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面目全非的“基督教”蒙上帝悦纳吗?

面目全非的“基督教”蒙上帝悦纳吗?

面目全非的“基督教”蒙上帝悦纳吗?

假设你请画师为你画一幅肖像。他完成时,你感到非常兴奋,因为这幅肖像栩栩如生,跟你的真人一模一样。你想到有一天你的儿女、孙儿女,甚至子子孙孙看到这幅肖像时,会感到多么自豪。

可是,过了几代人之后,有一个子孙认为你的头发从前额往后脱落,殊不好看,于是叫人在肖像上加了一点头发。另一个子孙不喜欢你的鼻形,于是修改了你的鼻形。接着几代也先后给你的肖像“改容”,结果肖像中的你变得面目全非。假如你早知道这件事会发生,你会有什么感觉呢?无疑会十分恼怒。

很不幸,这幅肖像的遭遇正是有名无实的基督教会的写照。历史表明,基督的使徒去世后不久,“基督教”的本来面目就开始改变了,情形正跟圣经所预告的一样。——马太福音13:24-30,37-43;使徒行传20:30 *

当然我们把圣经原则应用在属于不同文化和时代的人身上,并没有什么不对。但要是我们改变圣经的教训去迎合流行的主张,那又是另一回事了。然而,这样的事情的确已经发生。请考虑一下教会在若干重要方面擅自作出的改变。

政教合一

耶稣教导门徒,他的王国是个属天的政府。一待上帝指定的时间来到,这个政府就会把一切人为统治彻底消灭,然后全权接管整个地球。(但以理书2:44;马太福音6:9,10)这个政府不会通过人为的政治制度去施行统治。耶稣说得很清楚:“我的王国不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约翰福音17:16;18:36)因此,尽管耶稣的门徒是奉公守法的公民,他们绝不介入世上的政治事务。

可是,到了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日子,许多以基督徒自居的人对等候基督复临和上帝的王国建立感到不耐烦。他们逐渐改变了自己对政治事务的看法。《欧洲历史》一书说:“君士坦丁执政之前,基督徒从没有利用[政治]势力去达成自己的目的。君士坦丁之后,基督教却与政界携手合作。”经过改造的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正统宗教或“公教”。

《人类的伟大时代》这本百科全书说,由于政教合一,“到公元385年,迫害基督徒的巨大浪潮终止之后仅80年,教会已开始处决异见分子,教士所行使的权力几乎相当于当时的皇帝”。于是一个新纪元遂告展开;在这段时期,刀剑代替了劝谕成为叫人归信的工具,拥有头衔、争权夺利的教士取代了公元1世纪出身卑微的传道员。(马太福音23:9,10;28:19,20)历史家威尔斯指出,公元4世纪的基督教道理“跟拿撒勒人耶稣的主张有极大差别”。这些“极大差别”甚至涉及有关上帝和基督的基本道理。

重新塑造上帝的形像

基督和门徒主张只有“一位真神,就是父亲”,他的私有名字是耶和华;这个名字在早期圣经抄本里出现了约莫7000次。(哥林多前书8:6;诗篇83:18)耶稣是上帝创造的,思高圣经学会的《圣经》在哥罗森书(歌罗西书)1:15说,耶稣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因此,作为受造物,耶稣坦白地说:“父亲是比我大的。”——约翰福音14:28

可是,到公元3世纪,有些颇具影响力的教士钟情于异教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三位一体主张,于是开始根据三位一体的道理重新塑造上帝的观念。在接着的几个世纪,这个教义无视圣经的主张,把耶稣提升至与耶和华同等的地位,而且把上帝的圣灵或动力转变成一位神。

论到教会采纳异教的三位一体主张,《新天主教百科全书》说:“在公元4世纪末之前,‘一神三位’的主张尚未确立,还没有融入基督徒的生活和信仰里。可是最先被称为三位一体教义 的,却正是这个主张。在使徒时代的各教会元老当中,根本没有任何主张跟三位一体的观念或见解类似。”

《美国百科全书》同样说:“公元4世纪的三位一体观念,并没有正确地反映出早期基督教对上帝本质所怀的主张;刚相反,三位一体偏离了基督教的主张。”《牛津圣经导读》把三位一体称为若干“在后来才制定的教条”之一。不过,三位一体并不是教会所采纳的唯一异教主张。

重新塑造魂

今日一般人相信,人有个不死的魂在人死后继续活着。但你可知道,这个教义也是后来加添的吗?耶稣证实了圣经所主张的真理:死去的人是“毫无所知”的,就像睡了一样。(传道书9:5;约翰福音11:11-13)借着复活,死去的人得以复生,从死亡的沉睡中再次站起来。(约翰福音5:28,29)人要是有个不死的魂,根本不会死去,那么复活就简直多此一举了。

耶稣曾把死者复活,从而将圣经的复活道理体现出来。我们且以死去了四天的拉撒路为例。耶稣把他复活时,拉撒路从墓穴走出来,他是个活生生能够呼吸的人。拉撒路从死亡复苏时,绝没有任何不死的魂从天上返回他体内。如果拉撒路有个不死的魂,耶稣把他复活就不算是恩待他了。——约翰福音11:39,43,44

