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
烏拉圭
1516年,西班牙人初次來到烏拉圭。他們採掘不到金銀,又找不著通往東方的航道,真是大失所望。但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些西班牙人漸漸看出,綿延起伏的地勢、溫暖宜人的氣候是畜牧的理想環境。發財機會終於到了。為了霸佔土地,西班牙不惜進行軍事侵略,把烏拉圭的查魯亞印第安人趕盡殺絕,大顯殖民強國的本色。在17和18世紀,西班牙人幾乎取代了土生的印第安人,成為烏拉圭的主要居民。後來,盈千累萬的人也從意大利和其他地方移居本地。今天,烏拉圭的居民大多是歐洲移民的後代,西班牙語是本地的官方語言。
在三百多萬居民中,絕大多數都是歐洲人,只有百分之10左右的居民是有印第安人血統的。此外,有少數居民是非洲奴隸的後代,他們所佔的比例不出百分之3。烏拉圭人對宗教的興趣不大。雖然天主教會對南美洲其他國家的人民操有強大的影響,對本地居民卻起不了什麼作用。事實上,從20世紀初開始,政教分離的現象就日趨明顯。本地有很多人都以自由思想家、不可知論者和無神論者自居,但仍有不少人自稱相信上帝。烏拉圭人常常
說:「我相信上帝,我只是不相信宗教罷了。」這句話把他們的心態表露無遺。假如這些人所學的不是基督教國的信條,而是有關真正的上帝、他的仁愛旨意,以及他怎樣善待人類的聖經知識,他們到底會有怎樣的反應呢?他們會證明自己是上帝所悅納的「珍寶」,蒙召進入他的屬靈崇拜處所嗎?——哈該書2:7。
微小的開始
1924年,一個名叫胡安·穆尼斯的男子從西班牙遠道而來,為要尋找誠心正意的人,幫助他們成為耶和華的敬拜者。他應當時守望台聖經書社社長盧述福所請,遷往南美洲居住,負責督導阿根廷、智利、巴拉圭和烏拉圭各地的傳道工作。他抵達阿根廷之後不久,就乘船渡過拉普拉塔河,向烏拉圭的人民傳講好消息。
在隨後的43年,胡安·穆尼斯勇敢無懼地教人學習上帝的話語,一直到他在1967年去世為止。多虧他不怕艱辛,好消息才得以在南美洲多個國家,包括烏拉圭在內,傳播開去。在那個年代認識真理的耶和華見證人,許多還記得,穆尼斯弟兄只用聖經,不靠講稿,就能發表兩三小時的演講,使聽眾心悅誠服。
社方派出更多工人
胡安·穆尼斯抵達南美洲後,很快就看出,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可以有很大發展,但當地需要有更多的工人。他必然跟耶穌心有同感:「莊稼的確很多,工人實在太少。所以你們要切切求莊稼的主人差工人出去收割莊稼。」(馬太福音9:37,38)他向「莊稼的主人」耶和華禱告 後,就採取相應的行動,把當地的需要告知盧述福弟兄。
他的請求得蒙應允。1925年,在德國馬格德堡舉行大會期間,盧述福弟兄問當地一個先驅,他是否願意到南美洲幫忙。這個先驅名叫卡爾·奧特。奧特弟兄欣然接受新的任務。講西班牙語的弟兄通常叫他做卡洛斯·奧特。他在阿根廷服務了一段時日以後,到1928年奉派到烏拉圭的首都蒙得維的亞工作。在接著的十年,他一直留在烏拉圭服務。
卡洛斯馬上展開活動。他勤奮工作、精明強幹,從他的表現就可見一斑。不消多久,他就在里奧內格羅街找到住宿的地方,在那兒經常跟幾個感興趣的人士舉行聖經研究聚會。他還安排電台播放聖經演講的節目。一個廣播電台甚至答應免費替他播放演講。
卡洛斯有時也走進餐館,跟坐下用膳的客人攀談。一天,他在餐館裡逐桌子向人作見證,其間遇到一個德裔的雜貨店店主,名叫何塞·加耶克。這個商人很快就接受了聖經的真理。不久,何塞跟卡洛斯一同成了烏拉圭最先一批好消息宣揚者。
加耶克弟兄決心要用全部時間宣揚上帝王國的好消息,於是把雜貨店賣掉,投身先驅工作。他和奧特弟兄逐家逐戶向人傳道,又在多個城市和村鎮發表聖經演講,
他們的足跡遍布國內廣大的地區。加耶克弟兄在1953年去世,他一生熱心傳道,在烏拉圭人的心裡撒播了許許多多的真理種子。他有很多學生都受浸成為基督徒,他們到現在依然忠心事奉耶和華。俄羅斯人接受真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不少俄羅斯人舉家遷往烏拉圭,在北部定居下來。他們聚居在一起,漸漸發展成為興旺的農業社區。他們十分尊重聖經,依舊保持經常閱讀聖經的傳統。他們為人勤懇、沉默寡言,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過著恬淡的生活,甚少跟烏拉圭人來往。早期在烏拉圭宣講好消息的另一個傳道員,就是出自這個俄羅斯社區的。他名叫尼基福爾·特卡琴科。
