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英國

英國

英國

不列顛帝國曾經是世上數一數二的霸權。維多利亞女王時代(1837-1901年),有人把英國稱為「永不日落」的國家。到了20世紀,這個大帝國由英聯邦所取替。

英聯邦的版圖有多大呢?它的版圖佔約全球土地四分之一,人口也差不多佔全球的四分之一。雖然英聯邦的53個成員國在政治上是獨立的,但這些國家都承認英女王是聯邦象徵式的元首,是國家文化和經濟聯盟的領袖。

在過去五十年間,來自英聯邦各國和其他國家的移民把英國改變成一個國際性的社會,人口大約有五千八百萬。

多種族、多宗教

1948年6月22日,一艘由部隊運輸船改裝的輪船,「溫德拉什帝國號」,停泊在倫敦附近的蒂爾伯里。船上的492個牙買加人在英國登陸,他們是25萬加勒比海移民中最先抵達的一批。這些來自西印度群島的人性格活潑、開朗,對聖經懷有衷誠的尊重。但他們來到英國後感到十分驚愕,因為他們發覺很多英國人對上帝的信心已大不如前了。究竟什麼令英國人有這樣的改變呢?很多人覺得,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宗教牽涉在一些毫無意義的屠殺裡,實在令人惡心。再者,有不少批評家聲稱,科學和宗教是互不相容的;他們的言論大大削弱了一般人對聖經的信心。

自60年代以來,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較近期的孟加拉人紛紛移居英國。70年代,很多曾在東非居住的亞洲人也蜂擁到英國避難。許多不屬於英聯邦國家的人,例如希臘人、土耳其人、塞浦路斯人、波蘭人和烏克蘭人,也紛紛移民到英國去。1956年,匈牙利革命爆發後,有二萬名難民逃到英國去。近年來,越南人、庫德人、中國人、厄立特里亞人、伊拉克人、伊朗人、巴西人、哥倫比亞人和其他國家的人也有不少到這裡定居。90年代中期,每一百個英國居民就有六個屬於少數族裔。

在英國的首都倫敦,多種族的氣氛尤其顯著。遊客在街上行走,搭乘雙層公共汽車或地下鐵路,都很易察覺這個城市的居民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事實上,倫敦差不多有四分之一的人口來自海外。足以反映這點的是,英國學校提供的教育適合信奉不同宗教的兒童。這些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在內。可是,這並不代表英國人特別虔信宗教。剛相反,現在大部分英國人都對生活抱著相當世俗化而崇尚物質的看法。

與此大異其趣的是,英國現在有12萬6000多個耶和華見證人。他們也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可是,他們卻堅信上帝——不是相信一個無名的神,而是相信耶和華。今天耶和華正熱切邀請萬國萬族的人遵行他的道,聽從他的仁愛勸告而得益。(出埃及記34:6;以賽亞書48:17,18;使徒行傳10:34,35;啟示錄7:9,10)耶和華見證人承認聖經是上帝所靈示的話語。他們深信上帝通過耶穌帶來救恩。他們對未來的指望集中於上帝的王國之上;他們根據聖經堅信,上帝的旨意是要使地球成為樂園。(創世記1:28;2:8,9;馬太福音6:10;路加福音23:43)他們熱心宣揚這個好消息;他們「一切所做的,都是為了好消息的緣故」,要同別人分享好消息。——哥林多前書9:23;馬太福音24:14

耶和華見證人的活動,是怎樣在這個國家開始的呢?

跟別人分享

19世紀的最後20年,英國經歷到急速的城市化過程。來自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各鄉村地區的人紛至沓來,擁到市鎮和城市去。結果許多全無經驗和半生不熟的工人加入了各種傳統工匠的行列。1870年後,義務教育預告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更多人有機會接受教育,學會讀書識字。

1881年,森德林和本德從美國遠道而來,帶頭展開守望台社的工作。他們是查爾斯·羅素的親密夥伴。他們帶來的信息,改變了英國數以萬計的人的一生。他們分別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展開傳道工作,把《給有思想的基督徒的靈糧》這本內容感人的書刊分發出去。有一天清早,倫敦一個鐵路扳道工湯姆·哈特下班回家,在途中接受了這份刊物。他對所讀的資料深感興趣,於是就基督復臨這個問題跟聖經研究者作了多次討論。湯姆所學到的知識推使他熱心把所知的跟妻子和同事分享。後來,這一小群人開始在自己的家附近向路人分發小冊子,並以聖經研究者這個名稱為人所知。類似的研究小組在英國各地的其他城市紛紛成立。這些聖經研究者都努力把聖經的真理廣傳開去。