既然这样,灵魂不死的理论是哪里来的呢?《威斯敏斯特基督教神学辞典》说,这个观念“取自希腊哲学而非圣经的启示”。《犹太百科全书》说:“认为魂在肉体死去之后继续生存的主张,若不是哲学上的假设,就是神学上的猜测。这个见解并不是原有的信仰,圣经从没有明确地提出这样的主张。”

一个谎言往往导致另一个谎言,灵魂不死的道理就是这样。这个见解为另一个异教主张——地狱永火的道理,大开方便之门。 *可是,圣经明确地告诉我们,“罪给人的工资就是死亡”,不是永远受苦。(罗马书6:23)因此,《新标点和合本》这样描述复活说:“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同样,思高圣经学会的《圣经》说:“海洋……,死亡和阴府都把其中的死者交出。”简单来说,阴间里的人都死 了;或正如耶稣所说,他们“睡着”了。——启示录20:13

你真的相信地狱永刑的道理会吸引人归向上帝吗?当然不会。在公平仁爱的人看来,这个主张实在令人反感!在另一方面,圣经主张“上帝就是爱”;在他看来,残暴的手段,即使用来对待动物,也是可憎的。——约翰一书4:8;箴言12:10;耶利米书7:31;约拿书4:11

“肖像”在现代受到丑化

今天人仍不断歪曲上帝和基督教的主张。最近一位宗教系教授描述,在他自己的基督新教教会里有一场斗争正在进行,是“圣经及教义权威与外来的人为理念之争,是教会忠于基督的权柄与教会重新厘定基督教主张以迎合时代需要之争。目前要解决的争论是:教会的议程该受谁所支配:……圣经还是目前的流行主张”?

很不幸,“目前的流行主张”仍旧居上风。许多教会为了给人先进、开明的印象,不惜在许多问题上改变自己的立场;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尤其在道德问题上,教会就像上一篇文章所说,变得相当开放。然而,圣经明确地指出,淫乱、通奸、同性恋在上帝眼中是严重的罪行,犯这些罪的人都“不能继承上帝的王国”。——哥林多前书6:9,10;马太福音5:27-32;罗马书1:26,27

使徒保罗写以上这番话的时候,四周的希腊罗马世界充斥着各种罪行。保罗本可以想道:“不错,上帝把所多玛蛾摩拉毁灭,因为这两个城犯了严重的性不道德。但这是2000年前的事了!在现今这个开明的时代,这样的标准无疑已不合时宜了。”但保罗并没有这样想,相反,他拒绝腐化圣经的真理。——加拉太书5:19-23

看看原来的“肖像”

耶稣告诉他当日的宗教领袖,他们的崇拜“是枉然的,因为他们把人的命令当做教义教导人”。(马太福音15:9)这些宗教领袖把传统的“油漆”泼在上帝的真理之上。他们无视上帝通过摩西赐给人的律法,跟各教会的教士对基督教训所怀的态度并无二致。但耶稣为了造益心地忠实的人,把谬误的见解通通除去。(马可福音7:7-13)无论别人喜欢与否,耶稣总是谈论真理。他经常以上帝的话语作为教导的权威。——约翰福音17:17

耶稣的确跟大部分以基督徒自居的人有很大分别。事实上,圣经预告:“人……耳朵发痒,顺从自己的情欲,为自己聚拢许多师傅;且掩耳不听真理,偏去听那无稽的传说。”(弟茂德后书[提摩太后书]4:3,4,《圣经》,思高圣经学会)我们已讨论过几个这类“无稽的传说”。这些见解能破坏人的灵性,但上帝话语的真理却能建立人,为人带来永远的生命。这就是耶和华见证人鼓励你进一步探讨的真理。——约翰福音4:24;8:32;17:3

[脚注]

^ 4段 正如耶稣在(马太福音7:13,14)小麦与杂草的比喻,以及阔路窄路的喻例里透露,自古至今,一直有少数人继续信奉纯真的基督教。不过,跟那些像杂草一样的假基督徒比较,他们就显得力量单薄了。像杂草般的假基督徒喜欢抬举自己,鼓吹自己的主张,以真基督教自居。本文要讨论的就是基督教的真正面目。

^ 19段 “阴间”一词译自希伯来语的希屋尔 和希腊语海地斯,两个词语的意思只是“坟墓”。因此,《英王钦定本》(英语)的译者把这个词翻成“阴间”31次,另外31次翻成“坟墓”,3次翻成“坑”。由此可见,这些名称所指的基本上是同样的东西。

[第7页的附栏或图片]

基督徒这个名称的来源

耶稣死后至少有十年,他的跟从者都以奉行“主的道路”的人为人所知。(使徒行传9:2;19:9,23;22:4)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耶稣基督的信仰是他们生活的焦点。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后来,在公元44年以后的某个时候,耶稣的门徒在叙利亚的安提阿“蒙上帝指引称为基督徒”。(使徒行传11:26)这个名字很快就传开去,甚至受到当时政府官员所认可。(使徒行传26:28)不过,这个新名字并没有改变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他们继续以基督为典范。——彼得前书2:21

[第7页的图片]

耶和华见证人公开向人传道,把别人的注意引到上帝的话语圣经之上

[第4页的图片鸣谢]

Third from left: United Nations/Photo by Saw L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