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馬提尼克島

馬提尼克島

馬提尼克島

提到馬提尼克島這個名字,可能引起人們的許多遐想。燦爛的豔陽、潔白的沙灘、湛藍的海水也許驀然浮現他們的腦海裡。這個島也許使人聯想到各種香甜的美食,例如甘蔗、香蕉和美酒。他們可能還想起島上膚色黝黑、笑容可掬的居民,捧著一盤盤罕見的水果,向遊客表示歡迎。然而,馬提尼克島這個名字卻使有些人想起該島在1902年發生的慘劇:培雷火山爆發,導致聖皮埃爾這個經濟及文化首府淪為廢墟。

與其他海島的幅員相比,馬提尼克島可說微不足道。這個海島只有80公里長,35公里寬。然而,這個小島在國際事務上卻佔一個重要席位。在公元17至19世紀期間,各殖民主義帝國曾在馬提尼克島上展開激烈的鬥爭,為要爭奪美洲和加勒比海諸島的控制權。結果,聖多曼格(海地)、瓜德羅普、馬提尼克島,以及西印度群島當中的一些島嶼,都曾先後被各國佔領。

馬提尼克島雖然只是個小島,卻有數十年時間是加勒比海地區的奴隸買賣中心。人們慣於把馬提尼克島的居民跟奴隸買賣相提並論。事實上,奴隸買賣不但模鑄了該島的過去,同時也大大影響到島民現時的生活。

有一段很長時間,馬提尼克島的居民過著奴隸的生活,現在他們獲得了自由而深感自豪。但島上的居民卻有些頗矛盾的特色:他們一方面十分珍視自己所經歷的解放,希望別人都知道這件事;與此同時,他們卻持守法國的文化,而這種文化正是強權國在殖民統治期間強加於他們身上的。馬提尼克島大多數居民都十分推崇法國文化,在價值標準和財富資源方面莫不皆然。島民大多信奉天主教,而這個宗教也是壓迫者強要他們接納的。然而,他們對於自己所崇拜的天主所知並不多。教會把天主描述為一個贊成買賣黑奴的神,因為教會聲稱天主曾咒詛黑人。雖然教士也聲稱天主滿有愛心慈悲、行事公平,卻把這些品質描述得十分空泛。他們的宗教以儀式和傳統為主,對於確切的信仰和神學主張卻不大注重。(類似的是,鄰近的巴巴多斯島的居民自稱是聖公會教徒,因為這個島曾是英國殖民地。)

在本世紀行將結束之際,馬提尼克島的大多數居民雖然喜歡自視為自由的人,卻其實正受到兩個苛酷的主人所奴役。他們一方面受到宗教制度所奴役,其中的種種儀式和傳統叫人不勝負荷,但信徒卻得不著靈性的飽足;另一方面,他們深受西方那種物質富裕的生活方式所影響,於是殫精竭慮地埋頭苦幹,但卻無法滿足他們那沒完沒了的物慾。——傳道書5:10

帶來寶貴自由的信息

在過去半個世紀,這個熱帶海島的居民聽到了一個帶來自由的信息;傳播這個信息的工作正加緊進行。這種自由就是耶穌基督所談到的自由,他說:「你們會認識真理,真理會叫你們自由。」(約翰福音8:32)這種自由能夠使人擺脫謬誤道理的奴役,也能解救人脫離經濟制度的枷鎖,不再受到無情的剝削;不但這樣,這種自由還可以使人擺脫罪和死亡。

1946年,喬治·穆斯塔什從瓜德羅普來到馬提尼克島,首次撒下真理的種子。喬治花了兩星期的時間在法蘭西堡和聖皮埃爾向人作見證。三年後,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派出的四名畢業生在1949年8月9日抵達島上,展開海外傳道工作。他們包括一對夫婦和兩名年輕姊妹。這四名海外傳道員是戴維和西莉婭·霍默、瑪麗·洛洛什,以及弗朗西絲·貝利。他們來自美國,懂得一點兒法語。在一年半之內,他們總共分發了631本聖經書刊和200多本冊子,同時跟個別人士和整個家庭建立了32個聖經研究。然而,當時的天主教教士仍然操有很大勢力,他們絕不想見到自己的權力受人質疑。結果,在1951年1月,教士們運用他們的勢力,迫使政府把海外傳道員驅逐出境。在此後三年多期間,馬提尼克島上傳講好消息的工作完全陷於停頓。

重新展開工作

1954年7月10日,格扎維埃和薩拉·諾爾從法國的馬賽來到馬提尼克島。他們都是全時傳道員,而格扎維埃是馬賽一群會眾的監督。

他們仍然記得抵達該島時的心情。在他們看來,這個島彷彿是天涯海角似的,跟他們的家鄉相距7000公里。他們很難忘記最初到達時所感到的炎熱和潮濕。然而他們也無法忘記島上居民的熱情款待、慷慨精神和良善心地。

諾爾夫婦一開始就得學會適應生活上的種種不便。當地一名男子對耶和華見證人頗有好感,於是諾爾夫婦在他家裡住了幾天。後來,他們物色了一間新建的木屋;可是,這間木屋其實只有四道木牆和一塊木地板,屋頂則由波紋鐵皮蓋成。屋裡既沒有天花板,也沒有廁所。每天黃昏,諾爾弟兄都要到溝渠邊去倒馬桶。他第一次到溝渠邊倒馬桶是7月14日,剛巧是法國的國慶日。他途經一個稱為斯大林格勒的公共廣場,人們正在熱烈從事各種跟假日有關的活動,場面非常熱鬧。群眾到廣場來原本是要散散心,吸點清新空氣;可是,他們卻看見諾爾弟兄手拿馬桶,穿過廣場的人群,他們禁不住笑得前仰後合。在他們看來,這簡直是個前所未見的奇景!他們從沒有見過白人倒馬桶!

居民反應熱烈

當天較早的時候,諾爾弟兄花了好幾小時重新整理聖經書刊和冊子。這些聖經刊物是以往海外傳道員被驅逐出境前留下來的,其中很多已被蟲蛀,然而,完好的還有不少,足供諾爾夫婦次日早上從事公開見證之用。

諾爾弟兄憶述首天的傳道工作,說:「我和太太第一次在島上傳道,很想接觸這兒的居民,去認識他們,看看我們究竟會受到怎樣的接待。事情令我們喜出望外。我們在市中心開始見證工作,當時市內人口約6萬人。該天早上,我和太太不得不兩次回家,因為我們傳道袋裡的書刊已分發得一乾二淨,所以要回家多添些聖經刊物,好繼續分發。我們分發出去的書刊包括《『真理必使你們得以自由』》、《『王國近了』》,還有好些冊子,例如《『和平的君』》等。」

住戶許多時會說:「我留下你的刊物,好記念你的造訪,」或說,「既然這本書談及上帝,我很願意看看。」在頭兩個星期,諾爾夫婦分發了差不多200本書和幾百本冊子。由於居民很好奇,也樂意接待陌生人,因此,傳道員與他們攀談並不困難。諾爾夫婦受到這麼慷慨的接待,感到十分鼓舞!

諾爾夫婦不禁納罕,他們怎能跟這麼多人研讀聖經!然而,他們不久就察覺到,有些人只是因為禮貌而表現慷慨好客的精神,另一些人則是誠心渴望認識上帝的真理,好在生活上實踐出來。因此,諾爾夫婦必須把這兩類人加以區別。有些人的確希望學習聖經。諾爾弟兄回憶說:「我們抵達馬提尼克島時來接我們的那個人,介紹我們認識在他傢具工場裡工作的木匠和學徒。我們當晚就開始跟他們討論聖經,後來在同一週內還開始了另外兩個聖經研究。」

其中有兩個聖經學生是一對夫婦,名叫保羅和妮科爾·雅克蘭。他們一週研讀三次,進步很好。不久,他們開始跟諾爾夫婦一起從事逐戶見證工作。從那時起,傳道工作也有當地人參與了。

「嘟-嘟-嘟」

傳道員抵達一戶人家時,要先喊道:「嘟-嘟-嘟,有人在家嗎?」許多時屋內的人會回應說:「有什麼貴幹啊?」傳道員於是高聲說明來意,住戶會回答說:「請進來坐坐吧。」然後雙方才展開愉快的交談。

人們通常都願意跟傳道員交談。在那些日子,馬提尼克島的居民並沒有什麼生活壓力。雖然現今我們常常聽到人們說:「我沒有空,」以前卻很少聽見有人這樣說。然而,住戶最後往往說:「我明白你的話,但我並不打算脫離我先祖的宗教。」即使對方看來對真理有點興趣,但當傳道員問道:「我們可以不久再來探望你嗎?」住戶也通常會回答說:「如果是天主旨意的話。」

一般來說,居民都非常尊重聖經。然而,實際擁有聖經的人卻寥寥無幾。天主教的教士極力阻止人接觸到聖經。雖然這樣,有少數人卻擁有路易·塞貢所譯的基督新教法語聖經譯本。有些人的聖經是從沿街叫賣的小販買來的,有些是從隸屬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鄰人獲得的,還有些則來自福音派教會的信徒。

