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筹组赈济圣民的工作
保罗筹组赈济圣民的工作
对真基督徒来说,属灵的事务至为重要。可是,他们也关心别人身体上的福利,并且时常向遭遇困难的人提供帮助。弟兄之爱推使基督徒帮助贫乏的信徒同工。——约翰福音13:34,35。
使徒保罗深爱属灵的弟兄姊妹,这种爱推使他向亚该亚、加拉太、马其顿和亚细亚区的会众,发起收集捐款赈济圣民的运动。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怎样安排这次的赈济行动?结果怎样?为什么这件事值得我们关注?
耶路撒冷会众的情况
公元33年五旬节,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犹太人和归信者都成了耶稣的门徒,之后他们逗留在耶路撒冷,以求加深对纯真信仰的认识。他们延长逗留时间,负担自然加重,但信徒同工却乐意伸出援助之手。(使徒行传2:7-11,41-44;4:32-37)后来犹太民族主义分子煽动叛乱,唆使暴民行凶,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基督徒可能需要进一步彼此援助。为了确保基督的门徒不致忍饥受饿,会众里贫穷的寡妇每日得到粮食配给。(使徒行传6:1-6)希律对基督徒会众大肆迫害。此外,公元1世纪的40年代中期,犹地亚饱受饥荒蹂躏。这一切情况无疑为基督徒带来苦难。正如保罗指出,基督徒“受尽苦楚”,“受患难”,“财物被人劫掠”。——希伯来书10:32-34;使徒行传11:27-12:1。
到公元49年左右,基督徒的情况仍然非常恶劣。彼得、雅各和约翰同意保罗该专心向外邦人传道,但同时提醒他要“记住那些穷人”。于是保罗努力遵嘱而行。——加拉太书2:7-10。
筹划赈济行动
保罗负责为犹地亚的贫穷基督徒筹募捐款。在公元55年左右,他告诉哥林多人说:“谈到收集给圣民的捐款,我怎样吩咐加拉太各群会众,你们也要怎样做。每逢周中的第一日,你们各人的家境怎样兴旺,就该照样在家里留起一点,积存起来,……你们写信认可哪些人,我就差哪些人把你们的仁慈礼物带到耶路撒冷去。”(哥林多前书16:1-3)一年后,保罗说马其顿和亚该亚的基督徒都参与这次筹款行动。保罗把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去,伴随他的人包括来自亚细亚区的人; 这显示该区的各会众也有分参加这次赈济工作。——使徒行传20:4;哥林多后书8:1-4;9:1,2。
每个捐助的人都按自己的能力自愿捐输,丝毫没有受到压力。可是,他们的盈余能够弥补耶路撒冷和犹地亚的圣徒的不足,这样弟兄之间就能够彼此均等了。(哥林多后书8:13-15)保罗说:“各人都该照着心里所决定的去做,不是勉勉强强,不是迫于无奈,因为上帝喜爱欢欢喜喜地施与的人。”——哥林多后书9:7。
保罗向哥林多人指出,他们有充分理由要表现慷慨。耶稣为他们的缘故变得贫穷,好叫他们因他的贫穷可以在灵性上富足。(哥林多后书8:9)毫无疑问,他们应该效法耶稣乐于施与的精神。除此之外,上帝使他们凡事富足,“可以凡事慷慨施与”。既然如此,他们照料圣徒的需要确是很适当的。——哥林多后书9:10-12。
捐款者的态度
关于自愿捐献,我们可以从公元1世纪参与赈济圣民行动的人的态度学得很多宝贵教训。这次赈济行动并非仅是对贫困的信徒同工表现关心而已,其实也暗示在犹太裔和外邦基督徒之间,存有弟兄的友爱和紧密联系。他们一方施与,一方受惠,外邦人和犹太人彼此团结一致,相亲相爱。他们不但分享物质东西,还共享属灵事物。——罗马书15:26,27。
由于马其顿基督徒本身十分贫穷,保罗可能起初没有邀请他们参与赈济行动。可是,他们再三求保罗允准他们享有施与的殊荣。虽然他们“在苦况中大受试验”,但他们仍然欢欢喜喜地施与,“甚至超过了实际能力!”(哥林多后书8:1-4)当时有人诬蔑马其顿的基督徒,说他们奉行一种违反罗马的宗教,这是他们所受的考验之一。与此同时,犹地亚的基督徒也面对同样的艰辛而备尝痛苦。马其顿的基督徒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是可以理解的。——使徒行传16:20,21;17:5-9;帖撒罗尼迦前书2:14。