1891年,羅素第一次親身探訪英國。聖經的信息引起了大眾的興趣。在倫敦和利物浦,分別有差不多150人出席一個題名為「我的人民啊,從她裡面出來吧」的演講。演講的目的是要籲請人脫離一切受古巴比倫影響的宗教。啟示錄18:4)羅素弟兄報導:「在英格蘭、愛爾蘭和蘇格蘭,田裡的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跟別人分享好消息的工作成效相當好。到20世紀的起頭,英國已有十群細小會眾成立起來。為了更迅速把靈糧以出版物的形式提供給各會眾,守望台社在倫敦設立了一個辦事處。

第一個分社辦事處

1900年,羅素的另一個親密夥伴亨寧格斯抵達英國西北部的利物浦港。他到倫敦尋找適當的物業,要租來用作書刊供應站。4月23日,亨寧格斯終於租下了位於倫敦東部福里斯特蓋特吉普西巷131號的房子。守望台聖經書社的第一個分社於是開始運作。時至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世界各地設有一百多個分社辦事處。

1914年6月30日,耶和華的組織在英國倫敦成為一個新的法人團體,稱為萬國聖經研究會。當時英國分社負責照料不列顛群島和愛爾蘭的王國事務。可是,自1966年以來,愛爾蘭已有自己的分社;分社起初設於都柏林,現今則在都柏林以南的郊區。

前往世界各地

英國的弟兄不僅熱心在英國本土向人宣揚王國。他們知道耶穌曾預告,上帝王國的好消息要宣講開去,遍及世人所住的全地,然後終結才會來到。(馬太福音24:14)在20年代和30年代初,英國有很多弟兄找機會擴大他們的服事職務,於是到海外參與傳道工作。他們要在生活上作出很大改變才行,而耶和華也大大祝福他們所表現的自我犧牲精神。

1926年,埃德溫·斯金納離開英格蘭北部的設菲爾德,前往印度服務。他為人十分謙卑,這種美德幫助他緊守崗位達64年之久,直至他在1990年去世為止。來自蘇格蘭的威廉·戴伊也表現令人難忘的愛心。他本是個稅務督察員,家境相當富有。但他毅然放棄了高職和優厚的退休金,到社方新近在丹麥哥本哈根設立的北歐辦事處作監督。不久之後,弗雷德·加布勒接受戴伊弟兄的邀請,前往立陶宛跟珀西·鄧納姆一起服務。後來珀西被調到拉脫維亞去。華萊士·巴克斯特則照料愛沙尼亞的王國事務。來自英國的格羅第·高特文、羅恩·蒂平、蘭德爾·霍普萊、杰拉爾德·加勒德、克拉倫斯·泰勒和其他不少人到亞洲開拓傳道地區。另一個來自蘇格蘭的弟兄,喬治·菲利普斯,曾在南非服務多年。同樣來自蘇格蘭的羅伯特·尼斯比特和喬治·尼斯比特,則帶頭在東非和南非展開傳道教人的工作。

勇士前往歐洲大陸幫忙

在30年代,很多先驅響應呼籲,到比利時、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宣揚好消息。約翰·庫克和埃里克·庫克也投入這支大軍。

阿瑟·克里吉恩和妻子安妮回憶他們在法國南部的傳道活動,當時那裡連一群會眾也沒有。他們跟一些波蘭弟兄一起服務,這些弟兄十分熱心好客。安妮記得,當時他們住在阿爾比鎮的歐洲大酒店,他們邀請弟兄到酒店的房間參加聚會。安妮後來寫道,「在拿破侖的日子,這座建築物可能十分富麗堂皇」,但當時已一落千丈了。她繼續說:「他們星期日下午到我們那裡,參加《守望台》研讀。舉行的方式有趣極了。我們分屬於五個不同的國籍,各人拿著自己語言的雜誌,而我們用來溝通的語言是『混雜法語』。我們輪流用自己的語言把段落讀出,然後以混雜法語解釋內容。雖然如此,我們大家都非常開心!」

可惜,他們在外地傳道的歡樂時光並沒有維持很久。約翰·庫克盡力留在法國南部服務,但最終被迫騎著腳踏車在德國的坦克車到達之前逃離該區,返回英國。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和德國之間的衝突,對耶和華見證人在英國和其他國家的傳道活動產生了嚴重影響。