教士大感不安

耶和華見證人在法蘭西堡恢復傳道活動五個月後,天主教教會出版的一份報章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耶和華見證人是誰?」這個問題。文章以教士和堂區居民之間一段對話的形式發表。堂區居民問道:「神父啊,你認識耶和華嗎?」「當然認識!怎麼,你現在竟說起希伯來語來嗎?」接著文章對耶和華見證人作出一連串的詆毀,惡意歪曲他們的教訓。教會的一份冊子甚至登了一幅取笑諾爾姊妹的漫畫。

過了不久,雖然馬提尼克島上的王國傳道員數目寥寥無幾,他們的熱心卻令一個教士大感不安;教士大聲疾呼地說:「有數以千計的好人正逐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宗教認識十分膚淺。」情形就像耶穌基督在關於富翁和拉撒路的喻例裡所說的一樣,平民渴望從教士的桌子獲得零碎的靈糧充飢。——參看路加福音16:19-31

聖母像巡遊各地

幾年之前,在1948年,不少天主教徒的信心大受打擊。當時主教策劃了一個大騙局。他以隆重的儀式把一個馬利亞雕像從法國運來,在馬提尼克島各地巡遊。當時民眾對雕像歌頌讚美,狂熱的程度可說是空前絕後。教士們把「聖母像」放在一艘小艇上,艇底裝上輪子。他們拖著這艘有輪的艇走過大街小巷,沿途的群眾把錢財和珠寶放在艇上,藉此向聖母像致敬。當日馬提尼克島的居民,不論貧富都只戴金飾。結果,艇上積聚的財物價值相當可觀。

許多人仍然清楚記得當日的情景。瑪爾特·洛朗現在是個耶和華見證人,她回想當年「聖母像」抵達時的情景,說:「事情發生在1948年3月初一個星期六晚上。群眾擠滿了法蘭西堡薩凡納廣場的四周。忽然間,我們看見海面出現一點微小的燈光,大約在拉波因特-德斯-內格雷什一端附近。當時群眾非常興奮,齊聲喊道:『聖母』坐船來了!」皮埃蕾特·昂東尼再三上前,把供品放在艇上。她和丈夫用鮮花布置房子,並且掛上一條橫幅,寫著「願聖母降臨我家」等字樣。在這樣的氣氛下,人們的感情十分激動,於是紛紛慷慨解囊,一心認為聖母會顯靈。例如,有一個男子的女兒患了肌病,他於是用雙膝行走,尾隨那艘有輪的小艇,希望「聖母」會把他女兒的病治好。

後來,據報聖母像已運回法國,但這其實是個騙局。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有人發現聖母像被收藏在一個貨倉裡。後來據當地的傳聞透露,有一架飛機在海上墜毀,策劃騙局的主謀人物就在飛機上,當時他們正打算把收集得來的財物運走。大多數人都認為,那些騙子喪生是上主給他們的報應。時至今日,每逢有人提起這件事,耶和華見證人就把握機會向他們指出聖經對偶像崇拜的看法。——出埃及記20:4,5;詩篇115:4-8;約翰一書5:21

結婚而非只是同居

雖然奴隸制度已被廢除,有些非洲習俗卻仍然存留,墨守這些習俗的人只要繼續奉行天主教的各種儀式,就可以受教會所接納。結果,島上許多男女都只是同居而沒有正式結婚。諾爾姊妹在傳道期間不時會有住戶問她:「你有孩子沒有?」她答道:「沒有。」住戶接著追問:「那麼,你丈夫有孩子嗎?」當地男子跟不是自己配偶的女人生孩子是十分普遍的事。人要是想成為真基督徒,就必須捨棄這種違反聖經的生活方式才行。——希伯來書13:4

在馬提尼克島,第一個要面對這種抉擇的人是個婦人。她曾跟三個男子生了六個孩子。她開始研讀聖經時,正跟最小的孩子的父親同住。瑪格麗特·利斯萊不久就意識到,她如果要取悅耶和華,就必須作出很大的改變。(哥林多前書6:9-11)瑪格麗特於是要求同居男子跟她分手。她雖然健康不好,卻鼓起勇氣去應付經濟困境,獨力照顧六個兒女的生活。瑪格麗特在1956年受浸,後來成為馬提尼克島第一個特別先驅。

讓娜·馬克西曼跟同居的男子生了好幾個孩子,她也希望受浸。與她同居的男子曾多次答應,在下一個大會舉行以前,就會跟她註冊結婚。然而,他並沒有緊守諾言。1959年,另一個大會行將舉行,讓娜於是趁同居男子不在家時搬了。男子回來時大吃一驚,因為他不但發覺讓娜已離去,而且不少傢具也不翼而飛!鄰居毫不猶豫地告訴他讓娜搬到哪裡。他找到讓娜之後,極力懇求她回家;男子答應讓娜,只要給他兩星期的時間籌備婚禮,就一定會與她正式結婚。可是,讓娜毫不含糊地告訴他:「我回家的時候是在我們結婚那天,不是在結婚之前。」跟她同居的男子於是作妥所需的安排,十天後,他們終於正式結婚。不少姊妹也有類似的經歷。

耶和華見證人相信婚姻制度是上帝創立的,他們這個立場廣為人知。在勒沃克蘭村,當地的特別先驅雅克和皮埃蕾特·內爾松在一段頗短的時間內,為兩對新人作證婚人,而這兩對新人都在婚前同居了多年。這件事令勒沃克蘭村一名政府公務員大感驚訝。這個公務員有《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一書,但她現在答應傳道員,她會把這本書再讀一遍,因為她也跟一個男子同居而沒有結婚。她跟那兩個見證人結束談話前,用輕鬆的語調說:「既然已有兩對新人註冊,大概還會有第三對吧。」事情果然這樣。不久之後,這對先驅夫婦再次到公務員面前,為第三對聖經學生做證婚人。

擺脫酒癮

馬提尼克島出產的甜酒遠近馳名。這種酒由甘蔗製成,在島上隨處有售。許多人都喜歡喝這種酒,但喝得過量卻會損害健康。在50年代,人到酒吧只要付出5角錢(約合美金一角),就可以買到一大杯甜酒。酒吧通常給顧客一瓶酒、一瓶糖漿,以及幾片當地出產的青檸檬,讓顧客自行調酒。

聖經真理能夠幫助嗜酒成癖的人戒除酒癮嗎?的確能夠!(彼得前書4:3)第一個戒酒成功的是個婦人。她以往常常喝得爛醉如泥,以致別人很討厭與她相對而坐或與她交談。不但這樣,她還與一個男子同居,而這個男子跟她一樣有很深的酒癮。婦人後來認識了聖經的真理,結果幾個月後就戒除了酒癮,並離開與她同居的男子。所有認識她的人都留意到這種改變。婦人的健康比以往大有改善,工作表現也好得多,結果受到長期雇用作公務員。婦人後來領得補發的薪金,於是用這筆錢去參加1958年耶和華見證人在紐約舉行的「上帝的旨意」國際大會。現在埃莉薩·拉芬雖然已達90歲的高齡,仍經常向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她的基督徒品行也堪作模範。上帝的話語的確能夠幫助人擺脫酒癮。

島上核心地帶的傳道成果

人只要看看馬提尼克島的地圖,就會發覺這個島的地形看來環繞著法蘭西堡灣伸展。毫無疑問,傳道活動也集中在這個地區。海灣北面沿岸有三個彼此相鄰的城市,就是法蘭西堡、舍爾謝和勒拉芒坦。馬提尼克島差不多有一半人口住在這個地區。除了農業以外,島上大部分的活動都集中在這裡。傳揚好消息的工作也是首先在這裡展開。第一批本地的傳道員大部分都是來自這個地區的。

早在1955年,諾爾夫婦已開始到首都以外的其他地區向人傳講王國信息。他們花整天的時間傳道,到晚上才回家休息。他們在一週的星期五到勒拉芒坦傳道,下一週則到東岸附近的勒弗朗索瓦村作見證。接受真理的人逐漸多起來。讓娜·馬里-安奈絲、蘇珊·吉托、利利亞納·內拉爾,以及波萊特·讓路易,是勒拉芒坦的首批傳道員。在勒弗朗索瓦,戈達爾氏家庭、卡達斯塞氏家庭,以及皮埃爾·盧瓦索,先後接受了真理。社方後來派遣一些特別先驅到勒拉芒坦服務,他們包括瓦朗坦·卡雷爾和尼古拉·雷內爾。(卡雷爾弟兄後來成為分社委員會的成員。)現時那些地區和南面附近一帶總共有七群會眾。

