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環球報告

環球報告

環球報告

非洲

見證人正在全球各地加緊召集「有正確態度,適合得永遠生命的人」。(使徒行傳13:48)在非洲許多國家,渴望按照耶和華的旨意而生活的人,數目多得異乎尋常。為了幫助這些人,社方在過去的服務年度出版了約魯巴語版的《聖經新世界譯本》和聰加語版的《基督教希臘語聖經》。現今,世上有2300萬人說約魯巴語,400萬人說聰加語。

過去五年,讚美耶和華的人不斷增加。報告顯示,安哥拉和烏干達有超過百分之70的增長。赤道幾內亞、岡比亞、莫桑比克、盧旺達的傳道員增加了百分之100有多。幾內亞比紹的增長更達到百分之300。尼日利亞全年平均有逾20萬個傳道員。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贊比亞有超過10萬個王國宣揚者。當地的傳道員雖然生活困苦,仍然熱心為王國作見證。

布基納法索是塊肥沃的屬靈田地當地有許多人很想學習聖經。去年,四個特別先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探訪離首都瓦加杜古140公里以內的169條鄉村。村內有些地區根本無路可走。但先驅堅忍不拔,日復一日在高達攝氏45度的氣溫和烈日當空之下,步行15公里或更遠的路程,從一條村走到另一條村探訪村民。當地的居民從沒聽過耶和華的名字,也從沒遇過見證人。近年當局積極推行教育,教導人民學習寫讀莫西語(他們的母語)。可惜以莫西語印行的刊物不多。有見及此,社方特意出版大量莫西語刊物去滿足村民的需要。先驅記述說:「村民的反應實在令人感動,這激勵我們再接再厲。……他們一見到我們的書刊,就如獲至寶一般。現在他們終於有自己語言版本的書了;但最令他們雀躍的是,這些書能夠幫助他們認識來自上帝的好消息。」四位先驅在探訪鄉村的三個月內,一共分發了3615本書,2萬2228本冊子和368本雜誌。

尼日利亞一個城市,幾個傳道員正打算在一個地區向人作見證。有人提醒他們,當地的種族衝突不斷升級,局勢危險,於是他們決定離開。歸家途中,一群憤怒若狂的青年截停傳道員的汽車,要求他們交出汽油,好用來焚燒敵人的房屋。傳道員向那群少年表明自己是嚴守中立的,他們卻充耳不聞。(約翰福音17:16;羅馬書12:18)於是傳道員給他們每人一份《王國消息》35號,單張的題目提出一個問題:「會有一天人人都彼此相愛嗎?」那群青年很欣賞這份單張,稱讚傳道員一番之後,就讓他們安全離去。

盧旺達,一個見證人去年在孤立地區遇到一名男子。那人接受了一本《知識》,還答應研讀聖經。他很快就看出聚會的價值而開始參加。(希伯來書10:24,25)他有一條腿膝蓋以下的部分給切掉了,每次參加聚會,他都得划獨木舟過湖,然後一拐一拐地步行四小時,才能到達聚會的地點。雖然這樣,他卻經常參加聚會,後來更報名參加神治傳道訓練班,並且教導兒女認識創造主。現在,他正熱切期待在將臨的樂園裡用雙腳走路。——以賽亞書35:6

利比里亞的蒙羅維亞,見證人跟一個名叫傑克遜的男子研讀聖經。後來戰爭爆發,傑克遜被迫返回家鄉博波盧暫避。不久,當地的分社辦事處收到他的來信,請求派人去協助他建造一間王國聚會所,同時把當地對真理感興趣的人組織起來。為什麼呢?傑克遜在信中說:「每個星期日早上,我從6時半開始,就不停地主持聖經研究,一直到晚上9時,才鬆一口氣。……想研讀聖經的人越來越多,我已無法應付,只好請四個聖經學生代我跟一些人研讀。……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這個會眾的人數不斷增加,我不曉得怎樣照料他們。我在靈性上只不過是個小孩子,自己也要吃靈奶,那裡有資格餵養別人呢?」一位環務監督在探訪過博波盧後透露,傑克遜一共主持37個聖經研究,而渴望研讀聖經的人更超過這個數目。環務監督認為當務之急是派一個特別先驅到博波盧去。至於傑克遜,現在他已是個未受浸的傳道員。