當世界各國紛紛投入這場總體戰之際,耶和華見證人決心緊守基督徒的原則,保持中立。他們清楚知道,服從上帝應當是每個人的首要責任。(使徒行傳5:29)既然他們衷心祈求上帝的王國來臨,也知道耶穌指出世界的統治者是誰,他們深信在國與國之間發生衝突時,他們絕不能偏袒任何一方。(馬太福音6:10;約翰福音14:30;17:14)聖經說敬拜上帝的人「不再學習戰事」,耶和華見證人把這個原則緊記在心。(以賽亞書2:2-4)起初,英國有些見證人獲准基於良心的理由不參加戰爭。可是,後來法官和傳媒聲稱人們要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只是為了想免參與軍事服務的緣故。結果,有四千三百多人因此入獄,其中包括許多姊妹,因為她們拒絕參與跟戰爭有關的工作。不過,戰爭結束後,見證人繼續表明他們的動機是要取悅上帝;因此他們孜孜不倦地宣揚上帝的好消息,告訴人上帝的王國是人類唯一的希望。(1973年的英語《年鑑》載有更多關於早期耶和華見證人在英國從事傳道活動的細節。)

在英國舉行雙語大會

多年來,大會一直是耶和華子民生活上的高潮。有一次,耶和華見證人把守望台聖經書社的社長在倫敦大會發表的重要演講,通過無線電傳送到英國本土的其他地方去。在50和60年代,曾有五十多個國家的代表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大會,但大會的節目全部用英語發表。在1971年,這種情況改變了。

在那一年,「上帝的聖名」區務大會定於在倫敦的特威克納姆運動場舉行,籌備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歐洲的見證人也紛紛準備參加具有同一個主題的大會。雖然當時傳道工作在葡萄牙受到禁止,但數以千計的見證人卻準備經過西班牙到法國的圖盧茲參加大會。他們都興高采烈,充滿了期待。可是,突然消息傳來,西班牙發生了霍亂。只有接受了霍亂預防注射的人才能經過這個國家到法國去。但葡萄牙卻沒有足夠的疫苗供應所有打算到法國參加大會的葡萄牙人。後來,在圖盧茲發現了一宗懷疑是霍亂的病例,於是法國政府下令禁止人前往該市。葡萄牙的弟兄該怎麼辦呢?一個弟兄說:「倫敦總是有大會舉行的。」

布爾弟兄是特威克納姆的大會監督。他是個處變不驚、和藹可親的弟兄。他回憶說:「有800至900個弟兄姊妹前來英國,112人乘飛機,其餘的人乘長途公共汽車。我們只有不足一個星期作準備。一些英國弟兄特地到多佛爾歡迎那些搭乘渡輪抵達的葡萄牙代表,他們大都只懂很少英語,甚至完全不懂。」英國的見證人替他們預備好住宿的地方,主要是在倫敦的弟兄姊妹家裡。弟兄把一個原本是自助食堂的大帳篷布置成適合聚會的場所,供來自葡萄牙的弟兄使用。他們很高興能夠跟英國的弟兄一起欣賞《耶和華祝福忠貞的人》和《讓耶和華的旨意成為你生命之道》這兩齣大會戲劇,以及聆聽其他的節目。1971年8月13日,當地的《米德爾塞克斯紀事報》報導說:「這個大會是見證人首次在本國舉行的雙語大會。」

葡萄牙的弟兄很高興能夠在大會報導王國工作在他們本國的進展。然後,一個負責督導葡萄牙傳道工作的弟兄對大會發表演說,感謝英國弟兄所表現的好客精神。他說:「你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你們花時間照顧我們,接待我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在這個繁忙的大城市裡供給我們的一切需要;你們的慷慨、仁慈,最重要的是你們的愛心,實在令我們感激不盡。弟兄們,我肯定這次倫敦的大會會總是為我們帶來最美好的回憶。」最後,葡萄牙弟兄們以歌聲表達他們的謝意;他們所表現的感激之情感動了所有人,會場裡人人都禁不住熱淚盈眶!

認識上帝仁愛的大家庭

其實,英國的見證人不僅在大會時才留意幫助一些母語不是英語的人。移居英國的人數目不斷上升,令當地傳好消息的工作面對一項新挑戰。傳道員該怎麼辦呢?

