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事就要去做
人物生平
对的事就要去做
哈顿·桑德森自述
有一次,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你们既然知道这些事,要是遵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7)有时候,我们虽然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要做出来却相当困难。我已经80多岁,做过40年的海外传道工作,一生的经历让我看出耶稣的话千真万确。我们按照上帝所说的去做,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让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有这样的体会吧。
1925年,我三岁的时候,父母在我们家乡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听了一个圣经演讲,讲题是“现今活着的千百万人会永远不死”。母亲确信她找到了真理,并开始经常参加基督徒聚会。然而,父亲对真理的兴趣很快就消失了,他还反对母亲的新信仰,威吓说如果她不肯放弃信仰,就会离开我们。母亲很爱父亲,也希望保全这个家,但她知道服从上帝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决心做上帝看为对的事。(马太福音10:34-39)父亲真的走了,此后我偶尔才能见他一面。
我很钦佩母亲当初能这样忠于上帝。她所作的决定,使我和姐姐比拉一生过得快乐满足,得到许多属灵的福分。我们从中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要努力去做自己知道是对的事。
信心的考验
圣经研究者(耶和华见证人当时的名称)常常帮助我们一家。外祖母搬来跟我们一起住,还接受了圣经真理。母亲和外祖母经常一起传道,形影不离。她们仪表高雅,待人友善,深得别人尊敬。
在那段日子,一些比我年长的基督徒弟兄特别照顾我,也给我很有用的训练。不久,我就学会用见证卡向住户传达简短的圣经信息。我也使用便携式留声机播放圣经演讲的录音,以及跟其他人一起挂着标语牌在镇上的主要街道列队游行。这类型的见证工作对我来说很不容易,因为我很惧怕人。然而,我决心要做自己知道是对的事。
毕业后我进了一家银行,需要经常到新南威尔士州不同的分行工作。这个州的见证人不多,幸好之前所受的训练发挥作用,帮助我坚守信仰。母亲也写信鼓励我,使我在灵性上受到强化。
母亲的鼓励来得十分适时。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我被征召到军队服役。银行经理是教会的活跃分子,也是本地的军方司令。我向他解释自己的基督徒中立立场后,他向我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放弃信仰,要么离开银行!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要去本地的军队征募中心报到。经理也在那里,我走近登记处的柜台时他直盯着我,仿佛有好戏上演。我拒绝签署入伍文件,登记处的官员立时变得很不友善。气氛十分紧张,但我决心要做对的事,而耶和华也帮助我保持冷静,坚守立场。后来我知道有些暴徒正在找我,就迅速收拾东西,搭了下一班火车离开。
回到纽卡斯尔后,我和另外七个拒绝参军的弟兄上法庭受审。法官判我们入狱三个月,其间要服苦役。牢狱生涯并不愉快,然而做对的事总会带来奖赏。获释后,我狱中的同房希尔顿·威尔金森弟兄聘请我在他的照相馆工作。在那儿我结识了梅洛迪,她是照相馆的接待员,也是我后来的妻子。我在获释后不久受浸,表明自己献身给耶和华。
追求全时服务
婚后,我和梅洛迪在纽卡斯尔开了一家照相馆。很快我们就忙得透不过气来,连健康和灵性也受到影响。现在是中央长老团成员的特德·杰拉斯弟兄,那时候在耶和华见证人的澳大利亚分部服务。有一次,杰拉斯弟兄跟我们谈到我们的属灵目标。那次交谈之后,我们决定卖掉照相馆,简化自己的生活。1954年,我们买了一辆小型活动房屋车, 并搬到维多利亚省的巴拉腊特市做先驱,全时宣扬王国好消息。
我们在巴拉腊特市一个人数不多的会众服务。耶和华赐福给我们,不到18个月,参加聚会的人数就从17迅速增加到70。后来,分部邀请我们到南澳大利亚省从事探访会众的工作。接着三年,我们常常在阿德莱德市和盛产葡萄酒、水果的默里河两岸探访会众。这样的生活跟过往多么不同!能跟亲爱的弟兄姊妹一起工作,的确是赏心乐事。我们决心做对的事,因而得到很大的奖赏!
