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以斯帖记

以斯帖记

(Esther,Book of)

《希伯来语经卷》中的一卷,以女主角的名字为书名。《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一些版本,则以书中显赫的波斯王的名字“亚哈随鲁”为这卷书命名。犹太人称这卷书为Meghil·lathʹ ʼEs·terʹ(梅吉拉特·以斯帖),或简称为Meghil·lahʹ(梅吉拉),意即“书卷”,因为这是犹太人十分重视的一卷书。

执笔者 圣经没有说以斯帖记的执笔者是谁。有些学者认为是以斯拉写的,但证据显示末底改才是执笔者。末底改的身份,使他对整件事的始末一清二楚,例如关于他自己和以斯帖所关切的事,哈曼家人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书珊城堡里所发生的事。末底改被擢升为波斯国的高官(位居第二)之后,必定有机会读到记载中提及的官方文件。但以理、以斯拉和尼希米都曾在某段时期担任波斯国的高官,他们执笔写的经卷也描述了犹太人跟波斯世界霸权的关系。同样,凭着耶和华的帮助,末底改可说是写以斯帖记的最佳人选。

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于亚哈随鲁在位期间。当时波斯帝国的版图辽阔,从印度延伸至埃塞俄比亚,共127个省。(斯1:1)由于这个背景,再加上是以斯拉把这卷书列入圣经正典的,所以书卷记载的事,只可能于世俗历史已知的三个波斯王之一的在位期间发生。这三个君王是波斯人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亚达薛西一世(长手君)。可是,大流士一世和亚达薛西一世(长手君)已分别于在位第十二年之前就恩待犹太人了,这跟以斯帖记中的亚哈随鲁王并不相符,因为亚哈随鲁王看来不太熟悉犹太人和他们的宗教,对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因此,以斯帖记中的亚哈随鲁王应该是指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有些译本(思高、牧灵)甚至在经文里把“亚哈随鲁”改为“薛西斯”。

根据以斯帖记,亚哈随鲁的在位期,看来是从他与父王大流士一世共同执政的时候开始计算的。既然以斯帖记最先叙述的几件事发生于亚哈随鲁王在位第三年,其余的事件则在王执政的余下日子发生,那么此书涵盖的时期,就显然是从公元前493年至大约公元前475年。(见波斯,波斯人条下的“薛西斯和亚达薛西的统治”)

以斯帖记写于薛西斯在位第十二年左右,显然在他统治的末了完成(约公元前475)。书中生动细腻的笔触,显示执笔者必定曾目睹各事发生。再者,内容明显表示执笔者可以查阅政府的官方文件(斯10:2),因此这卷书最可能在埃兰省(当时属于波斯的版图)的书珊城写成。书里的希伯来语夹杂了一些波斯和迦勒底的词语,正好符合上述写作时期的语言习惯,也显示这卷书的写作地点是在波斯境内。

以斯拉可能在公元前468年把这卷书从巴比伦带到耶路撒冷,因为位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大会堂”在大约公元前300年解散之前,就已把以斯帖记收进圣经正典了。

真实可靠,列于正典 有些人质疑以斯帖记是否圣经正典,因为《希腊语经卷》并没有引用或提过这卷书。但这个理由并不足以否定以斯帖记的正典地位,因为有几卷公认为圣经正典的书,例如以斯拉记和传道书,《希腊语经卷》也没有提及过。萨迪斯的美利托、纳西昂的格列高利和亚大纳西,都把以斯帖记从他们的正典书目中删去。可是,哲罗姆、奥古斯丁和奥利金却指名提及以斯帖记。《切斯特·贝蒂纸莎草纸残片集》也包含以斯帖记,事实上,以西结书、但以理书、以斯帖记出现在同一部抄本里,这部抄本很可能在公元3世纪上半叶制成。看来,犹太人和早期基督徒都未质疑过以斯帖记的正典地位。在犹太人的圣经里,这卷书通常编在“圣录”的部分,在传道书和但以理书之间。

后来,有人在以斯帖记里加了次经部分。一些学者把次经的写作时间定为公元前100年左右,根据传统的看法,《希伯来语经卷》早在这年之前约莫三百年,就已确认这卷书是正典了。

有些人认为,以斯帖记提及亚哈随鲁王在位第三年大排筵席,持续了180天,实在有夸大失实之嫌。(斯1:3,4)但有人指出,筵席持续了这么久,可能是为了让各省的众多官员都有机会出席,因为各人的职责不容许他们在同一时间齐集在都城里。但事实上,经文并没有说筵席持续了那么久,只说国王花了180天的时间,展示自己的王国如何繁荣昌盛。1章3节和5节都提及筵席,但所指的可能不是两场筵席。1章3节所说的筵席,可能就是集会结束后国王为全书珊城堡的人摆设的七天筵席。(《旧约评注》,C.凯尔与F.德利奇合著,1973,第3卷,以斯帖记,322-324页)

