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到内疚总是不好的吗?
圣经的观点
感到内疚总是不好的吗?
今时今日,很多人觉得内疚感令人不好受。他们跟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观点相若,认为“内疚感是历来肆虐人类最可怕的疾病”。
不过,有些专家现在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苏珊·福沃德博士是世界著名的治疗专家和作家,她说:“内疚感是一个感情丰富、负责可靠的人不可缺少的情绪,是良心的基本功能。”那么,感到内疚总是不好的吗?怎样的内疚感才有建设性呢?
何谓内疚?
当我们发觉自己伤害了我们关心的人,或者不能符合某些既定的标准,内疚感便油然而生。正如一本参考书说,内疚是“人因失败、犯过或犯罪的自责,对别人有所亏欠的感觉”。
在《希伯来语经卷》里,内疚时常跟以色列人没有遵守耶和华的律法有关,这些记载大部分记录在圣经的利未记和民数记。值得注意的是,《希腊语经卷》很少提及“内疚”一词。如果有的话,所说的多是指冒犯上帝的罪行。——马可福音3:29;哥林多前书11:27。
可是,即使我们没有做错事,也可能有愧于心。举例说,如果人事事要求完美,为自己定下高不可攀的标准,每次达不到目标,都会产生不必要的内疚感。(传道书7:16)或者,我们因为做了错事而过度自责,甚至自惭形秽,结果不必要地折磨自己。那末,这种不安情绪会否在某方面使你得益呢?
内疚感有其作用
做错事的不安感觉,最少在三方面带来好处。首先,这表示我们同意要遵守某些标准,我们的良心发挥正常功能。(罗马书2:15)事实上,美国精神科医学协会出版的一本书,把良心泯灭界定为危害社会的行为。人如果良心麻木,就不能分辨是非对错,这对人对己都是十分危险的。——提多书1:15,16。
其次,良心不安有助防止我们行差踏错。身体的痛楚是个信号,让我们注意潜在的疾病。感情上的痛楚也有类似的作用,叫我们提防道德上、灵性上的疾病。如果我们留意到自己有某些弱点,就较容易避免做错事,减少日后伤害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机会。——马太福音7:12。
最后,人要是承认自己有错,这对受害人、对犯过者都有好处。例如,大卫王的罪咎感使他深感苦恼。他写道:“我缄默不言的时候,终日哀号,骨头朽烂。”但当大卫向上帝坦诚认错后,他就欢乐地唱道:“你必救我脱险,叫我四周都响起欢呼。”(诗篇32:3,7)犯过者承认过犯,也许令受害人感觉好过一点,这表示他对于造成那么大的伤害,实在感到内疚。——撒母耳记下11:2-15。
要合情合理
论到对内疚感要有平衡的看法,耶稣跟法利赛派在对待罪人以及对罪的态度方面,实在有天渊之别。路加福音7:36-50记述一个曾犯淫乱的妇人,来到一个法利赛派的人家里。当时耶稣在那里吃饭,这个妇人走近耶稣,用眼泪滴湿耶稣的脚,又抹上了贵重的香油。
虔信法利赛派的西门对这个妇人不屑一顾,觉得跟她一起有损尊严,是件丢脸的事。他心里说:“这个人[耶稣]如果真是先知,就该知道摸他的是谁,是个怎样的女人,该知道她是个罪人。”(路加福音7:39)耶稣迅速纠正西门的想法,他说:“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这个女人却用馨香油抹我的脚。我告诉你,尽管她有许多罪,也因此赦免了,因为她爱得多。”耶稣这番话必然使这个妇人大感舒畅。——路加福音7:46,47。
耶稣绝非宽容不道德的性行为,其实,他是教导那个自命不凡的西门,爱才是事奉上帝的原动力。(马太福音22:36-40)当然,那个妇人以往苟且行淫,她感到羞愧是很适当的。她在耶稣面前痛哭,没有试图为自己找借口辩护,而且采取积极的行动,公开尊荣耶稣,表明她的确衷心悔改。因此,耶稣对她说:“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路加福音7:50。
很可惜,西门仍把那个妇人视为罪人,继续藐视她。或许他要那个妇人向上帝负责,借机侮辱她。可是,每当别人没有按我们的方式做事,我们就使他们感到不安,这是不仁慈的,后果可能适得其反。(哥林多后书9:7)耶稣为我们立下典范,给人适当的称赞。即使有时别人该受到劝导或责备,我们仍相信他们会尽力而为。我们效法耶稣,就能大大得益。——马太福音11:28-30;罗马书12:10;以弗所书4:29。
因此,每逢我们做错事,内疚感具有正面的作用,甚至是必需的。箴言14:9说:“愚蠢人对罪责一笑置之。”良心有愧推使我们承认过犯,采取行动改过自新。但是,我们事奉上帝,总是应该基于爱,而不是基于内疚。(约伯记1:9-11;2:4,5)圣经表明,人如果爱上帝,就会尽力而为。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必然令人得着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