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猶太人

猶太人

(Jew[ess])〔屬於猶大〕

猶大部族的人。在聖經裡,這個稱呼在十部族的以色列國被滅以前沒有出現過。在希西家的日子,以賽亞用過一個相關的形容詞詞形,譯作「猶太人的語言」。(賽36:11,13)以色列一分為二後,南方的王國常常稱為猶大國,國民稱為猶大人或猶大部族的人。聖經執筆者中,第一個直接使用「猶太人」這個稱呼的是列王紀的執筆者,也就是在公元前647年開始做先知的耶利米。(參看王下16:6;25:25)以色列人從巴比倫獲釋後,凡回鄉的人都稱為猶太人(拉4:12;6:7;尼1:2;5:17),這個稱呼久而久之更是世界通用,成了所有希伯來人的統稱,以示跟其他外邦民族有別(斯3:6;9:20)。另外,有些改信猶太教、接受割禮而歸信的外邦男子也自稱是猶太人。(斯8:17)不過,在《希伯來語經卷》,「僑居的人」也用來指已經歸信猶太教的人(耶22:3),而《希臘語經卷》有時稱這些人為「歸信者」,以示識別(徒2:10;6:5;13:43)。「猶太婦人」這個稱呼曾在使徒行傳24:24出現。

耶穌小時候,有占星術士到耶路撒冷去查問:「生下來做猶太人的王的在哪裡呢?」(太2:1,2)耶穌被釘在苦刑柱上時,彼拉多給他安上的名號是:「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王。」(約19:19

用做比喻 使徒保羅指出,猶太人誇耀自己的血統,滿以為可以靠著恪守律法得到上帝恩寵,實在大錯特錯。他說:「表面上做猶太人的,不算猶太人;身體上表面的割禮,也不算割禮。內心做猶太人的,才算猶太人。他的割禮是心裡的,本著靈而不是本著法典。這個人所受的稱讚,不是從人那裡來的,而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羅2:28,29)在這裡,保羅借用「猶太人」這個稱呼的原文意思來發揮他的論點(猶太人就是猶大的子孫,而「猶大」的字面意思是「受稱讚」),表明一個人要是想從上帝那裡得著稱讚,就必須從心裡、本著靈去事奉上帝才行。這跟保羅在羅馬書第4章的推論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只有效法亞伯拉罕顯出信心的人,才是亞伯拉罕的真正苗裔。保羅還說,在基督徒會眾裡,人屬於什麼種族什麼國籍,一點都不重要,因為已經「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外邦人]」了。(加3:28)士每拿會眾飽受迫害,而且主要受猶太人迫害;復活升到天上的耶穌安慰他們說:「我知道……有些人所說的褻瀆話。他們自稱是猶太人,其實不是猶太人,而是撒但的信徒。」(啟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