在他的出生地比薩拉比亞,尼基福爾一度堅決擁護共產主義。他後來移居巴西,在那兒得到守望台社出版的一本小冊,題名為《死者在哪裡?》。他一讀就看出冊子所講的是真理,從此很熱心研讀聖經。不久,他在巴西的聖保羅市開始向說俄語的人傳道。他渴望用母語向烏拉圭的俄羅斯同胞宣講好消息。為求達成這個心願,他踏上了大約2000公里的旅程。1938年,特卡琴科弟兄抵達烏拉圭北部的帕爾馬移民鎮,那兒是俄羅斯人的聚居區。他滿腔熱誠地向同胞傳道,手頭的俄語聖經書刊很快就分發精光了。
農民反應熱烈。一個個家庭開始研讀聖經,全家上下都擁護真理。他們證明自己是萬國的「珍寶」,蒙耶和華邀請進入他的殿宇。接受真理的家庭很多,其中包括特卡琴科氏家庭、斯坦科氏家庭、科特萊亞連科氏家庭、
戈爾登科氏家庭、謝克連科氏家庭和西卡洛氏家庭。在烏拉圭的北部,他們的孫兒女和曾孫兒女一直是貝亞烏尼翁會眾、薩爾托會眾和派桑杜會眾的基柱。在這些家庭中,有的成員參加特別先驅工作,有的是會眾的長老,有的從事環務探訪工作,有的成了海外傳道員。特卡琴科弟兄在1974年去世,他至死保持忠心。六個德國人
在納粹黨執政期間,德國的耶和華見證人遭到猛烈迫害。德國有不少先驅逃離家園,前往南美洲服務。早在1939年,有六個德國先驅抵達蒙得維的亞。當時他們身無長物、囊空如洗。令他們欣慰的是,在人地生疏的烏拉圭,有卡洛斯·奧特來迎接他們。這六個先驅分別是:古斯塔沃和貝蒂·本德、阿道弗和卡洛塔·福斯、庫爾特·尼克爾、奧托·黑勒。他們到達之後第三天,就開始逐戶傳道。
由於言語不通,他們惟有用西班牙語的見證卡。他們只學會用西班牙語說:「請讀讀這個。」奧特弟兄後來給調派到阿根廷服務,烏拉圭的王國工作就交由這些不大懂西班牙語的德國先驅照顧了。在頭幾個月,這些先驅碰了不少釘子。要掌握一種新語言,實在談何容易。他們常常邀請人參加里尼奧內斯(腎臟)而不是里烏尼奧內斯(聚會);他們本想談論奧貝哈斯(綿羊),卻說了阿貝哈斯(蜜蜂);他們想買阿里納(麵粉),卻說了阿雷納(泥沙)。其中一個先驅回憶說:「我們還沒學好西班牙語,就開始逐戶傳道,又要主持聖經研究和聚會,箇中難處實在不足為外人道。此外,我們也得不到經濟援助,惟有靠分發書刊所得的捐款來支付生活費和交通費。令人欣慰的是,到1939年年尾,我們已取得55個雜誌訂閱,分發了1000多本書和1萬9000多本小冊。」
腳踏車和帳篷
這六個德國先驅並沒有氣餒。不久,他們就用最省儉的方法,逐步把好消息傳遍國內各地。他們買了六輛腳踏車。奧托·黑勒和庫爾特·尼克爾一連幾天騎著腳踏車,經過615公里的路程,終於抵達帕爾馬移民鎮。他們一心想幫特卡琴科弟兄一把,但真沒想到,原來特卡琴科弟兄對西班牙語和德語都一竅不通,而他們自己就連半句俄語也聽不懂!他們親身體驗到,耶和華在巴別塔變亂世人的語言後,人與人之間彼此言語不通的苦處。兩個德國先驅決定用有限的西班牙語在鄰近的薩爾托鎮宣揚好消息,而特卡琴科弟兄就繼續向俄羅斯人傳道。——創世記11:1-9。
與此同時,本德夫婦也踏上漫長的路程,到南部的市鎮傳揚聖經信息。他們騎著腳踏車,在鋪滿砂礫和灰塵的路上前進。車上載有帳篷、一個供烹飪用的小爐子、廚具、書刊、留聲機和聖經演講唱片。由於旅程將持續好幾個月,他們還須帶備足夠的衣服。車上的行李幾乎跟騎腳踏車的人一樣重!他們不顧風吹雨打,哪怕天寒地凍、暑氣熏蒸,帶著有限的行裝上路。有幾次,他們不得不把行裝背在肩上涉水而過,免得書刊和留聲機給水浸濕。
帳篷是必不可少的裝備。本德夫婦給帳篷塗上油和大蒜,使帳篷又防水又防蛀。一天早上,他們睜開眼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見到的情景。他們竟可以通過帳篷頂的一個個孔眼看見外面的天色。原來螞蟻抵受不住油和大蒜的誘惑,夜裡在帆布上飽餐了一頓!這對德國夫婦低估了螞蟻的驚人胃口。
「納粹黨的間諜」?
古斯塔沃和貝蒂·本德在內陸城鎮傳道,他們的德裔血統成了最大的障礙。為什麼呢?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激烈進行,有關德軍在歐洲取得的勝利,烏拉圭的廣播電台和報章都有聳人聽聞的報導。一次,本德夫婦在鎮郊紮營。電台報導德國空軍在敵人的後方降下了一隊備有腳踏車的傘兵。鎮民聽後不禁大起恐慌,頓時斷定在鎮郊紮營的德國夫婦就是納粹黨的間諜!地方警察急忙前往本德夫婦的營地去查明究竟,隨行還有一大群武裝男子。
古斯塔沃和貝蒂都遭受盤問。警察注意到,有些東西
