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密克羅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

樂園。這個詞語可能使你想起一個草木繁茂的島嶼,蔚藍、亮麗的天空,在微風中搖曳的棕櫚樹,潔白的沙灘,清澈的海水和五彩繽紛的游魚,絢麗的日落。密克羅尼西亞正好符合樂園的景象。風景的優美令人嘆為觀止。

但是島上也有些事是你從不會跟樂園扯上關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事在這些島嶼上激烈進行,留下不少戰火的痕跡。今日密克羅尼西亞的居民則要應付經濟難題、罪行和疾病的困擾。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人類各種根深蒂固的難題必須先獲得解決,然後這些島嶼才能真正 成為樂園。

島上生活多姿多采

密克羅尼西亞包括多個群島,各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令人驚奇的是,每個群島都有自己的語言,是甚至附近島嶼的居民也不明白的。

我們很難舉出一個典型的密克羅尼西亞島嶼。有些島嶼很富有,有些很貧窮。有些島嶼,例如波納佩,島上有高度超過900米的雄峻火山;另一些只是狹長的環礁,地勢平坦,突出海面不及一米。馬紹爾群島的馬朱羅島就是這樣的一個環礁。在有風暴侵襲時,海浪有時會橫掃整個環礁。

密克羅尼西亞的島民性情友善、面貌俊秀。有許多居民靠務農和打魚為生。他們在自己的園地上種植主要的食糧,也許再養幾隻雞或豬,同時也從海洋捕魚為食。

有人相信這些孤島最初的居民是從亞洲向東和美拉尼西亞向西航海而來,但最早抵達密克羅尼西亞的西方人是16世紀的西班牙探險家。他們把自己的宗教傳到島上。今日,在大部分島嶼上,天主教是勢力最大的宗教。除此之外,島上還有一種普通形式的基督新教,是由基督教國的傳教士在19世紀晚期建立起來的。

關島:島上活動的核心

密克羅尼西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小島」,整個範圍包括2000個散布廣遠的島嶼,其中只有125個左右有人居住。這些島嶼散布的地區,面積相當於美國大陸。可是,島嶼本身卻十分細小,加起來的土地面積只有3100平方公里——比美國最小的州羅得島大不了多少。

通往密克羅尼西亞的門戶是關島;前往其他島嶼的飛機航線,許多都從關島出發。密克羅尼西亞總共有47萬居民,其中有15萬住在關島。關島長51公里,是密克羅尼西亞最大的島嶼。這也是開發程度最高的島嶼。島上的公路車輛擁擠,居民生活忙碌,跟生活較為悠閒的其他島嶼大異其趣。

關島在太平洋位居要衝,一向深受各軍事強國所重視。關島目前是美國的重要據點。島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受美軍控制。可是,在傳播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方面,關島也是個戰略據點。島上設有守望台社的分社辦事處,以11種語文印製的聖經書刊流傳密克羅尼西亞各地。

王國真理傳到「最後的新領域」

1980年4月,關島的新分社舉行呈獻禮,治理機構的韓素爾弟兄發表呈獻禮演講。他指出,在宣揚王國的工作上,密克羅尼西亞可說是「最後的新領域之一」。由於密克羅尼西亞由許多僻遠的海島組成,島上居民說多種不同語言,在這個熱帶的『最後新領域』傳道的確深具挑戰性。

在過去40年,忠心的海外傳道員毅然接受這項挑戰;他們不但辛勤工作,而且還足智多謀。在這段時期,至少有175位海外傳道員曾在密克羅尼西亞服務。現在島上大約有1300名見證人,建立了26群會眾;在促成這項擴展方面,海外傳道員實在功不可沒。

目前有63位海外傳道員在密克羅尼西亞服務,其中只有很少數曾在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受訓。大部分海外傳道員原本都是菲律賓或夏威夷的先驅,但應邀從事海外傳道服務。對許多人來說,做海外傳道員就得撇下家鄉生活的種種舒適,轉而過較為簡樸的生活。有些島嶼不但缺少現代化的道路,甚至連電力和自來水也沒有。海外傳道員受各種疾病侵襲,並且必須忍受炎熱潮濕的氣候,有時更受到風暴吹襲。這些島嶼差不多整年都有受猛烈颱風襲擊的危險。可是,海外傳道員卻見到自己的辛勞產生了令人心滿意足的成果。

聖經真理在每個大群島上都已建立起穩固的基礎。在最先接受王國信息的人當中,有些是頗有地位的島民。例如,波納佩島的卡爾·丹尼斯曾是島上立法機構的成員。在庫賽埃島,最先成為見證人的居民之一是弗雷迪·埃德溫;他能說七種語言,而且是國王的親戚。在塞班島,一度攻讀神學、打算成為教士的奧古斯丁·卡斯特羅有分在島上建立一群會眾。在關島,以前是拳擊手的托尼·薩爾塞多是個大受歡迎的人物;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幫助人接受王國信息,得享真正的和平安寧,是島上的美麗環境無法給予他們的。

好消息怎樣傳到關島

托尼·薩爾塞多並不是第一個來到密克羅尼西亞傳道的見證人。事實上,他抵達時還未是個見證人。1948年,他從菲律賓來到關島,參與戰後的重建工作。他有幾位同事是耶和華見證人,他們開始教托尼明白聖經。

1951年12月,這些熱心的弟兄在密克羅尼西亞建立了第一群會眾。但後來在1954年,他們的公司結束營業;除了托尼之外,所有這些見證人都被迫離開關島。托尼(已放棄了拳擊活動)由於娶了一個當地女子,所以獲准居留。

50年代中期,聚會在薩爾塞多家裡舉行,會眾的人數增至12人。他們的傳道地區把整個島包括在內。托尼說:「每個星期六我們整天出去傳道;不久,所有鄉村的居民都知道我們是誰了。」

捱苦的日子

當日關島的情形跟今天的繁榮有天淵之別。薩姆和弗吉尼亞·維格爾是奉派到關島服務的第一對海外傳道員,他們記得很清楚在1954年初次抵達島上的情形。

「當時關島只是個軍事基地,」薩姆說,「島上瘡痍滿目,到處是戰火的痕跡。未爆炸的炸彈和軍火隨處可見,各種軍事設備被人拋棄鏽爛。島上仍有些躲藏起來的零散日軍,不時開槍傷人而被捕獲。我和內子租了一間匡西特活動房屋,屋裡沒有冰箱,也沒有空調,甚至連床和傢具也沒有。我們睡在軍用帆布床上,晚上得掛起蚊帳防蚊。」

維格爾夫婦努力向人傳道,成績很好。不久他們就需要一個更大的地點舉行聚會;於是會眾租了一個空置的軍人食堂,打掃乾淨,作為聚會所。這間建築物位於一座天主教堂對面。弟兄們豎起王國聚會所的告示牌,天主教的教士忿然提出抗議。

後來,在一場罕見的雷暴中,閃電將教堂的尖頂擊倒,打碎了幾尊偶像。「教士告訴教友,天主本來是想擊打王國聚會所的,但卻失手沒有擊中,」維格爾說,「一般人覺得這個解釋實在很難令人置信,於是教士就改口提出另一個說法。他說天主將教堂擊毀,因為他們需要起一間更大、更好的教堂。」

開發託管區

後來維格爾夫婦被調往日本從事海外傳道工作,於是默爾·洛馬斯特弟兄就需要負起額外責任了。洛馬斯特弟兄身材高大,時常面帶笑容,但對真理卻十分認真。1960年,守望台社請默爾到密克羅尼西亞各處走一趟,看看有什麼發展機會。由於當時密克羅尼西亞是美國的託管區,他需要向高級專員申請通行證。專員是個脾氣很壞的男子;他毫不合作,惡聲惡氣地告訴洛馬斯特說:「除非我一命嗚呼,否則你就休想進入託管區。」

可是,他卻無需一命嗚呼。僅三個月之後,有新專員上任,默爾很順利就取得了通行證。這樣,他得以成為在塞班島、特魯克群島、波納佩島、貝勞島和雅浦島上第一個傳講王國信息的人。

