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历时一百二十多年的铁道工程

历时一百二十多年的铁道工程

历时一百二十多年的铁道工程

《警醒!》澳大利亚撰稿员来稿

这天是2004年2月3日,在人口稀疏的澳大利亚北部,一列超过1公里长的火车缓缓驶进达尔文市的火车站,数以千计的人在场庆祝这列火车的到来。这列名叫“阿汗”的火车,用了两天的时间由南至北跨越澳大利亚,首次完成这个长达2979公里的铁道旅程。(请看25页附栏“‘阿汗’——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由于有二千多人拿着照相机在铁道两旁聚集等候,火车在接近达尔文市时不得不减慢速度,结果列车比原定时间晚了30分钟才到达。不过,没有人为此而抱怨。毕竟,澳大利亚人等待这一天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了。这条由阿德莱德至达尔文的铁道,共花了126年才建成,跨越了地球上最干旱、最炎热和最荒芜的地区。

对铁道的需求

阿德莱德是个小殖民区,位于大澳大利亚湾的东隅。19世纪70年代末,阿德莱德的居民渴望发展当地的经济,也希望建立一条较佳的贸易路线,通往北面的偏远地区。1869年,美国建成了连接东西岸的铁道。阿德莱德的居民也想仿效美国,兴建一条跨越澳大利亚大陆的铁道,连接阿德莱德和达尔文港(现称达尔文)。这条铁道不单能够打开大陆中部的交通,也可以大大缩短前往亚洲和欧洲的时间。

这项工程说来简单,施工起来却非常困难。铁道途经之处都是险峻的地带,不是乱石嶙峋的山冈、山脉,就是茂密的灌木林、沙漠或只有石头的不毛之地,有的沙漠在雨后更会变成沼泽或出现洪流。探险家约翰·斯图尔特不顾艰险,三度尝试跨越澳大利亚内陆,终于在1862年取得成功,但途中他和随行的人差点儿因粮尽水竭而死。

恶劣的气候

阿德莱德的居民没有被这重重的障碍吓倒。1878年,他们在奥古斯塔港动工修筑铁道,900个铁道工人靠着马匹、骆驼和非机动的工具,沿着土著开辟的小径,一路向北兴建。铁道的路线穿越弗林德斯山脉,并刻意途经那一带仅有的水泉,因为蒸气火车要有水才能发动。

铺设头100公里的铁路,共花了两年半的时间。铁道经过的地区,夏季的气温有时高达摄氏50度。在这干燥炎热的气候之下,指甲会干裂,沾了墨水的笔尖还未写到纸上就会干了,甚至铁轨也因高温而弯曲!因此,火车出轨是常有的事。沙尘暴之后,工人需要清除在铁轨上堆起的沙丘。埋在沙下的铁轨可以长达几公里,而有些沙丘更高达两米。由于沙尘暴接连发生,工人常常只能无奈地看着已清理好的铁轨再次被沙丘覆盖。

接下来的就是下雨。不用多久,干涸发白的河床就被汹涌的洪流淹盖,猛烈的水流把铁轨弄弯,冲毁工人几个月来工作的成果,还使火车乘客被困荒野。曾有一列被困的火车,司机要猎杀野山羊让乘客充饥。许多年后,人们要用降落伞空投食物给被困的火车乘客。

下过雨后,沙漠的植物回复生机,大群蝗虫受到吸引,蜂拥而至。蝗灾期间,铁轨上粘满了支离破碎的蝗虫,必须有另一辆机车从后推动,列车才能前进。鼠患也是一个难题。老鼠吃掉所有能吃进肚子的东西,包括铁路工程队的补给品、帐篷、马具,甚至皮靴。铁道旁有一个孤零零的墓地,让人想起那里曾经爆发伤寒,也想起早期的铁道工人要在恶劣的卫生环境下工作。

列车服务员不反对有人偶尔恶作剧一下,为大家提供娱乐。有一次,艾丽斯斯普林斯区出现兔患,“阿汗”的列车服务员把一些兔子偷运到火车上。次日清早,乘客打开厢房的房门去吃早餐时,发现走廊里竟然“满是到处乱跳的兔子”。(《从亚德莱德往艾丽斯的“阿汗”》)另一次,有人把一头没有套住的小袋鼠放在列车的卧铺车厢里。

居住在僻远地区的土著,有时会在列车驶过时靠近铁轨。他们不会走得太近,但仍能看见列车上的乘客。不用说,那些土著就算起初不感到害怕,也会对列车保持警戒。他们有人甚至认为列车“是一条大魔蛇”,把人活生生地吞进了肚子里。