由于以斯帖记没有直接提及上帝,有些人认为这卷书缺乏宗教内涵。但是,这卷书说犹太人禁食“呼求”,暗示他们为所关注的事祷告祈求。斯4:3,16;9:31)再说,国王在关键时刻睡不着觉(6:1),以及末底改暗示以斯帖得着王后的尊位可能是上帝的旨意(4:14),也显示各事是在上帝指引下发生的。此外,既然哈曼是亚甲人,很可能出自亚玛力人的王族,末底改坚决不肯向上帝的这个仇敌下拜,可见末底改是个敬拜耶和华的人。(3:1-6;出17:14

历史与考古学证据 历史与考古学的发现,也证明以斯帖记真实可靠,以下几个例子足以说明这点。书中就波斯人怎样尊荣人的描述十分正确。(斯6:8)在波斯,白和蓝是王族的颜色,以斯帖记8:15报道,末底改被擢升后“穿着细麻衬蓝料的朝服”,披着紫红色的斗篷。

以斯帖“站在王宫的内院,面向王殿。王坐在殿里的王座上,面向殿门。王一看见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子里,就心生怜爱”。(斯5:1,2)考古学发掘的证据显示,上述的细致描述是准确无误的。一条长廊由女院通往王宫的内院,院子旁边面对着长廊的房子就是王殿。王座设在较远的墙壁前的中央,从这个有利的位置,王的目光能不受任何阻碍,看见正在等待谒见的王后。书中的其他细节也显示,执笔者对王宫的环境十分熟悉。事实证明,任何批评以斯帖记在报道波斯的风俗习惯方面与历史不符、也不准确的说法,都是没有根据的。

证明这卷书真实无误的另一个有力证据是,犹太人至今仍然庆祝普珥节。在这个节日,犹太人在会堂里朗读整卷以斯帖记。有一块看来出自博尔西帕的楔形文字铭刻,提及在大流士一世统治的晚期或薛西斯一世在位的初期,有一个名叫马度卡(末底改?)的波斯官员在书珊任职。(德语《旧约科学杂志》,1940/41,第58卷,243-244页;1942/43,第59卷,219页)

以斯帖记跟圣经的其他经卷完全协调一致。这卷书补充以斯拉和尼希米的记载,透露上帝的子民在波斯有什么遭遇。像整本圣经一样,以斯帖记的写作目的是要鼓励、安慰和教导我们。(罗15:4

[第936页的附栏]

以斯帖记的要点

这卷书生动地描述以斯帖在堂兄末底改的指引下,蒙上帝任用去拯救犹太人逃脱灭族厄运的经历

执笔者显然是末底改,内容涵盖了公元前493年至前475年左右所发生的事

以斯帖在书珊城被立为王后

亚哈随鲁王(看来即薛西斯一世)大宴群臣,派人请王后瓦实提到御前来,好向宾客展示她的美貌,王后却拒绝听命,王就把她废了(1:1-22

王决定从全国的美貌处女中挑选新后,以斯帖脱颖而出,被立为王后;她遵从末底改的吩咐,没有透露犹太人的身份(2:1-20

哈曼图谋消灭犹太人,害人不成反害己

国王擢升亚甲人哈曼,使他的官位高过其他君侯,末底改却不肯向他下拜(3:1-4

哈曼怒气填膺,设谋灭尽国内的犹太人;他说服国王赞同他所谋划的事,并定下日期,颁布法令(3:5-15

末底改吩咐以斯帖亲自去向国王求情,虽然她可能因擅自谒见国王而有杀身之祸(4:1-17

以斯帖蒙王恩待;她邀请王和哈曼赴宴,事后请他们次日再来赴宴(5:1-8

哈曼踌躇满志,但见到末底改仍不肯向他下拜,不禁大为恼怒,于是叫人做了一根极高的柱,打算次日在宴会开始前请国王把末底改挂在柱上(5:9-14

那天晚上王睡不着觉,就吩咐人拿出《历代史籍》来念给他听,得知末底改曾告发行刺国王的阴谋,却未获得奖赏;第二天早上哈曼来到,王问他,该怎样对待王喜欢赐予尊荣的人;哈曼以为自己就是王所喜悦的人,于是建议铺张扬厉地去尊崇这人,但王却吩咐哈曼按照所提议的方式公开尊荣末底改(6:1-13;2:21-23

在当天的宴席上,以斯帖告诉王,哈曼卖了她和她的族人,想要灭尽他们;王勃然大怒,下令把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立的柱上(6:14-7:10

擢升末底改,犹太人获救

王从哈曼那里取回印章戒指,交给末底改(8:1,2

获得国王允准后,新诏书发出,容许犹太人在原定要被消灭的日子奋起自卫,歼灭仇敌;结果有几万仇敌被杀(8:3-9:19

末底改规定犹太人每年都要记念这场拯救(9:20-32

末底改的权力仅次于国王,他努力为本族人谋福利(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