社長給予援手

1962年11月,災難突然臨到關島。當時颱風卡倫夾著時速幾達320公里的烈風橫掃關島,造成九個人死亡和數百萬美元的財物損失。值得慶幸的是,沒有任何弟兄喪生,但王國聚會所卻給摧毀了。看來另建一間新聚會所的希望很微。但是後來一位受浸不久的姊妹予以援手,捐出一塊土地。於是弟兄們興建了一間更大的王國聚會所,剛好及時落成,迎接當時守望台社社長諾爾弟兄在1964年所作的帶務探訪。

為了在地球這個部分作個徹底的見證,諾爾弟兄派來了六位新海外傳道員,在密克羅尼西亞各處工作。諾爾弟兄告訴他們:「雖然這些地區看來陌生,要記住,你們在地球這顆行星上其實是可以四海為家的。惟一真正到外地服務的海外傳道員是基督,因為他離開天上,來到地上服務。務要緊守自己的崗位,直到工作完成為止!」

在此之前,有幾年的時間環務監督每年一次乘坐貨船前往各島探訪。他們探訪島上寥寥可數的幾位見證人。每逢貨船在一個島停泊,他們就上岸向人作見證,並且進一步鼓勵任何在較早時候對王國信息表現興趣的人。諾爾弟兄提議環務監督改乘飛機,每年探訪各地兩次。

環務監督促進增長

從1968年開始,來自夏威夷的周遊監督納撒尼爾·米勒乘搭飛機探訪密克羅尼西亞各地。既然許多年紀較長的密克羅尼西亞人懂日語,而米勒曾在日本從事海外傳道工作,他是擔任這項吃力委派的理想人選。為什麼這項委派相當吃力呢?米勒回憶說:「我每次從火奴魯魯乘搭飛機探訪各個島嶼,來回旅程總共超過1萬4000公里。」

米勒抵達關島時,他發覺當地的會眾意氣消沉。傳道員的人數沒有多大增加,地區也不是經常有人作見證。米勒建議社方另派四位海外傳道員到關島工作,並且在島上的南端設立第二間海外傳道員之家。

1969年,社方將關島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地區交給夏威夷分社照料。從1970年開始,夏威夷分社委員會的統籌者羅伯特·川崎也前往密克羅尼西亞探訪,在環務大會和區務大會發表演講,並且一年一次探訪各地的海外傳道員之家。

屬靈牧人的這種個人關注不久就產生了優良結果。1970年在關島舉行的「善意的人」區務大會,出席人數創下291人的高峰,報章、電台和電視天天都有報導。可是,當地還可以容納更多工人。工人會來自什麼地方呢?

羅伯特和梅德麗·藤原是夏威夷的正規先驅,他們在當地開了一間雜貨店,但卻渴望到有較大需要的地方服務。1970年,他們毅然遷往關島而實現了這個夢想。他們攜同三個兒女前往,年紀從8至16歲不等。對他們來說,這樣的遷徙是明智之舉嗎?現在,他們的兒女都已長大結了婚,並且都是耶和華手下熱心的僕人。有兩個兒女在關島分社服務,另一個則是先驅。藤原一家抵達時,關島只有一群會眾。他們很高興參與當地的傳道工作。時至今日,島上會眾的數目已增至九群,此外還有一個小組。這些會眾負責照料說六種不同語言的居民。在70和80年代,另有一些家庭也前來協助。

分社街名易於記憶

關島的王國聚會所最初在1964年建成,1969年加以擴建,可是1976年卻被颱風帕梅拉吹毀。一位弟兄說:「颱風過後,關島看來好像被一輛蒸汽壓路機壓過一般。」

社方沒有重建一幢面積不大的聚會所。相反,社方興建了一座L字形的建築物,包括辦事處、印刷廠、六間臥室和一間設有400個座位的寬敞聚會所;這間聚會所也可以供舉行大會之用。聚會所用鋼筋混凝土築成,牆壁厚達20厘米,因此能夠抵得住颱風吹襲。一位從夏威夷遷來的弟兄評論說:「聚會所很大,我們以為永不用擔心會有人滿之患。當時全島只有120名見證人;我們人數寥寥無幾,在這麼大的禮堂裡,就像幾顆彈子在鞋盒裡滾來滾去。」只是幾年之後,聚會所雖然面積頗大,舉行大會時卻座無虛席了。

米勒弟兄以有力的握手和爽朗的笑聲著稱,他成為關島分社委員會的第一位統籌者。其他兩位經驗豐富的弟兄也在委員會任職。他們分別是曾在越南作分社監督的羅伯特·薩維奇,和曾在夏威夷分社委員會任職的隅田秀夫。

分社建成之後,起初我們要到郵局的郵箱領取郵件。可是,後來有一天,一位政府職員前來,說他奉派編定街上各建築物的地址,好讓郵差上門分發郵件。他將「143」這個數目噴在分社的牆上;米勒弟兄問他這條街會叫什麼名字,他回答說:「我不知道。但你只要看看地圖就知道了。」令米勒弟兄大感意外的是,政府竟把這條街起名為耶和華街。

自己動手建築

還有其他建築工程需要落實。80年代早期,原本住在美國的吉姆·珀辛格覺得所經營的水泥廠佔去他太多時間,於是他和妻子珍納決定要簡化自己的生活。他們造了一艘長15米的混凝土帆船,起名為「彼特拉號」,然後駕船向關島進發。珀辛格夫婦的船後來對落實各項建築計劃大有幫助。

1982至1991年間,社方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六個島上興建了海外傳道員之家和王國聚會所。由於缺乏建築材料,工程頗為困難。有些建築工程,弟兄必須親手製造所需的水泥磚。他們將水泥倒進模裡,讓水泥凝結。他們敲碎珊瑚,製成建築用的砂礫。有時他們也必須設法找著所需的沙。他們時常使用「彼特拉號」將供應品和工人從一個島運到另一個島上。吉姆·珀辛格弟兄解釋說:「我們在特魯克群島建築王國聚會所時,島上無法買到沙,於是我們到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上,把海灘的沙裝進袋裡,搬到船上,運回建築工地。」

密克羅尼西亞的大部分建築工程都由雷·朔爾茲負責督導;他以前在軍隊裡有建築方面的經驗。他的主要助手有卡爾文·阿里、埃弗里·蒂普爾和邁爾斯·伊諾伊;這些弟兄從夏威夷前來協助建築新分社,竣工之後決定留下在關島定居。每逢遇到難題,他們時常合力想出辦法,務求把工作完成。

在新督導下繼續增長

1987年,米勒弟兄獲知妻子身患絕症,於是離開關島,好照顧妻子。社方委派阿瑟·懷特弟兄繼任作統籌者。懷特弟兄身材高大、精力充沛,以前曾在夏威夷和關島的分社委員會任職,自1981年以來一直以區務監督的身分周遊探訪密克羅尼西亞各地。在他督導之下,關島分社經歷了許多改變。分社另外興建了兩間王國聚會所。一項重大建築工程在1995年落成,提供分社所急需的額外辦公室、工廠場地和宿舍。

在分社委員會與懷特共事的弟兄包括朱利安·阿基和薩爾瓦多·索里亞諾,兩人都在密克羅尼西亞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多年。令人惋惜的是,曾在最初的分社委員會任職的隅田秀夫弟兄,在關島分社建立之後,只服務了幾年就去世了。

說外語的居民

隨著關島的各種設施日漸發展,島上外國居民的數目也隨之而增。因此,社方派出海外傳道員去照顧島上說他加祿語、伊洛科語、韓語和漢語的居民。

有14年的時間,埃內斯托和格洛麗亞·加布里埃爾對島上的菲律賓裔居民作見證。菲律賓人佔關島人口四分之一;說他加祿語和伊洛科語的會眾,在人數方面比島上五群英語會眾的任何一群更多。

韓籍的海外傳道員鄭正成在1985年抵達。他回想說:「島上氣候非常炎熱潮濕,我和內子不斷流汗,每天都要淋浴幾次才行。」可是,他們在炎熱的氣候下辛勤工作,所立的堅毅榜樣有助於建立一群人數不多,靈性卻十分壯健的會眾。

關島的居民正獲得一項密集的見證。平均而言,島上每262人當中就有一位是見證人。

基里巴斯:島民稱我們為特科亞

雖然王國真理最初是由菲律賓傳到關島的,但將王國信息傳到基里巴斯(當時稱為吉爾伯特群島)的,卻是個來自新西蘭的弟兄。當時吉爾伯特群島是英國殖民地,我們的傳道工作受到禁制,但休亞·帕克斯頓卻以藥劑師的身分在1959年獲准到當地工作,一直逗留到1967年。他發覺基里巴斯是一組景色優美、分布在赤道兩邊的環礁,有些部分頗為狹窄,氣候終年都炎熱潮濕。