莫桑比克,當地有637群會眾,其中有372群設立了識字班。現時約莫有5800人參加識字班,過去一年有1525人學會閱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莫桑比克的耶和華見證人有百分之72是識字的。在幫助人對聖經獲得確切知識方面,識字班無疑功不可沒。——提摩太前書2:3,4

納米比亞的溫得和克,兩位姊妹送兒子上學(兩人的孩子就讀同一間學校,分別是四歲和五歲)。在學校裡,校長對她們說,當天會在班上舉行一個生日會。校長以前讀過《學校》冊子,於是問其中一位姊妹,到時她應該叫兩個孩子怎樣做。姊妹向校長解釋見證人的立場,並表示兒子會曉得怎樣做的。

後來,姊妹去學校接孩子放學,校長對她說:「你該為這兩個孩子自豪!剛才全班同學唱生日歌,我叫兩個孩子離開課室。吃生日餅的時候,那個小的問我是不是生日餅。我說是的,他就說:『謝謝,我不吃了。』大的也是這樣說。」之後他們其中一個問老師,知道不知道上帝的名字是什麼,然後就把握機會向老師談及耶和華。另一個孩子也主動拿出錄像帶《耶和華見證人——這名字背後的組織》給老師看。老師深受兩人的品行和勇氣所打動,結果答應出席受難紀念聚會。後來,孩子的母親跟老師研讀聖經,她說:「現在我決心要按上帝的方式做事,絕不容許任何事妨礙我事奉他。」

贊比亞,一位熱心的長老用社方出版物的盒式錄音帶從事街上見證,非常有效。他怎樣做呢?他把汽車停在路旁,在街上播放《家庭幸福的祕訣》的盒式錄音帶,然後請路人前來聽聽。路人很快就問這是什麼資料。弟兄於是向他們指出,錄音帶的內容來自《家庭幸福》。結果,弟兄在一個月內分發了29本《家庭幸福》,建立了兩個聖經研究。

美洲

雖然有些地區收割的規模比其他地區大,但事實仍然是,田地「已經發白了,可以收割莊稼了」。(約翰福音4:35)過去五年,巴西王國傳道員的增長率是百分之33,墨西哥是百分之36,古巴是百分之64,哥倫比亞是百分之65,古巴的增長率則是百分之63。美國在這五年期間,共有20萬9249人以水浸禮象徵獻身,在外勤傳道工作上則達到104萬零283人的新高峰。

有個特別先驅在洪都拉斯 南部服務,他所主持的一個聖經研究實在令人喜樂。他們討論到《知識》第12章時,聖經學生已成為未受浸傳道員,而這個學生在兩個月內,自己已主持兩個進展不錯的聖經研究,這兩人沒多久就開始參加聚會了。過了三個半月後,其中一個聖經學生成為好消息的未受浸傳道員;再過三個月,另一個聖經學生也開始向人作見證。當原本的學生要受浸時,他的第一個學生決定跟他一起受浸,另一個學生也進步得很好。後來有什麼進一步的發展呢?現已是我們弟兄的原本那個學生,正跟一對夫妻研究聖經。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為人帶來多麼大的喜樂!

巴西 的見證人決心在亞馬遜河流域作個徹底的見證。分社派出21個先驅,使用四艘大船在該地區傳道。這些先驅都有行船的經驗,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甘心樂意的自我犧牲精神。這些船駛經馬代拉河、普魯斯河、索利蒙伊斯河、托坎廷斯河,以及馬拉若島四周的地區。這些河流連綿9700公里,據估計住在河岸附近的居民約有37萬人。船上一個先驅最近寫了一封信,信的部分內容這樣說:「我們最後抵達沙維斯鎮,……在當地舉行公眾聚會,還放映了《因上帝的教誨而團結起來》這輯錄像帶。聚會有70人出席。一個男子獲得了《永遠生活》之後,我們留在那裡的一星期內,他就把書讀完了。後來他告訴我們說:『如果你們要在這裡設立教會,就讓我成為會員吧!』」

有的人實在難找,原因並非他們住在偏僻的地區,而是因為他們放假時會到偏僻的地區旅行。每年夏天,有近一百萬人到阿拉斯加 旅行,並趁機一睹高達6194米的麥金利山的風采。我們可以在當地接觸到他們,幫助他們想想上帝和他的旨意嗎?當地的見證人獲准在麥金利山的迪納利國家公園設立一張書刊陳列桌,展示一些從《儆醒!》挑選出來的合適文章,像「崇山峻嶺——偉大的創造傑作」(1994年10月8日刊)、「誰能拯救世上的動物?」(1997年7月8日刊)、「雨林——可以挽救嗎?」(1998年5月8日刊)、「艾迪塔羅德大賽——歷史源遠流長」(1995年10月8日刊)等。他們作出額外努力,到有人觀光的地方傳道,結果遇見了來自不同國家的遊客,包括澳大利亞、希臘、加拿大、英國、德國、意大利、蘇格蘭、瑞典、瑞士、台灣、中國大陸等。他們也向許多來自美國各地的人作見證。