有些人起初在靈性上看來進步得不錯,後來卻離開了永生的窄路。他們被生活的憂慮、物質主義和不道德的生活方式所擄去。然而,其他許多人卻把王國真理銘刻在心裡,像優良的土壤一樣不斷結出果子達多年之久。(馬太福音13:18-23)在早期歸附純真崇拜的人當中,大部分仍然忠心地事奉耶和華。有些弟兄在馬提尼克島受浸已有30多年,他們包括:萊昂和克里斯蒂安·貝萊、朱爾斯·努布爾、熱爾曼·貝爾托洛、文森特·馬勒、羅格·羅莎蒙德、艾伯特·納爾遜、文森特·澤博,以及菲利普·多爾多尼。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出來為耶和華服務,將他們對耶和華的摯愛表露無遺。他們現在雖然年事已高,仍繼續在會眾裡負起長老的職責。有些弟兄則已去世。圖桑·拉達就是已故的忠心弟兄之一。他冷靜的性情和親切的笑容長留在不少年長者的記憶裡。此外,還有許多弟兄姊妹也在真理裡是老前輩。他們當中有些已經去世,有些仍然活著;無論如何,他們都在信心和熱心方面堪作模範。年輕的一代正跟從他們的熱心榜樣,從而為年長者帶來莫大的喜樂。

婦女們忠心地宣揚好消息

在早期的日子,教育部有幾名女教員投身於另一種意義重大的教育工作,致力於教導人認識上帝的話語。絲泰拉·內爾齊就是這些教員之一。她在這班人當中是最先受浸的。絲泰拉雖然要照顧年老的母親,卻繼續熱心從事傳道工作。她的母親後來在102歲的高齡去世。此外還有女校長安德琳·佐佐爾,她在維護上帝話語的真理方面卓有成效。慧克托·富斯姊妹(現名拉欣芒)雖然面對猛烈的家庭反對,卻仍然在信仰上保持堅定。富斯姊妹的好榜樣對兒女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她有一個兒子現在是基督徒長老,多年來一直忠信地服務;女兒瑪萊內則在馬里當海外傳道員。

有些弟兄姊妹由於年老或患病,已完成了基督徒的賽程。萊奧妮德·波皮庫爾姊妹是這些忠貞的傳道員之一。她提早退休,從事先驅工作有16年之久。波皮庫爾姊妹在1990年去世,她的女兒雅克莉娜現今在法屬圭亞那當海外傳道員。埃瑪·于爾敘勒姊妹在維護聖經真理方面立下優良的榜樣,並且努力幫助兒女行走耶和華的道路。于爾敘勒姊妹有三個女兒加入了先驅的行列,她的兒子亨利則是馬提尼克島分社委員會的成員。

薩拉·諾爾姊妹在43年前到馬提尼克島做特別先驅,現今已82歲了,但仍然熱心參與全時服務。雖然傳道地區做得相當頻密,她在分發《守望台》和《儆醒!》方面卻成績卓著。諾爾姊妹在商業地區傳道時敏於運用社方的建議,結果得以進入大部分的政府辦公室作見證。市政廳、警察總部、市政工程部和其他許多地方,都是她的雜誌路線。在有些月份,她所分發的雜誌多達500本。諾爾姊妹在馬提尼克島逗留期間,總共分發了11萬1000多本雜誌。

水往山上流

馬提尼克島有很多崇山峻嶺。據說一位英國海軍上將想使國王喬治二世對該島的地勢有個概念,於是把一張紙弄皺,拋在桌上,說:「陛下,這就是馬提尼克島了。」克里奧耳語有一句箴言說:「水不能往山上流。」可是在馬提尼克島,有一種水卻往山上流。歷史悠久的法蘭西堡地勢位於海平,在群山環繞之下。多年來聖經真理之水一直流往這些山上。——啟示錄22:17

1956年,島上只有7名傳道員和3名先驅,但他們總共分發了5000本書、9000多本雜誌和許多冊子。大部分刊物都是在公共汽車總站分發出去的,接受刊物的乘客來自島上各地。諾爾弟兄和妻子也到市場向人分發雜誌;此外,附近有不少酒吧都是他們的傳道地區。因此,當村民返回山上的住所或前往更遠的地區時,袋裡常會有些寶貴的聖經刊物。

「不要放棄聚會」

諾爾夫婦抵達馬提尼克島後僅幾個星期,就開始鼓勵聖經學生參加聚會。(希伯來書10:23-25)有幾個聖經學生遵囑而行,舉行聚會的地點是法蘭西堡皮謝萬山上一間簡陋木屋的起居室。不過,起居室只能容納十個人左右。諾爾夫婦從事傳道工作的時候,常常有住戶問他們有沒有聚會的地方,因為他們很想參加聚會。因此,這些海外傳道員很想找著一個較適當的聚會地方。

第一批海外傳道員曾在法蘭西堡一間酒店暫住,酒店的經理仍然記得他們。這個經理同意在星期日下午把餐廳的膳堂開放給見證人使用,因為餐廳在星期日是不營業的。餐廳位於舍爾謝街;這條街道以法國一個政治家命名,為要記念他草擬在1848年4月27日頒布的法令,定下廢除奴隸制度的條件。大教堂也坐落在同一條街上。見證人既有一個較佳的聚會地方,於是以為一定會有更多人前來參加聚會。可是有一段時期,聚會人數只有5至10人,但膳堂卻可以容納百多人。每逢他們邀請別人參加聚會,對方通常答道:「只要是上主的旨意,我一定來。」可是很少人認真想想聖經,表明上帝在這件事上的旨意是什麼。

馬索太太是個退了休的教師,她常常先去參加教堂的禮拜,然後才到見證人的聚會所聆聽聖經信息。艾麗斯·拉敘斯在教堂當清潔工人,她也出席這些聚會。後來她們兩人都成為耶和華手下忠心的見證人。見證人所需要的,其實是一個跟出席人數較相稱的聚會所。

幾個月後,他們的聚會地點遷到法蘭西堡克萊里埃的五月花別墅,當時這個地方是海外傳道員之家。絲泰拉·內爾齊開始參加聚會。有一次,她在聚會裡聽到一句話令她大感詫異。她後來回憶說:「主席說:『這座房子是全馬提尼克島最重要的房子!』」她接著說:「我後來才看出他的話其實說得很對。雖然這座房子平平無奇,長椅是用貨箱的木板製造的,椅上鋪上薄紙板充當坐墊,可是在這座房子裡,人可以學習認識耶和華上帝的旨意,以及他和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偉大品格。所以,這座房子的確是島上最重要的房子!」

1960年,傳道員的數目增至47人。見證人再次需要物色一個較寬敞的聚會地方。阿德里安娜·魯迪爾住在貝勒維,她把住所樓下的兩個房間給我們使用。兩年後,她建議我們把餘下的牆拆去,以便擴充聚會的地方,而她則搬到樓上居住。僅在兩年內,傳道員的數目增至94人,比以往多了一倍。此外,我們總共有177個聖經研究。由於有些傳道員住在法蘭西堡的另一邊,成立另一個小組看來是明智之舉。這個小組在伊諾埃·皮西的家裡舉行聚會,地點位於法蘭西堡南部一個稱為聖泰雷斯的小社區。

聚會人數繼續增加。到1964年,傳道員的平均數目是157人。為了容納所有出席聚會的人,見證人在法蘭西堡的貝勒維購置了一所房子,改裝為王國聚會所。五年後,一幢新的王國聚會所在鎮上的另一個地點落成。塞澤爾和埃爾維勒·卡西馬仁慈地讓見證人在他們住所的混凝土屋頂上興建一個王國聚會所。

出席大會的人數寡少

第一個大會在1955年舉行,地點是諾爾夫婦的家裡。有27名見證人從瓜德羅普遠道而來,為要鼓勵馬提尼克島上的5名見證人。出席人數不及40人。雖然這樣,大會的節目卻向弟兄們提供了一桌豐盛的屬靈筵席。信徒同工能夠在這種充滿友愛的屬靈氣氛下聚首一堂,的確是賞心樂事!

