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傳道者,傳道

傳道者,傳道

(Preacher,Preaching)

要明白聖經所說的「傳道」是什麼意思,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查考一下這個詞在希伯來語和希臘語原文的含意。通常譯作「傳道」的希臘語詞是ke·rysʹso「凱里索」,基本意思是「以傳令官的身份宣告,作傳令官,執行傳令官的職責,(以征服者的身份)宣告」。相關的名詞是keʹryx「凱里西」,意思是「傳令官,公眾使者,使節,傳呼員(在集會中宣告及維持秩序的人)」。另一個相關的名詞是keʹryg·ma「凱里格馬」,意思是「傳令官所傳的信息,宣告,宣布(比賽勝利),命令,傳召」。(《希臘語英語詞典》,H.利德爾與R.斯科特合編,H.瓊斯修訂,牛津,1968,949頁)因此,「凱里索」一詞指的不是向一群與外界分離的人或門徒講道,而是指公開的宣告。啟示錄的描述可以說明這一點:「[有]一個強壯的天使大聲宣告[ke·rysʹson·ta凱里松塔]說:『誰配展開書卷,配揭開書卷的印呢?』」(啟5:2;對照太10:27

希臘語eu·ag·ge·liʹzo·mai「尤阿格利佐邁」的意思是「宣揚好消息」。(太11:5)與之相關的兩個詞是di·ag·gelʹlo「迪阿格洛」(意思是「廣為宣揚,發出通知」;路9:60;徒21:26;羅9:17)及ka·tag·gelʹlo「卡塔格洛」(意思是「發布,談論,宣告,宣傳」;徒13:5;羅1:8;林前11:26;西1:28)。「凱里索」和「尤阿格利佐邁」這兩個詞的主要分別是:前者強調宣告的方式 是公開和業經授權的,後者則強調宣告的內容 是給人的好消息(eu·ag·geʹli·on「尤阿格利翁」),即福音。

「凱里索」一詞與希伯來語的ba·sarʹ「巴薩」有點類似。「巴薩」的意思是「傳達消息;宣布;做傳達消息的人」。(撒上4:17;撒下1:20;代上16:23)不過,「巴薩」不像「凱里索」那樣,有那麼重的官方味道。

《希伯來語經卷》中的「傳道者」 挪亞是聖經提及的第一個「傳道者」(彼後2:5),雖然在他之前,以諾也可能以傳道的方式向人說預言。(猶14,15)挪亞「傳講正義」,但耶穌指出,大洪水以前的日子,人卻「毫不理會」。(太24:38,39)挪亞所傳的信息顯然包括籲請人悔改及警告人毀滅將臨。因此主要來說,上帝授權給挪亞公開宣告的信息,並不是好消息。

大洪水之後,有許多男子(例如亞伯拉罕)曾被上帝立為先知,發布他給予人的啟示。(詩105:9,13-15)不過,在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以前,上帝的僕人經常傳達的信息,看來不是向大眾發出的。上帝並沒有吩咐早期的族長擔任傳令官的角色。在以色列受君王統治期間,先知確實代上帝發言,在公眾場所宣告上帝的命令、判決和訓示。(賽58:1;耶26:2)約拿向尼尼微發出的宣布,正是「凱里格馬」一詞所表達的意思,聖經也用這個詞去描述約拿的信息。(對照拿3:1-4;太12:41)可是一般來說,先知的職務範疇比傳令官或傳道者的職務範疇大得多,有時先知甚至會任用別人代他們發言。(王下5:10;9:1-3;耶36:4-6)他們所接獲的信息和異象,有些只需要寫下來而不必作口頭上的宣布。(耶29:1,30,31;30:1,2;但7-12章)有許多信息是私下傳達的。有時先知也採用含有象徵意義的行動將信息表達出來。(見預言先知

先知們所宣告的,包括勸諭、警告和判決,也包括跟勝利、拯救和福分有關的好消息,還有對耶和華上帝的讚美。(代上16:23;賽41:27;52:7;這些經文所用的,是希伯來語「巴薩」一詞)有時,戰場上的勝利和舒解的來臨,會由婦女宣揚或以歌唱的形式表達出來。(詩68:11;賽40:9;另見撒上18:6,7

《希伯來語經卷》也預告基督耶穌和基督徒會眾所從事的傳道工作。耶穌引用以賽亞書61:1,2的經文,表明他的傳道使命是上帝委派和授予的。(路4:16-21)耶穌也應驗了詩篇40:9的經文(使徒保羅在希伯來書10:5-10引用這節經文的上半部分,並用來指耶穌),「在大群會眾中講論正義的好消息[『巴薩』的一個形態]」。使徒保羅引用以賽亞書52:7(論及使者帶來錫安獲釋的好消息),指出這節經文跟基督徒所從事的公開傳道工作有關。(羅10:11-15

