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对历史学家来说,没什么比详实记述事情的前因后果更重要。”——格拉尔德·施拉巴赫,历史学助理教授。
历史学家常常问道:某些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要发生?比方说,历史告诉我们,罗马帝国衰亡了。但罗马帝国为什么衰败下来?是因为统治阶层贪污腐化,荒淫无度?还是因为帝国幅员太广,难以管治,加上军费开支浩大呢?是因为罗马帝国树敌太多?还是因为兵力不够敌军雄厚?
东欧的共产主义政体,过去一直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没想到,近年来在东欧一个接一个的国家,共产政权仿佛在一夜之间瓦解了。背后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历史学家想要寻求的就是这类问题的答案。他们提供答案之余,对事情所作的评述到底带有多少个人偏见呢?
历史可信吗?
与其说历史学家是科学家,倒不如说他们更像历史的侦探。他们研究分析历史记录,质疑问难,寻根究底,目的是要查明真相。很可惜,他们常常迷失方向,看不清前进的目标。一个原因是,历史学家的工作主要同人有关。活人的心思他们尚且不能识透,何况是死人的。此外,历史学家可能有先入之见,也可能抱有成见。由于这个缘故,最优秀的历史著作有时所反映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作者本人对历史事件的重新演绎而已。
当然,历史学家有自己的观点,不一定表示他的著作失实。圣经的撒母耳记上下两卷、列王纪上下两卷和历代志上下两卷,分别报道相同的事件。虽然这几卷书是由五位执笔者写成的,但其中的记载并没有显著的矛盾,也没有大的差错。四福音的记载也一样。圣经执笔者甚至把个人的缺点和愚蠢的过失记录下来。世俗的作家很少会这样做。——民数记20:9-12;申命记32:48-52。
读历史,除了考虑作者可能抱有成见之外,还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者的动机。迈克尔·斯坦福在《历史研究指南》写道:“每逢听到手握大权的、贪求权势的,或他们的同伙,讲述过去所发生的事,历史学家都必须持怀疑态度,审慎对待。”如果历史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国家主义精神,甚至明目张胆地煽动民族主义狂热,作者显然是别有用心。遗憾的是,有些历史教科书也鼓吹这样的精神。某国所颁的政令公开声明,教授历史的目的在于“巩固人民的民族主义感情,增强他们的爱国心……因为教授国史能鼓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爱国行为”。
篡改历史
有时候,历史记载不仅受个人偏见所支配,还被人做了手脚。且举例说明。《历史真相》一书指出,前苏联政府“刻意把托洛茨基的名字从史册中删去,使这名政委在苏联史上消失踪影”。托洛茨基到底是谁?他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在列宁之下居第二位。列宁死后,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发生了冲突,被开除出党,后来遭暗杀。前苏联政府甚至把百科全书中涉及托洛茨基的内容全部除去。歪曲历史,焚毁唱反调的书刊,凡此种种,都是独裁政权惯用的手段。
篡改历史不是什么新事。这个做法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埃及和亚述。不管是法老、君王还是皇帝,个个都心高气傲,自命不凡,一心要名留史册。他们习以为常地夸大自己的功绩。至于不光彩的事,例如吃败仗,他们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把有关的记载删除。有时候,他们甚至对不光彩的事只字不提。且看看古代以色列的历史。圣经对以色列的君王和臣民都一视同仁,把两者的功过揭露无遗,跟埃及和亚述的记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历史学家怎样考证古代文献的真确性?他们把这些文献跟古代的赋税记录、法典、拍卖奴隶的告示、商业信件、业务记录、私人信件、私人档案、陶器碎片的刻印文字、航海日志、
在墓穴里发现的遗物等等比较比较。这些文物可提供不同的线索,使历史学家对官方记录有进一步的了解。诚实的历史学家通常会说清楚,有什么地方是空白的,有什么事物还不能确定。有时他们也会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不管怎样,为求对历史事件有平衡合理的看法,精明的读者准会多方查证,翻阅不同的参考书。尽管历史学家要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他们的工作还是大有贡献的。一部历史著作指出:“世界历史虽然难写,……但对我们关系重大,是我们必须认识的。”通过历史,我们既可以窥见前人的经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目前的处境。比方说,我们很快就看出,人类从古到今都展现出同样的个性特征。世人一次又一次地显出这些特征,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许由于这个缘故,历史重演这句话就应运而生了。说历史重演又是否完全正确呢?