墨西哥 的地區已經做得相當頻密;在許多城市,每一兩個星期就有見證人上門探訪一次。在恰帕斯州的拉斯紐比斯,大部分居民都是耶和華見證人,只有三個家庭不是。在布埃納維斯塔的聖安東尼奧有八群會眾,當地只有64個家庭不是見證人,可以讓傳道員上門探訪他們。那裡的見證人要走幾小時的路程,才能到達作見證的地區及主持聖經研究。

尼加拉瓜,一間王國聚會所舉行的聚會結束後,一名見證人上前歡迎兩個年輕女士。起初她以為她們是從別的會眾來訪的見證人。但後來姊妹發覺,原來她們只不過是因為好奇才來參加聚會的。於是她建議跟她們研讀聖經,而她們也欣然同意。她們同屬一個名叫「青年生命堂」的宗教團體,而且是組織裡的區組長。其中一個女士,叫做卡瑞利雅,開始把自己從聖經學到的知識教導屬下的組員。她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帝的名字。有一個牧師想阻止她,聲稱耶和華並不是上帝的名字。卡瑞利雅說,如果這是真的,牧師就不能再使用自己的聖經了,因為他的聖經裡有耶和華這個名字。牧師只好一聲不吭地走了。後來卡瑞利雅把三位一體和十字架的真相告訴她的組員。沒多久,牧師就取消了她在聚會中領禱的權利,因為她奉耶穌基督的名向耶和華禱告。他們下一次舉行的組織會議,就沒有邀請她出席了。她於是在一次聚會中宣告要離開這個組織,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她研讀了《知識》不過頭四章後,就毅然作出這個決定。不及七個月之後,她就受了浸。

亞洲

東方國家也有許多人響應以下的邀請:「你們要讚美耶和華!……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詩篇150:1,6)耶和華見證人足跡遍及亞洲每個國家。由於有越來越多人聽見好消息,他們的數目也相應增加。其中有些國家的增長甚至非常迅速。在過去五年,以色列、孟加拉和澳門經歷百分之100的增長。尼泊爾、格魯吉亞和哈薩克斯坦的傳道員數目,有超過百分之200的增長。大韓民國約有8萬5000個傳道員,在區內經常傳講王國的好消息。日本有高達22萬2000個王國宣揚者,忠貞地事奉耶和華。

1998年4月30日,耶和華見證人在吉爾吉斯斯坦 的傳道工作取得了法律認可,這的確是個莫大的喜訊。弟兄們把一本《知識》書送給負責批核申請的政府委員會主席;他發覺這本書竟然已經以吉爾吉斯語發行,準備分發給國內的居民閱讀,感覺驚訝不已。

小孩子雖然還沒有受浸,有時也能夠帶領人歸附純真的崇拜。印度 有個三歲半的男孩,父母是見證人;他對鄰舍非常友善,尊敬他們如同兄姊。這個男孩不時邀請鄰居的一個「哥哥」跟他一同出席星期天的會眾聚會。但對方通常在週末都會去看電影。後來有一次,這個鄰人終於答應跟他一起出席聚會,但男孩卻堅持要鄰人穿著整齊的衣服前往王國聚會所。起初對方諸多推托,男孩卻沒有理會他,於是拉著他的手,帶他走進房間,告訴他該穿什麼衣服。聚會期間,這個年輕男子非常賞識聚會的資料。自此之後,他和妹妹就沒有錯過聚會了。後來,他發覺這個男孩不論父母是不是跟他在一起,都總會服從父母的吩咐,因為他認為「耶和華正在看見他」。這叫男子欽佩不已。現在,他跟妹妹都渴望受浸成為見證人。