海外传道
1958年,我们告诉澳大利亚分部,表示希望参加那一年在纽约市举行的“上帝的旨意”国际大会。分部在回信里附上基列学校的申请表。基列学校设于美国,专门培训海外传道员。当时我们都三十好几了,以为自己已经超过基列学校的入学年龄。不过,我们还是寄出了申请表,并且获邀成为第32届的学生。课程到了一半,我们收到通知,得悉将要前往的海外传道地区是印度,十分惊讶。我们起初有点担心,但由于希望做对的事,所以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1959年的一天清晨,我们坐船抵达孟买。码头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百个正在睡觉的工人,空气中弥漫着一些怪味。太阳徐徐升起,发出一种以往我们从没有领教过的热力,我们可以想象到往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滋味。前来接船的是另一对海外传道员夫妇,林顿·道尔和妻子珍妮,他们曾跟我们一起在巴拉腊特做先驱。我们跟着道尔夫妇到了市中心附近一座公寓,并上楼进了一个拥挤的房间。那是印度的分部办事处和伯特利所在的地方,住了六个伯特利志愿工人。埃德温·斯金纳弟兄从1926年起就在印度做海外传道员,他建议我们在前往传道地区前,先买两个帆布行李箱。这种行李箱什么东西都放得进去,在印度的火车上很常见,也是我们日后旅程中的好帮手。
坐了两天火车后,我们到达传道地区——马德拉斯省(现称泰米尔纳德邦)南部的蒂鲁吉拉伯利市,那里有25万人口。我们跟三个当地的特别先驱一起传道,生活非常简朴。有一次,口袋里剩下的钱不到4美元。最后钱还是用光了,但耶和华没有离弃我们。有个圣经学生借钱给我们,让我们租到一个可以用来居住和举行聚会的地方。另一次,我们的食物快吃完的时候,一个善心的邻居送来他自己做的咖喱。咖喱很好吃,只是太辣了,我吃了直打嗝!
传道的情况
在蒂鲁吉拉伯利,有些人能说英语,但大部分人都说泰米尔语。于是,我们努力学习用泰米尔语说简短的传道介绍词,因而得到很多当地人的尊重。
我们十分喜欢逐户传道。印度人天性好客,大多会请我们进屋吃点心。我们对此十分感激,因为当地的温度经常高达摄氏40度。谈到正题前,礼貌的做法是先聊聊家常。住户常常这样问我和太太:“你们是哪里人?”“有孩子吗?”“为什么没有?”说到这里,他们通常会建议给我们介绍一个好医生!我们倒不介意,因为可以趁机会介绍自己和解释圣经教育的重要。
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是印度教徒,他们的信仰和基督教有很大分别。我们没有就复杂的印度教哲学跟他们辩论,却只传讲上帝王国的好消息,这样做效果相当不错。不到六个月,就有将近二十人开始到海外传道员之家参加聚会,其中一个是土木工程师,叫纳拉坦比。他和儿子维贾雅拉扬后来帮助了大概五十人成为耶和华见证人。维贾雅拉扬也曾经在印度分部服务。
马不停蹄
抵达印度后不到六个月,我成为该国第一个正式的区域监督。我要探访印度各地的会众和九个不同语言的小组,也会负责组织大会,工作的确十分艰巨。我们把足够六个月用的衣物和器材塞进三个锡制的大箱子和那两个可靠的帆布行李箱,然后坐火车去马德拉斯市(现称金奈)。我所负责的区域幅员广大,边界就有6500公里那么长,所以我们老是在赶路。有一次,我们在星期天刚参加完南部城市班加罗尔的大会,接着那周就要北上喜马拉雅山山脚的大吉岭参加另一个大会。去大吉岭的路程有2700公里,途中要换五趟火车。
