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现代医学——神通广大?

现代医学——神通广大?

现代医学——神通广大?

要采撷高悬着的苹果,就得爬到伴儿的肩头上去,这点子小孩儿多半都懂。在医学界里,情形也没两样。研究员站在历代医学巨人的肩头上,把积累下来的知识当做阶梯,结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早期的医师当中,有的家喻户晓,像希波克拉底、巴斯德,有的看来则不见经传,像韦萨利厄斯、威廉·莫顿。这些人对现代医学有什么贡献呢?

在古代,行医治病往往并非从科学的角度着手,反而跟迷信、宗教仪式息息相关。费利克斯·马蒂伊巴涅斯博士编撰的《医学——鉴古述今》说:“美索不达米亚人认为宗教、医学是一体的;生病是神给人的惩罚,人害了病……就得求神帮助。”没多久,埃及人也步其后尘,把“医学”植根于宗教。因此,在人类历史早期,人们景仰“医师”之情,跟他们尊崇宗教人物之心,相去不远。

在《无所不能?》这本书里,托马斯·普雷斯顿博士写道:“古人不少信仰,都给留存到今天的医药疗法烙下了印。其中一个信仰,是病人对自己的病是无能为力的,要康复过来,就非靠医师的法力不可。”

奠下根基

话虽如此,治病还是渐渐走上了科学之途。要数最早走科学路线的医师,就非希波克拉底莫属了。希波克拉底约于公元前460年在希腊的科斯岛出生,不少人都把他视为西方医学的鼻祖。希波克拉底理性地研究医学,为后人竖立了楷模。他驳斥生病是神的惩罚的观念,一心要证明生病是别有情由的。举个例,癫痫症一向被称为圣疾,因为当时人们相信,这个病只有神才治得了,但希波克拉底写道:“依我看,‘圣疾’跟其他病一样,没有神圣不神圣的,害这个病是别有原因的。”希波克拉底观察各种疾病的症状,记录下来供后人参考,据知这样做是前无古人的。

几百年后,加伦于公元129年在希腊出生,同样从事创新的科学研究。加伦解剖人体和动物尸骸,把心得结集成书,随后千多年,医生仍引用其中内容!1514年,安德烈亚斯·韦萨利厄斯生于布鲁塞尔。他写了一本叫《人体构造》的书,但内容跟加伦不少结论迥然有别,结果遭人非议。不过,这本书却为现代解剖学奠下了根基。据《历代伟人》说,韦萨利厄斯还因而成为“古今有数最重要的医学研究员”呢。

后来,加伦提出关于心脏和血液循环的理论也给推翻了。 *英国医师威廉·哈维花了多年时间,解剖动物和鸟儿。他观察心瓣膜的功用,量度心腔的血容量,又推断人体里有多少血液。1628年,哈维出版了《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流动》,把发现公诸于世。他遭人批评、反对、攻击和侮辱,但他的著作却成了医学上一个转捩点——人体的循环系统给发现了!

理发师变外科医生

外科方面,进步也不遑多让。在中世纪,动手术往往是理发师的工作。难怪有人说,现代外科学的始祖,是生于16世纪的法国人安布鲁瓦兹·帕雷。帕雷曾伺候四位法国皇帝。他不但是理发师兼外科学的创始人,还发明了几种手术工具。

到了19世纪,外科医生仍面对一大问题,也就是开刀时无法叫病人减轻痛楚。1846年,一位叫威廉·莫顿的牙医却开创先河,在动手术期间使用麻醉药,此后麻醉药就开始给广泛应用了。 *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用电进行实验时,看到人体给射线穿透,但骨头却没穿透。由于射线来源不明,伦琴姑且把射线称为X射线,结果名字沿用至今。(德国人把射线称为伦琴射线。)《德国历代伟人》提到,伦琴曾跟太太说:“人们会说:‘伦琴疯了。’”他的预料没错。不过,伦琴的发现给外科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现在,外科医生不用开刀,也能看到人体里的情况了。

战胜病魔

多年来,像天花等传染病不时卷土重来,大大肆虐,叫人惶恐不安,更导致死亡。有人说,公元9世纪的波斯人阿拉斯,是当代回教世界里最伟大的医师。他是第一个从医学角度准确地描述天花的人。不过,许多世纪以后,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才找着治疗方法。詹纳留意到,人一旦感染牛痘(无害的疾病),就不会害天花了。基于观察所得,詹纳于1796年利用感染了牛痘的皮肤组织,研制出对抗天花的疫苗来。詹纳跟其他先行者一样,遭人抨击、反对,但他发现的种痘方法(即防疫注射),却终于叫天花绝迹,还给医学界增添了强有力的新工具。

后来,法国人路易·巴斯德就利用防疫注射,对付炭疽和狂犬病。巴斯德也证实,细菌是致病元凶。1882年,罗伯特·科克辨别出导致肺结核的细菌;有个历史家把这种病称为“19世纪的头号杀手”。大约一年后,科克又辨认出引致霍乱的细菌来。《生活》杂志说:“巴斯德和科克的成就引进了微生物学,促进了免疫学、卫生学和保健学的发展。在延长人类寿命方面,这些发展比过去1000年的任何科学发现或发明,贡献更大。”

二十世纪的医药疗法

20世纪初,医学就站在这类巨人的肩头上,从那时起,医学发展一日千里——用胰岛素治糖尿病、化疗抗癌、激素治疗分泌失调、以抗生素对付肺结核、氯奎治某几种疟疾、透析法治肾病,还有剖心手术和器官移植等,都只是其中几样罢了。

不过,在21世纪之始,医学跟要让“世上人人,健康都维持合理水平”这目标,距离有多远呢?

