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人物生平

相知六十載,友情尚如新

相知六十載,友情尚如新

1951年夏天的一個黃昏,在美國紐約州伊薩卡鎮的一排電話亭裡,四個二十出頭的青年興奮地打長途電話到密歇根州、艾奧瓦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他們有好消息要告訴親友!

1951年2月,122個先驅來到紐約州南蘭星鎮,參加基列學校第17屆訓練班。這些未來的特派傳道員包括洛厄爾·特納、威廉·卡斯藤、理查德·凱爾西和雷蒙·坦普爾頓。洛厄爾和威廉來自密歇根州,理查德來自艾奧瓦州,雷蒙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他們四個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從左至右:理查德、洛厄爾、雷蒙和威廉在基列學校成了好朋友

大約五個月後,學校宣布世界總部的內森·諾爾會向學員講話,大家聽後都很雀躍。四個弟兄曾經表示,如果可能的話,他們希望去同一個國家服務。關於將來的崗位,諾爾弟兄有進一步的消息告訴他們嗎?有!

諾爾弟兄向全體學員演講,宣布崗位的時候到了,大家都很想知道自己會被派到哪裡去。最先被叫到台上的,就是那四個弟兄。他們心情很緊張,但得知四個人會在一起後,就鬆了一口氣。他們會去哪裡呢?德國!聽到宣布後,同學們都很驚訝,隨即熱烈鼓掌,掌聲持續了好久。

自從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德國的弟兄姊妹一直受盡迫害,但仍然忠心事奉耶和華。世界各地的耶和華見證人讀到他們的事跡,無不衷心欽佩。很多學員還記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們把大批衣物寄給歐洲的弟兄姊妹,也通過美國援外合作社把援助包裹送給當地的同工。德國的弟兄姊妹顯出了非凡的信心、決心、勇氣,並全心信賴耶和華,為其他國家的基督徒樹立了榜樣。洛厄爾記得自己當時這麼想:「我們可以親自認識這些親愛的弟兄姊妹了。」難怪他們都很高興,當晚紛紛打電話告訴親友。

前往德國

雷蒙主持王國職務訓練班

1951年7月27日,四個弟兄乘坐「祖國」號,從紐約伊斯特河出發前往德國,航程共11天。基列學校的導師、後來成為中央長老團成員的艾伯特·史勞德教過他們幾句德語。現在,船上有些乘客是德國人,也許弟兄們可以跟他們多學幾句。可是,這些乘客說的好像是德國方言,而且各不相同,真令人摸不著頭腦!

航程中,四個弟兄飽受暈船之苦。8月7日星期二早上,他們終於到達德國漢堡市。大戰已經結束六年了,但周圍仍是滿目瘡痍。幾個弟兄看著這般景象,都不勝慨嘆。他們帶著傷感坐上火車,前往威斯巴登的分部辦事處。

在威斯巴登的伯特利,理查德操作地址印刷機

星期三清晨,四個弟兄下了火車,第一次在德國見到耶和華見證人。這個來接站的弟兄叫漢斯,他的名字在德國很常見。他送幾個弟兄到伯特利後,就把他們交給一個年長的姊妹。這個姊妹一點英語都不懂,但看起來性格很堅毅,以為只要大聲說話,就能消除語言隔閡。她不斷提高音量,但還是不能跟四個弟兄溝通,大家都很沮喪。後來分部僕人埃里希·弗羅斯特來見四個弟兄,用英語親切地歡迎他們。接下來的事就順利多了。

8月底,四個弟兄第一次在德國參加大會。大會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舉行,主題是「清潔的崇拜」,最高出席人數多達4萬7432,有2373人受浸,這令四個弟兄十分鼓舞,很想在德國做特派傳道員的工作。但幾天後,諾爾弟兄委派他們在伯特利服務。

他們接受委派,得到了很多喜樂,這讓他們深信,耶和華的安排總是最好的

雷蒙早就立志做特派傳道員,雖曾有機會在美國伯特利服務,但還是婉拒了。理查德和威廉也從沒想過在伯特利工作。但四個弟兄後來得到了很多喜樂,這讓他們深信,耶和華對一切瞭如指掌,他的安排總是最好的。聽從上帝的領導,而不是順應自己的意願,的確明智得多。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管在哪裡 事奉耶和華,有什麼崗位,都會尋得喜樂。

「不准!」

在德國伯特利,很多弟兄姊妹知道有美國來的弟兄跟他們一起工作都很開心,因為可以練習英語了。不過這個希望很快就幻滅了。有一天,在伯特利的食堂,弗羅斯特弟兄以一貫堅定的口吻用德語講話,內容似乎很嚴肅。很多人都低頭盯著盤子,一聲不吭。四個弟兄雖然聽不懂,但漸漸明白這番話跟他們有關。弗羅斯特弟兄大聲喊道:「韋爾博滕(不准)!」為了強調,他又重複了一遍,而且聲音比之前更大。四個弟兄頓時如坐針氈,他們到底做了什麼,讓弗羅斯特弟兄這麼激動呢?

上圖:諾爾弟兄(左)探訪期間,弗羅斯特弟兄(右)和其他弟兄

飯後人人都急忙跑回房間。後來,有個弟兄告訴他們:「你們不懂德語就幫不上忙,所以弗羅斯特弟兄說,在你們學會德語之前,誰也不准跟你們說英語。」

伯特利成員馬上聽從弗羅斯特弟兄的勸告。這樣做不單有助於四個弟兄學習德語,也讓他們明白:弟兄出於愛心提出的勸告,儘管起初不容易接受,卻是為我們著想的。弗羅斯特弟兄的勸告顯示,他很關心耶和華的組織,也很愛弟兄姊妹。 *難怪四個弟兄越來越敬愛他!

