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安
(Zoan)
古埃及的一座城鎮,比希伯崙遲建七年。因此,當亞伯拉罕進入迦南時(公元前1943),這城大概已經存在了。(民13:22;創12:5;13:18)聖經的瑣安相當於埃及語叫dʽn·t的鎮。這個鎮位於三角洲地區的東北部,在塞得港西南約56公里(35英里),更為人熟知的是希臘語名稱塔尼斯(靠近現今的桑哈杰爾)。塔尼斯位於尼羅河分流出來的塔尼蒂河旁邊。
詩篇78:12,43記述,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施行神跡,帶領他們出埃及。經文以排比對應的方式同時提及「埃及地」和「瑣安的田野」,一些學者因此認為,摩西是在瑣安跟法老會面的。有些人還試圖把瑣安(塔尼斯)跟蘭塞城和阿瓦利斯城扯上關係。曼內托在所謂西克索王的記載中就曾提出以上觀點。因此現代很多參考書說,瑣安在「西克索人」統治時期改名為阿瓦利斯,然後在拉美西斯王朝改稱蘭塞,最後又恢復原名瑣安(或希臘語名稱塔尼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在亞伯拉罕的日子)或出埃及期間,還是再晚一些的公元前8世紀、前7世紀或前6世紀(先知以賽亞和以西結的日子),聖經記載一直都是用瑣安這個名稱的。
如果瑣安真是摩西跟法老會面的地方,就肯定有助於確定出埃及路線的起點。然而,這個看法有若干疑點。假如瑣安真是會面地點,那麼「瑣安的田野」就不能僅被看作相等於「埃及地」,而是專指 奇跡發生的具體地點。人要是認為「瑣安的田野」只含有這麼狹窄的意思,那就跟事實不符了,因為十場災殃不是僅在埃及的部分地區(比如三角洲的一部分)發生,而是遍及埃及全地。由此看來,「瑣安的田野」只是以排比對應的方式跟「埃及地」一起出現。
現代有些學者主張,以色列人出埃及那段時期,法老的王宮就設在瑣安(或按他們的看法,即阿瓦利斯或蘭塞)。這個觀點不但無法在聖經裡找到根據,而且在好幾方面跟聖經記載有衝突。聖經表明,摩西第一次見法老是在尼羅河邊。(出7:14,15)但瑣安(塔尼斯)並不在尼羅河旁邊,而是在一條從尼羅河分出來的古河流的終端。認為蘭塞城跟瑣安(即塔尼斯)是同一個地方的人,也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瑣安城在亞伯拉罕的日子已經存在,而聖經裡的蘭塞是四百年後以色列人在埃及時才建造的(除非聖經說的「建造」意思是「加固」)。(出1:11)
這些學者還主張,瑣安(或按他們的看法,即阿瓦利斯-蘭塞)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埃及首都,但聖經只說蘭塞是個「儲貨城」。另外,他們認為,由於拉美西斯二世聲稱建造了蘭塞城(更準確地說,是一個叫佩拉美西斯的地方),所以他就是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那個法老。不過這些學者忽視了一個事實:聖經裡的蘭塞是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80年或更早以前(在摩西出生之前[出1:11-2:10])建造的,可是歷史家認為拉美西斯二世只統治了埃及66年。(見蘭塞)
既然上述觀點都不成立,那麼聖經記述耶和華施行神跡奇事時,為什麼要以排比對應的方式將「瑣安的田野」和「埃及地」並列呢?雖然我們不能完全抹殺瑣安跟法老宮廷的關係,但更有可能賽30:2-4;見哈內斯)由於瑣安靠近埃及北端,瑣安的「田野」可能象徵一直延伸到埃及南面邊界的整個尼羅河谷地。
的是,由於瑣安歷史悠久(看來是埃及最早建造的城之一),因此詩篇執筆者就用瑣安跟埃及作對應。如果情形真是這樣,那麼這種修辭法就跟另一些人的作法一樣,人們以「普利茅斯石」代表在美國建立的早期殖民地。此外,聖經這樣記載也可能是由於瑣安地位顯赫,又是巴勒斯坦人進入埃及的必經之地。雅各一家進入埃及時,所到的第一個主要城鎮可能就是瑣安。(參看瑣安城(塔尼斯)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的,尤其在商業貿易和宗教建築物方面。證據顯示,從埃及的早期「王朝」開始,歷任君王就在瑣安大興土木。那裡有一座宏偉的廟宇,從這邊到那邊約305米(1000英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塔尼斯為自己豎立了一尊巨像,巨像用整塊大石鑿成,高約28米(92英尺),重800多噸。亞述王以撒哈頓和亞述巴尼拔都提到,瑣安(楔形文字的銘文稱其為Saʼnu或Siʼnu)是一位領袖的王城。在這兩個亞述王之前,先知以賽亞宣告上帝針對埃及的信息時,提到「瑣安的領袖」,並把他們跟挪弗(孟斐斯)的領袖同列,可見瑣安在政治方面也很重要。(賽19:1,11-13)據說,統治埃及的埃塞俄比亞王特哈加(跟以賽亞是同時代的人)曾以瑣安(塔尼斯)為埃及北部的施政中心。
亞述王以撒哈頓和亞述巴尼拔征服了埃及,證明瑣安的謀臣很「愚昧」。(賽19:13)大約在公元前591年,以西結先知警告說,埃及必再次被征服,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必「點火焚燒瑣安」。(結29:17;30:1,10,14)不過,瑣安(塔尼斯)看來之後再度繁盛起來,又成為埃及的三角洲地區的主要城鎮,直到亞歷山大大帝的時期。之後,瑣安(塔尼斯)那商業重鎮的地位被新興的亞歷山大城取代,這城就逐漸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