在說英語的地區,傳道員很渴望幫助那些說外語的外地人士。見證人盡可能把一些以他們本國語言印行的刊物留給住戶,但卻很難跟這些人溝通。不過,有些從外地來的移民本身是耶和華見證人,因此他們能夠助當地見證人一臂之力。

在60年代,有些說希臘語的耶和華見證人從塞浦路斯到英國定居。他們努力在英國跟那些說希臘語的人分享好消息。來自意大利的見證人也跟那些移居到倫敦的同胞分享聖經的真理。

弗蘭齊斯卡是一個年輕的德國見證人。1968年春天,她到英國當「互裨」姑娘。「互裨」姑娘會替一些家庭做家務,以換取膳宿和學習當地語言的機會。她參加了那一年的「萬民的好消息」區務大會,之後她決心擴大自己的服事職務,努力將大會發行的新書《導至永生的真理》分發給住在附近的其他「互裨」姑娘。結果她跟四個人開始了研讀聖經的安排。其中一個聖經學生來自瑞士,弗蘭齊斯卡用德語跟她研讀。這個女子開始參加會眾的聚會。在聚會裡,她親身感受到瀰漫在耶和華的大家庭裡的愛。(約翰福音13:35)這個對真理感興趣的女子進步良好,到下一年就毅然受浸,表明她獻身事奉耶和華。後來她更成為先驅傳道員,甚至幫助她的母親認識真理。與此同時,弗蘭齊斯卡繼續努力向「互裨」姑娘作見證。

弗蘭齊斯卡興奮地憶述:「每逢我在逐戶傳道工作上遇到一個『互裨』姑娘,我就告訴她我自己也曾是個『互裨』姑娘。這樣,我們很快就有了一個共通點。我通常向對方強調,自己起初來到英國的時候,人生地不熟,無親無故,當時只認識一個見證人姊妹。可是,我在基督徒會眾裡找到歸屬感。所以我總是盡快使她們開始與基督徒會眾交往,讓她們知道上帝的組織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

1974年,弗蘭齊斯卡跟腓力·哈里斯結為夫婦,現今一起在倫敦的伯特利服務。他們屬於諾斯伍德會眾。弗蘭齊斯卡在那個地區探訪一個人家已有13年之久。她解釋說:「伯特利收到一個名叫納塔莉的法國『互裨』姑娘來信,希望見證人能夠探訪她。她在法國時,見證人給了她一本《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她很想知道得多一點。雖然納塔莉的英語不大好,但我可以看出她十分渴慕真理。她進步得很快,不久就參加聚會了。」納塔莉返回法國之前已經是個王國傳道員。現在她和丈夫都是先驅,在法國的阿拉伯語地區服務。

所有聘請「互裨」姑娘的家庭都有個安排。每逢一個「互裨」姑娘快要離開,下一個「互裨」姑娘就會到達。於是上一任的「互裨」姑娘可以用數天時間,教新的雇員怎樣做家裡的工作。弗蘭齊斯卡知道納塔莉快要返回家鄉,就向她建議:「在你回法國之前,不妨告訴下一個『互裨』姑娘聖經曾怎樣幫助你,看看她是否有興趣。」接著來的「互裨」姑娘也是來自法國的,名叫伊莎貝爾。不錯,她對聖經感興趣。弗蘭齊斯卡於是跟她研讀聖經。在她之後,下一個「互裨」姑娘是南塔利;她也像伊莎貝爾一樣,不久就開始參加聚會。她返回法國後也受了浸。

另一個「互裨」姑娘是來自波蘭的加芙列拉。她從沒有跟耶和華見證人作過有意義的交談。她告訴弗蘭齊斯卡她不喜歡德國人,因為德國人在波蘭臭名遠播。弗蘭齊斯卡於是向她解釋,耶和華見證人從來不參加戰爭。弗蘭齊斯卡跟她推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你不會在軍隊裡找到任何耶和華見證人。你知道我們曾飽受迫害嗎?見證人拒絕喊叫救星希特勒萬歲,也不肯支持納粹政權,結果被送進集中營裡。」加芙列拉表示很驚訝,她的反德情緒不久就消失了。弗蘭齊斯卡經常跟加芙列拉研讀聖經。加芙列拉後來成為未受浸的傳道員,最後更在特威克納姆的大會受浸,表明自己獻身事奉上帝。在過去多年,弗蘭齊斯卡有機會跟25個來自10個不同國家的「互裨」姑娘研讀聖經,幫助她們認識上帝仁愛的大家庭。這件事為她帶來了莫大的喜樂。

用自己的語言舉行聚會

當然,不是每個用英語研讀聖經或參加英語聚會的外族人士,都能夠在真理中有很快的進步。對他們來說,英語畢竟是外語。英國的見證人對這種情形有什麼對策呢?

