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我们试试耶和华

我们试试耶和华

人物生平

我们试试耶和华

保罗·斯克里布纳自述

“斯塔克豪斯太太,您早!复活节快到了。本公司出品的复活节蛋糕,我相信府上各位必定会喜欢的,现在可以订购啦。”当时是1938年初春。地点是美国新泽西州阿特科。我正在跟通用面包公司的老主顾交谈,可没想到,斯塔克豪斯太太竟然一口拒绝了。

她说:“谢谢您,不要了,我们不庆祝复活节的。”

不庆祝复活节?斯塔克豪斯太太的话把我难住了。我不想得罪这个老主顾,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冒昧地说:“本公司烘制的复活节蛋糕有口皆碑。我知道您一向很喜欢我们的糕点。就算不……嗯,不庆祝复活节,也可以买一个来尝尝嘛。”

斯塔克豪斯太太重复说:“不啦,谢谢。斯克里布纳先生,我一直想跟您谈谈。我们现在就谈一谈,好吗?”这次谈话对我影响深远,完全改变了我的一生。斯塔克豪斯太太是新泽西州柏林市耶和华见证人会众的成员。她给我讲解复活节的起源,又送了我三本小册,分别称为《安全》、《揭露》和《保护》。这些小册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回家后,我很想把小册读一遍,但不知怎的,心里总是有点不安。斯塔克豪斯太太的话很耳熟,好像是在小时候听过似的。

初次接触圣经研究者

我在1907年1月31日出生。1915年,爸爸生癌死了,当时我只有八岁。爸爸死后,妈妈带着我回到马萨诸塞州莫尔登的娘家去。我们跟外祖父母同住。外祖父的房子又高又大,舅舅本杰明·兰塞姆和舅母住在三楼。从19世纪末了开始,明舅舅就一直跟万国圣经研究者接触往来。万国圣经研究者就是现今的耶和华见证人。妈妈的亲属全都是循道宗信徒,只有明舅舅除外,所以他们把舅舅当怪人看待。我却不以为然,倒喜欢亲近他。多年后,舅母居然拿丈夫的信仰做把柄,把他关进精神病院!医生很快就发现,舅舅心智健全,没什么不对劲,于是连声道歉,马上让他出院。明舅舅最后跟舅母离了婚。

每逢有社方代表到访或其他盛事,明舅舅都带我去波士顿参加万国圣经研究者的聚会。有一次,到访的代表正是照管传道活动的查尔斯·泰兹·罗素。另一次盛事就是放映《创世影剧》。我在1915年看影剧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当年我在银幕上看到亚伯拉罕带着以撒上山,把他当做祭物献给上帝。(创世记22章)亚伯拉罕全心信赖耶和华。他劈好了柴,带着以撒,踏着沉重的步伐往山上去。这个景象到现在还不时在我脑海浮现。我幼年丧父,对亚伯拉罕和以撒的父子情,感受很深,久久不能忘怀。

后来明舅舅和舅母迁居缅因州。妈妈再婚后,我们一家就搬到新泽西州去。所以,有一段颇长的时间,我很少跟舅舅见面。我在新泽西州长大,十来岁的时候,结识了马莉恩·内夫。她有七个兄弟姐妹,一家十口都是长老会教徒。我很喜欢跟他们来往。星期日晚上,我经常跟这个家庭相聚,参加长老会的青年团契,最后还成为他们的教友。我虽然加入了长老会,却没有忘掉过去在圣经研究者的聚会里学到的东西。1928年,我和马莉恩结为夫妇。长女多丽丝和次女露薏丝,分别在1935年和1938年出生。我们深知为人父母责任重大,自觉有必要寻求圣经的指引,好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

小册助我寻真理

为了寻找真理,我和马莉恩决定,在礼拜天轮流上不同的教会去看看,另一个则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一个礼拜天,本来轮到马莉恩看管孩子,我却主动要求留在家里,因为我很想阅读斯塔克豪斯太太送给我的小册。头一本称为《安全》,内容十分精彩,我越看越入神,一口气就看完了整本小册!下一个礼拜天,我又照样留在家里看管孩子,以便读读第二本小册《揭露》。我觉得内容好像有点熟识,不知在哪里念过。对了,小册所谈论的不就是明舅舅所信的教义吗?妈妈的亲属认为他的信仰怪诞不经,但马莉恩的看法又怎么样?过了几天,我下班回家,没料到马莉恩竟然对我说:“你拿回来的小册很有意思,我全都看过了。”听到她这么说,我大大松了口气!可见,我实在没有必要担心。