休亞的工作使他有機會探訪吉爾伯特群島的所有島嶼,他和妻子貝麗爾以及兩個年幼的兒子經常留意機會向人談論聖經。有一次野餐的時候,一個婦人問他們那五歲的男孩斯蒂芬,他所信的上帝是否有個名字。斯蒂芬回答說:「有。他的名字是耶和華。」他的回答引致其他人也提出問題。不用多久,帕克斯頓一家就每個星期天都跟一大群人主持聖經研究了。

帕克斯頓一家返回新西蘭之前,在一個無人居住的環礁上舉行了一個特別聚會。那天有浸禮演講舉行,有五位吉爾伯特島的居民在礁湖裡受浸,藉此象徵他們獻身給耶和華。令人惋惜的是,這些島民起初表現的熱心,後來卻逐漸冷卻了。

後來,一個名叫納里基·考圖的吉爾伯特島居民負笈澳洲,攻讀會計。他在澳洲跟見證人研讀聖經,後來更受了浸。考圖弟兄回憶說:「我在1978年攜同家人返回吉爾伯特島,開始打聽基里巴斯有沒有別的耶和華見證人。」他不久就發覺,耶和華見證人在他的家鄉差不多沒有人知道;他說:「我們找著一對年老夫婦,以及另一個男子和他的兒女,自認是見證人,但他們並沒有經常舉行聚會。社方也沒有任何書刊譯成吉爾伯特語。於是我們開始每個星期日聚集起來。我們禱告,誦讀聖經。既然我是惟一懂英語的人,我負責將社方的資料解釋給他們聽。」

王國聚會所——不僅是一座建築物而已

1982年,基里巴斯的小群傳道員獲得進一步的幫助。社方派保羅和瑪麗娜·塔布尼高這對海外傳道員夫婦到島上工作。聚會在海外傳道員之家舉行,後來遷到一間課室裡舉行。但是,直到耶和華見證人在1991年興建了自己的王國聚會所,他們才被視為一種「正當的宗教」。工程大部分由國際志願工人完成。當地居民見到這些「外人」竟然自願獻出時間和金錢,協助建築工程進行,都不禁大為驚訝。這幢王國聚會所是個具體證據,證明耶和華的子民的確是團結友愛的。

結果,許多人都受到真理所吸引。一位姊妹在建築工程完成之後不久受浸,她說:「這群會眾人數不多,竟然有外國的訪者特地前來協助他們,實在令我大受感動。」這群人數「不多」的會眾在1990年共有28名傳道員,今日增至大約70人;這是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增長得最迅速的會眾之一。

社方的書刊深受重視

雖然社方出版了一些吉爾伯特語的單張和冊子,但直到1994年《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一書出版,當地的人才有機會讀到以他們自己的語文刊印的社方書本。與妻子一同忠心地服務的海外傳道員埃迪·波薩馬伊說:「以吉爾伯特語出版的書根本很少,無疑沒有一本在質素方面能夠及得上《永遠生活》書。」

《永遠生活》書現在已經以密克羅尼西亞的六種語文出版,吉爾伯特語的版本發揮了很大影響。這本書促使許多島民研讀聖經。有些島民甚至在上教堂做禮拜時,也帶著《永遠生活》書。

基里巴斯的居民喜歡替島上各種宗教起個別名。由於基督新教徒禱告時合上眼睛,他們把基督新教徒稱為卡瑪都,意思是「睡覺」。他們把安息日會的教徒稱為伊提邦,意思是「七日」。他們把耶和華見證人稱為什麼呢?特科亞,意思就是「真理」。

馬紹爾群島:傳道機會打開

關島有了見證人十多年之後,終於有一對富於冒險精神的美國夫婦把好消息帶到坐落在關島東南面3200公里的馬紹爾群島。鮑威爾·米克爾森和妻子尼奧瑪本來打算到巴哈馬群島服務,因為他們認為該處的需要較大。由於有這樣的打算,他們購置了一艘長10米的小帆船,起名為「忠誠號」。可是,他們還未啟程,就有人聘請鮑威爾到馬紹爾群島工作,負責督導一間大型電力廠的建築工程。守望台社鼓勵他接受這份差事。當時,由於政府對外國人入境限制得很嚴,馬紹爾群島上沒有任何見證人。

米克爾森弟兄在島上照料興建電力廠的職責,工餘就跟妻子把握機會給予島民屬靈的幫助。他們在1960年抵達夸賈林環礁,後來在馬朱羅環礁逗留了一段時間,當時他們已學會了說馬紹爾語。他們向人作見證的時候,性情隨和的島民很少拒絕聆聽;到1964年,鮑威爾和尼奧瑪主持12個聖經研究,其中一個聖經學生是馬朱羅島的大酋長。

1965年,海外傳道員朱利安·阿基和梅爾文·歐·尤抵達馬紹爾群島,跟米克爾森夫婦合力在當地推行傳道工作。僅在幾個月之內,這些熱心的弟兄就學會了一點馬紹爾語,能夠對人作簡短的傳道演講;他們也建造了一座A字型房屋,充作海外傳道員之家。

為要有個地方舉行聚會,他們豎起幾條木柱,將「忠誠號」的主帆鋪在上面。米克爾森弟兄說:「隨著聽眾人數逐漸增加,我們只需加多一張帆就行了。跟著我們把後桅縱帆鋪上;再過一段時候,我們把船首的三角帆也鋪上。到我們不再有帆可用,建造一間『正式』王國聚會所的時候就到了。」

新海外傳道員贏得島民好感

1966服務年度開始時,阿基和歐·尤兩位弟兄認為自己應當對地區更為熟悉,於是登上一艘會在馬紹爾群島外圍各環礁停留的貨船。這次旅程共計24日,船上還有一對新婚的基督新教牧師夫婦;當時這個牧師在島上工作已有三年。無線電廣播通知每個環礁,牧師和他的太太不久就會抵達了。令島民大感失望的是,牧師抵達時竟要有人替他傳譯。他根本沒有花時間學講馬紹爾語。

牧師警告聽者要避開船上的「兩個假牧人」,但這反而引起了島民的好奇心,想看看耶和華見證人的海外傳道員究竟是怎樣的。海外傳道員用馬紹爾語跟他們交談,告訴他們來自聖經的奇妙應許。島民再三懇求海外傳道員說:「留在這裡教我們聖經吧。不用擔心生活,我們會照顧你們的。留到下一艘船來到才走吧!」

環務監督經歷文化衝擊

1968年,納撒尼爾·米勒從夏威夷乘搭飛機前往密克羅尼西亞作第一次環務探訪。他的第一個著陸地點是馬朱羅島。他回憶說:「我還記得初次看見馬紹爾群島的細小環礁時,心裡有些什麼感受。飛機第一次著陸不成功,於是再次升高,環繞機場飛行。我往下望,見到有人急忙把幾隻豬趕離跑道,好讓飛機降落。另一個障礙是,有一輛汽車停在跑道上,一群人正合力把車抬起來搬走!」

對一個來自夏威夷的訪客來說,這實在是個文化衝擊。馬朱羅機場有一個露天的「集散站」,是用椰子葉搭成的,跑道則用珊瑚築成。米勒說:「飛機著陸時,我聽見珊瑚石撞擊機身的聲音。我對這樣的情形實在不習慣。」飛機著陸之後,米勒弟兄和行李被安置在一輛小貨車的車尾上,沿著一條未經鋪砌、崎嶇不平的馬路行了好一陣子,才抵達海外傳道員之家。

島上的王國聚會所四面通風,沒有牆壁,屋頂鋪著鍍錫的鐵皮,地板則是泥地。米勒回憶說:「在我第一次探訪期間,我通過傳譯員向20個人發表演講。後來有一隻大肥豬闖進王國聚會所來,以致演講不得不暫時停下來!」

死者究竟在哪裡?