在那些日子,聚會很難準時開始。遲到的人有時會鬧出笑話來。在1956年一個大會的示範裡,一個弟兄扮演教士,到別人家裡勸人不要閱讀耶和華見證人的刊物。這個弟兄當時蓄有鬍子,穿著長袍扮演教士的角色。一個感興趣人士遲來了,不知道這只是個示範罷了。散會後,他有感而發地說:「我不同意那個教士的話。既然耶和華見證人並沒有上教堂搗亂,他也不該到這兒來搗亂!」

在東北岸傳揚自由的信息

後來,弟兄們意識到他們也必須在遠離首都的地區展開傳道工作。馬提尼克島的西岸瀕臨加勒比海,東岸則面對大西洋。東岸直接受到貿易風所吹襲,所以雨量多、濕度高。那些地區的山嶺和高原雨水充足,作物豐富,出產包括甘蔗、蔬菜、香蕉和其他水果。較大的村莊大多位於沿岸一帶,靠捕魚為生。

這個地區也擁有買賣和解放奴隸的歷史背景。在格洛蘭村,有些地名使人想起那個時代來,例如「自由民之谷」和「大屠殺谷」等。雖然當地的奴隸制度已經廢除,可是當耶和華見證人向居民傳講上帝王國的信息時,發覺一般人仍然需要獲得解放,好擺脫偽宗教和迷信的奴役。他們惟有接受聖經的真理,才能享有這樣的自由。

打碎偶像、拋在街上

巴斯潘特位於海島的北岸,距離法蘭西堡50公里。1954年11月1日,海外傳道員首次到這個地區展開傳道工作。巴斯潘特的居民以打魚和務農為生。通往這個村莊的路途十分陡峭;在雨季期間道路一片泥濘,尤其難行。在有些地方,海外傳道員甚至無法開動他們的小型機器腳踏車,只好下來用手推車。

傳道員希望探訪村裡一個女校長。這個女校長曾在法國遇到耶和華見證人,還訂閱了《儆醒!》,可是她的訂閱已經滿期。這次探訪的確富於成果。女校長透露,她以往雖然一度向人傳授教義,可是由於教士在講道時對婚姻毫不尊重,她就不再上教堂了。她對於聖經有關魂的主張,以及人能夠在地上樂園裡享永生的希望,表示很感興趣。不久之後她返回法國,後來更獻身給耶和華而受了浸。

這位女校長在馬提尼克島頗有名望,而且被視為熱心的天主教徒。她從法國返回馬提尼克島後,著手把家裡大大小小的偶像全部打碎,拋在門前讓垃圾車運走。試想想這件事在社區裡造成多大的衝擊!(參閱申命記9:16,21。)教士勃然大怒,於是發表了一些措辭凌厲的佈道演講,強烈譴責這個前度天主教徒的行為。這件事發生之後,人人都談論他們所謂的克雷桑太太的宗教。現今迦布麗埃勒·克雷桑已88歲;自從她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以來,42年已過去了。這幾十年來,她一直努力實現這個熱切的心願:「但願我一生的每一刻都為耶和華帶來讚美。」

克雷桑姊妹有一個鄰居也是天主教徒。由於聽到教士以這麼惡毒的口吻抨擊克雷桑姊妹,她決定向克雷桑姊妹問個明白。鄰居名叫萊奧妮·迪克泰伊,有11個兒女,丈夫是當地的郵差。萊奧妮深信自己從克雷桑姊妹所聽到的是真理,於是開始教導兒女明白聖經。後來她和九個兒女都獻身受浸而成為見證人。若干年後,她的女兒埃德嘉跟熱拉爾·特里維尼弟兄結為夫婦,熱拉爾後來成為分社委員會的成員。

克雷桑姊妹幫助萊奧妮·迪克泰伊認識聖經真理之前十年,他們的鄰居若爾熱特·約瑟夫從基督復臨派的一首詩歌裡聽到耶和華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引起了她的興趣。後來她的鄰居迪克泰伊太太告訴她,有一個女士剛向她解釋過耶和華的話語。她渴望知道更多關於耶和華的真理。結果,她和八個兒女,後來還有她的丈夫,都成為耶和華見證人。

在馬提尼克島近大西洋的北岸,這幾個家庭構成了純真崇拜的核心。傳道員把真理的種子從巴斯潘特撒播到大西洋海岸的市鎮和村莊去。結果,在格洛蘭、馬里戈特、聖瑪麗、特里尼泰、勒羅貝爾,以及內陸的阿茹帕布永、韋爾普雷和格羅莫訥,真理的種子都得以茁長開花。

先驅們沿著東部海岸熱心地向人傳講真理。寡居的奧絲曼·萊昂德爾在1965年搬到聖瑪麗居住,她開放自己的家作為聚會的地方。婭卡德·貝爾維和瑪麗斯·芒敘埃拉是來自瓜德羅普的特別先驅,在1967年12月抵達勒羅貝爾。雖然受到當地天主教教士的猛烈反對,她們卻不屈不撓地繼續執行服事職務。1970年,婭琳·阿代拉伊德和雅克莉娜·波皮庫爾開始在格洛蘭展開見證工作。在那裡,婭琳運用聖經的真理,幫助了一個行巫術的女士擺脫鬼靈的控制。三年後,三個先驅——媚謝勒、讓娜·于爾敘勒和若莎特·梅里納——來到當地協助傳道工作進行。這些姊妹放棄了教師的職位,到格洛蘭當先驅。她們其實正致力於一種更重要的教育工作,教導人認識帶來永生的真理。

教士為什麼想獲得《真理》書?

讓娜·于爾敘勒回憶說:「1974年,社方寄了一封信給我們,是一個住在格洛蘭的人寫的。那個男子很渴望獲得耶和華見證人出版的刊物,尤其是《導至永生的真理》;他說他曾在別人家裡看過這本書。我們在第二天早上前往探訪這個男子。我們以往沒有聽過這人的名字,但後來從郵差口中獲知,原來這人是堂區的教士。這令我們大感意外!

「我們於是去教士的住宅找他,但不禁納罕我們會受到怎樣的接待。那個男子自我介紹後,就用冷冰冰的口吻說他不願跟我們交談,他只是對我們的刊物感興趣罷了。我們實在莫名其妙。後來社區裡的人常常告訴我們,在某些問題上,教士的解釋跟我們的一模一樣。所以我們推斷,那個教士顯然運用我們的刊物去準備他的佈道演講。」

尋找上帝而真的找著

1967年,社方加派四名特別先驅到馬提尼克島服務,並成立了後來的特里尼泰會眾。這四名特別先驅是奧克塔夫·泰利斯和妻子婭爾維娜,以及埃利和呂塞特·雷加拉德夫婦。埃利·雷加拉德抵達後第二天,就出去向人傳道。他從哪裡開始呢?埃利向前直走,不理會馬路兩旁的房子,一直走到穆圖薩米太太的門前叩門。埃利從沒有見過這個女子,以前也沒有人把這人的名字告訴他。就讓穆圖薩米太太自己敘述事情的經過吧:

「我自小就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並且曾在一間由教會主辦的日間託兒所裡工作多年。可是,教會裡的偽善使我非常失望。我對教會的熱心就日漸冷淡了。後來當我最大的兩個兒子可以報名接受天主教教育的時候,我的天主教姻親力勸我讓孩子接受天主教教育,但我那左傾的丈夫卻極力反對,加上我那屬於基督復臨派的姊妹的影響,我實在感到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樣做才好。我晚上用很長的時間向上帝禱告,希望他幫助我找著解決方法。就在第二天早上,雷加拉德弟兄到我家探訪,介紹自己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他是直接前來我家的,而我就是在特里尼泰第一個跟他交談的人。」

八個月後,莉塞特·穆圖薩米和丈夫都受浸成為見證人,而她的丈夫也捨棄了共產主義的思想。時至今天,三十多年已過去了,他們整家人仍繼續事奉耶和華。他們有三個兒子是會眾的長老。不錯,正如聖經說,人只要誠心尋求真神,就必能找著。——使徒行傳17:26,27

在這個地區裡,傳道工作的確富於成果,有幾群會眾相繼成立。特里尼泰的一群會眾後來還發展成六群——兩群在勒羅貝爾,一群在聖瑪麗,一群在格羅莫訥,一群在韋爾普雷,還有一群在特里尼泰。所有會眾都不斷擴展,為耶和華帶來榮耀讚美。

教士發動攻擊

長久以來,島上的居民在靈性上一直受教士所蒙蔽;鑑於在馬提尼克島各處,教會的勢力正日漸衰退,教士們對此大為憤怒。1956年,兩個女孩到巴斯潘特探望一個已故鄰居的親人。教士知道這兩個女孩正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於是向她們泄憤,指責她們是叛道者,還恐嚇說她們會受到地獄永火的懲罰,因為她們不再上教堂望彌撒。其中一個女孩堅定地反駁他的指控,教士老羞成怒,狠狠地摑了女孩一記耳光,然後怒氣沖沖地駕著他的吉普車走了。

在勒羅貝爾,自從兩位先驅姊妹在1967年抵達後,教士就禁止堂區居民接待見證人。有一天,教士怒不可遏,差點兒用汽車把先驅撞倒。教會傳單所發出的嚴厲警告措辭越來越強烈;教士更在講壇上大力抨擊他們所謂的「撒但臣僕」,聲稱這些人「弄得天主教會雞犬不寧」。

其他教派也跟天主教會攜手發動攻擊,尤其是福音派教會,更誣告我們不相信耶穌基督。他們也譴責我們不尊重安息日,說大部分見證人只是假裝虔誠罷了。曾有一段時期,弟兄們跟那些教派的教士作沒完沒了的討論,往往討論至深夜,卻毫無結果。通過忠信睿智奴隸階級的幫助,我們逐漸學會善用自己的時間,專注於尋找與綿羊相若的人,因為這些人才真正渴望聽到好牧人耶穌基督的聲音。

然而,那些討論也偶爾產生好結果,打開了一些綿羊般的人的心眼。法蘭西堡的朱爾斯·努布爾就是這樣的人之一。他留意到教士假裝引用聖經,其實只是信口開河,想支持他們認為基督徒應當守安息的主張。(參閱羅馬書10:4;歌羅西書2:13-16。)現在,努布爾弟兄是耶和華見證人當中的長老。特里尼泰的熱特呂德·比瓦爾曾是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友,有一回,她教會的牧師跟奧克塔夫·泰利斯辯論,而奧克塔夫和妻子婭爾維娜是當地的特別先驅。在這次辯論裡,熱特呂德留意到教士說話並不忠實。多年後,儘管年老多病,比瓦爾姊妹仍然忠貞地與耶和華的組織共事。

火山下的居民願意聆聽嗎?

