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
(Ambassador)
在圣经里,指统治者在特别场合,为了特定目的差派出去的使者。当大使的往往是比较年长、稳重的男子。因此,希腊语pre·sbeuʹo(普雷斯表奥,“大使”[弗6:20;林后5:20])和pre·sbeiʹa(普雷斯比阿,“大使团”[路14:32])这两个词都跟希腊语pre·sbyʹte·ros(普雷斯比泰罗斯)有关,后者指“老人;长者”。(徒11:30;启4:4)
耶稣基督以耶和华上帝的“使徒”或“奉差的人”的身份来到世上,“借着好消息,让人认识生命和不朽是怎么回事”。(来3:1;提后1:10)
基督离世复活到天上去以后,他的忠心门徒就被立为他的继任人,“代基督”做上帝的大使。保罗曾特地提到他作为大使的职务。(林后5:18-20)像耶稣基督的所有受膏门徒那样,保罗被差到跟至高主宰耶和华疏远的列国和世人那里,在敌视上帝的世界里做上帝的大使。(约14:30;15:18,19;雅4:4)身为大使,保罗劝人通过基督跟上帝和好;他在狱中就曾自称为“带着锁链的大使”。(弗6:20)大使不容侵犯是自古以来公认的原则。因此,身为大使的保罗竟被人扣上锁链,显示这个世界多么敌视上帝,敌视基督和他的王国。列国轻慢代表上帝王国的大使,由此显露出最强烈的敌意,最极端的蔑视。
为了好好履行大使的职责,保罗一方面尊重当地的法律,另一方面却严守中立,绝不参与世上的政治和军事活动。这跟世上各国的大使坚守的原则是一致的:大使必须服从驻地的法律,但无需效忠驻地的政府。
所有从圣灵而生的忠贞受膏基督徒是天上的公民,他们都像使徒保罗那样“代基督做大使”。(林后5:20;腓3:20)
人怎样对待上帝的大使,上帝也会怎样对待他。耶稣基督在葡萄园主人的比喻里,就申明了这个原则。葡萄园主人先后差奴隶和儿子代表他到葡萄园的农户那里,但农户竟然毒打奴隶,还杀了主人的儿子,葡萄园主人因此把这些敌对的农户消灭。(太21:33-41)在另一个比喻里,耶稣说一个王差奴隶做信使去邀请人参加婚宴,被邀请的人却把奴隶杀了。谁恶待王的使者,谁就被视为王的敌人。(太22:2-7)耶稣申明这个原则说:“谁接待我差来的人,也就是接待我。谁接待我,也就是接待那位差我来的。”(约13:20;另见太23:34,35;25:34-46)
另外,耶稣还用大使求和来打比方,说明我们人人都必须向耶和华上帝求和,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放弃一切财物,跟随上帝儿子的脚踪走,这样才能蒙上帝悦纳,得享永生。(路14:31-33)耶稣又用比喻表明,人如果差大使去见上帝所立的君王,说不要他作王,那么跟这样的人来往是愚蠢的。(路19:12-14,27)基遍人树立了好榜样,他们行事机智,结果议和成功。(书9:3-15,22-27)
公元前的使节 没有任何公元前的政府官员的职位完全等同今日的大使。当日并没有任何官员派驻国外,因此“使者”(希伯来语mal·ʼakhʹ马拉克)和“使节”(希伯来语tsir齐)这两个词,其实更准确地表达了圣经时代有关官员的职责。不过,从许多方面来说,使者或使节的身份和地位跟大使其实很类似,下文会讲述其中几方面。这些人都是官方代表,负责在国与国之间,统治者与统治者之间,传达信息。
古代的使节或使者并不像现代的大使,他们不会派驻别国的首都,只在特殊情况下为了特定目的奉差出使。他们大都身居高位(王下18:17,18),官职备受尊重。因此,他们出使别国时,谁都不敢冒犯他们。
一个统治者的使者(或使节)受到怎样的待遇,就等于这个统治者和他的国家受到怎样的待遇。约书亚打发两个探子到耶利哥去,喇合因为知道耶和华是以色列的上帝和君王,所以好好地接待这两个探子,于是耶和华通过约书亚恩待她。(书6:17;来11:31)尊重来使是国与国之间不成文的规定,亚扪王哈嫩竟无视这个规定。有一次,大卫王差臣仆到亚扪王那里示好,亚扪人的首领挑拨离间,说大卫的使者是探子,亚扪王听信谗言,公开羞辱这些使者,显示出对大卫和以色列国的蔑视。结果,哈嫩的可耻行为触发了一场战争。(撒下10:2-11:1;12:26-31)
今天两国要是断绝邦交,就会召回派驻当地的大使,古时的做法却有所不同。他们会打发使者或使节互访,充当代言人,力图缓和紧张的局势,恢复邦交。以赛亚就曾谈到这些“求和的使节”。(赛33:7)有一次,希西家派人去向亚述王西拿基立求和。虽然当时西拿基立正要攻取犹大的坚固城,但亚述人却没有阻拦希西家的使节,因为知道他们是希西家派来议和的。(王下18:13-15)另一个例子跟以色列的士师耶弗他有关。耶弗他差使者把一封信交给亚扪人的王,申明自己没有行事不当,并且澄清有关土地权的争议。耶弗他派出使者进行谈判,希望可以和平地解决问题。这些使者获准在敌军中往来,不受阻拦。(士11:12-28;见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