小册的背面介绍了最新发行的《仇敌》。这本书无情地抨击伪宗教,把教会见不得人的勾当揭露出来。我们决定写信向守望台社索取一本,但信还没寄出,就有耶和华见证人上门向我们介绍《仇敌》。这本书打破了我们心中的疑团。我们再没有踏足其他教会,同时也开始参加耶和华见证人在新泽西州卡姆登举行的聚会。几个月后我们决定献身受浸。1938年7月31日(星期日),我们约莫50人聚集在斯塔克豪斯姊妹家的花园,一起听卢述福法官的录音浸礼演讲。这位姊妹就是我上门推销复活节蛋糕的老主顾。听罢演讲,我们一行19人就走进房子更换衣服,然后往附近的小溪受浸。

决心做先驱

我受浸不久,会众一个姊妹向我提及先驱服务,说先驱的主要活动是向公众传道。她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没多久,我结识了一个先驱家庭,就是科尼克弟兄一家。这个弟兄比我年长,他和妻子,连同两个成年女儿,都是邻近会众的先驱。我也有两个幼小的女儿,看见科尼克弟兄一家四口热心传道,乐在其中,心里非常羡慕。我不时把面包车停放在一旁,跟他们一起挨家传道。我很欣赏他们,也想投身先驱服务。但怎么着手呢?两个女儿还小,况且我的工作负担也不轻。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快要在欧洲爆发,美国的年轻人纷纷当兵。劳动人口少了,受雇阶级的工作量自然有增无减。老板要求我兼顾额外的推销路线。工作排得这么紧凑,我实在挤不出时间来做先驱。

我跟科尼克弟兄透露做先驱的心愿。他说:“你要多为耶和华服务,多为这件事祷告,耶和华自然会帮助你实现心愿。”在随后一年多的日子,我就照着他的话去做。我反复地思索马太福音6:8的含义。这节经文保证,我们还没有求,耶和华就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了。我努力实践马太福音6:33的劝告,先追求上帝的王国和他的正义。带务仆人(现在叫环务监督)梅尔文·温切斯特弟兄也不时给我打打气。

做先驱一事得跟马莉恩商量。我们一起分析玛拉基书3:10的意思。这节经文叫我们试试耶和华,看他是否把福分倾注给我们。马莉恩的话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她说:“你尽管做先驱吧,女儿有我照看,我们生活简朴一点也可以,你不必担心。”我和马莉恩结了婚十二年,我可以作证她勤俭持家,样样精打细算。在先驱工作上,她真是我的好伙伴。我们俩投身先驱服务快六十年了,到现在依然做得很开心、很起劲。我们能够持守先驱岗位,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是知足常乐。

为了实现做先驱的心愿,我们不断祈求耶和华的指引,也为这件事好好计划一下。1941年夏天,我和马莉恩用手头的积蓄买了一辆5.5米长的旅行拖车,日后一家大小就在那里起居作息。我辞了工作,在1941年7月开始做先驱直到今天,从没有间断过。社方委派的第一个服务地区是50号公路上的十个停留点,这段公路位于新泽西州和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之间。我们奉派参加8月初在圣路易斯举行的区务大会。社方还吩咐我照着信上的姓名和地址,接触在公路一带居住的弟兄,写信通知他们我会在什么时候到达。在区务大会,我要跟先驱服务部联络,接受新的任务。

“我总得试试耶和华”

我们给小型旅行拖车装满书刊后,就往卡姆登的聚会所跟弟兄姊妹道别。有些弟兄认为,我们这样做不切实际,因为两个女儿还小,很需要照顾,加上区务大会之后,我们还不知去向。有几个弟兄甚至声称:“等着瞧吧,你很快就会回来。”我记得当时这么回答:“我不是说一去不回来,但我总得试试耶和华,因为他应许过不会撇下我不顾。”

在60年的先驱生涯里,我们先后奉派到20个城镇做先驱,在马萨诸塞州和密西西比州之间往来奔走。这些年来,耶和华一直信守诺言,对我、马莉恩和两个女儿照顾入微。耶和华所赐的福,远远超过我们在1941年所求所想的。看见两个女儿现今在邻近的会众做先驱,忠心为耶和华服务,真是莫大的福分。另外,我们还有很多属灵的儿女,算起来多达100个,全部散居在美国东部。我帮助了52人献身给耶和华,马莉恩则帮助了48人。