日本 鹿兒島,一個傳道員很善於運用社方的錄像帶。她聽聞錄像帶是打動人心極有效的工具,於是決定跟不信的丈夫一起把全部錄像帶看一次。他們首先觀看《耶和華見證人——這名字背後的組織》;之後,丈夫同意有一個經常的聖經討論。後來,他們觀看《因上帝的教誨而團結起來》,丈夫稱讚見證人的確是個國際弟兄團體。這推使他也想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但他因為工作的緣故,加上受親屬反對,就覺得自己有心無力。不過,在看完《聖經——一本載有事實和預言的書》的第一、二輯錄像帶之後,他決心在生活上把聖經的原則實踐出來。不久他更成為未受浸的傳道員,開始向別人傳道。最後,《耶和華見證人在納粹迫害下屹立不移》這輯錄像帶叫他看出,耶和華的確一直支持他的百姓,他於是決心受浸。最後,他在1997年10月接受水浸禮,表明自己獻身事奉耶和華。

緬甸 有一個名叫瓦金的女子,是循道會的虔誠信徒。後來教會的牧師脫離了教會,轉而到另一間教會當牧師。瓦金也跟隨他,因為她覺得在教會裡無法找到真正的快樂。但這個牧師後來又轉而成為福音會的教士。瓦金再次跟隨他。可是,她開始對宗教感覺失望了,因為所有這些宗教都無法滿足她的靈性需要。不久,她三個兒女竟在三年內相繼去世。她感到萬念俱灰。她的朋友提議她看錄像帶、讀小說消磨時間,但這依然無法解除她心中的鬱結。有一天,瓦金前往探望她的親戚,對方是個耶和華見證人。恰巧當時有一個長老在場,親戚於是把瓦金的苦況告知長老。長老邀請瓦金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並且說他樂意在聚會之後解答瓦金的任何疑問。瓦金於是應邀出席。之後,長老用聖經解答了許多一直令她困惑的問題。她深感滿足,於是欣然接受聖經研究的安排。她進步得很快,現在已經是個受了浸的傳道員了。

傳道員要衝破宗教偏見的藩籬,向人傳講好消息,時常要很有耐心才行。但的確有些人願意聆聽聖經的真理,而且十分賞識。他們甘願作出很大努力,以求經常出席會眾的聚會。納塔利亞已年屆60,住在哈薩克斯坦 的山區。聚會所距離她所住的地方30公里遠,她要搭兩輛公共汽車才可以到達聚會所。首先,她要乘公共汽車經過12公里的路程,下到山谷去,然後再乘另一輛公共汽車,經過18公里到達王國聚會所。在冬季,由於路上積雪,在山區行駛的公共汽車往往會停駛。納塔利亞惟有徒步下山,幸好這樣做還不算太危險;之後她可以乘坐另一輛公共汽車到聚會所去。她說,「我一定要回家去」,意思是要到王國聚會所去。她說:「我有兩個家,一個是我睡覺的地方,另一個就是王國聚會所。」

以色列境內有許多不同種族、語言和宗教的人士。在以色列,見證人很多時都受到邀請,進入屋內解釋他們的來意。許多人都很賞識王國的信息。可是,在極端保守的猶太社區裡,由於有越來越多人響應王國的信息,這引起了少數分子的不滿。1997年12月,見證人在特拉維夫附近的雅法舉行區務大會的時候,有大約300人在場外組織起示威暴亂來。大部分示威者都是從國內其他地方乘公共汽車前來的,他們根本不知道示威的原因。

由於暴亂是經過預先策劃的,結果有許多姊妹都遭暴徒毒打,有些弟兄更在從事回訪工作時遭人伏擊。反對者為了挑起暴民對弟兄的仇恨,於是大叫口號,把弟兄稱為納粹黨徒,更聲稱我們是用錢去收買人歸信宗教的。雖然策劃這次暴動的人也知道,事實並不是這樣,但被誤導的暴民卻信以為真,於是任由他們擺布。

反對並沒有把弟兄們嚇倒,也沒有妨礙那些對聖經感興趣的人尋找真理。其實大部分以色列人對這種不法行動都十分反感。宗教反對者在伯特利門外示威時,許多路過的行人都停下來想知道騷亂的原因;他們很高興聽到弟兄們根據聖經提出的回答。有些人更因為示威者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甚至出席聚會。

黎巴嫩,一位關心別人的姊妹主動幫助一個少女,這個少女是自幼就跟耶和華的子民交往的。她一直參加聚會,看來進步得不錯。可是,她在15歲那年突然不再跟會眾來往,也停止研讀聖經。事隔大約一年,姊妹徵詢了長老的同意,並且禱告求上帝幫助,然後毅然打電話給這個少女,表示很想探望她。但少女說:「你為什麼要探訪我?要是你想來講聖經,就不必了。」姊妹表示她很掛念少女,也想有機會跟她談談她最近到歐洲遊覽的經歷。她答應會尊重少女的意願。不過她補充說:「我的確有些問題想問你,你的答案可以幫助我知道,怎樣幫助一些跟你年紀相若的年輕人。」