從塞浦路斯來英國定居的見證人懂得希臘語,他們發覺在英國的不少同胞都對真理感興趣。於是見證人在倫敦安排了一些用希臘語舉行的聚會。1966年,他們開始參加用他們的語言舉行的會眾書籍研究班,獲益良多。後來他們更每個月舉行一次公眾演講。1967年,倫敦的首群希臘語會眾成立,另一個希臘語小組也開始在伯明翰舉行聚會。

1967年,說意大利語的見證人開始在倫敦的伊斯靈頓王國聚會所舉行公眾演講和《守望台》研究班。之後,有更多意大利語的聚會在其他地方舉行。事情的發展經過怎樣?以下是其中一個例子:薇拉·揚在倫敦北部的恩菲爾德開始跟一個意大利女子研讀聖經。這個女子對真理體會漸深,不過她說:「真可惜,你們沒有用意大利語舉行的聚會,可以讓我的朋友參加。」薇拉的丈夫傑夫立即將事情告知環務監督。他們找到一個說希臘語的弟兄,他曾經在意大利做先驅。傑夫憶述:「我用英語作演講,希臘弟兄則將演講翻成意大利語。」聚會有30多人出席,其中有些在靈性上有良好進步。過了一段時間,說意大利語的耶和華見證人可以成立會眾了。自那時起,平均五年就有一群新的意大利語會眾成立。

希臘語的傳道工作也持續擴展。1975年,為了讓說希臘語的人從大會充分得益,弟兄作了很大努力。那時候,傑夫·揚和妻子薇拉已差不多五十歲,兩個人都是先驅。他們的兩個女兒長大了,已「在主裡結婚」。(哥林多前書7:39)由於傑夫和薇拉不用照顧年老的父母,所以能夠接受更大的服務特權。令傑夫出乎意料的是,他受到委派為英國所有說希臘語的弟兄籌備一個大會。傑夫說:「我實在不知道該期望些什麼。我一踏進大會會場,眼前的情景就好像發生了內戰一樣!」當時他也許以英國人的保守眼光去看充滿朝氣的希臘人,所以才有這樣的感覺。其實希臘弟兄只是設法向各人解釋怎樣把工作做得最好而已。這個大會有400多人出席。

說其他語言的小組紛紛建立起來。1975年,一群西班牙語會眾開始運作。1977年,第一個用古吉拉特語講出的公眾演講在倫敦舉行。一個小型的古吉拉特語大會在兩年後舉行。大約在同一時候,一個環務大會以旁遮普語舉行,約有250人出席。

「難能可貴的團體」

早期較大型的大會通常在倫敦舉行。自60年代開始,每年有多個大會分別在英國的不同城市舉行。有時一年只有四個地方舉行大會,在其他時候,由於租用的場地較小,結果在17個不同地方有大會舉行。租用的場地包括足球場、禮堂和溜冰場。1975年,社方打算在威爾士的加的夫阿姆斯公園舉行大會。

雖然耶和華見證人在英國大部分地方都有良好聲譽而廣為人知,但負責管理體育事務和運動場的官員,由於他們轄下的運動場從沒有過這麼大型的見證人集會舉行,以致猶豫不願把設施租給見證人。加的夫阿姆斯公園的情形就是這樣。見證人開始跟威爾士的業餘英式橄欖球委員會洽商租借會場的事宜。就在這時候,負責管理全英國橄欖球及足球聯會事務的主席洛德·韋克菲爾德向弟兄伸出援手,告訴他們如果見證人在加的夫跟委員會商討時遇到任何困難,可以請委員會的成員跟他聯絡。弟兄們對他的幫助真是感激不盡!有一個時候談判陷於僵局,他們跟洛德·韋克菲爾德通電聯絡,結果得以成功打破僵局。自1955年以來,耶和華見證人一直在倫敦的特威克納姆運動場舉行大會。洛德·韋克菲爾德向他在威爾士的同僚指出,每年夏天,見證人都租用特威克納姆的運動場。他和自己的委員會成員都十分賞識見證人的優良品行。他叫委員會的成員放心,並且指出:「見證人實在是個難能可貴的團體!」那次的談判很快就順利完成。在此之後,許多年來威爾士的見證人一直租用加的夫阿姆斯公園作為每年舉行大會的場地。

擁有自己的大會堂

見證人除了每年舉行大會外,還有一些較小型的集會舉行。1969年,英國王國宣揚者的數目共有5萬5876人。四年之後,傳道員的數目增至6萬5348人。在此之前,見證人一向租借一些大會堂來舉行環務大會。可是,要找一些租金合理的地方,變得愈來愈困難。

到70年代,顯然我們已需要有自己的大會堂。於是負責的弟兄開會討論,之後他們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地方。起初,他們計劃把現存的建築物改建為大會堂。1975年年初,他們跟業主商討購置英國北部曼徹斯特市一個空置的電影院。經過多月的整修,耶和華見證人在英國的第一所大會堂在8月31日舉行奉獻禮。這個新大會堂及時落成,讓9月開始的一系列環務大會得以在其中舉行。