是用帆布覆蓋著的,於是緊張地問:「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在帆布底下?」古斯塔沃回答說:「我們兩人的腳踏車和聖經書刊。」一個警員露出不信的神情,命令古斯塔沃把帆布揭起。帆布底下根本沒有機關槍,只有兩輛腳踏車和幾本書刊。警察大大鬆了口氣,於是用和善的口吻向本德夫婦表示,他們在鎮上傳道期間,可以在一個較舒適的地方——警察局——留宿!六個德國先驅在烏拉圭忠心地服務了數十年。古斯塔沃·本德在1961年去世以後,他的妻子返回德國,在家鄉繼續做先驅。本德姊妹在1995年去世。阿道弗和卡洛塔·福斯分別在1993年和1960年去世,他們至死都是烏拉圭的海外傳道員。庫爾特·尼克爾在1984年去世,生前一直緊守烏拉圭的工作崗位。撰寫本文期間,奧托·黑勒已屆92歲的高齡,仍然在烏拉圭服務。
種子開花結果
這些先驅早期在烏拉圭熱心宣揚好消息,為上帝的王國積極尋找未來的臣民。根據傳道報告,到1944年,烏拉圭已有20個傳道員和8個先驅。這是個微小的開始。其他「珍寶」還有待尋找。
1944年,瑪麗亞·德貝魯埃塔和四個子女——莉拉、塞爾瓦、赫米納爾和利貝爾——開始參加基督徒的聚會。過了不久,莉拉和塞爾瓦就開始向人傳講好消息,幾個月後還加入了先驅服務。她們跟艾薘·拉列拉,烏拉圭早期一個非常熱心的傳道員,一起做先驅。直到當時為止,貝魯埃塔家庭還沒有以水浸禮表示願意把自己呈獻給耶和華。後來,胡安·穆尼斯從阿根廷到訪,他馬上留意到
這個反常現象。莉拉和塞爾瓦受浸的時候,已經從事全時服務有六個月之久。一同受浸的還有她們的弟弟利貝爾和母親瑪麗亞。莉拉說:「我們蒙耶和華的分外恩慈所扶持,從沒有背棄獻身的承諾。」1950年,莉拉應社方邀請到基列學校受訓,然後奉派到阿根廷做海外傳道員。她在那裡服務了26年,到1976年才返回烏拉圭。1953年,塞爾瓦也有特權跟丈夫一起到基列學校受訓。他們畢業後,返回烏拉圭服務,在國內從事環務探訪工作。塞爾瓦在1973年去世,她至死保持忠心。利貝爾婚後生兒養女。他享有不少服務特權。他在1975年去世,生前一直是耶和華見證人在烏拉圭的法人團體守望台社的主席。赫米納爾又怎麼樣?他一度停止跟耶和華的人民交往。可是,差不多25年後,真理的種子再次在他心裡生根發芽。今天,他是蒙得維的亞一群會眾的長老。
基列的海外傳道員到達
1945年3月,來自社方總部的內森·諾爾和弗德烈克·法蘭茲初次探訪烏拉圭。這次探訪給烏拉圭的傳道員帶來了很大的鼓勵。在差不多同一時候,另一個弟兄羅素·科尼利厄斯也抵達烏拉圭。科尼利厄斯弟兄不是過境作客的,而是社方派遣到烏拉圭的第一個基列畢業生;本地的弟兄為此欣喜不已。科尼利厄斯弟兄抵達烏拉圭的時候,只能講一兩句西班牙語。他苦心學習,六個星期後,竟然能夠用西班牙語發表公眾演講!他對烏拉圭的王國工作確實貢獻良多。
同年,社方另外派了16個海外傳道員到烏拉圭來,全部
都是年輕的姊妹。她們在蒙得維的亞出現,很快就吸引了群眾的注意。一份報章聲稱,「施脂粉的金髮天使」從天上下到蒙得維的亞來!這群姊妹馬上投入傳道工作,滿腔熱誠地宣揚好消息。不消多久,她們就取得顯著的成果。1945年,只有31人出席耶穌受難紀念聚會,但在接著的一年,出席人數卻激增到204人。在這些海外傳道員中,有一部分後來給調派到內陸的城市去。她們在未經開發的地區展開宣揚好消息的活動,耶和華大大祝福她們所作的努力。過去多年來,先後有八十多個海外傳道員在烏拉圭服務。下列的海外傳道員至今仍然緊守神治崗位:艾特爾·福斯、碧爾迪恩·霍夫施泰特爾、杜芙·哈根森、京特·舍恩哈特、莉拉·貝魯埃塔和弗洛倫斯·拉蒂默。他們努力不懈地執行委派的任務,服務的日子通通超過20年。拉蒂默姊妹的丈夫威廉,在海外傳道的崗位上工作了32年才去世。他在烏拉圭服務期間,有許多年從事周遊探訪工作。
戒備森嚴的聚會
1945年5月1日,基列第一屆的畢業生傑克·鮑爾斯開始在烏拉圭服務。他和妻子珍妮一直孜孜不倦地推廣這裡的王國事務,到1978年才離開烏拉圭,返回美國去照顧年邁體弱的父母。傑克講述他在烏拉圭一次難忘的經歷。1947年,他抵達烏拉圭北部的里韋拉市,這個城市離巴西邊境不遠。那兒並沒有傳道員。傑克得到一個來自巴西的弟兄幫忙,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好消息傳遍全城,分發了一千多本西班牙語的《一個世界,一個政府》小冊。
傑克打算在國際廣場舉行公眾聚會,好讓該月的傳道活動有個圓滿的結局。顧名思義,國際廣場是位於巴西和烏拉圭的國際邊境中心區的一個廣場。兩個弟兄連日為公眾聚會做宣傳。演講當日,他們坐在廣場上,期待著一批批的群眾蜂擁而來。過了不久,有50個武裝警察到場維持秩序。出席聚會的人數到底有多少?總共有53人——兩個弟兄,一個對演講題目感興趣的人和50個武警。不用說,聚會秩序井然,而且戒備森嚴!