《希臘語經卷》中的「傳道者」 施浸者約翰的活動雖然主要在曠野範圍進行,但他從事的卻是傳道者或公眾使者的工作,向到曠野來見他的猶太人宣告彌賽亞和上帝的王國近了,促請他們從速悔改。(太3:1-3,11,12;可1:1-4;路3:7-9)約翰也同時擔任先知、導師(他也有門徒)和傳福音者的角色。(路1:76,77;3:18;11:1;約1:35)他「奉差來代表上帝」,為上帝作見證。(約1:6,7

耶穌在曠野禁食了四十天之後,並沒有留在猶地亞的曠野,也沒有孤立自己,躲在修道院裡。他深知上帝委派他從事傳道工作,於是逐城逐村,在聖殿地區、猶太會堂、市集街頭、荒郊野外,公開執行這個重大任務。(可1:39;6:56;路8:1;13:26;約18:20)耶穌跟施浸者約翰一樣,不是僅向人傳道而已。他強調,教導人的工作甚至比傳道更重要。教導(di·daʹsko「迪達斯科」)跟傳道不同;做導師的不是僅宣告一個信息就夠了,還得講授、解釋、用論據說明,以及提出證據去說服對方。在耶穌生前和死後,他的門徒都從事傳道和教人的工作。(太4:23;11:1;28:18-20

耶穌傳道的主題是:「你們要悔改,因為天上的王國近了。」(太4:17)像官方派出的傳令官一樣,耶穌促請民眾留意至高上帝的行動,留意把握時機及作明智的決定。(可1:14,15)正如以賽亞預告,耶穌不但向謙卑的人傳講好消息,安慰傷心哀慟的人,還宣告被擄的得自由,宣告「我們上帝的復仇之日」。(賽61:2)在統治者和民眾面前,他都勇敢無畏地宣告上帝的旨意,頒布上帝的命令,宣布他的任命和判決。

耶穌犧牲後傳道工作的發展 耶穌犧牲後,特別從公元33年五旬節以後,耶穌的門徒努力向人傳道。他們的工作起初以猶太人為對象,後來擴展到世上的所有國族。他們受聖靈所膏,深知上帝已立他們為使者,就向民眾重申這點。正如耶穌強調自己是上帝差來的(路9:48;約5:36,37;6:38;8:18,26,42),天父「親自給[他]命令,要[他]說什麼,講什麼」(約12:49),他的門徒也再三指出自己是上帝委任的傳道者。(徒2:14-18;10:40-42;13:47;14:3;另見羅10:15)因此,當掌權者禁止門徒傳道時,他們的回答是:「聽從你們不聽從上帝,這在上帝眼中正義不正義,你們自己判斷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我們必須接受上帝的統治,服從上帝而不是服從人。」(徒4:19,20;5:29,32,42)傳道是他們的崇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讚美上帝的方法,也是得救的必需條件。(羅10:9,10;林前9:16;來13:15;另見路12:8)既然如此,基督的所有門徒,無論男女,都必須向人傳道,「直到這個制度的末期」。(太28:18-20;路24:46-49;徒2:17;另見徒18:26;21:9;羅16:3

從世俗的觀點來看,早期的基督徒傳道員並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公議會看出,使徒彼得和約翰「是沒有學問的普通人」。(徒4:13)至於耶穌本人,「猶太人就覺得奇怪,說:『這個人沒有上過學府求學,怎麼竟知書識字呢?』」。(約7:15)世俗的歷史家也留意到這件事。「塞爾蘇斯是第一個抨擊基督教的作家;他譏嘲地指出,勞工、鞋匠、農夫這些最愚昧無知的人,竟然熱心向人傳講福音。」(《公元1至3世紀的基督教信仰和教會的歷史》,奧古斯都·尼安達著;亨利·羅斯譯自德語本,1848,41頁)保羅解釋說:「弟兄們,你們看看自己怎樣蒙召吧。你們蒙召的時候,從人的觀點來看,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尊貴的也不多。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蠢的,使有智慧的蒙羞」。(林前1:26,27

早期的基督徒傳道員雖然沒有上過世俗學府求學和受過高等教育,卻絕不是不學無術的人。耶穌差十二使徒出去傳道之前,先讓他們得到充分的培訓。(太10章)這種培訓並不僅限於口頭教導,還包括實習的機會。(路8:1