哥林多人起初踊跃支持收集捐款的行动,所以保罗鼓励马其顿人该像他们一样热心,可惜他们的热诚却渐渐冷却了。现在使徒保罗反过来提及马其顿人所表现的慷慨,以此激励哥林多人。保罗不得不提醒他们,一年前发起的赈济行动,现在该完成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哥林多后书8:10,11;9:1-5。
提多在哥林多发起筹款行动,但发生了难题,以致这项行动不能顺利进行。于是,提多前往马其顿跟保罗商议,之后和其他两个人返回哥林多,以求强化当地的会众及完成收集捐款的工作。有些人可能暗示保罗企图剥削哥林多人,由于这缘故,他大力推荐这三个人,派他们协助完成收集捐款的工作。保罗写道:“我们处理这项大方的捐献的时候,就不致被人挑剔了。因为我们‘立志哥林多后书8:6,18-23;12:18。
要做事诚实,不但在耶和华眼前是这样,就是在人眼前也是这样’。”——递送捐款
到公元56年春季,捐款已经准备就绪,可以送到耶路撒冷去了。保罗跟捐款者所拣选的代表一起递送这笔捐款。使徒行传20:4说:“伴随他的,有比里亚人毕罗斯的儿子所巴特、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和西公都、特庇的该犹,还有提摩太以及亚细亚区的推基古和特罗非摩。”路加代表腓立比的基督徒,所以他显然也与保罗同行。于是,至少有九个男子共同执行这个任务。
学者迪特尔·格奥尔基说:“保罗和多个代表合力执行这项任务,由此可见捐款的总数必然相当可观,不然动用这么多人力物力就不值得了。”此外,一大批人一同递送捐款不但可以确保金钱安全抵达目的地,同时也保护保罗不致遭人诬蔑,说他行事不诚实。奉差的人代表各地的外邦会众,到耶路撒冷跟圣民会面。
他们从哥林多出发,启航往叙利亚去,本该在逾越节到达耶路撒冷,可是,由于获知有人密谋杀害保罗,他们改变了计划。(使徒行传20:3)保罗的敌人也许想在海上把他杀死。
保罗还有其他的忧虑。在启程之前,他致信罗马的基督徒,请他们为他祷告,好叫他“获得解救,摆脱在犹地亚不信之徒,也叫[他]为耶路撒冷而作的服事职务可以得到圣民悦纳”。(罗马书15:30,31)圣民收到送来的捐款,自然感激不尽,但保罗可能担忧他在耶路撒冷出现,会在犹太人当中引起骚动。
使徒保罗无疑没有忘记穷人。虽然经文没有说明捐款在什么时候交给圣民,但这次赈济行动,让外邦基督徒有机会对犹地亚信徒同工所提供的属灵帮助表示感激,同时也促进彼此之间的团结。保罗抵达耶路撒冷之后不久,就进入圣殿,结果在犹太人当中引起一场骚乱,以致保罗被逮捕。但事情的发展让他有机会向总督和君王作见证。——使徒行传9:15;21:17-36;23:11;24:1-26:32。
今日的捐献
自从公元1世纪以来,世界的景象改变了,但圣经的原则却仍旧不变。如果需要经费,长老就会通知基督徒同工。他们解囊襄助,该是受到爱耶和华和爱同胞的心所推动,对贫乏的弟兄提出援手。——马可福音12:28-31。
在公元1世纪为圣民发起的赈济行动表明,收集捐款的工作需要以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捐款要以诚诚实实的方式处理。耶和华上帝当然知道手下仆人有什么需要,他作出安排去照料他们,因此他们虽然面对逆境,仍然能够继续宣扬王国好消息。(马太福音6:25-34)所以,不论我们的经济状况怎样,让我们都敏于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样,“多的,不致太多;少的,也不致太少”。——哥林多后书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