第二年,社方派遣五個海外傳道員到里韋拉去。這些海外傳道員抵達後不久,社方總部的內森·諾爾和米爾頓·韓素爾就到來探訪他們,在里韋拉舉行了一次聚會,有380人出席。多年來,傳道員在里韋拉找到了很多樂意接受王國信息的人。今天,這個城市已有兩群欣欣向榮的會眾。
兩個好奇的鄰居
薩爾托是烏拉圭內陸的一個大城市,位於烏拉圭河的東岸。這片豐饒的土地以出產橙子和柑橘屬果實聞名。
在屬靈的意義上,薩爾托也有豐碩的成果,現有五群會眾在當地建立起來。不過,早在1947年,海外傳道員才剛剛開始在薩爾托搜尋耶和華的「珍寶」。1945年,有16個姊妹奉派到烏拉圭做海外傳道員,梅寶·瓊斯是其中一個。1947年,她和其他海外傳道員一同上去薩爾托。一連多個星期,他們都忙著為當地舉行的大會做宣傳,邀請居民參加大會。卡羅拉·貝爾特拉梅利和她的朋友卡塔萊娜·龐波尼都是梅寶的鄰居。出於好奇,她們密切留意梅寶的一舉一動。一個星期六下午,梅寶參與外勤服務後,在歸家途中遇上這兩個好奇的鄰居。她們問梅寶一些聖經問題。卡塔萊娜·龐波尼回憶說:「我過去一直對宗教存有很多疑問。我於是自行閱讀聖經。我從聖經學到不少知識。例如,我認識到人應當私下向上帝祈求,禱告的時候不該讓人看見。此後,我常常跪下來向上帝禱告,求他幫助我明白聖經。梅寶·瓊斯向我們講解聖經後,我們茅塞頓開。我一回到家裡,就跪下來感謝上帝。第二天,我和卡羅拉一同出席大會的公眾演講。」
梅寶的兩個鄰居不顧丈夫反對,在靈性上突飛猛進,很快就受了浸。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卡塔萊娜·龐波尼還加入特別先驅的行列。在四十多年的特別先驅生涯裡,她結出纍纍的果實,一共幫助了110個學生受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卡羅拉·貝爾特拉梅利也熱心宣揚王國,她幫助了三十多個學生進至受浸的地步。卡羅拉的兩個兒子都成了先驅。大兒子德爾福斯有幸接受基列學校的訓練,自1970年以來一直負責督導分社的工作。
以巴拉圭茶款待客人
海外傳道員在農村地區傳道,探訪了好幾個飼養牛羊的大牧場。在牧場住宿的工人雖然生活簡樸,卻熱情好客。他們常常用傳統的飲料巴拉圭茶款待到訪的見證人。他們把巴拉圭茶放入葫蘆杯裡,灌入沸水浸泡,然後用金屬管吸飲,金屬管的一端有個濾器。烏拉圭人對這種傳統飲料的烹調方法、上茶儀式都十分講究。茶泡好了,盛茶的葫蘆杯就在賓主當中逐一傳遞,人人都用同一的吸管。
試想像,海外傳道員初次應邀,跟農民吸飲同一杯巴拉圭茶的情景。他們喝下苦味的綠茶,臉上登時露出各種各樣的怪相,引得主人家笑了起來。海外傳道員品嘗過巴拉圭茶後,有的決定再也不喝這種飲料。此後,每當農民邀請他們吸飲巴拉圭茶,他們都婉言拒絕。
「如果我在王國聚會所見到偶像,……就永不再去」
一群海外傳道員奉派到烏拉圭北部的塔夸倫博市服務。這個城市周圍有很多大牧場和農莊。1949年,有傳道員請赫拉爾多·埃斯克里瓦諾到王國聚會所聽公眾演講。這個年輕的農夫對人生有很多疑問。他答應出席公眾聚會,但附有以下的條件:「如果我在王國聚會所見到偶像,如果你們要求我背誦禱文,我就永不再去。」
赫拉爾多在王國聚會所找不到任何偶像,也不用參加什麼宗教儀式。他對此深感滿意。他很欣賞當日的公眾演講,對聖經的興趣重又勃興。他繼續參加聚會,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更獻身受浸成為耶和華的僕人。過去多年來,
他曾享有不少服務特權,先後做過特別先驅、環務監督和區務監督。埃斯克里瓦諾弟兄和他的妻子拉莫娜,從事全時服務的時間合共超過83年。從1976年起,埃斯克里瓦諾弟兄成了分社委員會的成員。分社委員會的另外兩個成員分別是德爾福斯·貝爾特拉梅利和來自德國的海外傳道員京特·舍恩哈特。多年來,舍恩哈特弟兄不斷致力於建立弟兄姊妹的靈性,對分社四鄰的會眾有很大貢獻。莊稼不斷增多
耶穌說:「莊稼的確很多,工人實在太少。」(馬太福音9:37,38)這番話對烏拉圭的海外傳道員的確深具意義,他們的傳道地區廣袤千里。在隨後的歲月,事實表明耶和華不但扶持他的僕人,還祝福他們所作的努力。
1949年,諾爾弟兄和韓素爾弟兄再次探訪烏拉圭,有592人在蒙得維的亞聚集起來,聆聽諾爾弟兄發表演講,題目是「時候比你想像的更遲了!」演講當日有73人受浸。在那些日子,全國只有11群會眾。十年後,諾爾弟兄第四次探訪烏拉圭,這回有二千多人在蒙得維的亞聽他發表演講。當時烏拉圭有1415個傳道員,分別屬於41群會眾。
到了50年代,在全國各地,會眾的數目都有顯著的增長。不過,許多會眾還是在私人家裡聚集。一個聰明的屋主給起居室的傢具通通裝上小腳輪。在聚會的日子,他只須把所有傢具推走,就可以騰出地方來舉行聚會了。另一群會眾的聚會地點是一個私人住宅前部的小房間。會眾的人數漸漸增多,屋主不得不把間隔房間的板牆拆去,
好讓更多人能夠參加聚會。最後,幾乎所有牆壁都被拆掉,屋主一家同意把居住空間縮小到房子的後部。社方拍製的電影《新世界社會的活動》非常有用,對於幫助烏拉圭人熟識耶和華見證人的工作卓有成效。1955年,這部影片運抵烏拉圭。同年,利貝爾·貝魯埃塔深入內陸,把影片播放給4500多個居民觀看。過去,許多人對我們所傳講的信息漠不關心,但看過這部電影以後,他們的態度改變了,願意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
新分社辦事處
傳道員的數目不斷加增,社方顯然有必要尋找合適的房子,作為分社辦事處和海外傳道員之家。為了滿足這方面的需要,多年來社方租用過不同的建築物。社方自購土地興建設施的時候到了。不過,在首都蒙得維的亞的中心區,地價太貴了。社方看來別無選擇,惟有在市郊購置土地。1955年,社方在蒙得維的亞的市郊買下一塊相當大的地皮。分社設施的藍圖已得到當局批准。就在建築工人準備動工的時候,弟兄們聽到地方政府決定把區內一條大街延長,一直穿過我們剛剛購置的土地。這個消息叫弟兄們大吃一驚!