基督徒傳道的主題一直是「上帝的王國」。(徒20:25;28:31)不過,跟耶穌犧牲前所作的宣告比較,他們現在傳揚的王國信息含有新增的特色。上帝已通過基督將他旨意的「神聖祕密」揭示出來。基督的犧牲已成為基督徒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林前15:12-14)上帝已立基督為君王和審判官,這件事必須廣傳出去。凡想贏得上帝的嘉許和永生的人,都必須承認基督是君王和審判官,並且順服他。(林後4:5)由於這緣故,聖經時常提及門徒向人「傳揚基督」,「傳講耶穌」。(徒8:5;9:20;19:13;林前1:23)我們細察基督徒的傳道工作,就會看出他們「傳揚基督」,並不是要使基督在聽者的腦海中居於一個超然的地位,彷彿他跟上帝王國的安排和上帝的全面旨意沒什麼關係。相反,他們向人傳講耶和華上帝為他愛子及通過他愛子所做的事,說明上帝的旨意在現今和將來怎樣藉著耶穌而得以成就。(林後1:19-21)這樣,傳道工作使一切讚美和榮耀「通過耶穌基督」歸於耶和華上帝。(羅16:25-27

基督徒並不是只把傳道視為責任,也不是僅在正式場合才談論他們的王國信息。他們傳道是因為衷心相信,同時渴望尊榮上帝,也誠摯地關愛別人,希望別人得救。(羅10:9-14;林前9:27;林後4:13)因此,傳道員甘願被世俗的智士視為愚蠢,或被猶太人視為異端教派而加以迫害。(林前1:21-24;加5:11)由於衷心關愛別人,他們傳道時跟人推理,耐心勸導,使聽者信服而用行動將信心顯示出來。(徒17:2;28:23;林前15:11)保羅說他受委任「做傳道者,做使徒,做導師」。(提後1:11)基督徒並不是受薪的傳道人,而是上帝手下獻了身的敬拜者。他們獻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積極從事傳道活動。(帖前2:9

由於歸信的人全都努力宣講上帝的話語,聖經的好消息得以迅速傳揚到各地。到保羅寫信給歌羅西人的時候(約公元60-61,即基督死後27年左右),他能夠說王國好消息已「傳遍天下受造的眾生了」。(西1:23)基督曾經預告,「這王國的好消息會傳遍普天下」。在公元70年耶路撒冷和聖殿遭受毀滅之前,基督的預言已在一定程度上應驗了。(太24:14;可13:10;下冊744頁地圖)不過,耶穌自己的話和在耶路撒冷毀滅後才寫成的啟示錄,都表明這個預言會以更大的規模應驗。這件事會發生於基督開始執掌王權時,也就是他毀滅所有跟王國作對的人之前。按理說來,這個時期該是傳道工作大規模展開並完成的適當時機。(啟12:7-12,17;14:6,7;19:5,6;22:17

基督徒傳道員可以期望自己的努力有什麼成果呢?保羅的經歷表明,「他所說的話,有的相信,有的不肯相信」。(徒28:24)由於真基督徒所傳的王國信息基於上帝的話語聖經,必定會引起若干反應。他們傳道時充滿幹勁,氣勢銳不可當。最重要的是,這件工作涉及一個爭議,是人人都必須闡明立場的。有些人大力反對王國信息。(徒13:50;18:5,6)有些人起初聆聽,後來卻為了各種理由不願接受。(約6:65,66)但有些人卻樂意接受王國好消息,並毅然採取行動。(徒17:11;路8:15

「挨家逐戶」 耶穌把王國信息帶到民眾當中,在公眾地方和私人家裡都努力教導人。(太5:1;9:10,28,35)他差早期的門徒出去傳道,吩咐他們說:「你們不管進哪一座城、哪一個村,都要找出誰是配得的人」。(太10:7,11-14)要「找出」配得的人,自然要到人們家裡,讓「配得的人」有機會聽見王國信息,並接待門徒過夜。(路9:1-6

後來耶穌「選立了七十人,差他們兩個兩個,先到他要到的各城各地去」。門徒不僅要在公眾地方傳道,還要到人們家裡教導人。耶穌吩咐他們說:「你們進哪一家,都要先說:『願你一家平安。』」(路10:1-7

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耶穌的門徒繼續把王國好消息直接帶到人們家裡。雖然公議會吩咐他們不可再傳道,聖靈啟示的記載卻說,「他們天天在聖殿裡,又挨家逐戶,持續不懈地教導人,宣揚基督的好消息,傳耶穌就是基督」。(徒5:40-42;另見Dy,NIV)「挨家逐戶」這個詞組譯自希臘語katʼ oiʹkon「卡特·伊孔」,字面意思是「按家」。ka·taʹ「卡塔」這個希臘語前置詞含有分配意味(「挨家逐戶」)而非僅具有副詞性質(「在家裡」)。(見Rbi8 腳注)這意味著門徒深入民間,直接到人們家裡。這個傳道方法成效卓著,「門徒的數目在耶路撒冷大大增加」。(徒6:7;另見4:16,175:28