馬紹爾群島的各教會提倡一些異乎尋常的奇怪見解。有一天,在一間基督新教會作執事的威廉·麥迪遜考問朱利安·阿基說:「保羅在腓立比書說,『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我的問題是,『在地底下的究竟指誰?』」(腓立比書2:10)阿基弟兄解釋他們是會在將來復活的死者,威廉聽了十分高興。他覺得教堂的說法很難接受,因為教堂說「地底下的」就是所謂的「小人」;據馬紹爾群島的傳說聲稱,這些「小人」只會在深夜才冒升到地面上來。

威廉立即安排讓自己的家人跟阿基弟兄研讀聖經。他和妻子阿爾美娜在1966年一起受浸。自1983年以來,威廉一直擔任長老的職位,妻子則從事正規先驅工作,至今已有28年之久。阿爾美娜是密克羅尼西亞最資深的正規先驅。

馬紹爾群島的各教會也聲稱,地獄是天上的一個大鐵鍋,罪人會在鍋中沸騰的熱水裡受折磨。像許多人一樣,塞拉斯·安德烈基一度相信這個「在天上受苦」的主張。可是,見證人用聖經向他表明,死者只是歸回塵土而已。(創世記3:19)塞拉斯接受了真理,在1969年受浸。後來他幫助弟兄購置土地,興建新的王國聚會所,自己也成為第一位馬紹爾語翻譯員。1967年,一群會眾在馬朱羅島成立。既然有威廉和塞拉斯等當地弟兄負起責任,朱利安·阿基和新近抵達的海外傳道員唐納德·伯吉斯就能夠轉移陣地,遷到馬紹爾群島之西的細小環礁埃貝耶島去。

埃貝耶島的面積只有四個城市街區那麼大,居民起初只有幾百個馬紹爾人。後來,由於附近的夸賈林環礁上設立了美國軍事基地,提供大量薪酬不俗的工作,結果居民暴增至8000人。每日有很多島民乘渡輪前往夸賈林環礁的大型軍事基地工作。

向馬紹爾島居民廣播

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各地,見證人時常運用無線電廣播作為傳道工具,但成效最佳的是在馬紹爾群島。當地WSZO電台的廣播稱為「馬紹爾黃金之聲」,節目向聽眾提供的資料甚至比黃金更寶貴。自1970年以來,馬朱羅會眾的長老每星期用15分鐘在電台用馬紹爾語發表演講,特別要將聖經信息傳給外圍環礁的居民聽。海外傳道員每逢聽見其他教派的人士用口哨吹起電台介紹這個節目所用的樂曲:「我們是耶和華見證人!」,就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

數目大增

在愛心和熱心方面,馬紹爾群島的弟兄立下傑出的榜樣。羅伯特·薩維奇在70年代後期曾以周遊監督的身分探訪馬紹爾群島,他還記得他和妻子在王國聚會所受到的熱烈接待。他說:「超過一百位弟兄姊妹排隊繞成一個大圈,每個人都上前跟我們握手,表示歡迎。他們唱王國詩歌的歌聲實在太美妙了!弟兄姊妹不需用任何樂器伴奏,就能以和聲唱出極為優美的旋律。」

克萊門特和尤妮斯·阿雷尼爾戈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已有28年。自1977年以來,他們一直在馬紹爾群島服務;他們很高興目睹令人驚訝的增長。朱利安和洛蘭·卡內默在1982年抵達馬朱羅島作海外傳道員,當時島上參加公眾聚會的人數平均有85人左右。現在島上有兩群會眾,參加聚會的平均人數大約是320人。為什麼工作突飛猛進呢?卡內默弟兄解釋說:「這些島嶼絕不是樂園。心臟病、梅毒和糖尿病十分常見,嬰兒死亡率也很高。有些人已經染上愛滋病。一般人都對現實大感不滿,於是紛紛向真理尋求慰藉。」

塞班:接受挑戰

在塞班島,真理也欣欣向榮,但情形卻不是一向都這麼順利的。早期的海外傳道員白天要躲避人用石頭襲擊,晚上則要住在一所「鬼屋」裡。最後,憑著一場颱風之助,王國信息才得以在這個艱難的地區傳開去。

歐內斯特和凱·馬尼恩在1962年抵達塞班島,發覺島上居民完全受天主教會所控制。天主教是當地居民所知的惟一宗教。為了保持現狀,據報當地的首席教士曾將屬下教友所擁有的幾本聖經毀去。結果,當地一般人都不相信聖經,連有機會見過聖經的人也很少。

地區裡的情形十分艱難。馬尼恩夫婦在1966年離開塞班島時,他們只找著一個人表現有點興趣。羅伯特和莎倫·利文斯通接著抵達,繼續推行馬尼恩夫婦所開始的工作。

利文斯通弟兄回憶說:「我們來到一條街道傳道時,時常發覺所有門窗都緊緊關閉。雖然我們花了整個早上上門探訪人,卻沒有一個人出來應門。有些年幼男孩從遠處向我們擲石,甚至時常用下流的話和手勢侮辱莎倫。有些人放狗出來咬我們,年老的婦女在我們經過時連忙劃十字架,顯然想保護自己免招晦氣。」

海外傳道員應當轉移陣地嗎?

在密克羅尼西亞各處,通靈術十分流行。塞班島上的海外傳道員之家是租來的,地點偏僻,而且晚上常會有些無法解釋的怪事發生。後來海外傳道員決定遷往別處。今日,海外傳道員之家位於一個理想地點,接近海洋,而且距離主要公路不遠。

好消息在塞班島宣揚了五年之後,見證人公開放映社方的一齣影片。當時只有一個外來人士出席。這個婦人在過去四年時斷時續地跟見證人研讀聖經,可是有時仍然躲開不願跟傳道員見面。海外傳道員在當地工作了兩年,卻很少有機會跟任何人交談。他們應當「把腳上的塵土抖掉」,轉移陣地,離開塞班島嗎?——馬太福音10:14

颱風「吹醒」大眾

海外傳道員覺得,看來島上沒有任何人會聆聽。就在這時候,1968年的一場猛烈颱風「吹醒」了島上的人,促使他們留意耶和華見證人的信息。颱風瓊恩風速高達每小時320公里,橫掃全島,把九成建築物摧毀。上文提及的聖經學生說:「我以為哈米吉多頓來了。」

利文斯通弟兄說:「我清楚記得,當時我們躲在廚房的桌下。我們見到天花板和牆壁在風的強大壓力下起伏不定,實在令我們提心吊膽。風聲就像準備升空的噴射機和火車的隆隆聲加起來一樣。我禱告求耶和華保護我們。為了讓莎倫聽見我的禱告,我要對準她的耳朵高聲喊叫才行。」

上帝有沒有垂聽他們的禱告呢?附近一間天主教學校和修院被夷為平地,見證人的海外傳道員之家雖然是間陳舊的木屋,卻依然屹立。颱風在早上剛過去,見證人在當晚就舉行每年一度的耶穌受難紀念。島上到處一片混亂,但在海外傳道員之家,四個人在煤油燈照射下平靜地聚集起來。塞班島上許多人開始納罕,上帝是否刻意帶來這場颱風去懲罰他們。

堅毅帶來獎賞

研讀了四年的女子終於採取立場接受真理,在1970年7月4日受了浸。在同一天受浸的還有奧古斯丁和妙子·卡斯特羅。有一個時候,奧古斯丁攻讀神學,打算成為天主教的教士;但是,妙子卻決心尋求真理。她一旦找著,就立即參加聚會。

奧古斯丁是夏莫羅人,是關島的原住民;他性格沉靜、儀表出眾。可是,他卻遲遲不願接受真理。他說:「每個星期天,妻子都鼓勵我參加聚會,但我卻因為害怕人而不肯去。我不想被人見到我出席見證人的聚會。我跟教士很熟,雙親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如果我去聚會,他們會以為我瘋了。」

奧古斯丁後來被派到夏威夷受訓六個月,他以為自己的難題就此解決了。可是,有一天他見到一張便條放在他的門底下,請他跟當地一位先驅弟兄聯絡。原來塞班的海外傳道員已寫信通知夏威夷的朋友,請他們派人去找奧古斯丁。先驅弟兄自告奮勇跟他研讀聖經,他卻再三拒絕。可是,先驅弟兄鍥而不舍;他告訴奧古斯丁,如果他沒有時間一星期研讀一小時,他們可以研讀30分鐘。

奧古斯丁回憶說:「我最後同意每週研讀15分鐘。但我其實並不想認識聖經,只是想找出見證人的錯處,藉故把研讀終止。」他的計劃並不成功。相反,他發覺研讀十分有趣味;不久之後,他竟要求每週研讀兩次,每次一小時。