他們該怎麼辦呢?他們同有關當局洽商。政府官員提出折衷的辦法,就是向社方買下這塊地皮。不過,政府出價卻比弟兄所付的要低,根本不夠買另一塊面積相若的地皮。
傑克·鮑爾斯回想說:「我們一度推斷,也許耶和華認為,當時還不是興建分社的時候。可是,我們不久就深深羅馬書11:34所說的話的含義了:『誰知道耶和華的思想呢?誰可以做他的策士勸諭他呢?』一個官員建議,我們可以用社方的土地跟政府的一塊空地對換。他表示用來交換的土地大小跟社方的差不多,地點也很適中,在蒙得維的亞市中心的弗朗西斯科包薩街。我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他的建議。畢竟,這塊土地的價格比我們先前買下的高出好幾倍,我們卻不用多付一分一毫就得著了!真的,耶和華操縱事態的發展,使形勢有利於他的人民!」
領會到保羅在工程師作出明智決定
分社辦事處的建築工程由著名的工程師胡斯蒂諾·阿波羅統管。胡斯蒂諾剛剛開始跟一個海外傳道員學習聖經。他回想說:「我過去一直在尋找真理,很想認識真神。我從小接受天主教的教育,但隨著時間過去,我對天主教會越來越失望。我仍然清楚記得,當日我到教堂跟神甫商談婚禮事宜的情景。神甫問我:『舉行婚禮那天,你想教堂開著多少盞吊燈呢?不用說,燈光越多,開銷越大,但親戚朋友就一定會對你另眼相看。』我當然想婚禮場面隆重、格調高雅,於是要求教堂開著多盞吊燈。神甫進一步問:『你想教堂給你鋪上紅地毯還是白地毯呢?』有什麼分別?他答道:『在紅地毯的襯托下,新娘的婚紗顯得分外奪目,所以價錢也比白地毯貴一倍。』他接著又提到唱『萬福瑪利亞』讚美詩一事。『你要單人獨唱還是唱詩班合唱?』神甫向我推銷一個又一個的禮儀特色。
「我最後還是在教堂舉行婚禮,但對宗教那種惟利是圖的作風卻十分反感。我一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
就看出他們與眾不同。我很快就意識到,我所學的確實是真理。」胡斯蒂諾研讀聖經已有一段時日。在伯特利的施工過程中,他常常跟見證人交往。他知道自己遲早都要作出決定。建築工程完成以後,這個著名的工程師在1961年年尾毅然決定受浸。胡斯蒂諾如今在會眾擔任長老的職責,他至今協助烏拉圭的傳道員興建了六十多座王國聚會所。
分社不斷擴充
1961年10月28日,社方為一座美輪美奐的新建築物舉行呈獻禮,場面一片歡樂。建築物的底層設有寬敞的辦公室、龐大的書籍倉庫,還有一個舒適的王國聚會所。上層有九個臥室供海外傳道員和分社辦事處的人員使用。
當時烏拉圭只有1570個活躍的傳道員,預計新落成的伯特利設施足以應付未來多年的擴展。可是,傳道員的增長比預期的快得多。1985年,分社擴建了一座兩層高的建築物,樓面面積比原有的多一倍。
近期社方在蒙得維的亞的市郊購置了另一塊上好的地皮,打算興建新的分社和一座大會堂。施工過程已接近尾聲。憑著國際建築工人的幫忙,預計工程會在1999年完成。
訓練監督
為了好好照顧日益增多的「珍寶」,除了擴充分社設施外,烏拉圭還需要有更多仁愛的牧人。從1956年到1961年,傳道員的數目增加了一倍,有13群新會眾成立。恰好在這個時候,社方因應弟兄的需要,舉辦了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1961年,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首次舉行,
許多負有職責的弟兄都安排時間參加這個為期一個月的課程。不少弟兄要長途跋涉才能參加訓練班,有些弟兄寧可冒失業的危險,也不願錯過課程的任何部分。請看看奧拉西奧·萊吉薩蒙的例子。他住在多洛雷斯鎮,要經過300公里的路程,才能參加在蒙得維的亞舉行的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他向雇主請假一個月,但不獲批准。萊吉薩蒙弟兄於是向雇主說明,他很重視這個課程,決心要接受訓練,就算遭受解雇也在所不惜。真沒想到,幾天之後,他的雇主決定破例通融,批准他請假參加訓練班。
有些弟兄幾經波折才能參加訓練班,這樣做值得嗎?最先參加訓練班的一個學生回想說:「我們從沒有過這麼鼓舞人心的經歷。在這個月裡,我們天天跟全國的成熟弟兄交往,就像生活在新世界裡一樣。耶和華的顯形組織本著愛心,給予我們所需的扶持。訓練班使我們裝備充足,有能力應付牧養羊群的工作。」
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造益了數以百計的成熟弟兄,使他們成為勝任的牧人。結果,各群會眾信心日益穩固。鑑於舊事物制度的難題不斷惡化,牧人特別需要鞏固羊群的信心。
物質匱乏,但靈性富足
據烏拉圭的歷史家說,從60年代起,國家的經濟狀況開始衰退。傳統的出口產品,例如牛肉、皮革和羊毛等,在國際市場上價格不斷下跌。這其間,有好幾家銀行和大製造廠相繼倒閉,許多人的飯碗給打破了。眼看著物價不斷飛漲,貨幣突然貶值,政府徵收重稅,糧食和其他必需品供不應求,人民不禁為生活發愁。
經濟危機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中產階級大多家道中落,犯罪活動因此激增。為了宣泄心中的憤恨,群眾頻頻舉行示威反對政府,有時還引發暴亂。由於國內的經濟狀況急劇惡化,年輕的烏拉圭人紛紛出國謀生。
儘管如此,耶和華的組織卻處身在屬靈的樂園裡。在60年代,烏拉圭有很好的屬靈增長。這使人想起以賽亞書35:1,2的話:「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必開花繁盛,樂上加樂,而且歡呼。」從1961年到1969年,國內有15群新的會眾建立起來,傳道員數目達到2940人的新高峰。