她們會面的時候,姊妹告訴對方她前往歐洲出席大會的經過。她表示能夠跟弟兄一同出席大會,的確非常高興,並且極力稱讚當地弟兄所表現的愛心。少女看來也很高興聽到她的經歷。在離去之前,姊妹問了她幾個問題:「請告訴我,在過去一年,你不用受真理約束,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你真的感覺快樂和滿足嗎?你以往在真理的時候所過的生活,有什麼地方及不上你目前的生活嗎?你覺得在過去一年所結交的朋友,比你以往在真理裡所認識的更好嗎?」她請少女認真想想這些問題,稍後才回答她。

十天之後,她們再次會面,少女在回答姊妹問題的時候承認,她的生活其實很枯燥。她試試用各種不同的活動打發時間,包括聽音樂、看電視和錄像帶,但仍不覺得快樂。她也透露自己有個男朋友,兩人已經打算結婚。姊妹於是耐心地運用經文,以及《儆醒!》「青年人問……」和《使你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的一些文章,幫助她看出真愛是什麼;並且跟她分析,男子真的愛一個女子,就會怎樣表示愛意和關懷。姊妹接著探了她幾次,跟她討論《家庭》書頭五章的資料。少女最後看出,她的男友並不是她理想的對象。

姊妹再次開始跟少女研讀聖經,對方有穩定的進步。後來有另一個年輕男子看上了她,並且聲稱對真理有興趣。雖然這個男子也開始研讀聖經,卻沒有什麼進步。少女於是跟他斷絕來往,因為她決心要嫁給一個跟她一起全心事奉耶和華的人。一年之後,她受了浸,並且找到一份部分時間的工作,然後投身先驅服務。現在,她不再感覺生活枯燥乏味了;相反,她是個快樂的先驅。她更可以用自己的經歷幫助其他的青年人。這些青年人就像她以前一樣,以為世界可以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

巴基斯坦 有超過1億3000萬人口,弟兄們怎樣找出像綿羊般的人呢?在過去一年,他們的確盡心竭力這樣做。例如,他們熱心分發用烏爾都語和英語印行的《王國消息》35號。在接著的幾個月,社方收到很多人的來信,表示很想得到一本《要求》冊子,也想討論聖經。其中有些人是住在沒有見證人的城鎮裡的。這充分顯示啟示錄14:6的話的確說得很對,天使正在中天飛翔,全力支持宣揚好消息的工作。

歐洲

現在就是耶和華「拯救的日子」。(哥林多後書6:2)人仍然有機會揀選生命。在東歐,許多人現正作出這個明智的選擇。自1993年以來,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保加利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摩爾多瓦和烏克蘭,都有超過百分之百的增長。在拉脫維亞和俄羅斯,敬拜上帝的人雖然受到各方面越來越大的反對,這兩個地區的增長卻超過百分之300。白俄羅斯的增長超過百分之500。阿爾巴尼亞的增長更異常特出,高達百分之830!由此可見,還有許多人只要獲得所需的鼓勵,就會珍惜揀選生命的機會。

奧地利,見證人探訪一個婦人,可是婦人總是說沒有空。見證人在下一次探訪她時,只是拿出一份單張來,題名為《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新世界裡》。婦人還來不及說「我沒有空」,見證人就一邊把單張交給她,一邊說:「這份單張論及你整家人的前途。」婦人讀過單張後,想知道多一點聖經的信息。見證人再次探訪她時,婦人表示希望獲得《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這本書。她曾在王國聚會所外的陳列窗裡見到這本書。就在這段時期,這家人收到一份傳單,宣傳一個由當地教堂主辦的聖經課程。她和丈夫於是一起參加。他們向教士提出一些聖經問題,但教士卻說,參加課程的人只許沉思,不許討論。然而,見證人再次探訪他們時,卻一一解答了他們的問題。結果,這對夫婦接受了聖經研究的安排。反對接著出現,這自是預料中的事。做丈夫的是教堂司事兼堂區行政委員會的成員。由於來自教會的壓力,他停止跟見證人討論聖經一段時期。見證人惟有通過電話,或把雜誌帶給這個家庭時,才有機會接觸他。三個月後,做丈夫的同意恢復聖經討論。後來,隨著他對耶和華的愛日益加深,他決定退出堂區行政委員會,並辭去教堂司事的職位。他和妻子現在都已受浸成為見證人,兒女則是未受浸的傳道員。

