徒的確很有福,因為他們都虛心受教。於是耶穌説:「天上王國的神聖秘密,只讓你們明白,卻不讓他們明白。」(馬太福音13:11)耶穌看到門徒真心求教,就向他們解釋在不同土壤上撒種的比喻。

耶穌説:「種子指的是上帝的話語。」(路加福音8:11)比喻中的「土」代表人的内心情況。這是理解這個比喻的關鍵。

關於撒在路旁的種子,耶穌説:「隨後魔鬼來,把他們心裏的話語奪去,不讓他們相信而得救。」(路加福音8:12)耶穌也指出,種子撒在岩石上,就是人聽見了上帝的話語就喜樂地接受,卻沒有讓話語在心裏扎根。他們「一旦因上帝的話語而遭遇患難迫害」,或者「遇上考驗」,可能是遭到家人或别人的反對,就會放棄真理。(馬太福音13:21;路加福音8:13

種子撒在荆棘地是甚麽意思?耶穌告訴門徒這是指人聽了上帝的話語,卻被「目前制度裏的憂慮,以及財富的誘惑」壓倒了。(馬太福音13:22)他們曾經讓上帝的話語在心裏扎根,後來卻漸漸地把别的東西看得比上帝更重要,就結不出果實來。

耶穌提到的最後一種土是好土。這指的是那些聽見上帝的話語就衷心接受的人,他們都明白聽見的信息。結果呢?他們會「結出果實」。但由於年齡或健康等因素,每個人能結出的果實有多有少,有100倍的、有60倍的、有30倍的。聖經説:「人有美好良善的心,聽了上帝的話語後,就緊緊持守,一邊忍耐一邊結出果實。」(路加福音8:15)沒錯,努力敬奉上帝的人一定會得到福分!

這番話一定給在場的門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現在對這些比喻的理解不再是表面上的了。耶穌希望他們能明白這些比喻,這樣他們就能把真理帶給别人。耶穌問:「難道人會拿燈來放在籃子下或床底下嗎?不是會放在燈台上嗎?」接着他勸勉在場的人:「有耳朵可聽的,都應當聽。」(馬可福音4:21-23

得到更多指導

聽耶穌解釋完撒種的比喻後,門徒還想明白更多,就對耶穌説:「請為我們説明田裏毒麥的比喻。」(馬太福音13:36

門徒的請求表明,他們的態度跟海邊的其他聽衆相當不同。那些人雖然聽了比喻,卻只滿足於一知半解,對於比喻有甚麽含意以及可以從中學到甚麽,他們看來並沒有興趣。耶穌接着指出海邊的聽衆跟他那些好學的門徒有甚麽差别,説:

「你們要留意自己聽到的事。你們用甚麽量器量給人,對方也會用甚麽量器量給你們,而且會給你們更多。」(馬可福音4:24)門徒留心聽耶穌的話,熱切尋求真理,把注意力集中在耶穌身上。他們「量給」耶穌的多,結果從耶穌那裏得到的指導和啟發也更多。因此,耶穌回應門徒的請求,向他們解釋小麥和毒麥的比喻。他説:

「撒好種子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子就是王國之子,毒麥就是惡者之子,撒毒麥種子的敵人就是魔鬼,收割的時期就是這個制度的末期,收割的人就是天使。」(馬太福音13:37-39

解釋完比喻裏的各樣事物都代表甚麽,耶穌就告訴大家這個制度的末期會發生的事。到那時,收割的人,也就是天使,會把毒麥象徵的假基督徒和「王國之子」分别開來。「正義的人」會被聚集起來,「在他們父親的王國裏明亮地照耀」。「惡者之子」會怎樣呢?他們會「痛哭流淚,咬牙切齒」,因為他們最終的結局就是滅亡。(馬太福音13:41-43

耶穌接着又給門徒講了三個比喻。耶穌説:「天上的王國好像藏在野地裏的珍寶,有人發現了,就把它藏起來。他十分高興,就去賣掉他的一切財物,買了那塊地。」這是第一個比喻。(馬太福音13:44

耶穌接着説:「天上的王國又好像一個商人四處尋找上好的珍珠。他找到一顆貴重的珍珠,就馬上去賣掉他的一切財物,買了那顆珍珠。」這是第二個比喻。(馬太福音13:45,46

兩個比喻中,兩人都願意為了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而作出犧牲。耶穌的門徒應該不難明白關於貴重珍珠的比喻。商人為了得到一顆貴重的珍珠,就馬上「賣掉他的一切財物」。另一個人發現藏在野地裏的珍寶後,也「賣掉他的一切財物」,買下了那塊地。這兩個人都為了得到非常寶貴的東西而賣掉所有財物。類似的情況是,一個人為了滿足心靈需要而作出巨大的犧牲。(馬太福音5:3)聽到這些比喻的門徒中,有些已經用行動表明,他們願意付出很大的努力來滿足自己的心靈需要,成為耶穌真正的門徒。(馬太福音4:19,20;19:27

最後,耶穌把天上的王國比喻成用拖網捕魚。(馬太福音13:47)捕到各種各樣的魚後,人會把魚分類,好的就收進器皿裏,不合用的就扔掉。耶穌説這個制度的末期也會這樣,天使會把正義的人和邪惡的人分别開來。

耶穌邀請首批門徒成為「得人的漁夫」時,他已經在做一種比喻意義上的捕魚工作。(馬可福音1:17)不過,他説拖網的比喻會在未來,在「這個制度的末期」應驗。(馬太福音13:49)因此,在場的使徒和其他門徒能够明白,比喻中談到的那些意義重大的事要等到將來才會發生。

門徒先前在岸邊聽到了耶穌在船上説的比喻。現在,他們學到了更多。這表明耶穌很願意對門徒説明一切,但只會「私下」這麽做。(馬可福音4:34)他就像「一個家的主人,從自己的寶庫裏把新的和舊的東西都拿出來」。(馬太福音13:52)耶穌説這些比喻,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教導能力,而是為了跟門徒分享有如無價之寶的真理。他的確是一位偉大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