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你是否患上了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

你是否患上了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

你是否患上了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

夜深人静,你正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突然之间,你的腿像是有什么在里面钻似的。你无法置之不理。你只好起床,来回走动,要驱走不适的感觉。走动一下看来好多了,可是等到你再躺下来,难受的感觉又来袭了。你就是彻夜难眠。你若尝过这种难受的滋味,要知道你绝对不是唯一的一个。例如,美国人口中约有百分之15的人正受同类症状所苦。

到目前为止,上述的症状是医生难作诊断,也无法根治的。虽然这样,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腿多动综合征)却不是什么新疾患。1685年,一位医生也曾描述过类似的症状,就是患者上床就寝以后,手脚就开始“静不下来”。这位医生写道:“患者无法入睡,感觉像是被人用酷刑虐待一样难受。”

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之所以难以诊断,是因为连实验室的化验也无法确定一个人是否真的患病,只能靠病人发病时的症状去判断。在行的医生也许会问求诊者:“你是一条腿还是双腿都感到不适呢?你的手有没有类似的毛病?你起来走走,洗个澡或者按摩双腿后,不适的感觉能否纾缓?你坐着的时间比较长,如坐车或坐飞机以后,是否也有类似的不适感觉?这种症状是否最常于晚上出现?你的家人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呢?你的配偶有没有发觉你睡着以后,双腿不时抽搐呢?”对于以上的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有部分是肯定的,那么医生也许会断定,你患上了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

患者的苦况

对一些人来说,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只偶然发病,而且症状轻微。可是,对另一些人来说,不适的症状却十分严重,令患者长期失眠,日间则疲惫不堪,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一名患者说:“我感觉老是有虫在我的腿里钻。我须要不停摆动双腿,才能令自己稍为舒服一点。”

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患者不分男女,老人患病的可能性最高,而且病情比较严重。五十来岁的人是高危组别,症状却可能早在数十年前已经出现。有时,有关症状甚至在孩童时代已隐现,只是一般人没想到孩子患上了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由于孩子老是坐不定到处跑,患上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的孩子也只是被人当成是“过度活跃”罢了。

现时,专家只知道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属于神经组织失调的一种,成因不明。至少从大部分病例看来,这种疾患的诱因并不明显。然而,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跟以下一些因素却肯定互相关联。例如: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是经家族遗传,一代传一代的。一些孕妇于怀孕期最后几个月,也曾出现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症状,分娩后不适症状却又自动消失了。有些人则因为身体缺乏铁质或某种维生素,诱发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所引起的不适。此外,慢性病如肾衰竭、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丛性神经病,手脚周围神经失调等,都可能诱发有关的症状。

寻找治病良方

说来遗憾,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不但没法根治,而且症状还会不断恶化。然而,喜讯还是有的:病患者无须吃药也可以减轻不适的症状。方法倒不是单一的:对一个患者来说奏效的疗法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无效。因此,患者必须亲自探索一下怎么样的生活习惯、活动或药物对病情有或好或坏的影响。

首先要确定一下,诱发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的原因是否跟你的身体状况有关,而这种身体状况又是否可以改变的。比如说,对于缺乏铁质或维生素的人来说,服用铁质或维生素B12的丸剂,也许已足以纾缓不适的症状。可是,服用过量的维生素或矿物质对身体只会有害无益。因此,在决定服用维生素或铁质补充剂前,最好先向你的保健医生请教。

对某些患者来说,咖啡因能令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的症状恶化。咖啡、茶、巧克力,及汽水等都含咖啡因。因此,减少或戒掉含咖啡因的饮品或食物,也许能够减轻或消除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的症状。此外,喝酒往往也延长症状出现的时间,增加不适的感觉。因此,减少喝酒甚至滴酒不沾也能收纾缓不适之效。

不治本却可治标

如果你不幸患上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改变一下生活模式也许对你有帮助。由于精神疲劳或身体困倦可令不适的感觉加剧,定时休息大大有助减轻病情。要尽量使睡眠的环境保持安静、凉快和舒适。要作息有序,定时上床,定时起床也是奏效的方法。

要睡得香甜,就得经常运动。然而,上床前六小时内做剧烈运动,效果却只会适得其反。有些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患者发觉,临睡前做点温和的运动有助他们入睡。要试试不同形式的运动,看看哪一种最适合自己。

想动的时候就要动。你老不活动活动去,不适的症状只会有增无减。最好是起来,到处走走。有些人发觉跑跑路、舒展筋骨、洗个澡(热水冷水均可)、按摩双腿也有助纾缓不适的症状。如果你需要长时间坐着,例如坐长途车,则可以看看书来振作精神。

那么,服用药物又怎样?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的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基金会认为:“有些患者也许需要接受药疗。”由于目前没有万应灵丹可以治愈足部神经失调综合征,你的保健医生也许要为你寻找合适的药物。有人认为把不同药物配合使用疗效最佳。此外,一种药物曾经奏效,不等于它永远有效。事实是:服用药物,尤其是混合药物,总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先跟保健医生商量,以求决定哪一种药最能配合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