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Mist)

好像毛毛細雨、飄浮在空氣中的小水滴。由於冷空氣能儲存的水分比熱空氣要少,因此暖濕的空氣從地面上升,冷卻到霧點時,會凝結成小水滴。在這種情況下凝結的水滴,接近地面的叫做霧,浮在空中的叫做雲。(詩135:7;箴25:14;耶10:13;51:16)水分在溫度較低的物體表面,比如陸地或植物(大多在晚上)凝結而成的水滴叫做露水。(出16:13,14;士6:36-40;見露水)相比之下,霧滴比雨滴要小。

聖經以富於詩意的措辭去描述雲霧和雨露的形成,跟科學事實是完全一致的。以利戶說,耶和華(熱和能的源頭)先從地面吸取水氣,再讓水氣化成雨化成霧氣(希伯來語ʼedh埃達),徐徐飄落,回到地上,彷彿讓水過濾成雨。(伯36:27,28

希伯來語詞「埃達」(意即霧)在聖經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談及地球於創造「日」某個階段的情況時提到的。聖經說:「耶和華上帝還沒有降雨在地上……只是有霧氣從地上[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升起,滋潤全地。」(創2:5,6)不過,古聖經譯本(LXX,Vg,Sy)的譯者認為「埃達」在這裡指的不是霧而是泉水,認為當時有一股地底潛流在滋潤地土。

用做比喻 在塞浦路斯島的帕福斯,保羅跟行省總督士求·保羅說話時,一個叫巴耶穌(又叫以呂馬)的假先知兼巫師企圖阻撓。保羅譴責他,說耶和華要下手打擊他,使他瞎眼好一陣子,結果他「隨即被霧氣和黑暗籠罩」。以呂馬可能先是視線模糊,像被霧氣籠罩一樣,繼而眼前一黑,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路加醫生記述這件事時,用的是希臘醫學術語a·khlysʹ阿克里斯(意即「濃霧」)。(徒13:4-11

使徒彼得提醒人要提防偷偷混進會眾的假導師和一心腐化基督徒的人,他說這些人「是無水的泉源,是暴風吹來的霧氣,有漆黑的昏暗留給他們」。在中東,遊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口水井,一心以為可以嘗嘗涼水了,不料裡面是乾的,多令人失望啊!在8月,巴勒斯坦一帶不時有從西面吹來的卷層雲,可惜這些雲沒帶來雨水。農夫要是寄望這縷雲霧為莊稼帶來雨水,就肯定大失所望了。彼得說,罔顧道德的假導師也一樣,「他們說話囂張誇大、毫無益處,利用肉體的慾望和無恥的行為,引誘剛剛擺脫了敗類的人。他們應許給人自由,自己卻一直是腐敗的奴隸」。(彼後2:1,17-19

聖經提醒基督徒不要誇談什麼大計,做計劃時總要把耶和華的旨意謹記在心。要知道,在這個制度裡,生命十分短促無常,他們彷彿一片霧氣,轉眼就消失了。(雅4:14;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