過去多年,卡斯特羅弟兄一直在塞班島作長老。他的長子曾在布洛克林的伯特利服務了三年,他的長女在1990年從基列學校畢業,成為海外傳道員。另一個兒子今日是長老,還有一個女兒則是先驅。

教會的偽善促使人接受真理

有好幾個因素令塞班島的情形有所改善。一個因素是耶和華見證人的堅忍不拔,贏得了島民的讚賞。許多年前,託管區的一位官員評論說,見證人的傳道工作在當地引起了哄動。他問一位弟兄,當地的會眾有多少成員。弟兄說只有12個人,官員回應說:「十二個人!從塞班人的反應看來,我以為你們一定有一百個傳道員!」

天主教會的偽善也使許多人轉而留意王國信息。有一次,教士告訴屬下的教友,「基督新教徒像魔鬼一樣邪惡。」後來教士又告訴他們,耶和華見證人甚至「比基督新教徒更糟」。有些心地忠實的人不禁問道,「怎可能有任何東西比魔鬼更糟呢?」

人們對真理的態度已大為改變。今日,塞班島上傳道員和居民數目的比率在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是最高的之一——1比276人。1991年,見證人興建了一間有350個座位的王國聚會所,是用混凝土建成的。現在有兩群人數眾多的會眾在那裡舉行聚會,一個是英語會眾,另一個是他加祿語會眾。

好消息在提尼安島迅速擴展

好消息從塞班島傳到提尼安島。提尼安這個小島距離塞班島不及八公里。熟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人知道,1945年,美國B29型轟炸機從提尼安島出發,把原子彈投擲在日本廣島上空。從1970年開始,塞班島的見證人不時在週末前往提尼安島分發《守望台》和《儆醒!》雜誌。這些雜誌表明,按照耶和華的旨意,時候已經來到,萬國中愛好正義的人必須將刀打成犁頭,不再學習戰爭。——以賽亞書2:4

1992年4月,曾在愛爾蘭服務的羅伯特和莉·莫羅抵達提尼安島。雖然在此之前沒有任何見證人住在提尼安島,可是真理的種子已經撒下了。

市長的兒子約瑟夫·曼格羅納來自一個在政治上很有勢力的家族,其中幾位成員是島上立法局的議員。約瑟夫很賞識在《守望台》和《儆醒!》裡讀到的資料;他堅決認為已經找著了真理,就開始告訴別人。他的親戚不想他受浸,於是提議給他一個薪酬豐厚的政治職位,使他能夠維持妻子和兩個兒女的生活,還綽綽有餘。但約瑟夫回答說:「你的政府不久就要被耶和華上帝毀滅了。為什麼我要加入呢?」自那時以來,他的勇敢立場已促使好幾個親屬跟他一起事奉耶和華。

見證人鍥而不舍地對感興趣的人士提出幫助,兩年之後就建立了一個欣欣向榮的會眾,總共有24位傳道員。今日提尼安島上設有一個海外傳道員之家,以及一間王國聚會所。

特魯克:工作從一間匡西特活動房屋展開

繼塞班島之後,守望台社差派海外傳道員到特魯克來,使這群海島也能從海外傳道員的服務得益。1961年,默爾·洛馬斯特曾經探訪這群海島一個短時期。1965年,保羅和莉蓮·威廉斯在特魯克定居下來。直到今日,前後曾有30多位海外傳道員被派到島上服務,他們都得學會適應島上落後的生活環境。威廉斯夫婦是打頭陣的人。

1965年,保羅和莉蓮·威廉斯抵達主島莫恩。由於當地的宗教表現不容異己的精神,他們很難找到住所。最後,有個商店經理願意把半間匡西特活動房屋租給他們。這件事大大激怒了天主教教士,他們立即跑到村長那裡,要村長把耶和華見證人逐離各島。村長卻回答說:「幾年前,你們到這裡來,告訴我們要彼此相愛,現在你們為什麼要教我們去恨別人呢?」教士無詞以對。結果海外傳道員得以留下來。

保羅和莉蓮·威廉斯很快就找到一些感興趣的人。不多久,他們在各島上建立了30個聖經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島嶼一度是日本的主要海軍基地。美國轟炸機曾經在這裡把日本的大部分艦隊摧毀。今天,配備水下呼吸管和水肺的潛水員從世界各地紛紛前來,在特魯克的礁湖勘探許多船隻和飛機的水底墳墓。喜歡體味當地風土人情的人,卻發現有其他引人入勝的特色。當地多姿多采的人名可能令他們忍俊不禁。他們可能碰到有的人叫「啤酒」,有的叫「耳語」、「掛鎖」或者「白雪公主」。有個男子給三名兒子起名叫「沙丁魚」、「金槍魚」、「午餐肉」。

在特魯克,首批跟威廉斯夫婦研讀聖經的人包括商店經理的妻子白井淨三;她是個虔誠的基督新教徒,又是基督教女青年會的高級職員。淨三的丈夫不想她改變宗教信仰。結果,淨三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之後,她的丈夫就跟她分居。淨三的浸禮成了島民的話題,一個原因是她在海洋裡受浸,人人都看得見。直到今天,密克羅尼西亞群島有些浸禮依然在海洋舉行。

淨三被丈夫拋棄後,遷到鄰近的杜布隆島去;杜布隆島是屬於特魯克群島的一個海島。淨三在杜布隆島熱心作見證,不久就把好消息傳遍全島,只剩下山上一所房子沒有去探訪。這所房子住著一名老婦,據說是個靈媒,所以淨三傳道的時候刻意避過這所房子。可是,後來有一天,淨三覺得一定要探探這個老婦才行,於是爬上陡峭的斜坡。出乎她意料的是,這個名叫阿美科·卡塔的老婦竟然樂意接受聖經的信息,後來還成為熱心的先驅哩。

姊妹多,弟兄少

在特魯克,見證人要應付特殊的困難。弟兄,尤其是獨身的弟兄,極其罕有!當地只有兩名受了浸的特魯克弟兄,而且兩人都已經結了婚。特魯克是個母權制度的社會,男子大多喜歡豪飲打鬥,拈花惹草。由於這個緣故,今天在莫恩、杜布隆、托爾三個島上人數不多的會眾裡,只有五位海外傳道員弟兄是長老。事實上,海外傳道員抵達以前,莫恩的會眾有一個時候是由23名女子組成的。

海外傳道員戴維·帕菲斯特說:「對我們的姊妹來說,這實在是個很大的考驗。女孩子長大,都渴望生兒育女,但是當時會眾裡根本沒有男子可以嫁。有些姊妹深愛耶和華,她們尊重聖經的勸告,『只可以在主裡結婚』。(哥林多前書7:39)另一些卻因為這緣故而不再事奉耶和華。」

薩爾瓦多·索里亞諾現在是關島分社委員會的成員,他曾經在杜布隆做了14年海外傳道員,是島上惟一的弟兄。他說:「這件事使我想起詩篇68:11的話,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

乘搭新奇交通工具前往聚會所

在密克羅尼西亞各地,海外傳道員習以為常地用汽車或輕型貨車接載人參加聚會。但是有一種交通工具,也許只有巴拉克·鮑曼才用過。一位姊妹年約70歲,身材臃腫,健康很差,所以無法走三公里路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巴拉克於是想出一個辦法協助她。巴拉克說:「我想來接你參加聚會,不過我只有一輛手推車。」出乎他意料,姊妹回答說:「好的,我不介意試試。」

你可以想像他們兩人沿著小徑前進的景象,也想想巴拉克要花多大氣力。巴拉克要在早上七時推著空的手推車離家,載著姊妹來到聚會所的時候,剛好趕得及在9時30分開始的節目。

由於耶和華見證人熱心傳道,並且重視聚會的安排,他們獲得了很好的成果。事實上,1995年特魯克島上出席受難紀念聚會的人數,相當於見證人數目的十倍!