可望不可即?

小孩儿都知道,就是站在伴儿的肩头上,也不能把苹果通通都摘下来。在树顶上最多汁的苹果,往往仍只有看的份儿。同样,医学不错已竿头日进,成绩有目共睹,但终极理想:让人人身强力壮,仍然遥不可及。

因此,虽然欧洲委员会于1998年曾报道,“欧洲人从没有这么长寿又健康的”,但同时也说:“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会在65岁前死去。在这些早死的人当中,约百分之40可能因癌病逝,害心血管病而死的占另外百分之30。……威胁健康的问题不时涌现,医护人员得向人提供更佳的保障才行。”

1998年11月刊的德国杂志《健康》说,像霍乱和肺结核等传染病威胁日增。为什么呢?因为抗生素“开始失效。至少对一种常用药物没反应的细菌愈来愈多。老实说,好些细菌都具抗药性,几种药物也对付不了”。旧症卷土重来之余,像爱滋病等较新的病症又出现了。德国药业刊物《1997统计数字》提醒说:“在已知的病症当中,三分之二,也就是大约两万种,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

基因疗法能解决问题?

不错,医学界仍不断钻研新疗法。举个例,许多人觉得,基因工程学也许能叫人更健康,更强壮。20世纪90年代,像弗伦奇·安德森等美国医生从事研究后,基因疗法就被喻为“医学研究当中,最炙手可热的新领域”。《基因疗法》这本书也说,医学界采用基因疗法,“突破可能近在眼前。尤其是今天仍治不了的病,基因疗法也许就是对策”。

科学家期望,日后能给病人注射具纠正功能的基因,来治疗先天的遗传病。基因疗法也可能有办法叫有害细胞(例如癌细胞)自我摧毁。基因普检可鉴别人的体质,预知人可能害哪些病。有人说,接着要研究的是药理基因学——依循病人的基因组合,采用适当的药物加以治疗。一位杰出的研究员说,终有一天,医生“给病人断症后,就会给他注射合适的DNA分子,把病治好过来”。

不过,基因疗法日后能叫人“霍然而愈”的说法,有些人仍将信将疑。事实上,据调查结果显示,就是让人家分析个人的基因组合,也不一定人人愿意。许多人也担心,基因疗法可能干预自然,后果不堪设想。

基因工程或其他高科技方法冠冕堂皇,它们能否不负所望,日后自有分晓。不过,我们也不该对前景过度乐观。《无所不能?》这本书曾提到一个现象,说:“新疗法问世,人们在医学会议上,杂志里,热烈地加以谈论。疗法创始人在同业中声名鹊起,传媒雀跃地报道进展。好些日子,人人欢天喜地,神奇疗法奏效的报道纷纷涌现。然后,人们开始醒悟;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十年后才如梦方醒。另一种疗法接着出现,差不多立刻取而代之,原有疗法顿时一文不值,给扔到一旁去了。”这样的事屡见不鲜。事实上,不少给大部分医生视为无效,舍弃了的疗法,不久以前还是标准疗法呢。

今天,医生已不像古代的医师一般,给人敬若神明了,但有些人仍旧把他们当成有法力似的,幻想着终有一天,医生必定能借助科学,根除病魔。可是,现实却叫人大失所望。伦纳德·海弗利克博士写了一本书,叫《人为何衰老?过程如何?》。他在书中说:“1900年,百分之75的美国人在65岁前 死去。今天,情形差不多刚好相反;约百分之70的人在65岁后 才死去。”寿命大大延长了,原因是什么呢?海弗利克博士说,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夭折率下降了”。现在想想看,如果医学能铲除导致老人死亡的主因——像心脏病、癌症和中风,人就一定能长生不死了吗?绝不然。海弗利克博士说,就算医学真的办得到,“人多半也只能活到100岁左右罢了”。他也说:“这些百岁人瑞,还是难免一死的。他们怎么会死的呢?身子每况愈下,最后油尽灯枯,寿终正寝。”

医护人员就是全力以赴,要根绝死亡,到底有心无力。为什么呢?让人人身强力壮,只是痴人说梦吗?

[脚注]

^ 9段 《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说,加伦以为肝脏把已消化的食物转化成血,然后流到身体各部分加以吸收。

^ 12段 请参阅《儆醒!》2000年11月22日刊“疼痛不再”一文。

[第4页的精选语句]

“古人不少信仰,都给留存到今天的医药疗法烙下了印。”——《无所不能?》

[第4,5页的图片]

希波克拉底、加伦和韦萨利厄斯为现代医学奠下了根基

[鸣谢]

Kos Island, Greece

Courtes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Woodcut by Jan Steven von Kalkar of A. Vesalius, taken from Meyer’s Encyclopedic Lexicon

[第6页的图片]

曾伺候四位法国皇帝的安布鲁瓦兹·帕雷,是理发师兼外科学的鼻祖

波斯医师阿拉斯(左图),以及英国医师爱德华·詹纳(右图)

[鸣谢]

Paré and Ar-Rāzī: Courtesy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From the book Great Men and Famous Women

[第7页的图片]

法国人路易·巴斯德证明细菌是致病元凶

[鸣谢]

© Institut Pasteur

[第8页的图片]

就算致死的主因能通通铲除,人年岁日增,终究仍难免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