互相學習

1952年在瑞士度假

從敬畏上帝的朋友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不少寶貴的道理,這也增進了我們跟耶和華的友誼。德國的忠心弟兄姊妹在很多方面都樹立了榜樣,但這裡不能一一細說他們的事跡。此外,四個弟兄也互相學習。理查德說:「洛厄爾有一點德語基礎,學起來比較快,我們三個卻學得很辛苦。加上洛厄爾比我們大,我們自然會向他請教德語,在其他事上也讓他帶頭。」雷蒙憶述:「到德國一年後,我們頭一次放假。一個弟兄在瑞士山區有間小屋,願意讓我們暫住,我高興極了。有兩個星期不用吃力地說德語啦,多好!但洛厄爾的想法不同,他堅持要我們每天早上用德語朗讀和討論每日經文。不過,我們學會了一個重要的道理:帶頭的弟兄總是為我們好,即使我們有不同的意見,也要跟他們合作。許多年來,這種態度一直對我們大有益處,也讓我們更容易服從上帝組織的指引。」

四個弟兄也學會欣賞彼此的優點,正如腓立比書2:3說:「要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優越。」如果有某些事發生,三個弟兄通常都會拜託威廉去處理,因為覺得他應付得最好。洛厄爾說:「有些問題很棘手,必須小心處理,讓人十分為難,這時我們就要靠威廉了,他處理讓人頭疼的問題很有一手。其實我們都同意他的處理方法,只是少了他那樣的勇氣和能力。」

幸福婚姻

過了一段時間,四個弟兄都先後打算結婚。他們之所以成為好朋友,是因為大家都深愛耶和華,也很喜歡全時服務。全時服務讓他們體會到,施與 接受 更快樂,應該先照顧上帝王國的事務,其次才是個人的意願。因此,他們找伴侶的時候,都只考慮那些以耶和華為先的姊妹。後來,他們所娶的妻子都是已經投身全時服務的姊妹,婚姻美滿幸福。

友誼也好,婚姻也好,如果要長久,大家就必須跟耶和華有好的關係。(傳道書4:12)威廉和雷蒙的妻子先後去世,她們生前都是賢內助,婚姻十分快樂。洛厄爾和理查德的妻子仍然健在。威廉再婚,他選了個好妻子,所以能夠繼續全時服務。

由於崗位的轉變,四個弟兄被派到不同地方服務,主要是德國、奧地利、盧森堡、加拿大和美國,因此見面的機會少了。他們雖然身處不同地方,但經常聯繫,歡樂時一同歡樂,哭泣時一同哭泣。(羅馬書12:15)這些知己良朋是耶和華的恩賜,應該好好珍惜。(箴言17:17)在現今的世界,真摯的友誼很罕見,但每個真基督徒都能結交很多真朋友。身為耶和華見證人,我們可以跟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做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成為耶和華上帝和耶穌基督的朋友。

人生不會總是一帆風順,這四個弟兄也一樣。他們有的曾經喪偶,有的身患重病,有的要照顧年老的父母,有的邊做先驅邊養育孩子。他們接到新工作也會憂慮,現在還要應付年老的問題。但他們憑經驗知道,有了朋友的扶持,不論是身邊的還是遠方的,愛耶和華的人就能克服任何難題。

友誼永在

傳道書12:1說:「你趁年少的日子,就要把你偉大的創造主謹記在心。」這正是洛厄爾、雷蒙、威廉和理查德的寫照。他們分別在18歲、12歲、11歲和10歲時獻身事奉耶和華,並在17至21歲時陸續做正規先驅。

各位基督徒青年,可以的話,請響應耶和華的呼召,參與全時服務。憑著上帝的分外恩典,你們會享有各種福分,比如做分區監督、區域監督、海外特訪監督,在伯特利服務,做分部委員會成員,做王國職務訓練班和先驅訓練班的導師,在不同規模的大會裡演講。這就是四個弟兄的經歷。他們知道自己的工作讓數以萬計的弟兄姊妹得益,都樂在心頭。他們之所以能夠享有這些福分,是因為年輕時就響應耶和華的仁愛呼召,全心全意事奉他。(歌羅西書3:23

從左至右:理查德、威廉、洛厄爾和雷蒙在塞爾特斯出席新分部呈獻禮(1984年)

今天,洛厄爾、理查德和雷蒙再次一起在德國塞爾特斯的分部辦事處工作。很可惜,在美國做特別先驅的威廉於2010年去世了。四個弟兄建立了將近60年的深情厚誼,現在少了威廉,不免有點遺憾!但我們的上帝耶和華永不會忘記他的朋友。我們深信,在他的王國統治下,所有基督徒都可以跟死去的朋友重聚。

「六十年的老朋友了,我都想不起我們之間有過什麼不愉快的事」

威廉去世前不久寫道:「六十年的老朋友了,我都想不起我們之間有過什麼不愉快的事。我們的友誼實在太寶貴了。」他的三個朋友清楚知道,他們的友誼會在新世界裡延續下去,於是說:「我們的友誼才剛開始!」

^ 17段 弗羅斯特弟兄的精彩事跡載於《守望台》1962年1月15日刊53-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