聖皮埃爾、勒普雷舍、勒卡爾貝、勒莫訥魯日,都是馬提尼克島西北部的市鎮,這些市鎮全部位於培雷火山附近。1902年,培雷火山爆發,結果聖皮埃爾完全被毀,三萬居民喪生。培雷火山就是因這場慘劇而變得廣為人知。

關於在該年5月8日發生的火山爆發,人們仍然記得,由於聖皮埃爾的居民沒有理會警告,不肯逃離家園,後果才這麼嚴重。曾有一個月的時間,火山不斷噴出濃煙、火山灰和碎石。此外,聖皮埃爾也被火山灰所覆蓋,已有二十五人在火山泥流中喪生。居民雖然十分擔心,卻仍然不願逃生。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們相信生死有定;另外,當地的領袖們——包括教士在內——都呼籲居民留在鎮上。今天,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正迫在眉睫,上述幾個因素也影響到人們對於聖經警告的反應。——約珥書2:31,32

馬提尼克島有許多居民都是宿命論者。每逢遇到困難,他們會聳聳肩說:「這是上主的旨意。」為了幫助他們推理,我們常常引用培雷火山爆發的事例。我們問道:「假如這些事都是『上主的旨意』,為什麼這次災難的惟一生還者,是個被單獨囚禁在監獄地窖裡的罪犯,但所有『好基督徒』、教堂和『聖人』卻全都遭殃呢?」

在60年代早期,法蘭西堡的傳道員頗常到火山附近的市鎮,向當地居民傳講王國信息。可是一般人卻深受懼怕人的心理所影響。他們擔心:「人家會怎樣說呢?」由於害怕受鄰舍排擠,人人都不願跟耶和華見證人來往。1962年,沙爾龐捷氏家庭從法國遷到聖皮埃爾東北面的勒莫訥魯日鎮居住。妻子馬德萊娜是個特別先驅。多年以來,她和丈夫勒內一直在這個地區撒播王國真理的種子。

然而,在馬提尼克島北部,教會的勢力仍然很大。那裡有些廣大的種植園,是由富裕的地主所管理的。這些地主是第一批移民的後代,跟天主教教士的關係如膠似漆。在馬提尼克全島,這些白人接受真理的實在寥寥無幾。

擺脫恐懼人的心理

雖然一般居民都不願意跟耶和華見證人來往,可是在60年代中期,約朗·奧唐斯和妻子貝爾納黛特卻因為深愛耶和華和他的話語,於是毅然採取行動。為了這緣故,他們的信心經歷什麼考驗呢?他們說:「由於我們是最先接受『新宗教』的人,社會就排擠我們。我們經歷到一段充滿考驗的時期。在一年之內,我們有兩個孩子在意外中喪生,有些人於是說這是天主給我們的懲罰,因為我們背棄了天主教。可是,由於認識有關耶和華的真理,我們得以在信仰上保持堅定。」

約朗的雇主是當地的白人,他受到教士慫恿,要迫使約朗重返天主教會,不然就把他解雇。然而約朗卻不肯妥協。最後,雇主並沒有真的把他解雇,因為約朗是個勤懇的工人。雖然約朗和妻子還經歷其他困境,他們卻繼續忠貞地事奉耶和華。

1968年,帕爾韋爾氏家庭從法蘭西堡遷到勒莫訥魯日。後來,加入純真崇拜的人逐漸增加。現今勒莫訥魯日有一群會眾,有60名傳道員。

更多傳道員到火山區服務

安娜瑪麗·比巴和婭萊特·吉龍迪都是特別先驅;自1972年以來,她們一直堅忍不拔地幫助聖皮埃爾、勒卡爾貝和勒普雷舍的居民認識真理。雖然她們向人宣講和平的信息,有時居民卻向她們投擲石子,或用掃帚打她們。在那個地區,不少婦女接受真理後遭丈夫猛烈反對。可是,這些婦女繼續表現良好的品行,結果,隨著時間過去,她們的丈夫通常都給妻子較大的宗教自由。——彼得前書3:1,2

在服事職務方面,年長的朱爾·馬蒂農也立下堅忍不拔的榜樣。他在聖皮埃爾服務已有二十多年。在60至70年代期間,當地的聚會地方相當簡陋。後來,約翰·沙維尼,以及勒穆瓦納一家和帕帕亞一家等熱心弟兄,先後遷到聖皮埃爾服務,結果在當地成立了一群優良的會眾。現在他們擁有一幢美輪美奐的王國聚會所,可容納200人。這足以證明,耶和華見證人的團體已在火山區確立起來了。

爬上芒果樹過夜

早在1955年,王國信息已傳到勒拉芒坦。可是,當地渴望敬拜耶和華上帝的人仍然要面對嚴峻的考驗。不過,反對並非總是來自教士。一般來說,馬提尼克島的男性都以男子氣概為榮,不少男子對妻子頗為專橫。婦女要是渴望敬拜耶和華,就往往受到丈夫虐待。

勒拉芒坦一位基督徒姊妹回憶說:「我是在1972年接觸到王國信息的,這使我的靈性渴求真正獲得滿足。可是,丈夫不許我研讀聖經。我於是暗地裡繼續學習真理。後來丈夫發覺這件事,就把我的聖經和研讀課本通通燒毀,還把我痛打一頓。他甚至決定搬家,希望這會終止我對聖經的興趣。

「後來我開始參加聚會,丈夫就把大門鎖上,不許我回到家裡。我常常要在陽台下露宿。丈夫甚至把一切能夠讓我棲身的地方拆毀,連雞舍也不放過。他常常向我拳打腳踢,我許多時連吃的東西也沒有。有一次,他甚至在半夜拿起大砍刀來追殺我呢!為了逃避他,我不得不拼命地跑,穿過叢林,爬上一棵芒果樹。幸好他的手電筒突然失靈,我才逃過他的追趕。他花了好幾個鐘頭尋找我,甚至在我藏身的樹下經過。那時我正蜷身躲在樹上,不斷向上帝禱告。我整晚就在芒果樹上度過。」這個婦人終於在1977年受浸。她的女兒後來也採取堅定立場事奉耶和華。

擺脫迷信和坎博華 的枷鎖

人由於與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把所學到的真理應用出來,結果得以在許多方面享有自由。馬提尼克島的居民有不少信仰和習俗,是源自非洲的宗教儀式和迷信觀念的,後來由天主教會加以採納。有些居民在多年前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他們至今仍然記得自己曾受什麼迷信觀念所奴役。

他們記得每逢耶穌受難節,人必須先吻吻十字架,然後才可以做其他事。為了記念基督,當天他們絕不可使用釘子或錘子。他們也不可用鏟或耙來掘地,因為據稱他們如果這樣做,「地就會流血」。次日,亦即星期六早上,天主教教堂會響起鐘聲來,據稱這會使人人都得福。但是人要是想獲得祝福,就必須在鐘聲響起後,縱身投進河裡或海裡。他們也會為生病的孩子沐浴,搖動那些患了佝僂病的人,好使這些人也獲得祝福。

有些見證人記得每逢有喪事舉行,人們會按照慣例出席「喪禮舞會」。這種守靈舞會十分嘈吵,人們會大聲擊鼓、載歌載舞,並且講述一些在克里奧耳人當中流傳的故事。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防止死者的鬼魂在房子裡留連不散。

人們雖然甚少閱讀聖經,但很多人都把聖經視為一種神聖物品。他們喜歡把聖經翻到詩篇的某一篇,然後在其上放一把剪刀。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驅走邪靈。

他們也沒有忘記巫醫調製的飲劑。坎博華 是個克里奧耳詞語,據說這個詞語源自一個法文片語,意思是「快喝下吧!」人們用坎博華 一詞去指巫醫為病人所開的神奇飲劑。雖然這種飲劑其實並沒有什麼靈效,不少巫醫卻憑著為病人開這種飲劑而致富。人歸附純真崇拜,就能夠擺脫上述種種迷信了。

在南部地區展開傳道工作

勒馬蘭、聖安娜和勒沃克蘭都是馬提尼克島南端沿岸的村莊,里維耶爾皮洛特則稍為接近內陸。這些地方有不少潔白的沙灘,湛藍的海水下滿布珊瑚,令遊客深受馬提尼克島所吸引。這些地區的居民有些也成為耶和華的讚美者。

