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玻璃屋藏书千万

玻璃屋藏书千万

玻璃屋藏书千万

《警醒!》法国撰稿员来稿

踏着木阶拾级而上,走进空旷当风的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四座矗立的玻璃大楼,宏伟的建筑叫人叹为观止。这个坐落于塞纳河畔的超现代建筑物非比寻常,就是法国国家图书馆。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这座图书馆才有今天的面貌。

早期历史

1368年,查理五世把将近一千份手稿收藏在巴黎罗浮宫的塔楼里。百年战争结束后,法王才正式收藏一些可以永久保存的东西。于是许多想巴结皇室的人,纷纷向皇室进贡礼物和遗产,充实了图书馆的收藏。另一方面,航海家和外交使节从欧洲及东方带回来的书籍,加上士兵从战场上掠夺的战利品,也扩充了馆藏。到了16世纪,弗兰西斯一世颁布敕令,实施出版物呈缴制度。法令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向皇家图书馆呈缴一册。

皇家图书馆曾设在国内不同省份的宫邸里,后来才迁回巴黎,只有在宗教战争(1562-1598)期间才被抢掠过一次。到了1721年,图书馆搬到另一个地方,并运作了颇长的时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许多宗教典籍及贵族珍藏被没收,于是图书馆接收了巨量书籍、手稿及复制品。接收的文物价值难以估计,然而图书馆的空间已不敷应用了。

势不可挡的增长

1868年,一座有九个玻璃圆顶的阅览室落成启用。这个阅览室由建筑师亨利·拉布鲁薪特设计,可容纳三百六十名读者,收藏了约五万本书。本来相邻的书架可以多容纳一百万本书,然而仅在六十年间,馆内藏书已超过三百万本了。

尽管阅览室进行了无数次整修及扩建工程,可是扩建速度远远追不上书刊涌入馆内的速度。阅览室每年需要加建3公里长的书架,才容得下新增的书籍。到了1988年,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宣布要兴建“世界上最大、最现代化的图书馆”。建馆目的是要“涵盖所有领域的知识;让所有人都可以接触到馆藏;使用最先进的资讯传输技术,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可查询;并与其他欧洲图书馆联系”。

为了设计新的图书馆,当局举办了一次国际竞图比赛,结果收到了大约二百五十份设计图样。最后,当局采纳了一个默默无闻的法国建筑师多米尼克·佩罗的设计。他设计了一座大型四边形基座,基座的四个角落都有一座大楼耸立,大楼外形好像打开的书本。批评者却看不起这种设计,他们把这几座玻璃大楼称为“太阳能烤炉”,书籍收藏在里面,就会被阳光曝晒,受热力破坏。于是馆方采取折衷的方法,在玻璃窗后面装上木帘以保护书籍,最珍贵的文物则收藏在基座书架上。

搬运书籍备受考验

另一道难题就是搬运这超过一千万本的书籍。许多文物相当珍贵,却容易损坏,例如两本古腾堡圣经。以前搬运书籍文物的时候曾发生意外。1821年搬运的时候,一个目击者说,许多书籍从手推车掉到街上的泥泞里。这一次迁馆,就得采用更科学的方法。

1998年,一组专家开始从事这件艰巨的工作,把这批数量惊人的书籍搬到新馆。为了避免损坏、被窃或遗失,搬运的时候,书籍就封存在水火不侵又防震的集装箱里。为了安全起见,卡车没有标明运载图书。搬运工作花了将近一年,十辆卡车每天穿梭在水泄不通的巴黎街头,把大约二万五千至三万本书籍运往新馆。

知识宝库

新馆阅览室分两层。上层有一千六百个座位,存书三十五万本,开放给市民大众阅读。 下层有两千个座位,仅开放给研究人员使用。

图书馆围绕着小树林建造。红地毯、木墙及木家具,营造一种温暖、悠闲的气氛,令人专心阅读,容易学习。这里还有一间视听室,读者可以查询惟读光碟、欣赏电影、聆听录音材料,还可以参阅上千份数字化的影像及书籍。

法国国家图书馆足以容纳未来五十年出版的新书。看到这座图书馆,实在无法不令人感谢幕后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兴建及维修这座知识的宝库,付出的努力实在令人感动。

[第24页的图片]

1868年的阅览室

[鸣谢]

© Cliché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第25页的图片鸣谢]

©Alain Goustard/BNF. Architect: Dominique Perrault. © 2002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ADAGP,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