在此之前兩年,英國東南部的一些大會監督聚集起來,商討可以怎樣在倫敦購置一所大會堂。委員會的成員丹尼斯·凱夫奉派物色一幢合適的房子。他清楚記得,當時與會的弟兄竟然一致決定,物色不是一個而是兩個大會堂,一個在泰晤士河北岸,一個在南岸。他不禁大吃一驚!在這些地區地價十分昂貴,自不在話下。

倫敦以南30公里的多金鎮有一所空置的電影院,看來是個好地方。但是一些地產投機商介入,願意出較高的價錢。丹尼斯起初不禁感到泄氣,但出乎他意料之外,他收到鎮長的電話,通知他和另一個見證人出席一個聚會。原來當局決定取消有關電影院的一些建築規劃限制,讓這座建築物可以作崇拜之用。除此之外,當局更同意購下電影院,讓見證人無限期租用;弟兄們只要每三年簽一份新的租借合同就行了。

有十多年的時間,我們一直運用這個大會堂,直至當地政府決定把建築物撥作其他用途為止。弟兄們隨即在距離倫敦蓋特威克機場不遠之處,購下了一塊共11公頃的土地,其上已有一些建築物,可以改建成為大會堂的附屬設施。不過,這個計劃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因為他們認為汽車沿著狹窄的鄉間小路進入大會堂時會造成滋擾。我們也明白附近的居民希望保障自己的隱私,盡量不受別人騷擾。那麼,見證人前往大會堂時,是否會聽從指引,小心依照指定的路線和駕駛速度呢?新聞報導透露,在當地的規劃委員會舉行的會議上,「委員會認為,在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可能迫使人完全遵守這些規則的。但耶和華見證人卻與眾不同。」委員會的主席更補充說:「很多團體或組織也聲稱他們會遵守規則。可是,只有耶和華見證人真正能夠做得到。」見證人購下這塊地剛好一年之後,這個位於海斯布里哲夫的新薩里大會堂開始啟用,在1986年5月17和18日舉行環務大會。

1975年,見證人一面整修多金大會堂,一面在倫敦北部的新紹斯蓋特把里茨電影院翻新。這幢建築物在30年代中期建成,原本是一所電影院,但在1974年春天結束營業。後來這幢建築物曾經用作猶太會堂。見證人購下這座建築物時,據建築師羅傑·狄克遜說,它已經「嚴重失修」。他憶述:「建築物的基本結構尚算完好,但卻漏水。為了掩人耳目,前度業主竟把會堂的內牆髹成黑色!」所以,起初翻新的工作十分困難。可是,在二千多個經驗豐富的工人和不熟練的志願工作者協助之下,翻新的工作只花了四個半月就完成了。

與此同時,弟兄也著手整修米德蘭茲西部的一所大會堂。弟兄在1974年購置了這所位於達德利的電影院。不過這次弟兄要花長一點的時間進行翻新。這所大會堂在1976年9月正式啟用。

興建新大會堂

王國傳道員的數目繼續增加,由1974年的7萬1944人增至1984年的9萬2616人。很多傳道員都住在英國北部的重工業地區。於是社方計劃在南約克郡興建一所大會堂。

東奔寧大會堂在1985年9月開始動工興建。大會堂用鋼構架建築,可容納1642人,另外附設一座有350個座位的王國聚會所,供當地的會眾使用。這座建築物的屋頂跨距共42米,外形十分美觀。《建築工程》雜誌把這個獨特的設計稱為「八角妙計」。羅瑟拉姆自治鎮議會更頒發一個設計大獎給大會堂。

建築委員會的成員諾布爾·鮑爾從工程開始已在工地工作,後來更成為大會堂的首任監督。他性格樂天,卻絕不馬虎隨便,對於在14個月的工期內協助建築的1萬2500多個弟兄姊妹有很大鼓勵。弟兄特地在工地四周搭起台架,用來支撐有保護作用的塑料薄片,使工程在寒冷濃霧、零下氣溫,甚至大雪紛飛的情況下也能繼續進行。弟兄也利用工業用的發熱器,把熱氣注入圍棚內。這些安排令興建大會堂的重大工程得以風雨不改,順利進行。許多弟兄不惜長途跋涉,前來鼓勵志願工作者。