在探访会众的早期,我们喜欢播放《新世界社会的活动》这部影片,让人认识耶和华地上组织的规模和活动。每次播放,通常有数百人观看。 有一次, 我们向路旁一群人播放影片。放映期间,天边的乌云聚拢起来, 迅速向我们逼近。由于之前有一次观众因为影片中断播放而骚动起来,所以这次我决定继续放映,不过加快了播放的速度。幸好,开始下雨时,影片已经顺利播完。
接着几年,我和梅洛迪走遍印度大部分地区。每个地区都各有独特的食物、服装、语言和风景,我们觉得自己好像到了许多不同的国家。耶和华创造的事物是多么的千变万化!印度的野生动物同样种类纷繁。有一次,我们在尼泊尔的森林露宿时,看见一只雄赳赳的大老虎。这让我们更向往乐园的生活,到时人类和动物会和平共处。
跟从组织的安排
在那段日子,印度的会众需要作出调整,好跟耶和华组织的安排更加一致。在有些会众,男女分开坐在聚会所的两边。聚会很少准时开始。在某个地方,需要有人
大声摇铃,召唤传道员参加聚会。有些地方的传道员看见太阳到了天空的某个位置,才慢慢步入聚会所。大会不是定期举行的,也没有监督经常奉派探访会众。弟兄们愿意做对的事,但他们需要接受训练。1959年,耶和华的组织创立了王国职务训练班。训练班在全球各地举行,帮助分区监督、特别先驱、海外传道员和会众的长老符合圣经的要求,好好负起自己的职责。1961年12月,印度首次举行训练班,我担任导师。训练班的成效渐渐显露出来,全国各地的会众都有明显的进步。弟兄一知道什么是对的,上帝的灵就推动他们把对的事做出来。
组织举办的大会对弟兄发挥了激励和团结的作用。1963年,在新德里举行的“永远好消息”国际大会令人印象深刻。全国各地的见证人从几千公里外前来参加大会,很多人甚至为此花掉毕生的积蓄。有583个来自27个其他地区的代表也来参加这个大会。当地的见证人第一次能够跟那么多国外的弟兄姊妹交往。
1961年,我和梅洛迪获邀加入孟买的伯特利家庭,后来我成为分部委员会的成员。之后,我也获得其他服务机会。有许多年时间,我在亚洲一些地区和中东做海外特访监督。在这些地区,不少国家的传道工作受到限制,当地的传道员必须“像蛇一样谨慎,像鸽子一样清白无邪”。(马太福音10:16)
扩展和改变
1959年,我们首次抵达印度时,境内有1514个传道员。今天,传道员的数目已经超过2万4000人。由于工作不断扩展,伯特利搬迁了两次,新址都在孟买或孟买附近。2002年3月,伯特利家庭迁进一座新盖的综合大楼,大楼位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附近。目前有240个伯特利成员在这座现代化大楼里工作,他们翻译的圣经书刊有20种语言之多。
我和梅洛迪都渴望搬到班加罗尔,但由于身体不好,我俩不得不在1999年返回澳大利亚。现在我们是悉尼伯特利家庭的成员。我们虽然已经离开了印度,但仍然很爱那里的朋友和属灵儿女,每次收到他们的来信都十分高兴。
回顾过去五十多年的全时服务,我和梅洛迪都感到心满意足。我们曾经用照片帮助别人留下影像,但是帮助人留在上帝的记忆里却有价值得多。我们决心把上帝的旨意放在生活的首位,结果得到多么丰盛的一生!不错,我们做上帝说是对的事,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第15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印度
新德里
大吉岭
孟买
班加罗尔
马德拉斯(现称金奈)
蒂鲁吉拉伯利
[第13页的图片]
哈顿和梅洛迪,摄于1942年
[第16页的图片]
1975年,印度的伯特利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