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跳到目录

第一部葡萄牙语圣经——锲而不舍的产物

第一部葡萄牙语圣经——锲而不舍的产物

第一部葡萄牙语圣经——锲而不舍的产物

“锲而不舍,终必成功。”这句格言见于17世纪一本宗教册子的扉页。册子的作者是若昂·费拉雷·德阿尔梅达,他一生致力把圣经译成葡萄牙语并加以出版。用上述那句话来形容他,的确再合适不过了。

阿尔梅达在1628年出生,住在葡萄牙北部的小村庄托里-迪塔瓦雷斯。他幼年失去双亲,由叔父抚养成人。叔父是个修士,住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传统上认为,阿尔梅达为了成为神职人员而受过良好的教育。由于这缘故,他年纪轻轻就具备了非凡的语言才能。

不过,阿尔梅达如果继续留在葡萄牙,就不可能把自己的语言才能用在翻译圣经上。当时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北部和中部,在这些地区,圣经被翻译成当地通用的语言。然而,葡萄牙却仍然处于天主教异端裁判所的强大影响之下。人可能仅仅因为拥有一部本地通用语言的圣经,就被押到异端裁判所受审。 *

阿尔梅达十几岁时,也许因为渴望摆脱这种高压的宗教氛围,就迁到荷兰去。不久之后,他踏上前往亚洲的旅程,取道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即现今的雅加达),也就是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行政中心。阿尔梅达前往亚洲时只有14岁。

少年翻译者

在前往亚洲的最后一段旅程中,阿尔梅达遇上一件事,这件事成为他一生的转捩点。在乘船从巴达维亚到马来西亚西部的马六甲旅途中,阿尔梅达偶然读到一本西班牙语的基督新教小册子,题目是《教会的分歧》。这本册子不仅抨击错误的教义,而且还提出一个观点,深深触动了年轻的阿尔梅达。册子说:“在教堂使用人们不理解的语言,即使这样做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对听不懂的人也是毫无益处的。”(哥林多前书14:9

对阿尔梅达来说,结论显而易见:要揭露错误的宗教道理,方法就是使所有人都能明白圣经。他到达马六甲后就改信荷兰归正会,并立即着手把四福音的部分内容从西班牙语译成葡萄牙语,随后把译本分发给“真心渴望认识真理的人”。 *

两年后,阿尔梅达着手进行一项更大的工作:把《通俗拉丁文本圣经》的整部《希腊语经卷》翻译成葡萄牙语。他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翻译的工作。对于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阿尔梅达勇敢地把译稿寄给巴达维亚的荷兰总督,请求出版。看来,巴达维亚的归正会把他的手稿寄到阿姆斯特丹,但是受托保管手稿的年长教士不久之后去世,阿尔梅达的作品就失去踪影了。

1651年,教会请阿尔梅达把他的译稿抄制一份副本,好让锡兰(现称斯里兰卡)的归正会使用,这时他才发现原稿已经从教会的档案馆里不翼而飞了。阿尔梅达并没有灰心丧气。他设法找到了一份稿件——也许是早期的一份草稿,并在第二年完成了四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修订本。巴达维亚的教会议会 *给他30荷兰盾作为报酬。阿尔梅达的一个同事写道:“相对于阿尔梅达所完成的巨量工作,这点钱太微不足道了。”

尽管教会没有认可阿尔梅达的工作价值,他还是坚持下去。1654年,他交给教会议会整部《新约》的修订本。关于译本能否出版的问题再次提交教会议会讨论。但是除了让阿尔梅达抄制几部副本供一些教堂使用,教会议会就没有为出版译本采取任何具体的行动。

被异端裁判所定罪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阿尔梅达忙于为归正会从事牧师和传教士的工作。他在1656年受任命做牧师,先在锡兰服务,在那里他差点儿被一头大象踩死。后来他到印度服务,是最早到这个国家服务的基督新教传教士之一。

由于阿尔梅达是个基督新教归信者,而且为外国服务,因此在他所探访的葡萄牙语社区中,有很多人都视他为叛教者和叛国者。他直言不讳地抨击教士道德败坏,揭露天主教的错误教义,因而常常跟天主教传教士发生冲突。1661年,冲突达到高潮。印度果阿的异端裁判所对阿尔梅达进行缺席聆讯,裁定他犯了信奉异端罪,把他判处死刑——焚烧他的模拟像。不久之后,荷兰总督也许因为担心阿尔梅达好辩的风格惹出麻烦,于是把他召回巴达维亚。

虽然阿尔梅达热心于传教的工作,但他从没有忘记人们需要一部葡萄牙语圣经。事实上,当时无论是教士还是一般信徒,普遍都不了解圣经。这促使阿尔梅达更决心要翻译圣经。在1668年发行的一份宗教传单的前言中,阿尔梅达对读者宣称:“我希望……不久之后向你们奉上整部以你们母语印行的圣经,这是人所能送给你们的最佳礼物,至珍之宝。”

与修订委员会之间的冲突

1676年,阿尔梅达把《新约》的终稿交给巴达维亚的教会议会进行修订。从一开始,阿尔梅达跟修订者之间的关系就很紧张。传记作者斯韦伦格雷贝尔说,阿尔梅达的同事是说荷兰语的,他们可能难以理解葡萄牙语在语义和文体上的某些细微差异。阿尔梅达和修订者在语文取向方面也有分歧。究竟他们该把圣经译成通俗的葡萄牙语,还是译成古雅而不为大众明白的葡萄牙语呢?另外,阿尔梅达渴望修订工作早日完成,以致经常跟修订者发生冲突。