一停数十载

这项艰苦的工程进行了13年之后,铁道还差大约470公里就到达艾丽斯斯普林斯,但资金却用完了。《澳大利亚地理杂志》说:“这个庞大的建筑计划……把阿德莱德的经济拖垮了。”1911年,联邦政府接管了这个工程,并把铁道修筑至艾丽斯斯普林斯。可是,通往达尔文(位于艾丽斯斯普林斯以北1420公里)的那段铁路工程,却被搁置了。

1929年,“阿汗”首次抵达艾丽斯斯普林斯,全镇大约二百名居民都出来庆祝。镇上的人见到餐车的陈设,都啧啧称奇,但最引起他们兴趣的是火车上雅致的浴室。那时候,在火车上设置浴盆是一件又新奇又豪华的事。艾丽斯斯普林斯一直是铁道北面的总站。1997年,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同意完成艾丽斯斯普林斯至达尔文这段搁置已久的铁道工程。工程于2001年展开。

价值约10亿美元的路轨,由大型的自动化机械以每日1.6公里的速度向北铺设,筑成的铁道跨过90座新建的、能抵挡洪水的桥梁。这段铁道共长1420公里,被誉为“澳大利亚史上最大的基础建设工程”,完工日期本来定于2003年10月,但最后却比原定的日期还早竣工,造价也比预算的低。

荒芜之地别有洞天

今天,阿德莱德已是个现代城市,那里定时有一班“阿汗”列车在下午开出,展开跨越澳大利亚内陆的旅程。“阿汗”的两辆机车拖着大约40个车厢穿越市郊,再蜿蜒穿过地势起伏的麦田,往300公里以北的奥古斯塔港驶去。到了那里,景色骤然改变,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滨藜和矮树丛,荒凉冷清,毫无生气。

离开奥古斯塔港后,“阿汗”驶上一段全新的铁道。这段全天候的铁道长约250公里,位于常常受洪水威胁的旧铁道的西边。夜幕降临,列车在沙漠疾驰,乘客在车上酣然入睡。火车途经之处,有一些几乎是终年干涸的盐湖,但雨后的盐湖会在月色中闪烁着微光。在万里无云的晚上,夜空中繁星点点,数之不尽。不过,早年坐火车时总会听到的轰隆轰隆声,现在却听不见了,因为现在火车行走的是无缝铁轨,铁轨的接缝处全都熔接起来,好减少所需的维修工作。

黎明时分,列车差不多抵达艾丽斯斯普林斯,初升的太阳把沙漠照得通红,发出耀目的金光。一个乘客说:“实在太壮观了!就算在列车里,你也感受得到太阳的威力。才一眨眼,太阳就升起来了,照亮这个无边无际、连绵起伏的沙漠,这个广阔而斑斓,空荡荡得令人害怕的沙漠。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你会感到自己十分渺小。”

从内陆到热带地区

下午,“阿汗”在艾丽斯斯普林斯稍作停留,接着就起程前往凯瑟琳镇,最后抵达北面的终点站——热带城市达尔文。乘客安坐在装有空调的车厢里,躲开了外边炎热的天气。首班行走阿德莱德-达尔文路线的“阿汗”列车的经理拉雷·耶拉斯说:“‘阿汗’的乘客可以享受一段豪华的火车之旅。”不错,现在乘客只能凭车窗外的景象,尝试想象当年的铁道工人要面对怎样的艰难和险阻。

除了促进贸易和提供世界一流的火车旅程,“阿汗”也把现代社会的另一面带进澳大利亚内陆最荒僻的地区。2004年2月,一个19岁的土著女孩亲眼看见第一班前往达尔文的“阿汗”列车经过。她说:“我一生中从未见过火车,火车真漂亮。”

[第25页的附栏或图片]

“阿汗”——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

“阿汗”是“阿富汗快车”的简称,而后者本身也是一个别名。究竟澳大利亚的这列火车为什么会跟阿富汗籍的骆驼夫拉上关系,还没有肯定的答案。不过,这个别名的确使人想起以往那些刻苦耐劳的移民。这些移居到澳大利亚的外族人,帮助开拓这大洲荒僻的内陆。他们虽然统称为阿富汗人,但当中其实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人,例如巴基斯坦的俾路支、埃及、印度北部、巴基斯坦、波斯和土耳其。

这些移民所用的骆驼曾经是内陆的运输工具。骆驼夫只要吆喝一声“呼什塔!”,骆驼就会乖乖地跪下去或站起来。有时候,多达70头骆驼排成一行,以时速约6公里的稳定速度前进,运送人或货物。当公路和铁道建成后,骆驼队就无用武之地,阿富汗人就把它们放到野外去。这些骆驼不断繁殖,今天,有数十万头野生骆驼在澳大利亚中部自由自在地生活。(请看《警醒!》2001年4月8日刊16-17页。)

[第23页的图片鸣谢]

Northern Territory Archives Service, Joe DAVIS, NTRS 573

[第25页的图片鸣谢]

火车照片:Great Southern Rail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