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正確宗教與異教對立之地

正確宗教與異教對立之地

正確宗教與異教對立之地

古以弗所城的廢墟位於土耳其西岸,一個多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那裡進行了許多研究工作。當地有幾座建築已重建起來,許多古物也經過了一番研究和詮釋。現在,以弗所已成了土耳其一個旅遊熱點。

以弗所有什麼考古發現呢?今天,我們對這個引人入勝的古代大城又有怎樣的認識和理解?我們要是參觀一下以弗所的廢墟,以及奧地利維也納的以弗所博物館,就會更了解正確宗教和異教曾在以弗所發生過什麼衝突。讓我們先看看以弗所的一些歷史背景。

列國覬覦之地

公元前11世紀,歐亞大陸政局動盪,人口常常遷移。那時候,希臘的愛奧尼亞人開始到小亞細亞的西岸定居,並接觸到當地那些崇拜母神的人。那個母神後來成了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女神。

公元前7世紀中葉,來自黑海的游牧民族辛梅里安人從北方席捲而下,到小亞細亞大肆劫掠。公元前550年左右,呂底亞的克羅伊斯王興起,權勢顯赫,財富甚巨。之後,隨著波斯帝國不斷擴張版圖,波斯王居魯士征服了愛奧尼亞的各個城市,其中包括以弗所。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開始攻打波斯,並成為以弗所的新統治者。到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英年早逝,以弗所就被捲入他手下幾個將軍的權力爭奪戰中。公元前133年,無兒無女的帕加馬王阿塔羅斯把以弗所遺贈給羅馬帝國,以弗所於是被歸入羅馬帝國的亞細亞行省。

正確宗教與異教互相對立

公元1世紀,使徒保羅在第二次海外傳道旅程的尾聲來到以弗所,當時這個城有30萬人口。(使徒行傳18:19-21)第三次到海外傳道期間,保羅重返當地,在會堂裡再次放膽談論上帝的王國。然而,三個月後,猶太人的反對變得猛烈,保羅於是改為到推拉諾學校的講堂發表演講,天天如是。(使徒行傳19:1,8,9)有兩年時間,保羅在以弗所傳道,同時也施行神跡治好病人和驅逐邪靈,顯出非凡的大能。(使徒行傳19:10-17)難怪有許多人成了信徒!耶和華的話語節節得勝,有很多以往慣行魔法的人都自願燒掉他們那些跟通靈術有關的書,儘管這些書相當昂貴。(使徒行傳19:19,20

保羅的傳道工作十分成功,他的信息促使許多人不再崇拜阿耳忒彌斯女神,卻激怒了提倡這種異教崇拜的人。製造阿耳忒彌斯銀龕是一門大生意,而保羅的傳道工作對這個行業構成了威脅。一個叫底米特的銀匠於是煽動其他同業的人發動騷亂。(使徒行傳19:23-32

衝突逐漸白熱化,群眾一連兩個小時瘋狂地大喊說:「以弗所人的阿耳忒彌斯,顯赫偉大!」(使徒行傳19:34)騷亂平息以後,保羅再次鼓勵當地的信徒,然後起程到馬其頓去。(使徒行傳20:1)雖然保羅離開了以弗所,但阿耳忒彌斯崇拜仍然無法避免沒落的厄運。

阿耳忒彌斯崇拜由盛轉衰

在以弗所,阿耳忒彌斯崇拜是個根深蒂固的宗教。克羅伊斯王開始統治之前,母神西布莉是那一帶的人主要崇拜的神祇。克羅伊斯王希望塑造出一個不論希臘人還是非希臘人都接受的神,於是虛構了一些神話故事,描述西布莉怎樣跟希臘眾神一脈相承。公元前6世紀中葉,在克羅伊斯王的資助下,人們動工興建神殿,供奉西布莉的繼承者阿耳忒彌斯。

阿耳忒彌斯神殿是希臘建築史上的一大成就。神殿用巨大的大理石建成,非常宏偉,這樣的建築前所未有。公元前356年,一場大火焚毀了這座神殿。神殿重建後宏偉不減,而且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和成了一個主要的朝聖地點。重建的神殿大約寬50米、長105米,坐落在一個大約寬73米、長127米的平台上。雖然這殿曾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但並非每個人都對它有好感。以弗所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把通往神殿祭壇的幽暗通道,跟黑暗的罪惡相提並論,又認為神殿裡的人的道德連禽獸都不如。在大部分人看來,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崇拜似乎真的會一直興盛下去,歷史卻證明他們錯了。《以弗所——新導遊指南》(德語,下文簡稱《新導遊指南》)說:「公元2世紀,對阿耳忒彌斯和其他傳統希臘神祇的崇拜突然迅速衰落。」

公元3世紀,以弗所發生了一場嚴重的地震。禍不單行,來自黑海的航海民族哥特人垂涎阿耳忒彌斯神殿內的巨量金銀,前來搶掠之餘,更放火把神殿付之一炬。《新導遊指南》說:「阿耳忒彌斯無力抗敵,連自己的住處也保護不了,又怎會繼續被視為以弗所的保護女神呢?」(詩篇135:15-18