1965年12月9日,政府正式認可我們的法人組織守望台社。組織章程一經批准,我們就可以為印製、輸入、分發聖經和其他輔助刊物等事項申請特許證和免稅特權。有了合法地位後,社方還可以購置地皮興建王國聚會所。
「巨型大會」
一提到1967年,傳道員就不禁想起那年舉行的「巨型大會」。約有四百個見證人從美國和歐洲到來參加大會,代表團的成員包括法蘭茲弟兄和韓素爾弟兄。出席大會
的3958人首次觀賞到弟兄姊妹穿上古裝演出戲劇。此外,弟兄們也破天荒租用了佩尼亞羅爾宮舉行大會。這個露天運動場十分寬廣,四面都有圍牆圍住。在蒙得維的亞,佩尼亞羅爾宮是舉行社交盛會、重大的藝術表演和體育活動的場地。本地許多弟兄姊妹都格外努力,籌措旅費參加蒙得維的亞的大會。為了儲備足夠的旅費,一個姊妹連續六個月替人家手洗衣服。另一個姊妹遭受不信的丈夫反對,她向鄰居售賣自製的冰凍茶點,漸漸積攢了所需的旅費。
大會給運動場的管理人員留下什麼印象呢?一個管理人員表示,「佩尼亞羅爾宮乾淨得很,也沒有任何難聞的氣味,這是前所未見的!」管理人員目睹見證人遵守秩序,辦事有條不紊,都欽佩不已;他們甚至准許大會行政部的弟兄使用他們的私人辦公室。在此之後,見證人常常租用這個運動場舉行區務大會,直到1977年為止。那年,
政府對耶和華見證人的態度改變了。在隨後多年,當局一直限制見證人舉行大會。「像蛇一樣謹慎」
在70年代初期,烏拉圭的經濟情況進一步惡化。非暴力反抗的行為日趨普遍。工人和學生不時上街遊行,示威分子常常聚眾鬧事,恣意搗毀他人財物。在各大城市,武裝游擊隊不斷湧現。他們四出搶劫逞兇、放置炸彈、綁架勒索,鬧得人心惶惶。國家陷於一片混亂,這其間武裝部隊的勢力日漸強大,終於在1973年奪得政權。
軍政府以鐵腕統治國家,全面禁止黨派活動和工會運動。所有新聞都經受嚴格檢查。事前未經當局許可,民眾不得公開聚集。個人自由大受剝削。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下,弟兄們又怎能「宣講神聖的話語」呢?——參看提摩太後書4:2。
埃斯克里瓦諾弟兄回憶說:「在那些歲月,我們越發須要把耶穌在馬太福音10:16的訓示切實應用出來:『看啊!現在我差你們出去,好像把綿羊差到狼群當中;所以,你們要像蛇一樣謹慎,像鴿子一樣清白無邪。』社方馬上發出指示給各群會眾的長老,好讓傳道員得到所需的訓練,繼續熱心傳講好消息,但要小心謹慎,行事明智。」
由於叛亂分子有教士和宗教團體做後盾,軍政府上台後,對所有宗教團體,包括耶和華見證人在內,都大起疑心。在全國各地,見證人挨家逐戶傳道的時候,有許多都受到逮捕。但他們向當局出示聖經書刊,說明工作的性質以後,十有八九都隨即獲得釋放。遭遇過一連串的
逮捕事件,弟兄們終於醒悟到,大夥兒一起傳道太招搖了,明智的做法就是化整為零,三三兩兩地分頭出發。軍方有時也默許見證人逐戶向人傳道。有一回,他們還試圖用自己的方法去幫傳道員一把。一群士兵在街上巡邏,見到一個姊妹挨家傳道。姊妹按了一所房子的門鈴,不久女住戶就從二樓的窗口伸頭下俯,粗魯無禮地把姊妹打發走。一個士兵看不過去,於是把機關槍對準女住戶,命令她下樓,客氣地歡迎姊妹。女住戶只好聽命。
舉行大會的場地
1974年6月,分社辦事處收到政府的通知,要求分社的弟兄上最高法院見法院書記。貝爾特拉梅利弟兄有分謁見法院的官員。他憶述當日的情景:「我們心神不安。我們知道,如果軍政府想要禁止我們的工作,他們可以即時頒布禁令。後來法院的官員告訴我們,政府只是想從我們手裡買下一座王國聚會所,我們聽後不禁如釋重負!他們甚至表示願意替我們物色另一個合適的地方做王國聚會所。憑著他們的幫助,我們購置了蒙得維的亞的盧特西亞電影院。電影院坐落在市區的一條大街上,位置很理想。我們從政府獲得的聚會所售價,足夠我們把電影院改建成王國聚會所。」
貝爾特拉梅利弟兄進一步說:「我們確信,這筆交易是耶和華促成的。電影院的大禮堂設有差不多1000個座位,除了充當王國聚會所外,還可以用來舉行大會。鑑於政府對公眾集會採取新的管制措施,我們急需有這樣的會堂舉行大會。」
昔日的電影院名義上是個王國聚會所,供本地會眾使用,但其實有多年時間,每週都有環務大會在這個會堂裡舉行。弟兄們學會謹慎行事,好讓大會能夠順利舉行。他們進出會堂的時候,盡量避免惹人注目,並且把汽車分散停放在會堂的四鄰。
建造有時
在這麼動盪不安的時期,王國傳道員仍持續增多,新會眾也相繼成立。這個趨勢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喜樂。不及十年之後,到1976年,傳道員的數目已增加了一倍有多。傳道員的增長卻引起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當時的王國聚會所大多是租用的,這些場地又怎麼可以容納源源而來的新人呢?所羅門王在聖靈指示下說:「凡事都有定期。」當時國內有85群會眾,但只有42個王國聚會所。很明顯,「建造」王國聚會所的時候到了。——傳道書3:1-3。
不過,當時整個國家都經濟不景,會眾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去興建王國聚會所。他們可以怎樣籌措資金呢?分社統籌者德爾福斯·貝爾特拉梅利回憶說:「在那些日子,我們親身體驗到耶和華的膀臂不是短小的,也親眼看見他的人民怎樣把愛心化作行動。多虧世界各地的弟兄踴躍捐助,烏拉圭分社才能借錢給有需要的會眾去興建王國聚會所。」
