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巴西殖民地时期——教会进退两难

巴西殖民地时期——教会进退两难

巴西殖民地时期——教会进退两难

《警醒!》巴西撰稿员来稿

1996年11月30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召开世界宣教会议,代表云集巴西萨尔瓦多的一个码头。举行会议的地点意义深长。过去几百年中,数百万非洲人就是在这里被卖为奴。一个教士谈到被俘奴隶的辛酸旅程说:“这片汪洋汇聚了他们的泪水。”在这个特别的纪念日,与会代表对教会参与奴隶买卖一事深表遗憾,一名讲者更斥之为可耻的丑行。在巴西的殖民地时期,教会是怎样参与奴隶买卖的呢?

“拯救罪人”

1441年,大约在巴西被人发现之前60年,葡萄牙航海家安唐·贡萨尔维斯俘掳了一批非洲黑人,首次把他们运返葡萄牙。当时正值中世纪,很少人以为把战俘扣押为奴有什么不妥之处;战俘要是被教会列为“异教徒”,扣押为奴就更顺理成章。可是,在随后的20年中,奴隶贸易就没那么名正言顺了,因为被卖为奴的并不是战俘。既然这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有些人就托词说,将非洲人贩卖为奴是为了“拯救罪人”,帮助这些异教徒改弦易辙,摆脱错误的生活方式。

1455年1月8日,教宗尼古拉五世签署教宗诏书,正式认可方兴未艾的奴隶买卖。由此可见,教会并没有抵制奴隶制度。相反,正如巴西历史家小若昂·多尔纳斯指出,有些教士甚至大力倡导奴隶制度。当葡萄牙殖民者移居巴西时,遂将奴隶制度引入了这片土地。

“惟一的选择”

1549年,耶稣会传教士刚刚抵达巴西,发现当地的劳动力主要由非法俘掳的奴隶构成,这使他们大感不安。土地所有者抓获奴隶,然后强迫他们在农场和甘蔗园劳动。1550年,耶稣会会长诺布雷加说:“土地所有者大多因拥有奴隶而感到内疚。”尽管扣押奴隶使土地所有者感到内疚,甚至还冒着可能不被教会赦罪的风险,他们还是不肯放走手下俘掳得来的劳动力。

可是没过多久,巴西的耶稣会却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由于经济拮据,他们推行慈善活动时感到力有不逮。解决方法之一是耕种政府赠予他们的土地,然后用出售土产的收益来资助宗教活动。不过问题是,哪来人手耕种农田呢?葡萄牙历史家若热·科托说:“黑奴是惟一的选择。虽然这个方法引起道德上的争议,巴西的耶稣会会长却决心罔顾良知。”

越来越多的土地所有者大声疾呼,要求从非洲输入黑奴,耶稣会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印第安奴隶看来抵受不住繁重的农务,他们不是起来反抗,就是干脆逃到森林里去 *。非洲黑奴就大为不同。葡萄牙在大西洋也有殖民地,黑奴曾在那些海岛的甘蔗园里劳动,往往都能刻苦耐劳。当时一位作家说:“他们从不会逃跑;事实上,他们也无处可逃。”

在教士的支持下,运进巴西的非洲黑奴数目日增。大西洋海岸的奴隶买卖成了巴西的经济支柱。到1768年止,耶稣会经营的圣克鲁斯农场拥有1205个奴隶。本笃会和加尔默罗会也得到土地和大批奴隶。19世纪主张废除奴隶制度的若阿金·纳布科慨叹说:“连修道院内也到处都是奴隶。”

由于农业竞争相当激烈,管理教会农场的奴隶主常常催逼奴隶没日没夜地干活,叫他们没有喘息的机会。历史学教授斯图尔特·施瓦茨评论,许多反对虐待奴隶的教士本身也“鄙视非洲黑奴”,“认为只有纪律、惩罚、苦工才可以消除奴隶的迷信、惰性和无礼”。

“奴隶神学”

奴隶制度的核心是肆无忌惮的剥削,跟基督教的标准背道而驰,教士为了自圆其说,创出一套理论,从道义上对奴隶制度表示支持,这就是某神学家所谓的奴隶神学。由于前往新大陆的奴隶船拥挤不堪,疾病肆虐,许多奴隶死在船上,教会便在启航之前要求黑奴先行受洗。 *当然,改信的人在受洗之前,绝少得到宗教指导。——参看附栏“儿戏信徒”。

既然奴隶工作时间长,寿命急剧缩短,他们少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新信仰。不过,教会用“灵魂跟身体分离”的主张,淡化了这个问题。教士这样辩护道,“非洲人诚然受严苛奴役所苦,但他们的灵魂 却是自由的……。因此,奴隶应该欣然接受其卑微地位,视之为天主的安排,好使他们得着天堂的荣耀”。

与此同时,教会也提醒奴隶主,他们有义务让奴隶做礼拜、守宗教节日和自由嫁娶。教士一方面谴责虐待奴隶,一方面又叫人不要放纵奴隶。一个耶稣会教士这样建议:“笞刑、镣铐、脚镣,只要用得其所、适可而止,当能遏止奴仆的反叛倾向。”

