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媚,奉承
(Flattery)
为讨好别人而阿谀奉承,假意逢迎,百般吹捧。奉承别人往往是为了满足对方自恋和虚荣的心理,因此对人有害无益;主要动机不外乎讨人欢心,贪图利益,博取赞许,或者要对方投桃报李。谄媚的话往往是个圈套。(箴29:5)使用谄媚手段的人没有显出从上头来的智慧,反而显出世俗的智慧,是自私自利、厚此薄彼、虚伪装假的。(雅3:17)凡是言不由衷,阿谀奉承,助长虚荣的谎话,上帝都不悦纳。(林后1:12;加1:10;弗4:25;西3:9;启21:8)
使徒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3-6的话,正好说明阿谀奉承的言谈跟基督徒待人的方式如何格格不入。保罗说:“我们的劝勉,不是源于谬误的思想,不是出于污秽的动机,也没有欺诈的意思。上帝既然验证我们,认为把好消息托付给我们是合适的,我们就讲论,不是要取悦人,而是要取悦那验证我们内心的上帝。事实上,你们知道,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奉承的话,也没有因贪婪而装假,这是上帝可以作证的!我们是基督的使徒,本可以成为别人的经济重担,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向任何人讨过荣耀,不论是向你们还是向别人,都没有这样做过。”
奉承别人也许会带来一些好处,但圣经说:“责备人的终必受人所爱,胜过那用舌头谄媚人的。”(箴28:23)用谄媚的手段占人便宜,是恨而不是爱的表现。怀恨的人谄媚别人,其实是心存欺诈,最终只会自食其果。圣经说得对:“滚石头的,石头要滚回他那里。”(箴26:24-28)
谄媚人的,往往爱用花言巧语去诱骗人。希伯来语词根cha·laqʹ(哈拉克)以及其他相关词语可以译做:油腔滑调,油嘴滑舌(诗5:9;12:2,3;但11:32);油滑的手段(箴7:21;但11:34,Rbi8 脚注);模棱两可(结12:24,Rbi8 脚注)。上述的经文表明,油嘴滑舌的人都是用心不良的。
希律·亚基帕一世受人吹捧而得意忘形,结果落得可悲的下场。有一次,民众听见希律公开讲话,就夸赞他说:“这是神的声音”。希律沾沾自喜,没有把荣耀归给上帝,结果被上帝的天使击杀了。(徒12:21-23)巴拿巴和保罗的做法刚好相反,就是立时制止群众奉他们为神。(徒14:11-15)一个犹太官长想讨好耶稣,把“良善的老师”当作头衔去称呼他。耶稣马上纠正他说:“你为什么称我为良善的呢?除了上帝一位,没有谁配称为良善的。”(路18:18,19;另见伯3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