不少歐洲人移民到美國,一心要致富。拉脫維亞 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男子就是這些人之一。可是,他在美國的生活卻十分艱苦,後來更在經濟上陷於困境。然而,亞歷山大卻找著屬靈的財富。他跟耶和華見證人學習聖經;這使他意識到,他所學到的真理比黃金更寶貴。亞歷山大生性熱情,很快就渴望把自己的新信仰告訴別人。他往美國前跟妻子伊納拉離了婚,讓她獨力撫養兒子。亞歷山大寫了不少信給伊納拉,又多次打電話給她,結果伊納拉開始跟拉脫維亞的見證人學習聖經。最後,亞歷山大在紐約受浸,依納拉則在立陶宛受浸。亞歷山大離開拉脫維亞五年後,現在重返家園,並跟前妻再度結婚,令他們那九歲大的兒子喜出望外。

耶穌教導我們甚至要愛仇敵。(馬太福音5:44,45)有些人起初敵視我們,後來卻痛改前非以求取悅耶和華。立陶宛 的一個事例正好說明這點。在當地的陶拉蓋會眾,一位長老跟一個打算受浸的傳道員討論有關的問題。這個傳道員是個年長婦人,來自帕涅韋日斯。傳道員在討論中表示,由於她以往多年來的工作的性質,要培養溫和的品格十分困難。她曾在帕涅韋日斯的女子監獄當獄吏。這引起了長老的興趣。長老於是問在60年代她是否在該監獄工作。傳道員答道:「是的。」長老又問:「據你所知,當時有沒有任何女囚是耶和華見證人,由於緊守真理而被監禁?」她記得有兩三個女囚是見證人,包括佩特魯蒂在內,亦即最近幫助她認識真理的姊妹。傳道員還記得有一個見證人和她的嬰孩女兒一起被囚。聽到這裡,長老十分激動,告訴傳道員這個見證人就是他的母親。他母親由於向人作見證而被拘捕;除了這個嬰孩以外,法庭下令把其餘的兒女帶走,交給親戚撫養。這個長老當時只有三歲,現在他卻跟一個一度看守他母親的獄吏討論受浸問題。長老多麼高興,獄吏現在已接受了真理!

雖然芬蘭 去年傳道員的數目增長不大,傳道員人數卻創下了2萬零103人的新高峰。該國仍有不少人在尋找真理。例如,一對見證人夫婦打算熟悉一下鄰近一個家庭。可是,他們還沒有實行這個計劃,那個家庭的主婦就上門探訪他們。大家交談起來,話題很快就轉到屬靈的事上,姊妹於是把一本《知識》送給婦人。

婦人把書帶回家去,她丈夫在幾天內就把書讀完,但只是批評書裡的內容,因為他對耶和華見證人有偏見。可是,他卻想對事情知道得多一點。不久之後,這對夫婦告訴見證人,他們很久以來一直想找著一個倡導真理的宗教。他們研究過幾個宗教,卻沒有考慮見證人,因為人人都說他們的壞話。他們這樣想:「既然其他宗教都沒有倡導真理,見證人就更不會這樣做了。」

這個家庭很快就接受了聖經討論的安排。這對夫婦說:「我們跟見證人學習聖經以後,對於以往一些相當熟識的經文現在有了新的理解,解釋也合理得多。真理逐漸向我們顯明出來,令我們茅塞頓開。我們從見證人出版的一本書裡看見樂園的情景,心裡不禁說:『這就是我們渴望生活的地方!』」

不久,他們開始參加會眾的聚會。做妻子的憶述:「我們受到熱誠的接待,令我十分難忘!」她的丈夫看見見證人很有秩序,而且十分準時,因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那12歲大的兒子則留意到另一件事,他說:「爸媽跟見證人學習聖經後,比以前和氣多了,家裡的氣氛也比以往愉快得多。」現在,做丈夫的滿懷感激地說:「耶和華對我們十分忍耐。他不想我們遭受毀滅,而是要帶領我們悔改。」大約七個月後,他們整家人都受了浸。——羅馬書2:4;彼得後書3:9

