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撒馬利亞人

撒馬利亞人

(Samaritan)〔意思很可能是:屬於撒馬利亞〕

公元前740年,撒馬利亞十部族王國淪陷,其後聖經就開始用「撒馬利亞人」一詞來指淪陷前北方王國的居民,好跟後來從亞述帝國其他地方遷來的外族人加以區別。(王下17:29歷代志下34:6-9的記載(參看王下23:19,20)暗示,約西亞王在位期間,有些以色列人仍然住在撒馬利亞境內,可見亞述人並沒有擄走所有以色列人。後來,「撒馬利亞人」一詞就用來指留在撒馬利亞的人的後代,以及被亞述人遷到撒馬利亞來的人。因此,有些「撒馬利亞人」肯定是混血兒。再後來,這個詞少了種族或政治方面的含意,多了宗教方面的含意,變成指一種盛行於古代示劍和撒馬利亞一帶的宗教,信這種宗教的人信守一些與猶太教截然不同的規條。(約4:9

撒馬利亞的宗教 耶羅波安曾設法阻止十部族的人上耶路撒冷去崇拜耶和華,這是撒馬利亞的宗教得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以色列國一分為二以後的大約二百五十年間,北方以色列國自行設立祭司取代上帝任命的利未族祭司,結果使國民受到腐化,轉而崇拜偶像。(王上12:28-33;王下17:7-17;代下11:13-15;13:8,9)北方以色列國滅亡後,信奉異教的人從巴比倫、古特、亞瓦、哈馬、西法瓦音等地遷移到撒馬利亞,他們崇拜許多神祇,包括疏割比納、尼甲、亞示瑪、尼哈、他珥他、亞得米勒、亞拿米勒。雖然耶羅波安過去設立的祭司團中有一個祭司回來教導他們怎樣敬畏耶和華,他們卻仍舊各自崇拜自己的假神,世世代代都這樣,就像以往撒馬利亞人崇拜金牛犢一樣。(王下17:24-41)撒馬利亞淪陷後大約一百年,約西亞在原本北方以色列國境內大力鏟除偶像崇拜,又在南方的猶大國進行同樣的改革,但都只能取得短暫的成果。(王下23:4-20;代下34:6,7

公元前537年,以色列十二部族剩餘的人從巴比倫獲釋,重返耶路撒冷,準備重建耶和華的聖殿。(拉1:3;2:1,70)那時,住在當地的「撒馬利亞人」(聖經說他們是「猶大人和便雅憫人的仇敵」)來見所羅巴伯和長老,說:「讓我們跟你們一起建造吧,因為我們像你們一樣,尋求你們的上帝。從前亞述王以撒哈頓領我們上到這裡,自他的日子以來,我們一直獻祭牲給上帝。」(拉4:1,2)然而,他們說自己信奉上帝,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所羅巴伯拒絕他們的建議之後,他們就用盡一切方法阻止所羅巴伯重建聖殿,不斷騷擾和恐嚇猶太人,但都不成功,就進而上告波斯皇帝,並且成功取得禁令,使聖殿的工程擱置了許多年。(拉4:3-24

公元前5世紀中葉,當尼希米開始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時,桑巴拉(據《埃利潘蒂尼紙莎草紙殘片》記載,桑巴拉是撒馬利亞省長)三番五次試圖阻止重建工程,但都失敗了。(尼2:19,20;4:1-12;6:1-15)後來,尼希米離開了耶路撒冷一段時間,回來竟發現大祭司以利雅實的孫子娶了桑巴拉的女兒。尼希米立刻把他趕走。(尼13:6,7,28

撒馬利亞人可能在公元前4世紀,在基利心山上建造神殿,好跟耶路撒冷的聖殿一比高下。有些學者認為,這件事標誌著撒馬利亞人跟猶太人徹底決裂了,但有些學者認為,在這件事過了一百多年後,兩個民族才最終決裂。當耶穌在地上傳道時,基利心山的神殿已經被摧毀了大約一百五十年。雖然如此,兩個民族仍然彼此仇視。(約4:9)撒馬利亞人照舊在基利心山上崇拜(約4:20-23),並且受到猶太人歧視(約8:48)。正由於雙方仍舊充滿敵意,耶穌在仁愛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中所強調的要點就更加能觸動人心了。(路10:29-37

《撒馬利亞五經》 自古以來,撒馬利亞人的經卷就只收錄了聖經的頭五卷書。這些經卷不但經過修訂,而且用撒馬利亞人的語言寫下來,稱為《撒馬利亞五經》。大概除了約書亞記之外,《希伯來語經卷》的其餘部分都不為撒馬利亞人接納。《撒馬利亞五經》與馬所拉文本的差異大約有六千處,大部分差異都很小,但有的差異卻很大,比如申命記27:4說摩西律法要刻在以巴路山那用石灰刷白的石頭上,《撒馬利亞五經》卻不說以巴路山,而說基利心山。(申27:8)顯然,他們這樣修改是為了支持自己的信仰,證明基利心山是上帝的聖山。

不過,總的來說,撒馬利亞人都承認摩西五經,因此他們也相信將來會有一位比摩西更大的先知興起。(申18:18,19)公元1世紀,撒馬利亞人期盼彌賽亞來臨,有的接納他,有的卻棄絕他。(路17:16-19;約4:9-43;路9:52-56)後來,在早期基督徒熱心傳道下,許多撒馬利亞人欣然歸信了基督教。(徒8:1-17,25;9:3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