1986年11月15日,這個大會堂舉行奉獻禮,當時適逢治理機構成員西奧多·傑拉斯探訪英國。對諾布爾和他的妻子露薏來說,那天實在令他們永誌難忘。

英國北部、中部和東南部都已有了大會堂,住在英國西部和威爾士的弟兄又怎樣呢?1987年10月,弟兄在布里斯托爾北部的阿蒙茲伯里找到一塊地皮。可是,要申請所需的分區許可證十分困難。弟兄們作出多番努力,最後許可證才在1993年2月發下來。

於是弟兄們全力實施工程。英國的第六所大會堂在1995年8月5日舉行奉獻禮,大家都雀躍不已。治理機構成員約翰·巴爾擔任演講,講題是「使全地充滿耶和華的知識」。所有在場的人都很賞識他仁慈的勸告:「千萬不要忘記,你們的地區只是耶和華的腳凳的一小部分。上帝對地上任何一個地區都同樣關心。所以大家要緊記,我們所推行的是一件遍及普世的王國見證工作。」

在接著的一週,巴爾弟兄為倫敦北部埃奇韋爾一個復合的新聚會所主持奉獻禮。這裡的弟兄花了很多心思,在一座建築物裡用隔板分為三個聚會所。只要把這些隔板疊起移開,整座建築物就成了一個大會堂,可以供外語會眾使用。當時王國傳道活動在英國的外語地區已有很大發展,從而對英國的傳道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

「一向都渴望多盡點力」

對一些見證人來說,跟別人分享好消息,也包括把握機會擴大自己的服事職務。曾有很多英國弟兄姊妹作出努力,主動到一些有較大需要的地區服務;他們的熱心實在值得稱讚。在20和30年代,如果熱心的先驅傳道員要到有較大需要的地區服務,就意味著他們要離鄉背井,到別的國家去。這些弟兄姊妹遷到外地,不但有機會在新環境裡培養各種屬靈的品質,同時也可以鼓勵當地的弟兄。70至80年代,有很多英國家庭遷到中南美洲、非洲和亞洲去。

當薇拉·布爾57歲的時候,她的兩個女兒都已經成家立室了。於是她賣掉自己在懷威特島的房子,跟一些來自倫敦伊靈會眾的年輕先驅一起到哥倫比亞服務。她很快就學會西班牙語,後來更主持18個聖經研究。三十多年後,她仍然在當地服務,在屬靈的意義上可說是兒孫滿堂。

1974年,湯姆·庫克和妻子安,以及他們的女兒薩拉和雷切爾,已在烏干達服務了若干年。可是,由於當地的情勢不穩,他們不得不返回英國。次年,他們再次搬家,這次遷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去。薩拉在那裡跟一個特別先驅結婚。後來,湯姆一家再搬到澳大利亞去,雷切爾在那裡跟一個弟兄結了婚。1991年,湯姆和安接獲新的任務;社方派他們到所羅門群島去,湯姆在那裡擔任分社委員會的統籌者。

其他的弟兄姊妹在外地服務的時間較短。可是,他們在外地生活的經歷對他們十分有益。巴里·勒什比和妻子珍妮特就深深體會這點。

巴里說:「我自從認識真理以來,一向都渴望多盡點力。」巴里跟先驅姊妹珍妮特結婚後,他們立即響應《王國服務月報》的呼籲,到巴布亞新幾內亞服務。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耶和華垂聽了我們的禱告。」莫爾茲比港分社的弟兄希望他們到新幾內亞中部的戈羅卡服務。可是,巴里所獲得的工作證只在布干維爾島才有效。不過,他們抵達巴布亞新幾內亞時很高興獲悉,當局竟然改了他的工作證,還調他到戈羅卡工作。

巴里在那裡當教師,珍妮特則跟會眾裡其他18個傳道員一起從事先驅工作。巴里憶述:「我在這裡學會仿效一些弟兄的好榜樣。即使在天氣惡劣的雨季,只要是聚會的時候到了,他們就會排除萬難,出席聚會。由於沒有汽車,他們往往要步行一兩小時才能參加聚會。雖然他們到達聚會所時已被雨淋得渾身濕透,但他們從不錯過聚會!」