1941年8月,我们一家抵达圣路易斯。在大会场地,我遇到伯特利的沙利文弟兄。他把社方发出的证明函件交给我。鉴于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我随时有可能被征召入伍,因此需要有正式的函件证明我以传福音为业。我告诉沙利文弟兄,妻子传道的时间跟我一样多,她很想同我一起做先驱。当时大会先驱服务部的设备还没摆放好,沙利文弟兄就即时签名批准马莉恩做先驱。他问我们:“大会后,你们往哪儿做先驱呢?”我们茫无头绪。沙利文弟兄说:“别担心,大会期间自然有人会告诉你们哪里需要先驱。答案很快就见分晓。你俩决定去向后,请通知社方。我们会正式发信,委派你们在当地做先驱。”结果如沙利文弟兄所料。前带务仆人杰克·德威特弟兄告诉我们,弗吉尼亚州纽马基特有个先驱之家,那儿很需要先驱。所以,大会后我们就动身往纽马基特去了。

在纽马基特,有一件事叫我们喜出望外。想想看,谁从费拉德尔菲亚前来跟我们一起做先驱呢?本杰明·兰塞姆!不错,就是明舅舅。早年在波士顿,他已经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真理的种子。想不到我跟他阔别超过二十五年,又在这儿重逢了。能够跟他一起挨家逐户传道,真是一大乐事!他经年累月地遭受冷遇,但从不灰心丧气。别人讥诮也罢,家人反对也罢,他依旧热心传道,对耶和华的爱始终如一。

我们在纽马基特的先驱之家逗留了八个月,日子过得挺开心的。我们吸取了不少经验,也学会用书刊换取鸡和鸡蛋。社方后来指派我、马莉恩、明舅舅和另外三位弟兄姊妹到宾雪法尼亚州汉诺威做特别先驱。从1942年到1945年,我们先后在宾雪法尼亚州六个不同的地区服务。

在二次大战期间做特别先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因为严守中立,不时遭到反对,但耶和华从没有撇下我们不顾。有一次,在马萨诸塞州普罗温斯敦,我的别克牌老爷车在路上出了毛病。我别无选择,只好走几公里路,穿过一个充满敌意的天主教社区,回去探访对圣经感兴趣的住户。我走过一群少年恶棍时,他们认出了我,于是大声呼喊。一颗接一颗的石子在我耳边嗖嗖地飞过。我赶紧离去,希望那伙流氓不会紧追不舍。这次真侥幸,我居然能够安然无恙地抵达住户的家。住户是美国军团的成员,很受人敬重。不料,他一开门就对我说:“很抱歉,我现在不能接待你。我忘了今天晚上我们要往市中心看电影。”想到那帮扔石子的恶少在街角等着我回头,我心里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幸而他说:“你喜欢跟我们一起走吗?我们可以在路上交谈。”听了他的话,顿时愁绪全消。我一边走,一边向他作见证,平安无事地避开了那帮恶少。

家庭传道两兼顾

大战结束后,我们奉派在弗吉尼亚州多个地区服务,其中一个是夏洛茨维尔。我们在那儿住了八年,做过特别先驱,也做过正规先驱。1956年,两个成年女儿已经出嫁,我和马莉恩再度搬家,先在弗吉尼亚州哈里森堡做先驱,后来在北卡罗来纳州林肯顿做特别先驱。

1966年,我接到新的任务,就是周游探访环内各群会众,建立弟兄姊妹的灵性,跟温切斯特弟兄在20世纪30年代所做的一样。当年他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在田纳西州当了两年环务监督后,社方委派我和马莉恩重返心爱的特别先驱岗位。从1968年到1977年,我们在南方腹地做特别先驱,在佐治亚州和密西西比州之间穿梭往来。

在佐治亚州伊斯特曼,社方指派我接替鲍威尔·柯克兰弟兄做组务仆人(现在叫主持监督)。柯克兰弟兄比我年长,有丰富的环务探访经验,可惜健康日渐衰退。不管我为会众做什么,他总是大力支持,深表赏识。没有他的支持,我是不可能使会众恢复和平团结的。在会众带头的弟兄,有几个引起了纷争,事情越闹越大。我为这件事不住向耶和华祷告。我经常想起箴言3:5,6:“你要全心信赖耶和华,不可依靠自己的聪明。在你所行的一切事上都要留意他,他必修直你的路。”我尽力打破僵局,寻求对话,终于使会众恢复团结,皆大欢喜。