波納佩:培養屬靈果實

波納佩是中太平洋最大的海島之一,威廉和雅德拉·雅普是島上第一對海外傳道員,卻不是最早踏足波納佩的見證人。1961年,默爾·洛馬斯特曾經在波納佩作過一點見證。1965年初,默爾·洛馬斯特在波納佩作了較長的探訪,甚至租了一間空置的商店,打算用來做海外傳道員之家。可是,到雅普夫婦抵達的時候,他們要用大砍刀砍出一條通路,才能走到房子去。威廉說:「我們花了好幾天才把六年來長得十分茂密的雜草野樹砍掉。由於沒有人打掃料理房子,房子成了各種各類蛇蟲鼠蟻的藏身之所。」

雅普夫婦精力充沛,很快就贏得了「敢作敢為、孜孜不倦的傳道人」的美譽。他們甚至向島上的施政官作見證。雅普夫婦送了一部《新世界譯本》給施政官。施政官很賞識譯本的譯文清晰易明,卻不喜歡譯本的封面。他說,綠色的封面「不像聖經」。雅普夫婦於是把綠色封面的聖經換了一本黑色的皮面金字精裝本給他。施政官非常喜歡他的新聖經,每逢有證人要起誓或者新人註冊結婚,他都會用這本新聖經。

從「廚房教會」到王國聚會所

1966年,卡爾·丹尼斯(波納佩一位前任立法委員)把自己的一半土地捐出來,讓波納佩的見證人有地方興建第一間王國聚會所。卡爾聰敏過人,是個受人欽佩的領袖。他個子矮小,膚色微褐。他有一雙深藍色的眼睛,露出親切友善的目光。卡爾的妻子里卡是莫基爾島末代國王的女兒。這對波納佩夫婦每星期在煤油燈照耀下研讀聖經幾次。他們進步神速,很快就達到受浸的地步。

王國聚會所建成以前,會眾每個星期的五個聚會全都在丹尼斯的廚房裡以英語舉行。由於這個緣故,當地有些人把聚集起來的小群見證人叫做「廚房教會」。當時,聚會的出席人數不及十人。他們唱出翻成波納佩語的詩歌「逐家逐戶」,鄰居就嘲笑說:「我們聽見的歌聲,不是螞蟻的聲音嗎?」

後來市長允准海外傳道員使用村上的棒球場,放映1958年在紐約市舉行國際大會的影片。這使海外傳道員對地區的發展潛能有了新的看法。放映前幾個星期,電台不時作出宣布,向人宣傳這齣影片。到了放映那天,居民把細小的運動場擠得水泄不通。海外傳道員把漿硬的被單張開來,掛在柱上做銀幕,被單正反兩面的居民都可以看見影片。有多少人出席?大約2000人——佔島上人口六分之一!

從這個時候起,「螞蟻的聲音」日益嘹亮。今天,每個星期日都有超過130人在舒適的王國聚會所裡參加聚會。

貝勞:包括許多島嶼

1961年,默爾·洛馬斯特所作的視察探訪旅程也包括帕勞群島(今天的貝勞共和國)。1967年,基列學校畢業生阿莫斯和杰莉·丹尼爾斯給派到帕勞做海外傳道員。丹尼爾斯夫婦覺得自己彷彿給派到天涯海角去。阿莫斯回憶說:「飛機一抵達帕勞,就掉頭飛回關島了。看來沒有什麼地方比帕勞更遠。」

丹尼爾斯夫婦發現貝勞包括大約300個悅目的海島,其中有一個獨特的島群,叫做羅克島,是個旅遊勝地。這些島嶼長滿枝葉茂密、上重下輕的熱帶樹木,看起來好像大海中長出許多青綠的蘑菇。

村民加入逐戶探訪

丹尼爾斯夫婦一面努力學習帕勞語,一面展開逐家逐戶的傳道工作。出乎意料的是,好奇的村民一直跟在他們後面,聽他們與鄰人交談。

他們最早的一個聖經學生是村長的兒子;這人住在恩吉瓦村,位於偏遠的外島。這人一有機會就到海外傳道員所在的科羅爾島來。他再三懇求海外傳道員去探訪他的鄉村,向村民傳道。丹尼爾斯夫婦卻不願動身。阿莫斯回憶說:「到那條村的惟一途徑是駛過一片有鱷魚出沒的水域。後來在環務監督探訪的時候,有一個聖經學生願意為我們駕駛船隻,我們終於成行。」他們逐家逐戶向村民作見證;結果,舉行公眾演講的時候,當地有114人出席。

女執事鼓勇宣講耶和華的名

貝勞的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有個虔誠的女執事,叫做奧巴桑·馬德。她在1968年接觸到見證人的海外傳道員。奧巴桑雖然受到丈夫和教會領袖所反對,卻很快就看清楚關於上帝的名字、三位一體、復活等問題的真相。

奧巴桑說:「有一天,我奉派在教堂裡領禱。我雖然知道自己一定會受到基督復臨派的信徒同工大肆批評,卻依然向耶和華禱告。不久我就離開了教會,跟海外傳道員一起傳道。」

奧巴桑現在差不多70歲了。她雖然體弱多病,丈夫和兩名孩子都先後去世,卻繼續從事先驅工作,至今已經21年。奧巴桑為人和藹可親、笑容可掬;她樂於予人屬靈的支持,的確可說是會眾的支柱。

乘船傳道,驚險百出

阿莫斯和杰莉·丹尼爾斯想到鄰近的巴伯爾圖阿普島傳道,但由於島上沒有公路連接海濱的各鄉村,他們只能從水路抵達這些村落。當地一位弟兄予以援手,為他們造了一隻船,船上卻沒有發動機。這個時候,阿莫斯和杰莉到關島參加在當地舉行的大會。他們在會上碰見一位從美國來的弟兄,這位弟兄認識一間生產船上發動機的公司的董事長。不久,阿莫斯和杰莉就有了一台全新的舷外發動機。阿莫斯評論說:「耶和華總會給人開一條出路的。」

在密克羅尼西亞各地,乘船往外島作見證要花整天的海程。弟兄們必須作出周詳準備,事前算出潮汐漲退的時間。一位海外傳道員說:「我們總是在潮漲之前兩個鐘頭出發,等到在下次潮漲之後兩個鐘頭(前後大約14個鐘頭)才回來,以免損壞船的推進器或者陷入淺灘而進退兩難。」他們要預先打點糧食,帶備充足的書刊和替換的衣服,裝在塑料袋裡。有些海島沒有碼頭,海外傳道員必須涉水上船。他們就算沒有全身濕透,船行期間也準會給海濤灑臉、浪花濺身。他們出發前總是作個禱告。有時遇上大浪,船上的人就可能再三默禱。

過去多年,在密克羅尼西亞工作的海外傳道員學會了駕駛船隻,在各種天氣下在礁湖的水域穿梭往來。他們也學會了造船和修理舷外發動機。

安步當車,款待熱誠

有些鄉村是駕車 乘船都無法抵達的。這樣,海外傳道員就得沿著景色宜人、椰樹環繞的森林小徑走許多個鐘頭的路,才能夠接觸到當地生活簡樸的村民。由於天氣炎熱潮濕,弟兄從事外勤服務的時候不結領帶,腳上所穿的常是橡膠涼鞋。

哈里·丹尼在貝勞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已有21年,他說:「我們總是能夠找到一些願意聆聽真理的人。有時,住在偏遠地區的人很慷慨好客,親自爬上椰樹,摘下新鮮的椰子,用大砍刀劈去上端,即時給你奉上『土產』飲品。」

哈里和妻子蕾妮跟珍妮特·塞納斯和羅杰·康諾一起住在海外傳道員之家。珍妮特·塞納斯和羅杰·康諾兩人都是獨身的,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已有24年。這四名忠於職守的海外傳道員合力幫助貝勞的會眾增長,現在已有60名傳道員。會眾書籍研究班分別以帕勞語、他加祿語、英語等三種語言舉行。

雅浦:在耶和華看顧下

在基列受過訓練的海外傳道員在貝勞展開工作之後,杰克和奧里莉亞·沃森抵達雅浦。第二年,另外有兩位海外傳道員抵達。雅浦(世人多半沒有聽過這個地方)雖然面積很小,耶和華卻清楚這些海島的情況,仁愛地關心島上的居民。雅浦是由四個相距不遠的海島組成,彼此有橋梁相連,島上的生活也由古代遺風緊密連繫起來。雅浦居民所操的語言,世上其他地方的人都不會說。他們所用的錢,是從石頭鑿出來的。雅浦居民大都沒有受過西方文化影響。即使今天,在雅浦的1萬零500名居民當中,人還可以看見男子裹著色彩鮮豔的腰布,女子穿著草裙,有時甚至裸露上身。