使徒保羅告訴以弗所的長老:「從我第一天到亞細亞行省以來……凡有益的事,我從沒有退縮不告訴你們,總是在公眾面前或挨家逐戶,教導你們。無論向猶太人希臘人,我都徹底作見證,勸人悔改歸附上帝,信從我們的主耶穌。」(徒20:18-21;另見呂譯,KJ,Dy,AS,RS,Mo,NIV,La)保羅在這裡談及他努力向人傳道,對象是那些還未相信的人;這些人需要「悔改歸附上帝,信從我們的主耶穌」。保羅遠赴外地,到亞細亞行省傳道,從一開始就「挨家逐戶」尋找喜愛屬靈事物的人。一旦找著,他就無疑會再次到他們家裡,進一步教導他們。這些人成為信徒之後,保羅會繼續強化他們的信心。A.T.羅伯遜博士在《新約詞語選釋》中評論使徒行傳20:20,說:「挨家(逐家)。值得注意的是,這位最偉大的傳道者挨家逐戶向人傳道,而不是僅上門作社交探訪。」(1930,第3卷,349-350頁)

在會眾裡傳道 《希臘語經卷》所記載的傳道活動,大部分是在會眾外進行的。可是,保羅囑咐提摩太「務要傳講神聖的話語,不論時勢順利不順利,總要急切從事」。(提後4:2)保羅所說的「傳講」,也包括監督在會眾裡提出的勸勉。他給提摩太的信屬於牧養性質,收信者是一個在基督徒當中從事牧養工作、以監督身份提出勸告的人。保羅囑咐提摩太「務要傳講神聖的話語」之前,曾經提醒提摩太,說當時叛道的勢力已蠢蠢欲動,最後必定會發展到十分嚴重的地步。(提後2:16-19;3:1-7)他勸提摩太在傳道工作上要緊緊持守「神聖的話語」,不可偏離,然後指出時勢的緊急,說:「時候將到,必有人容不下健全的教義」。這些人會找些刻意逢迎他們、隨從他們私慾的導師,為要聽順耳的話。保羅說這些人「掩耳不聽真理」,因此他所描述的,是會眾內而非會眾外的人。(提後4:3,4)提摩太切不可在靈性上失去平衡。他必須繼續鼓起勇氣,對弟兄傳講上帝的話語,而非附和世人的哲學主張、各種虛妄言談和無益的猜測,就算這樣做會招惹會眾裡思想偏差的人的反感,為他帶來麻煩,也不可畏縮。(另見提前6:3-5,20,21;提後1:6-8,13;2:1-3,14,15,23-26;3:14-17;4:5)提摩太若忠於職守,就能抑制叛道的勢力,並能像保羅一樣是清白的,沒有欠誰的血債。(徒20:25-32

耶穌傳信息給「被囚的靈體」有什麼目的?

彼得前書3:19,20,使徒指出耶穌已復活成為靈體,然後接著說:「他去傳信息給被囚的靈體。從前挪亞建造方舟、上帝耐心等待的時候,這些靈體悖逆上帝。」《瓦因新舊約詞語詮釋詞典》評論這節經文,說:「彼得前書3:19所指的,很可能不是好消息(沒有證據顯示挪亞曾傳講這樣的信息,也沒有證據表明大洪水之前世人的靈是『被囚』的),而是基督復活後向墮落的天使邪靈宣告他的勝利。」(1981,第3卷,201頁)上文說過,「凱里索」一詞不僅可以指好消息,也可以指壞消息。約拿宣告尼尼微行將遭受毀滅就是壞消息。關於被囚的靈體,聖經只提及過挪亞日子的天使被「送進漆黑的坑裡」(彼後2:4,5),「被上帝用永恆的鎖鏈囚在黑暗裡,直到執行判決的大日子」。(猶6)因此,耶穌復活後向不義的天使傳信息,所傳的必定是審判的信息。值得留意的是,基督耶穌於公元1世紀的末葉通過異象傳達給約翰的啟示錄,用了不少篇幅談論魔鬼撒但和他手下的邪靈,以及他們最終遭受的毀滅,因此所傳的可說是個審判的信息。(啟12-20章)彼得在信中使用的動詞(「傳信息」)是過去時態,表明他提及的事發生在他寫第一封信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