在這些村莊當中,最先有機會聽見王國信息的是里維耶爾皮洛特。事情的經過怎樣?瑪吉·普呂當醫生剛在法國完成她的醫科課程,在她返回馬提尼克島以前,耶和華見證人曾向她談及上帝對人類所定的仁愛旨意。因此,她返回馬提尼克島以後就與見證人取得接觸。薩拉·諾爾姊妹於是跟她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普呂當在1959年受浸。普呂當姊妹在醫療工作上經常接觸到許多人,有些甚至是來自鄰近村落的。因此,普呂當姊妹有機會把自己從上帝話語所學到的真理告訴他們。

有些傳道員從法蘭西堡前來,到這些地區從事見證工作。在那些日子,擁有汽車的見證人不多,因此,他們通常租個「罐」前往那些地區去。所謂的「罐」其實是一種小型公共汽車,形狀看來像個油罐,所以俗稱為「罐」。傳道員整天在地區裡向人作見證。他們首先探訪村裡的居民,然後探訪住在山上的人。最後,他們會在芒果樹的蔭下一起研讀《守望台》,一天的活動就這樣結束。

後來,社方派出更多特別先驅到這些地區從事傳道工作。其中一位先驅是70歲的瑪麗·德馬,是從法國來的。瑪麗勇於面對逆境,而且富於幽默感,是年輕人的好榜樣。1963年,社方把塞菲拉·馬蒂農和若爾熱特·夏爾這兩位特別先驅派來協助當地的新傳道員。在鄰近的各村落,例如勒沃克蘭、勒馬蘭和聖安娜,特別先驅們多年來不斷努力耕耘,直至70年代才開始看見成果。這些先驅包括勒沃克蘭的絲特凡妮·維克托、莫尼克和歐仁妮·庫蒂納。歐仁妮的勇氣尤其可嘉。她接受過大手術之後變成殘障,必須倚靠拐杖才能走路,而且說話能力也大受影響,可是,她卻繼續從事正規先驅工作。

1966年,社方派出兩位特別先驅到里維耶爾皮洛特服務,她們是安娜瑪麗·比巴和婭萊特·吉龍迪。兩年內,當地就有一群會眾成立。1970年,社方加派兩位特別先驅到勒馬蘭工作,她們是埃萊娜·佩拉謝和泰蕾茲·帕德拉。在1975年以前,這些地區的弟兄姊妹必須遠赴里維耶爾皮洛特參加聚會。由於耶和華大大祝福當地的傳道工作,結果,幾個村落都先後有會眾成立;這些村落分別是勒馬蘭(1979年)、勒沃克蘭(1984年)、聖呂斯(1993年),以及聖安娜(1997年)。現在這些村落都有一間舒適美觀的王國聚會所,會眾的屬靈情況欣欣向榮,傳道員孜孜不倦地照料當地居民的靈性需要。

找著適當場地舉行大會

不久之後,弟兄們需要有一個較適當的地方去舉行環務和區務大會。當時可用的場地是一些稱為帕羅特(意即茅舍)的舞廳,因為這些舞廳的四周設有用棕櫚樹枝編成的圍欄。認識真理時日較久的傳道員還記得,有多年之久,區務大會是在凱利和塞奇魯什的舞廳舉行的。可是,過了相當時間之後,這類場地已無法容納大會的聽眾了。

弟兄們於是設計了一個用鋼鐵搭成的活動「會堂」,這樣,弟兄們就能夠在島上的任何地點舉行大會了。由於每個村落都有足球場,因此,曾有多年時間,我們在島上各處的足球場搭起活動的大會堂供舉行環務大會之用。這在各地作了一個多麼優良的見證!村裡的見證人也從大會獲得莫大的鼓勵!

至於區務大會,則在法蘭西堡的路易阿基利(室內)運動場舉行。我們還記得,1978年「勝利的信心」國際大會就是在那裡舉行的,當時治理機構成員布夫弟兄是主要講者。布夫弟兄在演講裡說:「我們絕沒有理由對耶和華的組織失去信心。只要我們信心堅定不移,最後必定能夠獲得勝利的獎賞。耶和華是永不會叫他的忠僕失望的。」當時在場聆聽的2886人都深受大會的節目激勵。

引人入勝的聖經戲劇

第一齣聖經戲劇在1966年演出,內容的確令人難忘。當時我們並沒有錄音機去播放戲劇所用的盒式磁帶。參演者都必須緊記台詞,然後憑記憶念出。戲劇的內容基於耶利米的事跡,幾乎長達兩小時!此外,演員的走動必須配合分設在舞台各處的擴音器。這還不止,由於當時馬提尼克島的見證人數目不多,有些演員必須扮演幾個角色,在換幕的時候要迅速換上另一個角色的戲服。演出這齣戲劇可真吃力!然而,觀眾卻看得非常入神、津津有味。

弟兄們還要製造音響效果。為了模仿雷聲,他們在後台擊打一塊波紋鐵皮。弟兄把廳堂的電燈關掉,另一個弟兄則在舞台頂上用閃光燈製造閃電的效果。島上消息傳播得很快。每逢大眾聽聞我們即將演出聖經戲劇,電視台就會差派代表攝錄我們綵排的經過。他們播出這些排演,為大會作了很好的宣傳。

既拆毀,又建造

在馬提尼克島,不少謬誤道理和迷信觀念在人民心裡根深蒂固、堅如堡壘。但毫無疑問的是,耶和華話語的真理卻能把這些「堡壘」一一拆毀。耶和華的受膏僕人就像預言者耶利米一樣,受上帝委派「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同時又「建立、栽植」。(耶利米書1:10)因此,耶和華見證人除了把上帝話語所譴責的道理加以揭發以外,還運用這話語去幫助謙卑的人「穿上新品格;這種品格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在真實的正義和忠貞裡創造的」。——以弗所書4:24

由於有越來越多人滿懷感激地響應上帝的話語,因此,其他建造工作也是急需的。耶和華見證人在馬提尼克島的數目持續增加——從1975年的1000人增至1984年的1500人;到1986年,人數更增至2000人。會眾聚會的出席人數常常比傳道員人數多一倍,出席受難紀念的人甚至更多。為了容納更多與會者,弟兄需要更多王國聚會所。當地總共興建了20間王國聚會所,每一間都能容納250至300人。此外,社方也需要有適當的設備供分社辦事處使用。

重要的一步

經過多年孜孜不倦的搜尋後,弟兄們終於找著一塊位於山上的地皮;這塊地俯瞰法蘭西堡的市中心,可以望見景色宜人的海灣。一件異乎尋常的大事行將在馬提尼克島發生了。

在當地的弟兄當中,有充分技能而又能夠參與全時服務的人非常有限。因此,治理機構授權給分社,從外國邀請具備充分技能的見證人前來協助。第一個志願工人在1982年2月抵達,他是來自法國的建築師,羅貝爾·魏因扎弗朗。幾天後,西爾萬·泰貝熱從加拿大抵達,負責督導建築工地的活動。幾星期後,另外大約20個來自加拿大的弟兄姊妹,以及一些馬提尼克島的志願工人也陸續加入服務,於是整個建築隊伍就這樣組成了。當地的弟兄全力支持這項建築工程,不但努力把工作做好,還按自己的能力慷慨捐輸,有些人甚至捐出金銀首飾。弟兄們在這宗工程上所表現的熱心、團結和愛心,向外界人士作了一個多麼優良的見證!

既然弟兄們致力於興建分社的工程,他們有沒有因此就忽略了當時馬提尼克島的傳道工作呢?剛相反,傳道工作倒有顯著的擴展。1982年3月,地區裡有1267位活躍的傳道員,其中有19位是正規先驅,另外還有190位輔助先驅。工程在1984年完成時,傳道員的數目增至1635人,4月份有491位輔助先驅。這證明耶和華的確祝福我們的努力。

王國工作的進展並非至此為止。分社的呈獻禮在1984年8月22日舉行,治理機構成員約翰·巴爾弟兄發表了一個演講,主題是:「與耶和華的組織一同向前邁進」。新建成的分社辦事處及伯特利之家共有四層,巴爾弟兄描述這座建築物「是一項非常優良的工具,足以應付日益擴展的王國工作,並為耶和華的羊提供更佳的服務」。出席呈獻禮的基督徒同工來自多個國家,其中有四位在差不多34年前被馬提尼克島當局驅逐出境的海外傳道員。他們目睹耶和華大大祝福這個加勒比海小島上的僕人,都欣喜不已。

成熟弟兄提供寶貴協助

弟兄們所獲得的幫助,當然不只是建築物罷了。社方也派出弟兄,以仁愛的方式督導當地的工作。1977年以前,馬提尼克島的傳道工作一直由瓜德羅普分社督導。當時,馬提尼克島的周遊監督和屬靈牧人都是來自這個姊妹島的。認識真理時日較久的傳道員都會記得皮埃爾·揚克和尼古拉·布里薩爾這兩位弟兄。後來,從1963年起,阿爾芒·福斯蒂尼弟兄開始經常探訪各群會眾。

