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不要受宣传所骗!

不要受宣传所骗!

不要受宣传所骗!

“愚蒙人是话都信。”——箴言14:15

教育跟宣传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教育帮助你学会怎样 思考。宣传告诉你应该想些什么。真正的教育家详细阐释问题的方方面面,鼓励你参与探讨。宣传家则絮絮不休,强迫你接受他们的意见,思想交流可免则免,而且动机并不明显。他们把事实先行筛选,有利的就大事渲染,不利的就加以隐藏。他们不惜歪曲事实,说些半真半假的话。他们旨在诉诸你的感情,不是你的逻辑思维。

宣传家说话时往往言之凿凿,大义凛然似的,令附和的人自觉高人一等,更有归属感。不但这样,他们还说你是个精明人,你不会感到孤单,你心安理得,可以安枕无忧云云。

圣经说有些人“言谈无益,欺骗人的思想”,你怎样才不致受他们所骗呢?(提多书1:10)你一旦看穿他们的骗人伎俩,就能把接收到的种种资讯去伪存真。以下是其中几种方法。

懂得筛选:不分好歹,是话都信的人就像一条管道,不分清水污水,照样输送。然而,总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思想受腐化、被毒害的。古代身兼君王及导师的所罗门提出警告说:“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箴言14:15)因此,我们必须懂得筛选,对各种信息加以验证,分辨真伪,作出取舍。

另一方面,我们不应思想褊狭,拒绝接受启发思考的知识。我们怎样取其中庸之道呢?方法就是按某个基准来衡量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基督徒无疑拥有智慧的最佳来源。圣经就是启发思考的可靠指南。一方面,我们的头脑要 开明,愿意接受新知识;我们要按圣经标准衡量各种信息的真伪,把可信、可取的知识纳入思想模式里。另一方面,我们的头脑要能辨认任何跟圣经不符的价值标准,加以摈弃。

运用辨识力:辨识力是“敏锐的判断力”,是“辨别不同事物的能力或智能”。有辨识力的人能够洞悉一些观念和事物背后隐藏的微妙含意,明辨是非。

我们运用辨识力,就不难认出什么人是用“圆滑恭维的话,诱惑毫无奸诈的人的心”。(罗马书16:18)辨识力使你懂得去除无关宏旨,言过其实的欺人之谈,辨识事情的要义。那末,你怎样能够看出哪些信息有误导成分呢?

考查求证:公元1世纪的基督徒导师约翰曾说:“亲爱的,受灵示的言论,你们不可尽信,倒要试验这些受灵示的言论。”(约翰一书4:1)今天,有些人像海绵般,对于各种资讯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诚然,这样做实在是毫不费力的。

可是,谨慎选择精神食粮对我们却有益得多。有人说,我们吃什么,就是什么人。这个原则对身体和精神食粮均同样适用。无论你读些什么,看些什么,听些什么,总要验证一下,看看它们是否纯属宣传,抑或实有其事。

再说,我们若要自己不存偏见,就得在接收新知识的同时,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偏差。我们必须看出的事实是,这些新资讯毕竟只是某些人的想法 罢了。这些想法是否可信,就得看我们掌握的事实有多确凿,我们的推理能力有多强,以及我们用作基准的价值观有多稳当。

质疑问难:正如上文指出,今天社会上不少人“提出容易说服人的论调,企图蒙骗[我]们”。(歌罗西书2:4)因此,别人鼓舌如簧时,我们要懂得质疑问难。

首先,要确定信息内容是否存有偏见。发布信息的人用意何在?如果信息充斥诬蔑漫骂或者含沙射影的言词,个中原因又是什么?如果撇开别有用心的内容,信息本身有什么实质价值没有?如果可能,你可以查看一下发布消息的人背景如何。他们都是以说老实话见称的吗?他们若打着“权威”的旗号,这些权威又是谁呢?这个人、这个机构或这份出版物,为什么应被视作有关课题的专家或者可靠的消息来源呢?如果信息有煽情之嫌,最好问问自己:“如果冷静去分析,这个信息言之成理吗?”

不要盲从附和:一旦你能够看出,普遍 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想法,你就应该有勇气跟别人不同。即使某种观念看来受人公认,这意味着你 就必须附和吗?事实上,广受大众接纳的看法绝不是衡量真理的可靠指标。历史证明,曾经广受接纳的各种理论终被证实是大谬不然。话说回头,随波逐流也实在是个极大的诱惑。因此,出埃及记23:2的话值得我们记住:“不可随众行恶。”

真理还是宣传

上文指出,圣经是个可靠指南,助人培养清晰的思考力。耶和华见证人全心赞同耶稣对上帝所说的话:“你的话语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为什么呢?因为圣经作者耶和华是“诚实的上帝”。——诗篇31:5

不错,在这个宣传手法五花八门的时代,我们能够信心十足地,以耶和华的话语为真理的来源。这样,即使有人企图“用似是而非的话剥削[我]们”,我们也不会受骗。——彼得后书2:3

[第9页的图片]

辨识力使你懂得去除无关宏旨,言过其实的欺人之谈,辨识事情的要义

[第10页的图片]

无论你读些什么,看些什么,总要验证一下,看看它们是否属实

[第11页的图片]

广受大众接纳的看法不一定可靠

[第11页的图片]

我们能够信心十足地,以上帝的话语为真理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