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采石场,凿石处

采石场,凿石处

(Quarry)

开采不同种类的石头的露天矿坑。石灰石和大理石藏于接近地面的范围,可以给人开凿。位于耶路撒冷现今大马士革门附近的大片土地,相信曾是古代一个采石场。在约书亚记7:4,5,圣经首次提到采石场,经文记述大约三千个以色列人逃离艾城,直到示巴琳,示巴琳的意思就是“采石场”。所罗门准备建造圣殿时,吩咐人到黎巴嫩山开凿大石做圣殿的根基,于是有几万人被征召到山上凿石。(王上5:13-18;6:7)在约阿施的日子,圣殿需要修葺,于是约阿施雇用石匠修补破损的地方。(王下12:11,12)安放耶稣遗体的墓穴是从磐石里凿出来的。(太27:59,60;可15:46

耶和华运用隐喻,通过以赛亚谈到采石场和采石过程。(赛51:1)下一节经文显示,“那磐石”看来指以色列人的远祖亚伯拉罕,而“石洞”则指撒拉,她的腹有如一个坑,孕育了以色列人的祖先以撒。(赛51:2)然而,以撒的出生是个神迹,是靠着上帝施展大能而得以成就的,因此这个采石的隐喻也可能有更大的属灵意义。申命记32:18说耶和华是“生[以色列人]的磐石”,他“忍着痛苦生了[赛51:2用了同一个动词描述撒拉产子]”他们。

指采石场的希伯来语,有时也用来指开采出来的石头。在士师记3:19,26译作“凿石处”的希伯来语pesi·limʹ(佩西林),在别的经文译作“偶像”或“雕刻的偶像”。(申7:5;诗78:58;赛10:10)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以笏可能从一个由许多神像聚合而成的石像林(用开采出来的石头堆成的)折回来,去见伊矶伦。可是,不少译者翻作“凿石处”或“雕石处”。

古代一些还没开采完就废置了的采石场,揭示了古代的采石方法。工人在石中凿出又窄又深的孔,再把干木楔打进去,然后灌水浸泡,使木楔膨胀,石块就沿裂缝裂开。在罗马帝国时代,石匠会在离建筑工地一段距离的采石场开凿重达5或10吨的大石,然后移到滚筒或木橇上,由大群奴隶合力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