瑞士 有一個男子在高山上當總機械師,他很喜歡這份工作。後來他認識了真理,於是決定接受山下工廠一份薪酬較低的工作,以求能夠經常參加山下會眾的聚會。他祈求耶和華幫助他一方面能夠做妥工廠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好好照料其他的責任。

到了年終,廠長召見這個弟兄,告訴他廠方很滿意他的工作表現。他問弟兄為什麼每天下午4時正就要下班。弟兄告訴廠長因為他還要履行其他兩份合同的承諾;廠長大感詫異,於是問弟兄他的話是什麼意思。弟兄答道:「我和太太結婚後,我答應會好好照顧她,花時間陪伴她。我除了要做工去維持家人的生活以外,還要撥出時間照料屬靈方面的事務,好鞏固我和上帝的關係。所以,我的日常生活必須兼顧到這三方面的需要。」弟兄又指出,其實這份世俗工作佔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除了要花九小時工作以外,往返工廠也花去不少時間。廠長現在了解到弟兄的處境,於是告訴他可以繼續在下午4時正下班。弟兄不但能夠向廠長作見證,還把握機會把聖經的信息告訴其他的工友,其中有些工友是以前從沒有接觸過見證人的。

多年以來,費爾南多一直在西班牙 做清潔窗戶的工作。一個名為卡洛斯的見證人也在那個機構工作。卡洛斯曾有機會跟費爾南多交談,但費爾南多看來對真理的興趣不大。費爾南多後來到巴賽羅那探訪他太太的姊姊,有一件事令他大惑不解。他太太的姊姊有個鄰居,以往是個酒徒,時常鬧事,還經常毆打妻子。可是,費爾南多留意到,這個鄰居現在卻判若兩人,竟成了個好丈夫。後來,他獲悉這個男子已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但究竟什麼令他作出這樣的改變呢?卡洛斯告訴費爾南多,上帝的話語能夠使人作出這樣的改變。(希伯來書4:12)這引起了費爾南多的興趣。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費爾南多也在生活上作出改變,現在已是個好消息的傳道員了。

地球的各海島

現今,在環球84個海島和群島地區上,耶和華見證人正忙碌地向人宣講上帝王國的信息。有些島嶼的居民對聖經真理有良好反應。在南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每114個居民當中,就有一個是見證人。加勒比海的瓜德羅普,人口共有41萬,由於見證人努力不懈地傳道,結果見證人跟當地人口數目的比例為1:52。在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勒拿島,傳道員跟人口的比例是1:31。

拉迪格是印度洋上塞舌爾群島 的其中一個細小島嶼,島上居民約莫只有二千人,意即大約有五百個家庭。但當地的見證工作卻有良好的進展。弗雷迪是在馬埃島上出生和長大的,但後來遷到拉迪格島。他在當地學到的事物大大改變了他的一生。他自幼是個天主教徒;18歲那年,他入神學院攻讀,一心要受訓成為司鐸。他以為自己可以在學校裡學到許多聖經知識。他再三要求校方給他一本聖經,但都遭拒絕。校方勸他專心學習教會的傳統好了。他感覺非常失望;幾個星期之後,他決定退學,自行尋找有關上帝的真理。他得到一本聖經,只要有人願意跟他討論,他總樂意奉陪。可惜他的生活方式卻跟他所喜愛的聖經教訓背道而馳。他生活放蕩,吸毒縱酒,並且研習武術。

他遷到拉迪格島之後,遇到一對耶和華見證人的海外傳道員夫婦。這對夫婦跟他開始討論聖經,有時一星期討論兩三次。他獲悉上帝的名字之後雀躍不已。翌日他告訴見證人夫婦說:「我終於知道該向誰禱告,以後就不用再跟一個不認識的個體說話了。昨天晚上,我整夜都用上帝的名字向他禱告,並且首次感覺到他垂聽我的祈求。」

有一天,他對海外傳道員說:「有一個青年男子對聖經非常感興趣,我知道你們沒有時間跟他討論,不如讓我試試吧,反正我所知道的也不少了!」傳道員夫婦鼓勵他首先檢討一下他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兩天之後,弗雷迪說:「現在我明白了。要成為耶和華的見證人,僅是知道上帝的吩咐是不夠的,還得把他所規定的原則在生活上實踐出來。我看出自己暫時還沒有資格做耶和華的代表。我自己的家庭生活一塌糊塗,又怎能向人傳道呢?」他於是毅然跟同居的女友暫時分手,等候辦理合法的結婚手續。在接著的一個月,他們正式結為夫婦。弗雷迪不斷調整他的生活習慣,終於有資格參與外勤服務。他現在已受了浸。