历史真的重演吗?
根据往昔的事态发展,我们能够准确无误地预告未来吗?某些类型的事件确实重复出现了。例如,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曾经存在的文明,最后都一一瓦解了。”他接着又说:“历史所记叙的都是徒劳无功、壮志未酬的故事。……身为历史学家,我常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悲剧是避免不了的。”
其实,帝国衰亡的经过,没有两个是一模一样的。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在一夜之间,被米底亚人和波斯人攻陷了。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帝国分裂为几个王国,最后通通给罗马帝国吞并了。至于罗马帝国的灭亡经过,这个问题一直引起争论。历史学家格拉尔德·施拉巴赫问道:“罗马帝国是 在什么时候垮台的?罗马帝国真的垮了台吗?在公元前400年和公元前600年之间,西欧有些情况 改变了,但大部分还是一如既往。” *很明显,历史上有些事态发展是会重复出现的,但不是全部。
历史不断提醒我们,人为统治往往以失败告终。由于统治阶层只顾利己、目光短浅、营私舞弊、任人唯亲、贪权好利,德政从古到今都难以实施。史册满是有关军备竞赛、条约失效、战祸频仍、社会暴乱、贫富不均、经济崩溃的记载。
为了说明这点,请留意《哥伦比亚世界史》怎样评论,西方文明对世界其他地方所产生的影响:“哥伦布和科尔特斯使西欧的人民大开眼界,看出对外扩张大有可为。西欧的人民千方百计要别人改信自己的宗教,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他们动不动就诉诸武力,强行把西方文明传播到几乎全球每个角落去。西方的侵略者得寸进尺,贪得无厌。他们利用先进武器,迫使其他国家成为欧洲列强的附庸。……简单地说,这些大洲[非洲、亚洲和南北美洲]的人民,持续不断地遭到西方人的残酷剥削。”圣经的传道书8:9说:“这人管辖那人,令人受害。”这句话多真实啊!
鉴于人类的往迹乏善可陈,德国一位哲学家禁不住嗟叹:历史告诉我们,人从没有从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耶利米书10:23说:“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人没有能力定自己的脚步,这件事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遭遇的困难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多,规模也是 空前未有的。既然这样,我们怎么能够应付呢?
前所未有的困难
在人类历史上,地球从没有像现在那样,备受各种各样的难题所威胁: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动植物纷纷绝种、臭氧层变得稀薄、污染、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生态濒危、人口爆炸等等。
《自然环境沧桑史》一书指出:“环境瞬息万变,现代社会穷于应付。”《世界监察》杂志的编辑埃德·艾尔斯写道:“我们面对的困难,是我们从没有经历过的。尽管有无可辩驳的证据表明事情非同小可,我们还是懵然不觉。叫我们束手无策的困难就是,在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里,生物遭到大规模的破坏,使自然生态发生了巨变。”
考虑到这些及其他相关的问题,历史学家帕尔东·蒂林哈斯特声称:“社会发展的方向已经变得复杂无比。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情况实在令人害怕。历史学家能提出什么指引,给迷惑不解的现代人呢?他们所能提供的看来很有限。”
历史学家也许茫然无措,不知该提出什么意见才好。我们的创造主早就成竹在胸。他在圣经里预告,在最后的日子,世界会有“难以应付的凶险时代”。(提摩太后书3:1-5)正如下篇文章指出,耶和华还进一步给我们指明出路。这是历史家无法做到的。
[脚注]
^ 16段 施拉巴赫的评论跟但以理先知的预言一致。但以理预告,罗马帝国会被内部衍生的政治势力所接替。请参看《要留意但以理的预言!》的第4和第9章,纽约守望台圣经书社出版。
[第5页的精选语句]
“每逢听到手握大权的[人]……讲述过去所发生的事,历史学家都必须持怀疑态度,审慎对待。”——历史学家迈克尔·斯坦福
[第4页的图片]
尼禄皇帝
[鸣谢]
Roma, Musei Capitolini
[第7页的图片]
“这人管辖那人,令人受害”,这句话从古到今都是千真万确的
[鸣谢]
“The Conquerors,” by Pierre Fritel. Includes (left to right): Ramses II, Attila, Hannibal, Tamerlane, Julius Caesar (center), Napoléon I, Alexander the Great, Nebuchadnezzar, and Charlemagne. From the book The Library of Historic Characters and Famous Events, Vol. III, 1895; planes: USAF 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