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输血疗法惹争议

输血疗法惹争议

输血疗法惹争议

“如果红血球是今天才发明的新药物,它要得到合法认可绝非易事。”——杰弗里·麦卡洛医生。

1667年冬,有人把暴戾的疯子安托万·莫鲁瓦,带到医师让巴蒂斯特·德尼面前来。德尼医师在法国相当有名,连国王路易十四也认识他。莫鲁瓦害了躁狂症。德尼认为,治疗莫鲁瓦的“妙方”,就是给他输入牛犊的血,那么他的情绪就会平复过来。可是,莫鲁瓦并没有霍然而愈。诚然,输过第二次血后,他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没多久,安托万再度狂性大发,稍后更死去了。

后来,莫鲁瓦被断定死于砒霜中毒,但德尼以动物的血做试验,却在法国境内引起了激烈争议。最后,法国于1670年下令禁止输血。不久,英国国会、甚至教宗都相继采取同样行动。在接着的150年,输血一事在世上湮没无闻,被人忘得一干二净。

早期的风波

19世纪,输血疗法卷土重来。令输血“重整旗鼓”的,首推英籍产科医师詹姆斯·布伦德尔。布伦德尔坚持只用人 血,而且把输血技术加以改良,又运用先进仪器,令输血再度成为大众焦点。

可是,波兰医生耶塞柳斯却于1873年公布一个惊人发现,令输血疗法的前景顿时黯淡下来。耶塞柳斯发现,在接受输血的病人当中,超过一半都活不下去。有名的医生知道后,都纷纷开始谴责输血。输血的受欢迎程度再次下降。

到了1878年,法国医师乔治·阿扬研制出一种盐溶液,声称它能够代替血液。盐溶液跟血液不一样的是,盐溶液没副作用,不会凝固,而且运送方便。顺理成章地,盐溶液被人广泛使用。但奇怪的是,人们不久又再赞成输血。为什么呢?

1900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血液可分为不同类型;血型不一样,血液不一定能彼此相容。怪不得以往接受输血的病人不少都遭逢不测!但现在,只要确定供血者跟受血者的血液能够相容,医护人员就不会重蹈覆辙了。医学界知道后,对输血重拾信心。事情的发展刚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输血与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伤的士兵都给大量输血。当然,血液很快就凝结,要把它运送到战场去,以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20世纪初,纽约市西奈山医院的理查德·莱维松医生却发现,柠檬酸钠可以防止血液凝固。这个突破令医学界大感振奋,有些医生甚至把事情视为奇迹。当年在医学界享负盛名的伯特伦·伯恩海姆医生写道:“就像太阳给人弄停了一般。”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令人们对血的需求大增。呼吁捐血,上面写着:“请即捐血”、“捐血救人”和“他已经捐了血,你又怎样呢?”一类口号的海报触目皆是,人们也积极响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共捐出大约1300万个单位的血。据估计,在伦敦筹集和输出的血液超过26万升。当然,输血绝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它附带的风险很快就显露出来。

经输血感染疾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医学发展一日千里,一些从前无法想象的外科手术通通成为可能。结果,医生开始把输血当作正规手术程序,专门供应血液的企业应运而生。这种全球性企业每年的营业额以亿美元计。

但没多久,医学界开始关注到经输血传染疾病一事。且举个例。在南北韩交战期间,给输入血浆的人有接近百分之22都感染了肝炎。这个数字几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候的三倍。到了70年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计,每年有多达3500人死于经输血感染的肝炎。有些人推测,实际的死亡人数可能要比这个数目高10倍。

全赖检验血液的方法不断改良,筛选捐血者时也更加谨慎,经输血感染乙型肝炎的个案才逐渐减少。可是,新病毒丙型肝炎却接踵而来,夺去不少人的生命。据估计在400万个感染病毒的美国人当中,数十万人是因输血而染病的。诚然,严格测试血液使经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病人减少了,但有些人却害怕新危机再次涌现,发现时却为时已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输血传染爱滋病

80年代,导致爱滋病的病毒(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以下简称HIV)被发现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起初,血库负责人都不愿考虑血液供应不洁的可能性,还质疑HIV对人的威胁到底有多大。布鲁斯·伊瓦特医生说:“那时的情形,就好像有人从沙漠回来,跟人说:‘我碰见了外太空生物!’人们听是听了,却压根儿不相信有这么一回事。”

可是,一国复一国传出丑闻,一再显示血液带有HIV。据估计,在1982年到1985年期间,法国有6000人至8000人经输血感染了HIV。在非洲,百分之10的爱滋病患者是因输血而感染病毒的。至于巴基斯坦,这样的个案更占总数的百分之40。今天,检验血液的方法已经有所改进,已发展的国家经输血感染HIV的人少之又少。但是,许多发展中的国家都缺乏这类检验程序,因输血染病仍是个棘手问题。

因此,近年来人们对不输血内外科疗法兴趣日浓,可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不输血内外科疗法是个安全的选择吗?

[第6页的附栏]

输血多寡欠标准

单在美国,每年就有300万个病人,给输入超过1100万个单位的红血球。数字这么惊人,人大概会以为,医生在输血时都遵循严格的标准。不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说,“在指引医生就输血所作的决定方面”,资料少得可怜,令人出乎意外。事实上,不论是给病人输什么、输多少,还是到底要不要输血,医生的处理方法都各有不同、因人而异。一份医学杂志(Acta Anæsthesiologica Belgica)说:“关于输血,取决权都在医生手里,而不是在病人手里。”有鉴于此,难怪《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据估计,在给病人输血的个案当中,百分之66都是处理不当的”。

[第5页的图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令人们对血液的需求大增

[鸣谢]

Imperial War Museum, London

U.S. National Archives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