用奴隶制度使非洲人归信是残酷的,但很少人想过用较温和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刚相反,大力支持奴隶制度的人,包括巴西主教阿泽雷多·科蒂尼奥,使人觉得奴隶贩子其实是帮了非洲人一个大忙!1796年,科蒂尼奥出版了一本为奴隶制度歌功颂德的书,在书中他质问读者:“要是基督徒袖手旁观,任凭[非洲人]在异教和偶像崇拜中死去,而没有帮助他们成为我们神圣宗教的一分子,这样讲得过去吗?”同样,耶稣会首席传教士安东尼奥·维埃拉也劝戒非洲人说:“你们要不断感谢天主……把你们带到[这片土地]来。在这里,你们受教成为基督徒,得蒙救赎。”

奴隶制度的代价

教会认可奴隶制度,希望借此“拯救罪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做法只为教会播下了分裂的种子。非洲人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和习俗难以割舍,所以,今天很多巴西人所奉行的宗教,其实是由非洲部落宗教和天主教搀杂而成的。

在巴西殖民地时期的某些人看来,教会认可奴隶贸易可能是明智之举。可是,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对教会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容置疑。奴隶买卖造成的痛苦和死亡使人质疑教会的道德标准,而教会却一直未能提出合理的解释。一位历史家说,美化奴隶制度的人跟以赛亚先知谴责的人如出一辙,他们“称善为恶、称恶为善”。(以赛亚书5:20

圣经绝不赞成残酷的奴隶制度

圣经清楚表明,耶和华上帝绝不赞同“人辖制人,使人受害”的行为,这就包括了残酷的奴隶制度。(传道书8:9)例如,上帝给以色列人的律法规定,贩卖人口和绑架人的,都要被处死。(出埃及记21:16)诚然,上帝古代的百姓也有奴隶,可是这跟本文提到的那种残酷的奴役大相径庭。事实上,有些以色列人的奴隶即使可以自由离去,却宁愿继续跟随主人,这足以表明上帝子民当中的奴隶制度绝非苛酷不仁。(申命记15:12-17)因此,用以色列的奴隶制度做借口,为历代以来丧尽天良的奴隶制度辩护,实在是歪曲了圣经的教训。 *

耶和华上帝在他的话语圣经里应许,所有奴役人的事都快要终止。在上帝的新世界里,人不用担惊受怕,没有人会受残暴的主人所奴役。反之,“人人都坐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不受惊吓”。这个前景实在令人欣慰!(弥迦书4:4

[脚注]

^ 10段 《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英语)记载:“大批印第安人感染到欧洲传入的疾病而死去;还有不少因袭击葡萄牙人而被杀。”

^ 14段 有时,洗礼仪式会在奴隶抵达巴西时重复举行。

^ 22段 罗马帝国的经济制度容许蓄奴,因此,有些基督徒也拥有奴隶。不管罗马的法律容许人怎样做,圣经清楚显示基督徒并没有苛待他们雇用的人。相反,他们彼此以“弟兄”相待。(腓利门书10-17

[第15页的精选语句]

耶和华上帝应许,所有奴役人的事都快要终止

[第15页的附栏或图片]

大发热心还是利欲薰心?

16世纪葡萄牙学者费尔南·德奥利韦拉宣称,人并不是为了热心传扬福音才贩卖奴隶,只是他们利欲薰心才干出这样的事来。商船从欧洲出发到非洲港口,用带来的货物交换俘掳得来的奴隶,再把奴隶运往美洲。在那里,商人用奴隶来交换食糖,然后把糖运返欧洲出售。这条三角贸易航线不但为商人和葡萄牙王室带来丰厚的利润,就是连教士也分得一杯羹,因为黑奴出发到美洲之前,教士会按人头收费,为他们施洗。

[第14页的附栏]

儿戏信徒

历史家休·托马斯在《买卖奴隶》一书说:“17世纪初,奴隶离开非洲前,总会按惯例受洗……。奴隶在受洗前通常都不会受到任何宗教指导,也许大部分的奴隶根本就不知道天主是什么一回事。因此,洗礼仪式实在儿戏得很。”

托马斯教授指出,一般来说,奴隶会给带到教堂去,由一个黑奴充当“宗教导师”,用土语向他们讲解一下新信仰。托马斯教授说:“奴隶正感困惑的时候,神父就在他们面前,逐一给他们新名字,名字是预先写在纸上的。接着,神父在奴隶的舌头上撒盐,然后给他们洒圣水。最后,通过传译员对奴隶说:‘你们已是天主的儿女了。你们将要启程往葡萄牙人的地方去,在那里学习敬拜天主。要把家乡的一切忘掉,什么狗、鼠、马都不准吃。要安分守己!’”

[第13页的图片]

教宗尼古拉五世

[鸣谢]

Culver Pictures

[第15页的图片]

当众鞭笞——由19世纪目击者约翰·鲁根达斯描绘

[第15页的图片鸣谢]

13,15页 的奴隶画像:De Malerische Reise in Brasilien de Johann Moritz Rugendas, cortesia da Biblioteca Mário de Andrade, São Paulo,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