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所
(Most Holy)
聖幕和後來的聖殿的內室。(出26:33;王上6:16)聖幕的內室看來是正方的,長闊高各為10肘尺(4.5米;14.6英尺)。所羅門建造的聖殿的至聖所長闊高都比聖幕的至聖所大一倍,因此體積大七倍。(出26:15,16,18,22,23;王上6:16,17,20;代下3:8)
每年贖罪日大祭司都進入至聖所。至聖所和聖所之間有帷幔,除了大祭司之外,其他人任何時候都不可以穿過帷幔進入至聖所。(利16:2)在聖幕的至聖所裡,大祭司四周的布幔和帷幔都繡了彩色的基路伯天使像。(出26:1,31,33)在所羅門的聖殿的至聖所裡,牆和天花板都是用雪松木做的,貼上金子,刻上了基路伯天使像、瓜形雕飾、棕櫚樹和花朵。(王上6:16-18,29;代下3:7,8)
聖經記載大祭司在贖罪日進入至聖所三次:第一次拿著燒香的金火盤,用取自壇的火炭燒香;第二次拿些公牛的血,為祭司家族贖罪;最後拿些山羊的血,為人民贖罪。(利16:11-15;來9:6,7,25)他要把祭牲的血灑在金約櫃前的地上,櫃蓋上有兩個金基路伯天使像,上方有一朵雲象徵耶和華的臨在。(出25:17-22;利16:2,14,15)顯然只有這朵雲發出亮光,照亮聖幕的這個內室,因為其中並沒有設燈台。
聖幕在曠野的時候,白天有雲柱,黑夜有火柱停在至聖所上面,以色列全營都可以看見。(後來建造的聖殿沒有約櫃 約櫃到底在什麼時候和什麼情況下失蹤,現在已無法知道。公元前607年,巴比倫人搶掠和摧毀聖殿,看來約櫃並沒有被他們拿走,因為聖經列舉巴比倫人拿走的聖殿器具時,沒有提到約櫃。(王下25:13-17;拉1:7-11)在所羅巴伯建造的第二座聖殿,以及後來希律建造的那座更精巧的聖殿,至聖所裡都沒有約櫃。耶穌去世時,上帝發怒,使分開聖所和至聖所的厚重帷幔從上到下裂成兩半。當時在聖所供職的祭司看見至聖所裡面並沒有象徵上帝與他們同在的約櫃,心裡肯定有所感觸。上帝的這個行動表明,猶太大祭司所獻的贖罪祭從此不再有任何價值了,民眾也不再需要利未族的祭司為他們獻祭了。(太27:51;23:38;來9:1-15)
用作象徵 會幕(或叫聖幕)的至聖所裡有約櫃,櫃蓋上有兩個金基路伯天使像。櫃蓋代表上帝的寶座,因此至聖所代表耶和華上帝的居所,也就是天上。上帝啟示人寫成的希伯來書提出這樣的解釋,說每年以色列的大祭司在贖罪日進入至聖所,其實預示偉大的大祭司耶穌基督進入由至聖所象徵的地方,一勞永逸地為人贖罪。希伯來書解釋:「至於第二個房間[至聖所],只有大祭司才進去,一年一次,而且要帶著血進去,好獻給上帝,贖去自己和人民因無知而犯的罪。……這個聖幕所預示的,就是現在這個時候。……可是基督來到,在已經實現的美好安排中做大祭司,穿過更大、更完備的聖幕。這個聖幕不是人手所造的,也就是說,不是屬於這個受造世界的。他不是帶著山羊和牛犢的血,而是帶著自己的血,只一次進了至聖所,就為我們取得了永世的救贖。既然天上事物的象徵也要這樣[用祭牲的血灑在其上]去潔淨,天上的事物自然要用更好的祭物去潔淨了。基督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至聖所,那不過是照實體仿造的。他其實進了天上,如今為我們顯在上帝面前。」(來9:7-12,23,24)
因此,按麥基洗德的模式做大祭司的耶穌基督,實現了上帝通過以色列亞倫世系的大祭司進入地上聖幕的至聖所預示的事。(來9:24)基督的屬靈弟兄,即跟他一同承受天上產業的門徒,都從希伯來書得到強化。他們深信:「我們這些逃進庇護之所的人能大得鼓勵,持守擺在我們前頭的希望。我們的這個希望,就像生命的錨一樣,又確定又牢靠,而且穿越帷幔進到裡面去。按麥基洗德的模式永遠做大祭司的耶穌,已經為我們先行進去了。」(來6:18-20)
保羅再次鼓勵這些基督徒要坦然無懼、滿懷信心地親近上帝,堅定地持守他們的希望,說:「弟兄們,我們憑著耶穌的血,大可放膽踏上通往至聖所的路。這是他為我們開創的新路,讓人穿過帷幔,得著生命。帷幔象徵他的身體。再說,我們有一位偉大的祭司來管理上帝的家。因此,我們該信心堅定,真心真意親近上帝。我們心裡已經灑淨,不再有惡劣的良心,身體也好像用清水洗淨了。我們要宣講我們的希望,堅持不懈,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來1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