也许由于修订者本身也意见分歧或缺乏兴致,修订工作因而进展得非常缓慢。四年后,修订者还在为路加福音的开头几章争论不休。阿尔梅达对他们的耽延大感失望,就背着他们把稿件寄到荷兰去出版。

尽管教会议会试图阻挠译本出版,1681年,阿尔梅达的《新约》还是在阿姆斯特丹印制了。第二年,印好的第一批译本运抵巴达维亚。然而,阿尔梅达发现他的译本竟被荷兰的修订者改动了不少,可想而知他多么失望!由于修订者并不熟悉葡萄牙语,阿尔梅达指出,他们所用的“译文既不自然又自相矛盾,使圣经的意思模糊不清”。

荷兰政府对这个版本也很不满意,下令销毁所有这个版本的圣经。不过,阿尔梅达说服当局留下几本,条件是把书中最严重的错误用手写更正过来。留存的几本圣经会供人使用,直到修订本出版。

巴达维亚的修订者再次聚集起来,继续《希腊语经卷》的修订工作,并等候阿尔梅达翻译完《希伯来语经卷》,再开始加以修订。教会议会担心阿尔梅达焦躁难耐,就决定把译稿中已修订并由修订者签署的部分存放在教堂的保险箱里。不用说,阿尔梅达强烈反对他们的决定。

到这时,多年辛劳工作和热带的艰苦生活已经损害了阿尔梅达的健康。1689年,由于健康每况愈下,阿尔梅达放弃教会的工作,专注于翻译《希伯来语经卷》。遗憾的是,他在1691年去世,当时翻译到以西结书的最后一章。

阿尔梅达去世之前不久,《新约》的第二版修订完毕,并在1693年出版。然而,看来他的作品又一次给无能的修订者糟蹋。桑托斯·费雷拉在《葡萄牙语圣经》一书中说:“修订者……大肆改动阿尔梅达的杰作。原作中逃过第一版修订者破坏的佳译,如今却被改动得面目全非,破坏无遗。”

葡萄牙语圣经出版

阿尔梅达去世之后,在巴达维亚,修订和出版葡萄牙语圣经的推动力就消失了。到1711年,由于印度南部德伦格巴尔的丹麦传教士提出请求,伦敦的基督徒知识促进会于是资助阿尔梅达的《新约》第三版发行。

基督徒知识促进会决定在德伦格巴尔建立印刷所。印刷材料和一批葡萄牙语圣经用船运送到印度。然而,在去印度的途中,船被法国海盗劫获,最终给弃置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港口。桑托斯·费雷拉说:“由于某种无法解释的原因,发生了有些人视为奇迹的情况。人们在船的货舱底部发现,盛载印刷材料的箱子完好无损。这些箱子就由原来的船继续运往德伦格巴尔。丹麦传教士仔细修订阿尔梅达译本余下的经卷,然后加以出版。1751年,整部葡萄牙语圣经终于问世,也就是阿尔梅达开始投身于翻译圣经事业之后差不多110年。

一份长存的遗产

阿尔梅达从年少时就看出,如果想那些说葡萄牙语的大众明白圣经真理,就必须把圣经译成葡萄牙语。尽管天主教会反对,同辈态度冷漠,修订问题没完没了,自己的健康也不断恶化,可是,阿尔梅达毕生都坚持不懈地追求翻译圣经的目标。由于他锲而不舍,这带来了美好的成果。

阿尔梅达曾在当中传教的葡萄牙语社区,如今很多都已缩小或消失,但他的圣经译本却存留下来。在19世纪期间,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和美国圣经公会,在葡萄牙和巴西的沿海城市分发了几千部阿尔梅达译本。结果,现今在说葡萄牙语的地区中,以阿尔梅达译本为范本的圣经译本都是最流行、销行最广泛的。

毫无疑问,很多人都很感激像阿尔梅达这样的早期圣经译者。但我们更应该感激乐意跟人沟通的上帝耶和华,“他的旨意是要各种各样的人 都可以得救,确切认识真理”。(提摩太前书2:3,4)说到底,是上帝把他的话语保存下来,并使我们能读到圣经而从中得益。愿我们永远珍惜这份来自天父的“至珍之宝”,努力研读圣经。

[脚注]

^ 4段 16世纪中叶至末叶期间,天主教会发布了《禁书目录》,严禁人使用本地语言的圣经。据《新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禁书目录》“在接着的200年里,有效地遏制了天主教的翻译工作”。

^ 8段 阿尔梅达圣经译本的较早版本把他称为“阿尔梅达神父”,以致有些人认为他曾是天主教的教士。但其实是阿尔梅达译本的荷兰编辑误用了这个头衔,因为他们以为“神父”是用来称呼基督新教教士的。

^ 10段 归正会的管理机构。

[第21页的附栏或图片]

上帝的名字

阿尔梅达是个忠实的圣经译者。一个显著的例证是,他把上帝名字那四个希伯来语字母翻译出来,并在译本里使用这个名字。

[鸣谢]

Cortesia da Biblioteca da Igreja de Santa Catarina (Igreja dos Paulistas)

[第18页的地图]

(排版后的式样,见出版物)

大西洋

葡萄牙

里斯本

托里-迪塔瓦雷斯

[第18页的图片]

17世纪的巴达维亚

[鸣谢]

From Oud en Nieuw Oost-Indiën, Franciscus Valentijn, 1724

[第18,19页 的图片]

1681年出版的首部葡萄牙语《新约》扉页

[鸣谢]

Courtesy Biblioteca Nacional, Portu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