毛里求斯 有一個婦人,名叫埃爾西。在她所住的城鎮裡,人人都叫她做格羅馬馬,意即女巫師,並且很害怕她。她替人在墓地舉行神祕的儀式,並且據稱是個能力高強的神醫。她是怎樣認識聖經真理的呢?藉賴見證人向她表現恆忍,給她個人的關注,加上耶和華向她表現分外的恩慈。起初,有一個見證人跟埃爾西的女兒研讀聖經,後來見證人也上門探訪埃爾西。他發覺埃爾西不但深深涉足通靈術,也目不識丁;她有許多家庭難題,而且煙癮很深。不過,見證人用《我的聖經故事書》跟她開始研讀聖經,一星期探訪她三次。見證人不斷鼓勵和勸導她說:「要全心仰賴耶和華。」

埃爾西要作出改變絕不容易。首先她要多番掙扎,才能戒除煙癮。她開始看出,耶和華是鑑察萬事的上帝,沒有什麼事可以隱瞞他的。(希伯來書4:13)後來,她看見《永遠生活》的一幅插圖,指出早期的基督徒毅然把行巫術的書通通燒掉。見證人坦白地跟她討論這個問題,但她依然不願即時放棄行巫術的生涯。(使徒行傳19:19)不過,後來她有一次可怖的經歷,之後就毅然把所有跟偽宗教有關的物品扔進河裡去。

在此之後,有人來向她求神問卜,她就向對方解釋,她以往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所不悅的,並且鼓勵這些人研讀聖經。她告訴他們,只有耶和華才真正有力量保護人,助人擺脫鬼魔的縛束;她也鼓勵人要信靠上帝。雖然埃爾西最近去世,但有些曾一度向她求助的人,現在已成為耶和華的僕人了。

在南太平洋瓦利斯 群島和富圖納 群島,不是所有村落都容許見證人從事逐戶傳道的,但傳道員可以探訪自己的親戚朋友,向他們作非正式見證。當地有一個聖經學生把《王國消息》35號單張送給一個朋友;這人是個酒徒,頭髮長長、鬍子蓬亂,時常毆打妻兒。這個男子討論了幾次聖經之後,就同意出席會眾書籍研究班。他很賞識聚會的資料,並且表示希望可以帶同妻子一起出席王國聚會所的聚會。剛巧該星期天的公眾演講題目是:「一群潔淨的人為耶和華增光」。他們都很賞識演講的內容,並且表示想有一個聖經研究的安排。起初向這對夫婦作見證的聖經學生於是邀請他們到他家裡,並且安排了兩個見證人跟他們會面。這對感興趣的夫婦應約時,聖經學生簡直無法認得這個男子,因為他已經剃去鬍子,剪掉蓬鬆的頭髮,穿著整齊的衣服,連談吐都改變了,真可說是脫胎換骨。自那時起,這對夫婦經常出席會眾的聚會。這充分表明,我們的工作不是要判斷人,而是要把聖經的真理傳給他們。只要他們是心地善良的人,耶和華的靈就會幫助他們在生活上作出所需的改變。

在跟葬禮、祖先崇拜和其他爭論有關的事上,台灣的許多傳道員都面對重大考驗。一個新近受浸、名叫美華的姊妹仁慈地前往探訪在醫院留醫多月、病重垂危的家翁。後來家翁去世,家姑堅持要美華在死者面前下拜。她認為要是她不這樣做,家翁的亡魂就無法得到安息,甚至會回來騷擾家人。儘管面對重大壓力,美華依然沒有妥協。家姑甚至想迫她返回娘家去。雖然美華拒絕拜祭死者,她卻請求家人容許她以自己的方式追悼家翁。出乎意外的是,他們竟同意了!於是美華預備了一個合適的禱告。到舉殯的日子,她在全家人面前,淚流滿面、誠懇地向耶和華禱告,祈求他幫助家人明白,家翁已經擺脫痛苦,正在安息。她在禱告中提到復活的希望,且指出家翁可以怎樣從這個安排得益。(使徒行傳24:15)結果的確出人意表。如今,她的家姑、不信的丈夫和所有家人都很敬重她,視她為賢德勇敢的婦人。美華為此深深感激耶和華;為了表達這種感激,她繼續熱心向人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