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好消息通过公众演讲传遍爱尔兰
1910年5月,轮船驶进贝尔法斯特湾,一群乘客聚在甲板上,映入眼帘的是沐浴在晨光中的翠绿山丘。查尔斯·罗素也在乘客当中,这是他第五次到爱尔兰。罗素弟兄还看到两艘正在兴建的巨大邮轮,分别是泰坦尼克号(铁达尼号)与姐妹船奥林匹克号。 *在造船厂的另一边,有十几个圣经研究者站在码头等待着罗素弟兄的到来。
大约20年前,罗素弟兄就已经在找寻将好消息传遍全世界的最佳方法,后来他决定在美国以外的地方展开一连串的探访旅程。1891年7月,罗素的第一次旅程以爱尔兰作为起点。他在芝加哥号上,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昆斯敦(现称科夫)的海岸线上,也许想起父母曾描述家乡的景色。罗素弟兄和他的同伴途经井然有序的城镇和美丽的乡村,他们看出这里的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
罗素弟兄总共探访了爱尔兰七次。他的第一次探访就让许多人对真理产生兴趣,所以在后来的探访中有数百人,甚至数千人来聆听他的演讲。在1903年5月的第二次探访旅程中,弟兄在贝尔法斯特和都柏林都安排了演讲,当地的报纸也宣传这个消息。演讲的主题是“带誓言的承诺”,谈到有关亚伯拉罕的信心以及人类未来会得享的福分,罗素描述当时“听众都聚精会神地聆听”。
因为对真理感兴趣的人相当多,所以罗素的第三次欧洲探访旅程也包括爱尔兰。1908年4月的早晨,罗素弟兄在贝尔法斯特的码头下船时,有五位弟兄去迎接他。当时宣传的演讲主题是“撒但的帝国即将倾覆”,当天傍晚来了“大约300位思想开明的听众”。听众中有一个人原本抱持反对的意见,但很快就因为讲者熟练运用经文而心服口服。不过在都柏林有个更加顽强的反对者,他是基督教青年会的秘书奥康纳。奥康纳试图要让1000多位听众一起反对圣经研究者,那么他成功了吗?
让我们回到过去,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有一名对圣经感兴趣的男子看到《爱尔兰时报》刊登公众演讲的活动,就决定去参加。他到了会场,发现很多人都来参加,几乎座无虚席。他非常专心地聆听台上留着白胡子和一头白发,身穿黑色大衣的讲者所说的话。讲者发表演讲时,不时在台上走动还带着手势,演讲的方式也很有逻辑,一节经文接着一节讲解。这名来听演讲的男子茅塞顿开,明白了圣经的真理
。讲者虽然没有扩音的设备,他的声音却能传到会场的每一个角落,让听众能够专心聆听一个半小时的演讲。演讲后有一段回答听众问题的时间,这时奥康纳和他的朋友提出问题,不过讲者用圣经巧妙地回答他们的质疑,听众都鼓掌表示肯定。问答时间结束后,这个对圣经感兴趣的男子向弟兄表示想要学更多的圣经知识。根据一些在场的人指出,有许多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机会学到了真理。1909年5月,罗素弟兄搭乘毛里塔尼亚号离开纽约,展开他第四次的探访旅程。这次旅程中,他带亨青格弟兄一起探访,这样在航程中,亨青格弟兄可以担任速记员,记下罗素弟兄口述的《守望台》文章。在这趟探访旅程,罗素弟兄在贝尔法斯特发表公众演讲时,当地有450人前来聆听,其中约有100人因为没有位子只好站着听演讲。
文章开头提到的第五次旅程也与先前的情况一样,弟兄都用圣经回答了反对者的质疑。弟兄在都柏林发表公众演讲后,奥康纳带了一个有名的神学家来提问,弟兄根据圣经回答他们,听众听了都很开心。隔天,探访的弟兄搭上一艘邮轮到利物浦,然后搭乘著名的卢西塔尼亚号到纽约。 *
1911年,罗素弟兄展开第六和第七次旅程,这两次旅程的公众演讲也广受宣传。在那一年的春天,20个圣经研究者在贝尔法斯特迎接2000个前来聆听演讲的人,那次的演讲题目是“人死之后”。奥康纳也带着神职人员来到都柏林向弟兄提出质疑,不过听众还是赞赏弟兄运用圣经来回答。到了秋天,弟兄探访了许多城镇,很多人都出席公众演讲的安排。奥康纳和100个人再次企图在都柏林的演讲活动中闹事,不过听众都全力支持演讲的弟兄。
虽然罗素弟兄在当时发表大部分的公众演讲,不过他知道“工作不是靠某个人来完成的”,因为“这并不是人的工作,是上帝的工作”。这些经过宣传的公众演讲活动成了今天公众演讲聚会的前身,当时的公众演讲安排让弟兄有机会解释圣经的真理。那么成果如何呢?公众演讲的安排有助于好消息的传播,也让爱尔兰的城市成立了许多会众。——英国分部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