有了資金以後,還欠熟手技工。烏拉圭的見證人熱烈響應社方的呼籲。許多弟兄持續不斷地獻出自己,在一處又一處幫忙興建王國聚會所。阿韋利諾·菲利波尼自願提供服務,孜孜不倦地工作。1961年,菲利波尼弟兄參與
分社的建築工程。分社落成後,他跟妻子艾爾薘一起做特別先驅。自1968年以來,他一直從事環務探訪工作。有多年時間,菲利波尼弟兄也奉派協助興建王國聚會所。他不但獻出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負責管理建築工程。「討厭小子」
談到興建王國聚會所,菲利波尼弟兄想起了一些趣聞軼事:「不管我們在什麼地方興建王國聚會所,街坊鄰舍和過路人都對見證人大加讚賞。他們看見工地上的見證人工作得這麼熱心起勁,就不禁嘖嘖稱奇。在一塊建築工地上,附近人家有個六歲的男孩,他天天前來工地,苦苦懇求弟兄讓他幫把手。這個男孩一味糾纏,工地的弟兄於是叫他做『討厭小子』。」在隨後的歲月,我們一直沒有這個男孩的消息。後來在一個大會裡,一個弟兄主動上前跟我攀談:「菲利波尼弟兄!你還記得『討厭小子』嗎?我就是那個討你們厭的傢伙!我在兩年前受了浸。」顯然,在興建王國聚會所期間,這個男孩的心裡已撒下了真理的種子。
目前烏拉圭一共有81間王國聚會所,平均每129個傳道員就有1間。毫無疑問,耶和華祝福他在烏拉圭的人民,使他們能夠興建合適的崇拜處所。
為鄰國的居民舉行大會
在烏拉圭西面的阿根廷也成立了軍人政府。當地的政權下令把分社辦事處和王國聚會所通通關閉。阿根廷的弟兄開始以小組形式舉行聚會。不過,在那段日子,他們仍然能夠公開舉行大會,不受政府干涉。這又怎麼可能羅馬書1:12。
呢?原來他們越過邊境,到烏拉圭參加大會!烏拉圭的弟兄負責籌備這些大型集會,但大會有許多節目都是由阿根廷的弟兄擔任的。能夠為盈千累萬的阿根廷弟兄安排住宿,的確是莫大的殊榮。兩地的弟兄「互相鼓勵」,彼此的信心大受強化。——1977年1月13-16日,在佩尼亞羅爾宮舉行的大會,的確叫人難以忘懷。有接近7000個烏拉圭和阿根廷的弟兄姊妹歡聚一堂。大會結束的時候,全體聽眾一同高歌讚美耶和華。他們輪流唱出詩歌:阿根廷的見證人唱詩的時候,烏拉圭的見證人就默不作聲,反過來也一樣。最後,大家一同合唱末尾一段的詩歌。出席大會的弟兄姊妹感到悲喜交集。他們很高興能夠一同參加大會。大會結束後,兩地的弟兄姊妹難捨難分,許多都禁不住掉下淚來。
1977年1月13日,見證人在佩尼亞羅爾宮舉行第一天的大會,一份親天主教會的大報章在頭版登載以下的大字標題:「當局審查耶和華見證人的合法地位」。文章譴責見證人對國家主義的象徵物所抱的立場。文章也強調阿根廷政府已禁止見證人的活動,烏拉圭政府很可能會步阿根廷的後塵。這篇文章出版後不久,政府就不再發許可證給我們舉行環務大會和區務大會了。
諸多限制
1975年,軍政府發起宣傳運動,大肆鼓吹愛國主義和國家主義。全國瀰漫著一片國家至上的狂熱精神。見證人竭力保持基督徒的中立立場,許多弟兄因此身陷困境。他們盡力聽從聖經的吩咐:「凱撒的東西要償還給凱撒,馬可福音12:17)有好幾個年輕的見證人本著良心行事,拒絕崇拜國家主義的象徵物,結果給校方開除了。在工作場所,許多弟兄成了同事恥笑、辱罵的對象。有些見證人因嚴守中立而被解雇。
上帝的東西要償還給上帝。」(在內陸的小市鎮,地方當局嚴密監視見證人的一舉一動。政府的間諜有時也假裝感興趣的人士,到王國聚會所去偵察見證人的行為。由於這個緣故,會眾的弟兄看出,他們有必要大大提高警覺。舉行聚會期間,他們絕口不提中立的問題,以免跟政府發生衝突。
有一次,聚會快要開始了,政府的間諜就在這刻抵達王國聚會所。他問其中一個弟兄:「今天會眾會在什麼時候唱伊姆諾?」伊姆諾 這個西班牙語詞可以指「國歌」,但也可以解作「讚美詩」。弟兄看穿對方是個間諜,於是對他說:「在聚會開始、中間和結束的時候,一共三次。」弟兄當然是指會眾唱三次王國詩歌而言。那個間諜隨即離去,滿以為弟兄會在聚會期間唱三次國歌。
雖然受逮捕,仍保持喜樂
警方有時會在聚會期間突擊搜查王國聚會所,把在場的弟兄姊妹一舉逮捕,然後逐一盤問。弟兄於是把握這個大好時機,向不同的警察作見證。盤問過程通常延續多個小時。警察盤問過所有弟兄姊妹後,就把他們全部釋放。——參閱使徒行傳5:41。
在蒙得維的亞北面的佛羅里達會眾,塞莉·阿桑德里·德努捏斯姊妹將要在神治傳道訓練班發表學生演講。她
邀請鄰居梅寶爾到聚會所聽她的演講。梅寶爾以前從沒有去過王國聚會所。當晚警方突擊搜查,把參加聚會的人,包括梅寶爾在內,通通逮捕。梅寶爾被拘留多個小時後,在丈夫的協助下終於獲得釋放。這次經歷雖然叫她大吃一驚,卻引起了她的興趣,她很想認識耶和華見證人的主張。過了不久,她就開始研讀聖經,還參加聚會。現在梅寶爾是耶和華手下獻了身受了浸的見證人。軍政府對我們施加的限制延續了差不多12年。儘管如此,誠心正意的人仍川流不息地湧進耶和華的組織。1973年,烏拉圭有3791個傳道員。到1985年,艱難的日子終於告一段落,傳道員的數目已上升到5329人,增長超過百分之40!毫無疑問,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耶和華一直祝福他的人民。
撤銷對舉行大會的限制
1985年3月,民主勢力接管政權,把前政府所施加的限制一一撤銷。從那時起,耶和華的人民就可以無拘無束地傳講王國的好消息,教人認識王國的真理了。烏拉圭的弟兄現在可以自由地舉行環務大會和區務大會。一想到有機會跟住在僻遠地區的同工重聚,弟兄姊妹無不滿心歡喜。他們目睹自己的弟兄多年來一直堅貞不屈,忠心事奉上帝,都大感鼓舞!