公元4世紀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確認「基督教」為國教。不久,一度赫赫有名的阿耳忒彌斯神殿就成了採石場,磚石部分被人拆下,用來興建其他建築物,而阿耳忒彌斯崇拜也完全沒落。曾有一首詩讚嘆阿耳忒彌斯神殿為古代世界一大奇觀,有人就這首詩評論說:「現在神殿只落得頹垣斷壁,一片荒涼。」

從阿耳忒彌斯到「真神之母」

保羅警告以弗所會眾的長老,他離去後必有「兇暴的狼」出現,他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歪曲的話」。(使徒行傳20:17,29,30)事情的發展一如他所說,錯誤的崇拜以叛道基督教的形式出現,並開始在以弗所盛行。

公元431年,第三屆主教特別會議在以弗所舉行,討論基督的本質。《新導遊指南》說:「亞歷山大的教士宣稱基督只有一個本質,他的本質就是上帝。他們的見解在會議中被完全接納。」這個結論影響深遠。「以弗所人知道會議的結論後,就以此為根據,把馬利亞的地位由基督之母 提升至真神之母。這不僅為馬利亞崇拜奠下基礎,也導致了教會內部第一次的重大分裂。……有關爭論到今天仍未平息。」

於是,人們由崇拜西布莉和阿耳忒彌斯,改為崇拜「真神之母」馬利亞。《新導遊指南》指出,「以弗所的馬利亞崇拜……存留至今,而且跟阿耳忒彌斯崇拜密切相關」。

一個永被遺忘的宗教

阿耳忒彌斯崇拜沒落後,以弗所也走向衰亡。由於遭遇多場地震和受到瘧疾侵害,加上港口逐漸淤塞,居民的生活越來越艱苦。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成為各阿拉伯部族的共同宗教,並繼續向外擴張勢力。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的船隊多次洗劫以弗所。以弗所的港口完全淤塞後,這個城市的命運已無可逆轉,最終淪為一片頹垣斷壁,昔日繁華都會的遺址上,只剩下一個現稱為塞爾丘克的小聚落。

訪遊以弗所廢墟

到以弗所廢墟參觀的人,可以想像到這個城市昔日的光輝。假如你是從廢墟東面的入口開始參觀,就會立刻看到克里特斯街,大街一直伸延至塞爾蘇斯圖書館,景觀宏偉。你會留意到大街右邊有一個建於公元2世紀的小劇場。小劇場可以容納大約一千五百人,很可能是用來舉行議會會議和公眾娛樂表演的。大街兩旁都有建築物,例如國家廣場(人們通常在那裡討論國家事務)、哈德良神殿、公眾噴泉,還有沿山坡而建的名人府第。

塞爾蘇斯圖書館同樣建於公元2世紀,裝潢美觀典雅,肯定令你印象難忘。館內有一間寬敞的閱覽室,閱覽室的壁龕內曾收藏數量繁多的書卷。圖書館的正面很是壯觀,那裡豎立了四尊雕像:索菲婭、阿雷蒂、恩尼亞、埃皮斯蒂米,分別象徵人們期望高級羅馬官員(例如塞爾蘇斯)具備的四種特質:智慧、美德、忠誠、識見。原本的雕像現存放於維也納的以弗所博物館。圖書館前院的旁邊有一道巨大的門,穿過這道門就來到集貿市場。市場面積廣闊,環繞四周的是有蓋走廊,人們在這個市場進行日常的商業活動。

接著,你會來到大理石路,沿著這條路走可以前往大劇場。大劇場最後的擴建部分在羅馬帝國時代完成後,整個劇場可容納約二萬五千名觀眾。劇場正面以圓柱、浮雕和雕像為裝飾,十分奢華。銀匠底米特正是在這個劇場煽動群眾,引起騷亂的,你只要想像一下,這段歷史就會活現眼前。

由大劇場到港口的那條大街全長約500米,寬約11米,兩旁均排列著一行圓柱,氣勢恢宏。沿著大街走,可以見到兩個用作體育訓練的體育館。大街盡頭那道雄偉的港口大門,是昔日通往世界的門戶,也是我們這次旅程的終點。觀光行程雖然短暫,我們卻可以參觀到世上其中幾個最引人入勝的歷史遺跡。在維也納的以弗所博物館,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古代大城和其中許多歷史建築的木製模型。

我們要是到維也納的以弗所博物館參觀,看到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神像,就會明白早期以弗所基督徒是多麼的堅忍。他們生活在一個盛行通靈術的城市,人們受宗教偏見所蒙蔽,崇拜阿耳忒彌斯的人更猛烈反對他們宣講王國信息。(使徒行傳19:19;以弗所書6:12;啟示錄2:1-3)可是,即使在這樣一個充滿敵意的環境中,正確的宗教仍能扎根成長。同樣,現今的錯誤宗教也會像古代的阿耳忒彌斯崇拜一樣灰飛煙滅,而崇拜真神的正確宗教必定會徹底得勝。(啟示錄18:4-8

[第26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馬其頓

黑海

小亞細亞

以弗所

地中海

埃及

[第27頁的圖片]

阿耳忒彌斯神殿的殘餘部分

[第28,29頁的圖片]

1.塞爾蘇斯圖書館

2.阿雷蒂雕像

3.通往大劇場的大理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