1964年,默爾·洛馬斯特曾經在雅浦作過一點見證。杰克和奧里莉亞·沃森希望能夠在雅浦留下來。可是,他們發覺想學雅浦語絕不容易。當地惟一可以找到的書面資料是政府條例小冊和天主教要理問答。沃森夫婦傾聽居民說話,嘗試模仿他們所聽見的聲音。到了第二年,一名雅浦青年對真理發生興趣,而且願意教海外傳道員雅浦語。海外傳道員在第一個月教這名青年明白他們所說的英語,好讓青年能夠告訴他們怎樣說雅浦語。

在「銀行」舉行聚會

當地的天主教教士和信義宗牧師本來是死對頭,現在卻攜手合作,分發一本抨擊見證人的冊子。教士還利用自己的勢力,迫使房東把海外傳道員所租的房子收回。另找新房子看來難於登天。教士警告島上的房東不可把房子租給海外傳道員,於是弟兄只好暫時把妻子安頓在旅館裡,自己住在一間地板塌陷、面積只有3.5米乘4米的細小棚屋裡。

雅浦以古老的石錢、巨型的石灰石輪子著稱;這種石輪子叫做「 」,大小從直徑0.6米到3.5米不等。雖然現在當地居民已經不再用石錢買地和還債,石錢仍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弟兄發現石錢還有別的利用價值。弟兄失去海外傳道員之家後,有一段時期,聚會是在陳列石錢的大樹下舉行的。在這所鄉村「銀行」,由於石錢是垂直放置的,所以因利乘便,成了聽眾的靠背,而附近一個190公升大的鼓形桶就權充講桌。

可是,海外傳道員仍然無家可歸。沃森回憶說:「工作看來不得不中止了。但耶和華給我們伸出援手。」就在海外傳道員起程前往關島參加大會前一天晚上,有個男子問海外傳道員想不想租房子。這所房子也許是雅浦最理想的建築物——一座防風的混凝土建築物,面積寬敞,足夠舉行聚會和居住兩用。

信心的明證

後來,另有兩位海外傳道員從夏威夷前來。1970年,普拉西多和瑪莎·巴列斯特羅斯抵達雅浦。當時,島上工作進展相當緩慢。普拉西多回憶說:「聚會時常只有我們四個海外傳道員在場。聚會是在我們客廳舉行的。」

隨著當地的弟兄在靈性上繼續進步,傳道員人數漸漸增加。有一位弟兄,約翰·羅拉德,曾經面對艱難的情勢。約翰開始研讀聖經的時候,他的建築公司正在興建一座教堂。壓力雖然從四面八方襲來,約翰卻下定決心,他的良心不容許他完成教堂的建築工程。今天,約翰是會眾的一位長老。

尤·尼夫梅德也要作出重大的抉擇。1970年,他首次接觸到見證人,當時他有兩名妻子。為了符合上帝的要求,尼夫梅德要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今天,尼夫梅德弟兄和他的惟一妻子快樂地一同事奉耶和華。尼夫梅德是會眾的長老;他每逢參加聚會,都用自己的輕型貨車接載15名親屬出席。

耶和華的子民無處不在

普拉西多有一次說:「從人的觀點看來,雅浦不過是滄海一粟;跟地上的幾十億人口比較,住在這裡的幾千人實在微不足道。可是,耶和華關心這些人。我初次抵達雅浦的時候,做夢也想不到有一天會有雅浦語的《守望台》月刊出版,而且我們還能夠逐家逐戶向人分發雅浦語的書刊。」

一個饒有趣味的經驗可以說明耶和華的名字怎樣廣為人知。一天,普拉西多碰到一名遊客坐在河畔,那裡距離最近的旅遊點也有幾英里,而且要走很遠才到公路。普拉西多問這名男子是不是迷了路,男子回答說:「不是的,我只是想盡量走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可以讓我安靜地想想。」男子問弟兄他又為什麼在那裡,普拉西多解釋自己是耶和華見證人的海外傳道員。男子喊道:「我的天!我是從布洛克林來的,我家離你們的總部不遠。要躲開你們可真不容易!」

庫賽埃:耶和華的名字同樣廣為人知

1969年,夏威夷舉行「地上的和平」國際大會。一個從波納佩來的熱心家庭參加過大會後,意識到他們可以成為最早在美麗的庫賽埃島傳道的人;他們可以把握機會,向當地的人宣講惟獨上帝王國才能帶來的和平。弗雷迪·埃德溫受到大會感動,毅然把家人從580公里外遷到這個僻遠的海島來。在19世紀,這個港口以捕鯨著稱。埃德溫家庭這次遷居可說是順理成章的,因為弗雷迪的妻子莉蓮是庫賽埃國王的女兒,而弗雷迪能說的七種語言包括庫賽埃語在內。

弗雷迪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以前,是基督新教委員會的成員,曾經把聖經翻譯為波納佩語。弗雷迪遷到庫賽埃後,他利用自己的翻譯才幹,協助弟兄把守望台刊物翻譯為庫賽埃語。他的家人也忙於向人宣講王國的信息。他的女兒德西娜放棄大學的獎學金,成為密克羅尼西亞的第一位特別先驅。另一名女兒梅德麗成為正規先驅。弗雷迪的妻子也經常做輔助先驅。

群策群力,興建聚會所

澤卡賴亞斯·波利原本住在特魯克島,是第一個成為海外傳道員的密克羅尼西亞人。他有分建立庫賽埃的會眾。1977年,澤卡賴亞斯還協助興建庫賽埃的王國聚會所和海外傳道員之家。

王國聚會所並不是在一個週末建成的。原因是,每個星期日,這個受基督新教控制的海島都變成一片死寂,因為有一條「安息日」法例禁止居民買賣、飲酒、捕魚、做工,甚至遊戲也不行。即使這樣,王國聚會所興建得相當迅速,令當地居民驚訝不已。弟兄利用當地可以獲得的材料,盡量預先建造。其他材料在波納佩採購,用船隻運來。從波納佩運來的最後一批材料,連同志願工人,一抵達庫賽埃,王國聚會所的雛形就迅速呈現了。今天,這個王國聚會所仍然屹立——不單用來舉行每週的聚會,還用來舉行大會。

遙遠的會眾讚美耶和華

1976年,庫賽埃的會眾成立。由於距離分社太遠,會眾每月的外勤服務報告,都是利用業餘無線電的操作轉達波納佩的。商業航空服務直到1979年才展開。各島間的船運郵遞服務,有時要花六個月的時間。

今天,密克羅尼西亞的所有機場都有柏油跑道,可以讓噴射機降落。可是在80年代早期,人飛往庫賽埃要坐七座位的小飛機,時常驚險百出。阿瑟·懷特回憶說:「有一次,我和太太在飛往庫賽埃的途中遇上風暴,飛機看來迷了路。駕駛員在海面大約30米的上空飛行,尋找庫賽埃島。坐在我們背後的女子大聲禱告。我們知道,要是駕駛員找不到庫賽埃島,我們就很可能葬身大海了。幸好庫賽埃島終於在我們眼前出現,我們成功降落在一條權充跑道的狹窄砂礫路上。」

詹姆斯·塔穆拉在波納佩和庫賽埃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已有17年。他總結許多人的心聲說:「我很高興看見工作在這些偏遠的太平洋海島上大有進展,使耶和華的名字在這些海島上廣為人知。」

羅塔:堅忍不拔的好榜樣

在細小的羅塔島(從關島可以勉強望見),當局的宣布有時通過公共廣播系統發出。1970年,有一天市長的聲音從揚聲器響起,通知羅塔島的居民耶和華見證人已經抵達,不久就要上門探訪他們。市長宣告說:「請開門歡迎他們。」

當天有三位弟兄在羅塔傳道,奧古斯丁·卡斯特羅是其中之一。他分發了幾本書刊給羅塔的市長,這位市長是奧古斯丁在塞班任職政府部門的時候認識的。這也是市長向居民發出宣布的原因。不及兩個鐘頭,上門探訪的弟兄已經把書袋裡的所有書刊分發精光。但是這同時引起了教士的反對。