其他周遊監督也對工作大有貢獻。他們的做事方式和性格各有不同,卻一同合力在靈性上造就會眾。多年以來,格扎維埃·諾爾弟兄一直為當地的會眾服務。此外,讓-皮埃爾·溫采克和妻子珍妮對於會眾也有很大貢獻。戴維·莫羅和妻子瑪麗萊納周遊探訪馬提尼克島和法屬圭亞那的各會眾,當時法屬圭亞那的傳道工作是由馬提尼克島分社照料的。莫羅弟兄在馬提尼克島分社獲得適當的訓練,因此,當法屬圭亞那分社成立之後,他奉派到那裡作分社委員會的統籌者。克洛德·拉維涅和妻子羅絲·瑪麗在法屬圭亞那的庫魯當海外傳道員,後來奉派到馬提尼克島從事環務工作。現今他們在幾內亞共和國從事海外傳道工作。還有其他弟兄曾從事環務工作一段較短時期;由於他們的辛勞和忠誠,弟兄們對他們永誌難忘。對已婚的弟兄來說,他們的妻子不但是寶貴的友伴,同時也是會眾姊妹的好榜樣。現時,阿蘭·卡斯泰爾內奧和莫伊西·貝萊,以及他們的妻子,正探訪兩個環屬下的各群會眾。平均來說,每群會眾大約有五位長老、七位服事僕人。

雖然馬提尼克島只是個小島,治理機構成員也對島上耶和華的僕人提供仁愛的督導。奇蒂、薛力克、克賴恩、傑克遜、巴雷、韓素爾,以及其他帶務監督,曾先後前來探訪。伯特利家庭的12位弟兄姊妹,以及馬提尼克島其餘的耶和華見證人,都深深賞識這些探訪。

耶和華「看顧低微的人」

詩篇執筆者大衛寫道:「耶和華雖高,仍看顧低微的人。」(詩篇138:6)門徒雅各也指出,上帝「賜分外恩慈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馬提尼克島有許許多多的例證,表明耶和華的確賜恩給這樣的人。

在法蘭西堡,克里斯蒂安·貝萊和妻子勞蕾特就經歷到耶和華的分外恩慈。馬提尼克島上各種不同的宗教令他們深感混亂。究竟哪一個宗教才是上帝嘉許的呢?後來克里斯蒂安·貝萊讀到啟示錄22:18,19的經文,他覺得自己已找著了回答這個問題的方法。究竟哪個宗教沒有擅自增添或刪減上帝的話語呢?他查考過事實之後,斷定上帝所嘉許的宗教就是耶和華見證人。克里斯蒂安也意識到,他必須在自己的生活上把同一的原則應用出來——既不在上帝的話語裡增添任何主張,也不刪減或拒絕接受任何教訓。當時他正跟勞蕾特同居而沒有正式結婚,但兩人後來在1956年正式註冊結為夫婦。他們的婚禮演講是見證人在馬提尼克島上所作的第一個婚禮演講。次年,他們在法蘭西堡的馬達姆河受浸。克里斯蒂安的兄弟萊昂、父母,以及勞蕾特的兄弟亞歷山大,都接受了真理。貝萊夫婦的兒子莫伊西現時是個環務監督。這個家庭確實經歷到耶和華豐盛的分外恩慈!

心地善良的人即使只是對耶和華的僕人表現些小的善行,也可以獲得上帝的祝福。(馬太福音10:42)埃內斯特·拉敘斯的經歷就足以表明這點。他是法蘭西堡一間珠寶店的老闆。每逢傳道員向他介紹《儆醒!》,他都樂意接受。這並不是因為他喜歡看這份雜誌,他只是想對傳道員表現仁慈罷了。一天,傳道員把雜誌交給他的時候,指出惟有和平之君耶穌基督才能為全世界帶來公平。這正是埃內斯特·拉敘斯渴望見到的情形。他同意讓見證人到他家裡探訪他。他們開始了一個聖經研究。他說:「現在我所享的福分可說是無以尚之了。我大多數兒女都接受了真理;其中一個女兒是先驅,一個兒子是先驅兼長老,而另一個兒子則是馬提尼克島伯特利家庭的成員。」

決心事奉耶和華

島上不少年輕人都歸向耶和華,對他的仁愛指引表示感激;這種情形的確令人鼓舞。由於世人缺乏健全的指引,許多年輕人都感到困惑。但上帝的話語卻能幫助他們明白人生的真正目的。(傳道書12:13)他們一旦明白聖經的內容,就意識到人惟有聽從以賽亞書30:21的勸告,才能從聖經的教訓真正得益。這節經文說:「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克洛迪婭是個十歲大的女孩,她向上門探訪的見證人提出許多問題。由於克洛迪婭的父親患病,以致母親無法經常跟見證人研讀聖經。可是,這個女孩卻繼續研讀聖經,並且把所學到的聖經教訓應用出來。她把自己的要理問答和彌撒書燒掉,並且毀去她的宗教偶像。父親死後,她拒絕穿上黑色的喪服;親友想為她父親的魂禱告,她就向這些人作見證。此外,她也鼓勵母親參加會眾的聚會;她的確表現出伺候乃縵妻子的以色列女孩的精神來。(列王紀下5:2-4)克洛迪婭也報名參加在王國聚會所舉行的神治傳道訓練班。不久之後,她開始參與外勤服務。1985年,這個年僅12歲的女孩與母親一起受浸。母親坦白承認,女兒對於她的靈性進步有很大幫助。

有些年輕人在學校裡毫無畏懼地把握機會向人作見證。在勒弗朗索瓦,一位法籍老師吩咐學生搜集一些有關馬提尼克島上各種宗教的資料。18歲的羅絲萊恩與另一個同學運用《人類尋求真神》一書,作了一個優良的見證。結果,他們向同學和老師分發了大約20本聖經書刊。

即使學校裡討論的問題看來很易引起爭論,馬提尼克島的年輕見證人仍然毫不避諱地把耶和華話語的崇高標準表明出來。瑪麗-敘佐·蒙吉尼回憶說:「有一次,我們討論有關人口過剩的問題。老師談到現代各種節育方法。後來有人提及墮胎的問題,班上隨即引發一場激烈的爭論。我請老師讓我在第二天提供一些資料,好表明我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老師接納了我的請求。結果,我們全班同學花了差不多兩小時去討論這些資料。」有關資料取自《儆醒!》雜誌,包括1980年8月22日刊(法語版)的一篇文章,題目是「未出生孩子的日記」。在此之後,班上的同學對耶和華見證人的觀感大有改善。

馬提尼克島上年輕人的數目不少。一般來說,年輕人被這個過度強調物質財富的經濟制度深深吸引,但物質資財卻沒有為他們帶來真正的滿足。然而,年輕的見證人卻學會深深賞識屬靈的事物。馬提尼克島的王國聚會所充滿了這樣的年輕人;他們都渴望認識耶和華及他的行事方式。這實在令我們感到欣慰。

擺脫毒癮

在一些充滿物質主義思想的國家裡,人們對於屬靈的事物往往毫無興趣,這些地區通常都有吸毒的難題。馬提尼克島的情形也與此類似。當地不少年輕人由於吸食霹靂和其他令人上癮的毒品,以致把健康和一生都毀去了。然而,真正的基督徒卻不會沾染害人不淺的惡習。保羅-亨利和達尼埃爾住在法蘭西堡,他們曾是拉斯特法里派的成員;這個教派是容許人隨意使用大麻的。聖經的啟示錄談及可以醫治萬民的葉子,拉斯特法里派對於這些經文有自己一套的解釋。然而,對於啟示錄其餘的大部分經文,他們卻不作任何解釋。保羅-亨利和達尼埃爾很渴望明白聖經,於是耶和華見證人向他們提供幫助。

保羅-亨利和達尼埃爾說:「我們以往不敢參加耶和華見證人的聚會,因為知道自己的外表實在令人反感,所以害怕見證人不會歡迎我們。」後來他們決定試試參加,結果令他們大感驚訝。在王國聚會所裡,他們所遇到的人都對他們十分仁慈、親切,絲毫沒有裝假。到第二週,他們把頭髮剪短了,服飾也端莊得多。在一段短時期內,他們也戒了煙。不久他們就開始向人傳講王國的好消息了。

保羅-亨利說:「有一天,我在街上作見證的時候,遇到一名督察。我以往由於吸毒,所以跟這個督察關係不大好。他看見我不禁大吃一驚,喊道:『原來你是格羅德索爾馬!』(格羅德索爾馬是保羅-亨利的姓。)我於是從袋裡取出聖經和雜誌,而不是毒品。他歡歡喜喜地接受了這些聖經刊物,並且恭喜我洗心革面,鼓勵我繼續努力。我的確在事奉耶和華方面繼續努力。我在1984年受浸,1985年成為正規先驅。現今我已結婚,不但是家主,而且也是當地會眾的長老。我的朋友達尼埃爾在真理方面也有良好的進步。」

像年輕人一樣,成年人也渴望找著生活難題的解決方法。為了幫助所有願意學習聖經的人,分社在1995年4月和5月期間預備了25萬份《王國消息》,題目是《生活為何充滿難題?》,讓傳道員在地區裡分發出去。既然島上只有33萬人口,這意味著所有成年人和許多年輕人都能夠從這個重要的信息得益。這個運動為傳道員打開許多機會,跟別人作有意義的聖經討論。

一位環務監督報導,一個住在郊區的婦人讀過單張後,迫不及待地致電社方。她在匆忙中撥錯了電話號碼,可是這個電話號碼也達成了好結果。原來婦人所撥的是法蘭西堡王國聚會所的電話號碼,而當時傳道員正準備跟環務監督出發傳道。婦人說:「請盡快派個耶和華見證人來探訪我,因為我想學習聖經。」她第二天就獲得了所需的幫助。

大會堂終於落成

要找著適當的大會場所變得越來越困難。出席大會的人數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我們以往用來舉行大會的運動場館已不敷應用。有什麼解決方法呢?

