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凿石建造的佩特拉城

凿石建造的佩特拉城

凿石建造的佩特拉城

古代城市大都跨越主要河流,河水源源不绝,居民赖以维生,城市也受到保护。不过,在阿拉伯沙漠西北部边界地区有一座城,由于沙漠缺水,这座城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这座城就是佩特拉城。

在地中海周边的沙漠地区,商旅路线把远方城市连系起来,这跟现代公路穿州过省有点相似。就像汽车需要加油站一样,尽管骆驼耐力惊人,它们也得休息喝水。两千年前,佩特拉就是中东著名的食水补给站。

佩特拉位于两条重要商贸路线的交叉点,其中一条连接红海和大马士革,另一条连接波斯湾和地中海沿岸的迦萨。来自波斯湾的商队,载着贵重的商品和香料,硬着头皮踏进险恶的阿拉伯沙漠,经过几个星期的旅程,才来到凉爽狭窄的夕克谷,这是进入佩特拉的大门。一到佩特拉,就可找到食物和住宿的地方,还有清凉、澄澈的水源。

佩特拉人当然不会免费款待陌生人。罗马历史家普林尼曾报道说,商人除了购买饲料和住宿要付钱外,还得送礼物给护卫、守门人、祭司及国王的随从。不过由于香料和香水的盈利很高,在欧洲富裕的城市可以卖个好价钱,所以商团始终络绎不绝,而佩特拉的财源也就滚滚而来。

保存食水,战胜顽石

佩特拉每年降雨量只有15厘米,而且根本没有河流。那么,佩特拉人赖以维生的食水是从哪儿来的呢?原来他们把坚硬的石头凿成水道、蓄水库和水池。有时在佩特拉附近下的每一滴雨水都会收集起来,好好保存。由于佩特拉人掌握了水利资源,所以可以耕种庄稼,饲养骆驼,还建立了一座商业中心,里头的商人由于做乳香和没药的生意而逐渐富裕起来。到了今天,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水道在整个夕克谷 中运送食水。

既然佩特拉人晓得怎样处理食水,也就表示他们对石块也很有办法。“佩特拉”的意思是“多石”,这令人联想到一幅怪石嶙峋的图画。而佩特拉也的确是一座石城,跟罗马治下其他地方一点相似之处都没有。建立城市的纳巴泰人相当耐心地从硬石中凿出自己的房屋、坟墓和庙宇。佩特拉城位于红沙岩山之中,在公元1世纪以前,这座雄伟不凡的城市就在沙漠中矗立起来。

从商业贸易到旅游业的发展

两千年前,商业贸易令佩特拉城富裕。后来罗马人找到了前往东方的海上航线,结果原本运送香料的陆路路线就没人再走了,而佩特拉也就被人遗忘在孤寂的荒漠之中,不过他们在沙漠中的石制品却仍未消失。现时每年都有五十万人到约旦旅行,想要看看这座呈玫瑰红的佩特拉城,城里的建筑依然见证着昔日的光辉。

游客穿越清冷、一公里长的夕克谷 后,“宝藏”突然出现,山谷峭壁顿成一座雄伟的建筑,是在巨崖上切割而成的。人很难忘记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公元1世纪建造的建筑物中,这一座仍保存得相当好。建筑物的顶端有个巨型石壶,而城市也本应是收藏黄金宝石的地方,所以称为“宝藏”。

随着峡谷通道越来越宽,游客会进入一个宽广的盆地,四周都是布满洞穴的沙岩峭壁。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墓穴,墓穴凿在岩壁上,高不可攀,想进入这幽邃洞穴一探究竟的,也不敢不自量力。这里多根柱子和一个剧场,证明罗马人在公元1至2世纪时曾经来过。

现代的贝都恩人是纳巴泰人的后人,他们替有气无力的游客提供骆驼代步,贩卖纪念品,或者在佩特拉的泉水前喂羊群喝水,这些泉水仍为口渴的人畜解渴。古老的大道,仍然只能让骆驼、马匹、驴子行走。因此,当年骆驼盘踞沙丘、佩特拉城称霸荒漠的时候,在这片土地上回荡过的声音,今天我们仍可在城中听到。

太阳徐徐西下,把这巨墙的外表染得更红了。深思的游客不禁自忖,自己到底从佩特拉城学到了什么。这城毫不含糊地表明,即使在不毛的沙漠,人的聪明才智可以妥善保存相当稀少的资源。城市也提醒人,物质财富必“向天飞去”,转眼成空。——箴言23:4,5

[第18页的图片鸣谢]

Inset: Garo Nalban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