教士干預傳道工作

奧古斯丁敘述:「一定有人把我們的探訪通知天主教教士。我們探訪一個加油站,一名青年正打算接受《導至永生的真理》,可是他一抬頭,看見教士就站在他前面。青年立時猶豫起來,緊張不安地告訴我們:『我想先把書給教士看看有沒有問題。』我們看著教士翻弄書頁。這個教士跟我很熟,因為我曾經修讀神學,本來打算做教士。最後,教士告訴青年:『只要你不改變信仰,……接受這本書不成問題。』」

1981年,胡安和瑪麗·泰塔諾給派到羅塔做特別先驅。他們展開工作之後,這個受天主教會控制的海島就越發反對見證人。胡安回憶說:「當地的教士跟隨我們逐戶上門探訪,告訴居民耶和華是撒但的別名。教士把標籤貼在差不多每家的門口,上面寫著:『這是個天主教家庭,請尊重我們的信仰。』教士還差遣男孩出去,把我們分發給居民的一切書刊沒收燒掉。」

住戶又恨又懼

泰塔諾夫婦跟羅塔的居民一樣,都是夏莫羅人。他們兩人都能夠說夏莫羅語;雖然這樣,他們依然受人憎恨。

胡安說:「一次,有一個住戶恐嚇我說,他要『用棒球棒把我身上每根骨頭都打斷』。第二天,這名男子遭遇汽車失事,斷了兩條腿和一條手臂。村民說因為他口吐兇言,所以天主懲罰他;這使村民都害怕見證人。」

成果雖少,仍保持積極

過去25年間,海外傳道員花了無數小時向羅塔的居民傳道。他們雖然盡了一切努力,當地的2500人口中,只有八個人是王國宣揚者;這個數目還包括一對特別先驅夫婦在內。即使這樣,忠信的見證人依然努力不懈,堅忍不拔,一點也沒有灰心。

海外傳道員加里·安德森說:「在羅塔傳道十分艱難,這是無可置疑的。不過,即使最惡劣的情勢,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羅塔是會改變的。憑著耶和華的支持,凡事都可能。」

瑙魯:尋得真正財富

瑙魯共和國大約有7000人口,一度被視為世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雖然這樣,當地的居民也需要王國的信息。人民的財富多半從露天開採磷酸鹽得來,結果採礦破壞了這個小島的大部分土地。這個海島跟真正的樂園相去天淵。現在島上也經歷嚴重的經濟難題。

起初,見證人在瑙魯傳講王國信息並不受歡迎。1979年,一位海外傳道員從馬紹爾群島到瑙魯來撒播真理的種子,卻給驅逐出境,被三位警察押解上飛機。

這位海外傳道員給驅逐出境以前,曾經跟漢弗萊·塔特姆研讀聖經。之後,漢弗萊自己繼續研讀。後來,納特·米勒以周遊監督的身分探訪,在瑙魯停留幾天,漢弗萊請求受浸。米勒回憶說:「由於我們的工作在當地未獲法律認可,所以我們要等到入黑才舉行浸禮。我們一起走進太平洋,大約步行了30米遠,然後漢弗萊就在那裡受了浸,當地居民一無所知。」

1995年以前,逐家逐戶的傳道工作在瑙魯是受禁止的。今天,從外地來的人仍然不許在瑙魯逐戶傳道。不過,政府當局現已准許土生的瑙魯人享有傳道自由,因此當地小群受了浸的見證人能夠公開向人談論聖經。

漢弗萊弟兄在瑙魯的細小會眾裡擔任長老的職位,直到他在1995年去世為止。漢弗萊弟兄還擔任翻譯員的工作,為見證人同工把單張和受難紀念聚會的邀請信翻譯為瑙魯語。瑙魯的耶和華見證人雖然寥寥可數,卻努力向鄰人指出屬靈財富的價值,告訴人這種財富能夠帶來永遠的生命。——箴言3:1,2,13-18

太平洋各島有地上樂園的美譽,可是,在這個美麗的形象背後,殘酷的現實是:不少密克羅尼西亞人正在掙扎求存。他們以往的簡樸生活已經受到文明罪惡所污染;現在他們飽受各種有害事物所困擾,包括電視、罪行、吸毒、傳染病等,實在不勝枚舉。島上的居民越來越意識到,耶和華見證人所傳講的王國信息才是解決與日俱增的難題的惟一救藥。

關島分社負責督導密克羅尼西亞的傳道工作。跟守望台社轄下103個分社比較起來,關島分社屬下的傳道員人數並不多,不過,這個分社所照管的地區,卻是世上最大的之一。住在這些偏遠海島上的弟兄姊妹雖然隔著大片海洋,卻依然感到跟耶和華的組織很接近。他們經常讀到以自己的語文出版的聖經書刊,有大會定期舉行,也有周遊監督定期作屬靈探訪。這一切使他們深深意識到自己是國際弟兄團體的一分子。

在這些孤立地區服務的海外傳道員也深深意識到,耶和華的子民當中瀰漫著愛心。每年夏天,社方安排這些海外傳道員到關島參加區務大會,而大會時常跟帶務監督的探訪互相配合。羅德尼·阿吉米內做海外傳道員已經超過20年,他也以周遊監督的身分在密克羅尼西亞服務。有一次,他解釋為什麼每年到關島出席大會十分重要,說:「這個安排把在不同海島服務的海外傳道員聯繫起來,幫助我們保持堅忍。」

在這些遙遠的海島,弟兄們還獲得其他幫助。1993年,關島分社在治理機構督導下成立了醫院資訊服務部。從這個時候起,密克羅尼西亞各群島都有自己的醫院聯絡委員會設立起來。每年分社為從事全時工作的傳道員舉辦先驅服務訓練班,還有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不時舉行,去訓練各群會眾的監督。另外,關島分社在1994年設立了一個建築部門,統籌密克羅尼西亞一切興建王國聚會所和海外傳道員之家的工作和計劃。

過去四十年間,海外傳道員和當地的傳道員孜孜不倦,努力幫助了不少島民認識並愛戴耶和華。現在有些島民正在當地的會眾裡帶頭,辛勤工作,告訴人上帝的旨意是要使全個地球都成為樂園。

密克羅尼西亞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感謝耶和華的組織提供仁愛的保護和指引,叫以賽亞書51:5的預言能夠實現:「海島都要等候我[耶和華],倚賴我的膀臂。」

[第210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日本

密克羅尼西亞

塞班

羅塔

關島

雅浦

貝勞

波納佩

特魯克群島

庫賽埃

瑙魯

馬紹爾群島

基里巴斯

夏威夷

[第208頁的整頁圖片]

[第213頁的圖片]

薩姆與弗吉尼亞·維格爾攝於關島第一所王國聚會所前

[第215頁的圖片]

上圖:海外傳道員默爾和弗恩·洛馬斯特

關島分社委員會的首任統籌者納撒尼爾·米勒(與他的妻子艾琳,現已去世)

[第216頁的圖片]

關島分社辦事處及分社委員會成員(從左至右:朱利安·阿基、薩爾瓦多·索里亞諾、阿瑟·懷特)

[第218頁的圖片]

1994年帶務監督探訪期間,海外傳道員聚集起來

[第223頁的圖片]

1,2.位於基里巴斯的王國聚會所兼海外傳道員之家,是通過國際合作建成的

3.納里基·考圖與妻子坦尼蒂

4.在基里巴斯主持聖經研究

[第227頁的圖片]

埃貝耶王國聚會所的傳道員

[第228頁的圖片]

當地的熱心長老奧古斯丁·卡斯特羅

[第229頁的圖片]

羅伯特與莎倫·利文斯通

[第234頁的圖片]

熱烈歡迎新來的海外傳道員

[第236頁的圖片]

乘船作見證,隨時渾身濕透

[第237頁的圖片]

舉行聚會的地方不再是廚房而是王國聚會所

[第237頁的圖片]

最早在波納佩傳道的見證人,卡爾和里卡·丹尼斯

[第238頁的圖片]

海外傳道員尼爾·梅基兼任翻譯員

[第241頁的圖片]

資深的先驅奧巴桑·馬德準備出發傳道

左圖:乘坐輕型貨車集體出發傳道

[第243頁的圖片]

在雅浦作見證

右圖:默爾·洛馬斯特與雅浦島石錢,攝於鄉村「銀行」

[第246頁的圖片]

在庫賽埃,過橋必須步履穩健才行

[第246頁的圖片]

弗雷迪·埃德溫(左)與妻子、兒女和孫兒合照

[第251頁的圖片]

要應付種種艱辛的羅塔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