1977年,我们的体力已大不如前,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社方很体贴,再次委派我们到夏洛茨维尔服务,让我们靠近女儿和她们的家人。过去23年,我们一直在这里传道,日子过得挺惬意的。我们很高兴有分建立弗吉尼亚州的拉克斯维尔会众。早年跟我们学习圣经的学生,大多做了祖父母。看见他们的子孙长大成为会众的长老、先驱和伯特利成员,我们感到分外的满足。我和马莉恩仍然积极参与外勤服务。目前我很高兴在夏洛茨维尔的东区会众当长老,主持书籍研究班,发表公众演讲。

在真理的路上,我们也像其他人一样,遇到不少挫折。举个例子。多丽丝十八九岁的时候,不听我们的规劝,硬要跟主外的人结婚,幸好她没有放弃事奉耶和华。值得高兴的是,多丽丝的儿子比尔在纽约州华基尔的伯特利之家已经服务了十五年。现在多丽丝和露薏丝都寡居了,在邻近的会众做先驱,而且做得很开心。

多年的心得

事奉耶和华这么多年,我从中领悟到几点心得:过简朴的生活。凡事都要做好本分。在一切事上都要听从“忠信睿智的奴隶”的指示。——马太福音24:45

对于做先驱的父母,马莉恩也有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工作日程要定得合理、实用。要立志紧守先驱岗位。饮食要均衡,睡眠要充足。不要过度消遣。务要帮助儿女以实践真理为乐,教他们做各种各样的见证工作,使他们觉得传道是充满乐趣的。

我们已经九十多岁了。自我们在斯塔克豪斯姊妹家的花园听过浸礼演讲以来,六十二年过去了。我们投身全时服务也差不多六十年。我和马莉恩真可以说,一生无悔无憾。我为人父亲的时候还年轻,幸亏有成熟稳重的弟兄指引。我能够把属灵的事务放在生活上的首位,奋力向着目标前进,这些弟兄实在功不可没。多年来,马莉恩和两个女儿一直支持我,从不拉我的后腿。我心里充满着对她们的感激之情。我们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我常常想起传道书2:25的话:“吃的喝的,谁比我更好呢?”

我们可以凭一生的经历作证,耶和华的确信守他在玛拉基书3:10所提出的承诺,丰丰富富地把“福分倾注给[我]们,直到[我]们一无所缺”!

[第29页的附栏或图片]

战时回忆

大战结束了接近六十年,回想起战时的往事,全家还记忆犹新。

多丽丝说:“宾雪法尼亚州的气温有时很低。”露薏丝接续说:“一天晚上,气温骤降到摄氏零下30度。在爸爸老爷车的后座,我和多丽丝冻得瑟缩起来。为了给双脚保暖,我们只好轮流坐在对方的脚上。”

多丽丝说:“我们虽然漂泊不定,但从不觉得生活很苦,也不觉得有什么欠缺。我们吃得丰富,穿得漂亮。住在俄亥俄州的朋友经常把女儿穿不上的衣服送给我们。她们的旧衣服保存得很好,几乎像新的一样。”

露薏丝说:“爸妈对我和姐姐的爱护,真是无微不至。他们视两个女儿为宝贝心肝,经常带着我们传道。一家四口亲密无间。”

保罗回想说:“我的别克牌老爷车是1936年出厂的。众所周知,这类汽车经常把车轴折断。我想这是因为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太强吧。真不凑巧,车轴总是在严寒的晚上折断了。我只好到旧货栈去一趟,购买二手车轴。久而久之,我就成了更换车轴的能手。”

马莉恩说:“还有配给卡呢!战时什么都配给供应。肉类啦、汽油啦、轮胎啦,通通凭配给卡购买。每次迁到新的地区,我们都要向地方当局申请配给卡。有时我们得等上好几个月才收到新的配给卡。但不知怎的,每次收到配给卡后,社方就委派我们到另一个地区服务。我们不得不从头申请,但耶和华从没有撇下我们不顾。”

[图片]

马莉恩、我、多丽丝(左)和露薏丝合照,摄于2000年

[第25页的图片]

跟妈妈摄于1918年,我当时11岁

[第26页的图片]

跟露薏丝、马莉恩和多丽丝摄于1948年,当时两个女儿受浸

[第26页的图片]

我们的结婚照片,摄于1928年10月

[第26页的图片]

我和两个女儿(左端和右端)在杨基运动场,摄于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