在這個時候,里維耶爾薩萊會眾的一位長老正在物色一塊地皮,好用來興建王國聚會所。令他大感意外的是,有人願意把一塊大約6公頃的土地賣給他;當然,這塊地的面積遠遠超過一間王國聚會所所需。顯然由於上帝的指引,這塊地位於馬提尼克島的中央地帶。那裡有一間用鋼架搭成的陳舊建築物,雖然已經相當殘破,卻仍可暫時用作大會的場所。1985年,我們首次在那裡舉行大會,出席人數高達4653人,比前一年多了600人。

1992年,弟兄們著手興建一幢新的建築物。有些弟兄姊妹從意大利自費前來協助這項建築工程。當地的見證人也慷慨地獻出他們的時間和金錢。工程現已完成。這所美輪美奐的大會堂可以容納5000人。事實上,它是馬提尼克島上最大的禮堂。

在以往,由於足球比賽延遲舉行,我們的大會往往不得不臨時延期。現在,我們不再有這個煩惱了。再者,弟兄們也無需再吃力地一再把活動的鋼鐵「會堂」架起、拆卸、搬運和存放了。大會堂外的園地遍植鮮花、棕櫚樹和鳳凰木,為耶和華增光不少。

為耶和華增光的組織

憑著耶和華的祝福,在過去半個世紀,純真崇拜得以在馬提尼克島扎根茁長,欣欣向榮。上帝通過他的組織提供訓練,使身負督導責任的弟兄能夠勝任愉快。格扎維埃·諾爾和妻子是基列學校第31屆的學生,他們受到訓練從事海外傳道工作。後來在1964年,諾爾弟兄再次前往基列,接受為期10個月的訓練課程。1977年2月,治理機構決定在馬提尼克島成立分社辦事處,諾爾弟兄所受的訓練得以大派用場。

分社委員會的第一批成員包括:統籌者格扎維埃·諾爾,以及瓦朗坦·卡雷爾和熱拉爾·特里維尼。稍後阿爾芒·福斯蒂尼也受委任成為分社委員會成員。在此以前,福斯蒂尼弟兄從事周遊探訪工作有多年之久。後來特里維尼弟兄去世,卡雷爾弟兄則遷居法國。1989年9月,社方委任亨利·于爾敘勒成為分社委員會的第三位成員。亨利在1954年出生,亦即格扎維埃和薩拉·諾爾從法國遷到馬提尼克島服務的同一年。亨利自小就受到母親的忠心榜樣所薰陶,就像使徒保羅的同伴提摩太一樣。——提摩太後書1:5

1975年,島上總共有1000位傳道員,15群會眾。1997年的報告顯示,島上傳道員的最高人數超過4000人,分別隸屬於46群會眾。在過去20年間,傳道員每年的平均增長率是百分之7。

現時馬提尼克島的傳道員與人口比例是1比90。見證人正跟數以千計的感興趣人士研讀聖經。耶和華的工作已遍及全島,耶和華見證人這個團體也廣為人知。現在別人要說見證人的壞話,已不像以往那麼容易了,因為附近總會有人加以反駁。傳道員無論在哪裡都把握機會向人作見證;街上、廣場、市場、醫院和大型購物中心的停車場等,都是他們的工作地區。因此,王國信息隨處可聞。人在家裡要是聽到門外有聲音喊道:「嘟-嘟-嘟,有人在家嗎?」他們立即就知道是耶和華見證人上門傳講上帝的王國了。

島上有些地區,每週都有傳道員上門探訪絕非罕見。傳道員每次出外從事外勤服務,指派的地區也許只包括10至15戶人家。在這樣的地區裡,他們要向一些已多次聽過王國信息的人作見證。因此,傳道員在介紹詞和傳道話題方面都要富於變化才行。他們需要以有效的方式把忠信睿智奴隸所提供的一切資源和建議運用出來。在以往,傳道員甚少在說法語的地區從事街頭見證,但現在街頭見證已成為服事職務上一項富於趣味和成果的活動。

「如果是上主的旨意」

馬提尼克島的居民常常在談話間加插一句片語:「如果是上主的旨意。」上帝的旨意當然在聖經裡清楚顯示出來。詩篇97:1說:「耶和華作王!願地快樂!願眾海島歡喜!」詩篇148:13補充說:「願這些都讚美耶和華的名!」此外,耶和華通過預言者以賽亞發出這個感人的邀請:「甚願你素來聽從我的命令!你的平安就如河水。」(以賽亞書48:18)耶和華慈悲為懷,他定意要「所有種類的人都可以得救,獲得真理的確切知識」。(提摩太前書2:4)此外,上帝的旨意也包括把他所造的眾生從罪和死亡的枷鎖下釋放出來,使整個地球成為樂園,讓所有種族和膚色的人安居在地上,團結一致地敬拜他們的創造主。(羅馬書8:19-21)從上帝這個仁愛旨意得益的機會,現在仍然向馬提尼克島的居民打開。

在過去十年,世界經歷到極大的改變,馬提尼克島也不例外。這個海島一度是塊寧靜的樂土,但毒品、物質主義和道德低落已使這塊樂土面目全非了。上帝的話語預告,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人的態度也會大為改變。(提摩太後書3:1-5)然而,這絕不是上帝的旨意。耶和華正繼續從人類當中選出一些他視為「珍寶」的人,讓他們有機會承受地上的樂園,成為他的子民而構成一個全球的社會。(哈該書2:7)這些人並不會覺得,一件事既是上帝的旨意,反正都會發生,就對事情漠不關心而不願採取任何行動。剛相反,他們認真考查聖經,探知上帝的旨意,然後懷著對上帝的摯愛,熱心做上帝所喜悅的事。——使徒行傳17:11;提多書2:13,14

[第192頁的地圖]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46群會眾分別位於圖中列出的地點

聖皮埃爾

卡斯皮洛

舍爾謝(2)

法蘭西堡(14)

萊特魯瓦西萊

阿茹帕布永

勒莫訥魯日

格羅莫訥

韋爾普雷

聖約瑟夫(2)

勒拉芒坦(3)

迪科

聖埃斯普利

里維耶爾薩萊

里維耶爾皮洛特

聖呂斯

巴斯潘特

格洛蘭

馬里戈特

聖瑪麗

特里尼泰(2)

勒羅貝爾(2)

勒弗朗索瓦(2)

勒沃克蘭

勒馬蘭

聖安娜

[第162頁的整頁圖片]

[第167頁的圖片]

格扎維埃和薩拉·諾爾初次抵達馬提尼克島

[第175頁的圖片]

多年來一直為耶和華服務的忠僕:(1)萊昂·貝萊,(2)朱爾斯·努布爾,(3)熱爾曼·貝爾托洛,(4)菲利普·多爾多尼,(5)羅格·羅莎蒙德,(6)克里斯蒂安·貝萊,(7)艾伯特·納爾遜,(8)文森特·澤博,(9)文森特·馬勒

[第177頁的圖片]

這些婦女立下優良榜樣,努力教導人認識上帝的話語:(1)絲泰拉·內爾齊,(2)慧克托·富斯(現名為:拉欣芒),(3)萊奧妮德·波皮庫爾,(4)安德琳·佐佐爾,(5)埃瑪·于爾敘勒

[第183頁的圖片]

第一間屬於他們的王國聚會所(位於法蘭西堡)

[第186頁的圖片]

穆圖薩米全家都與基督徒會眾交往

[第191頁的圖片]

培雷火山和岸邊的聖皮埃爾

[第199頁的圖片]

馬提尼克島的伯特利家庭

[第207頁的圖片]

里維耶爾薩萊的大會堂終於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