我們預計會有過萬人出席大會,但我們可以找著這麼大的場地嗎?社方以往租用的場地已不敷應用了。耶和華一再應允我們的祈求。軍政府掌權期間,當局在里韋拉公園(蒙得維的亞最大的公園之一)建造了一個新的足球場,起名為查魯亞運動場。這個運動場過去只用來
舉行體育比賽項目。可是,在1985年12月,我們卻獲准租用查魯亞運動場去舉行全國區務大會。自那時以來,地方當局一直很樂於合作,每年都讓我們租用查魯亞運動場去舉行區務大會,出席的聽眾往往超過1萬3000人。1990年12月,見證人在三十三人城的運動場舉行環務大會,作了一個有力的見證。運動場附近有一座天主教堂,從教堂的窗外看,運動場的景象一目了然。教堂的人員見到運動場坐滿了耶和華見證人。一天早上,神甫指著窗外的運動場,對他的堂區教徒說:「你們見到耶和華見證人招聚了多少人嗎?他們怎麼能夠召集這麼多人呢?他們具有一種特質,是你們天主教徒所欠缺的,就是傳福音的精神!我們的人數所以天天下降,是因為你們不肯像他們那樣向人傳道。要麼我們就仿效見證人,開始向人傳講福音;不然,我們的教堂就難逃關閉的厄運了。」
在孤立地區傳道
在80年代,本地的見證人格外努力,把好消息傳到國內的僻遠地區去。傳道員每年探訪烏拉圭的東北部一次。有一年,幾個弟兄在庫奇亞-德卡拉瓜塔村分發了好些書刊。第二年,見證人回去探訪這個村落,遇到一個男子。他不願聽見證人的信息,聲稱他已經認識真理了。他說:「我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上一年見證人探訪這個村落的時候,他恰巧出門在外。這個男子回家後,一讀見證人所留下的書刊,就認定書刊所講的是真理。他走遍整個村落,通知所有居民,他現在是個耶和華見證人了。今天,這個村落已有一小群會眾成立起來。
貝爾塔·德赫爾比希住在偏僻的多洛雷斯鎮,跟聚會所相距很遠。她深深體會到,經常參加聚會十分重要。她不惜長途跋涉,帶著六個孩子步行11公里到王國聚會所去。她通常在聚會開始之前一小時就抵達聚會所。貝爾塔堅持不懈,決心攜同兒女參加聚會,風雨無阻。她以身作則,對兒女產生了有益的影響。經過多年的忠心服務,貝爾塔現在有四個兒女在真理中行事。她的兒子米格爾·安赫爾長大後,加入了先驅的行列。他不辭勞苦,騎腳踏車到58公里外的拉查克阿達-塞沃亞蒂村,探訪當地的孤立小組。另一個兒子丹尼爾目前在三十三人城做特別先驅。
改善彼此關係
許久以來,烏拉圭的醫療專家一直看不起耶和華見證人。他們不明白見證人為什麼要緊守立場,堅決禁戒血。(使徒行傳15:28,29)國內有許多醫院都拒絕讓耶和華見證人住院留醫。有的醫院容許見證人進院動手術,但一發覺他們不肯接受輸血,就在施手術前匆匆把他們遣走。不過,近幾年來,醫學界和見證人的關係已大為改善。
1986年,富埃爾薩斯海軍中央醫院召開會議,討論耶和華見證人所倡導的不輸血治療法。院方把內外科的有名高手和專門處理醫療問題的律師召集在一起。耶和華見證人向醫院當局提供有關的材料和建議。經過這次特別聚會以後,烏拉圭有許多醫生對見證人都大為改觀。他們如今願意診治耶和華見證人,並且尊重他們對血所持的立場。
這次會議過後,社方接著在蒙得維的亞,繼而在其他
城市,安排了一連串的醫療會議。這些會議都受到傳媒廣泛報導。有名的醫學專家如今承認,憑著耶和華見證人的幫助,他們學會掌握先進的醫學技術,採用不輸血治療法。一個精通血液療法的醫學教授說:「由於耶和華見證人鍥而不舍,我們得以大開眼界,調整自己的觀點。我們過去跟見證人多次發生衝突,主要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的立場。現在我們看出,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言之有理。事實擺在眼前,由於拒絕接受輸血,他們免去了很多煩惱。」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20年代到40年代,烏拉圭的傳道員一直熱心宣揚王國。我們真的可以說,他們的努力絕沒有白費。當時,寥寥幾個王國宣揚者遠道而來,在這個景色宜人、峰巒起伏的國家招聚耶和華的「珍寶」,教導成千上萬的人認識真理。(哈該書2:7)烏拉圭現在有超過一萬個傳道員,合力在本土宣揚上帝的王國。全國有超過135群會眾,每群會眾平均約有5個長老。最近在1998年3月舉行的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一共有656個長老和945個服事僕人參加。差不多所有會眾都擁有自己的王國聚會所,有許多座聚會所都是弟兄在社方資助下親手建造的。
近20年來,傳道員的數目增加了一倍有多,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只要耶和華繼續把引發大患難的四風抓住,烏拉圭的耶和華見證人就會繼續向人發出邀請:「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上帝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以賽亞書2:3;啟示錄7:1。
[第224頁的整頁圖片]
[第227頁的圖片]
胡安·穆尼斯
[第229頁的圖片]
他們住在自製的帳篷裡,騎著腳踏車走遍烏拉圭向人作見證(從左到右):庫爾特·尼克爾、古斯塔沃和貝蒂·本德、奧托·黑勒
[第235頁的圖片]
早期的烏拉圭傳道員(從左到右):瑪麗亞·德貝魯埃塔、卡羅拉·貝爾特拉梅利、卡塔萊娜·龐波尼
[第237頁的圖片]
目前仍在烏拉圭服務的海外傳道員:(1)弗洛倫斯·拉蒂默,(2)艾特爾·福斯,(3)碧爾迪恩·霍夫施泰特爾,(4)莉拉·貝魯埃塔,(5)杜芙·哈根森,(6)京特·舍恩哈特
[第243頁的圖片]
1998年,正在興建的新分社設施
[第245頁的圖片]
分社委員會成員(從左到右):京特·舍恩哈特,德爾福斯·貝爾特拉梅利,赫拉爾多·埃斯克里瓦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