巴里和珍妮特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服務,度過了六年的歡樂時光。可是,後來當地的情況改變了,不再適宜外國人逗留。於是巴里決定他們最好返回英國。但他們在外地的經歷令他們決心一起參與全時服務。他們可以到哪裡服務呢?他們希望到一個有特別需要的地區服務。徵詢過社方及環務監督的意見後,他們搬到林肯郡的波士頓去。他們很快就找到地方居住,但巴里卻找不到部分時間的工作,容許他跟珍妮特一起做先驅。不過,他們堅信耶和華的應許,只要他們先求上帝的王國,上帝就會幫助他們。於是他們決定,無論巴里能否找到工作,他們都會在9月1日開始做先驅!到了9月1日,正當他們披上外套,準備出發參與外勤服務之際,電話突然響起。一個郵局高級職員問道:「現在有一份部分時間工作,你願意做嗎?」巴里回答說:「當然願意,實在太好了!那麼,你要我什麼時候開始上班呢?」對方回答說:「就明天吧!」他們把王國事務置於首位,耶和華的確祝福他們所作的努力。(馬太福音6:33)四年後,巴里和珍妮特接到另一個令他們喜出望外的電話。分社派他們負責照料東奔寧大會堂。

甘心獻出自己

甘心樂意的服務精神,一向是耶和華的子民的特色。古代以色列的大衛王對耶和華唱道:「當你掌權的日子,你的民……甘心[獻出]自己;……[他們]多如清晨的甘露。」(詩篇110:3)很多英國的弟兄姊妹都懷有這種甘心獻出自己的精神。他們樂意調整自己的生活,以求能夠全力推廣純真的崇拜。

1977年,「喜樂的工人」區務大會作了一項宣布,對在場的全時傳道員,不論老幼,有很大的鼓勵。該年大會分別在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七個地方舉行。共有11萬人出席。大會的講者宣布,社方會舉辦先驅服務訓練班,向全時傳道員提供一個為期兩星期的聖經研討課程;除此之外,傳道員還有機會在受訓期間參與外勤服務,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出來。大家聽到宣布後都喜出望外,會場立時響起如雷的掌聲。訓練班會向所有起碼有一年先驅經驗的傳道員提供深入的訓練。先驅接受訓練後,有些會到傳道活動有限或甚至從沒有人做過傳道的地區服務。

1978年3月,第一屆先驅服務訓練班在北部的利茲城舉行。參加第一屆訓練班的先驅安·哈迪,想起訓練班為她帶來的喜樂。她回憶說:「我們在靈性上得到很大的強化。訓練班令我們更深深領悟到,我們參與外勤服務時需要對所有遇到的人都表現真摯的關注。」她和丈夫現時在伯特利家庭服務。安德烈婭·比格斯有四個兒女,她參加了在威爾士龐特普里斯舉行的訓練班後,禁不住讚嘆說:「看來耶和華通過訓練班讓我們預先嘗到未來幸福的滋味,肯定將來必定會有更大的幸福等待著我們。我現在比以前更熱切期待新制度來臨。」參加過訓練班的二萬個先驅無疑也有同感。到目前為止,英國已經舉行過740個訓練班。很多先驅參加過先驅訓練班之後,都決定以先驅工作為自己的一生事業。

有很多先驅在全時服務吸收了經驗之後,進一步自告奮勇到英國分社服務,成為伯特利家庭的成員。目前英國的伯特利家庭有393個成員,其中有38個在伯特利服務已超過20年。

克里斯托弗·希爾是伯特利成員。他為什麼要申請到伯特利服務呢?他這樣回答:「我在1989年開始做先驅。但我希望向耶和華和自己證明,我參與全時服務,不僅是由於我的父母是先驅,而是由於我愛耶和華的緣故。我希望真理是我的一生,不單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我深知伯特利服務並不會一帆風順,但我知道這樣的服務能夠令我真正為真理而活。」

杰蘭特·沃特金也是伯特利家庭的成員。80年代初,他放棄在大學受教育的機會,投身先驅行列。為了維持生計,他在父親的農場做部分時間工作。他十分嚮往先驅生活,更希望將來能夠成為海外傳道員。既然這樣,他後來又為什麼申請到伯特利服務呢?1989年《守望台》的一篇文章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讀到美國一個伯特利家庭成員麥克斯·拉爾遜的生平事跡。拉爾遜弟兄說:「我深信,在地上樂園還沒有來到之前,伯特利是世上最好的地方。」杰蘭特留意到,拉爾遜弟兄申請到伯特利服務之後,就在禱告裡把整件事交在耶和華手中。於是杰蘭特也照樣做。大約十天後,他接到電話通知,邀請他到英國伯特利家庭服務。他把自己在父親的農場上工作所得的經驗,用來照料為倫敦伯特利家庭生產食物的農場。以前他在農場工作,只是為了維持做先驅期間的生活。現在,他把這份工作視為「耶和華委派給他的伯特利任務」。

神治建築計劃也吸引了很多見證人。當丹妮斯·麥克尼爾做先驅的時候,她的丈夫加里從事世俗工作,維持一家的生活。1987年,他們申請到倫敦參與伯特利的建築工程。雖然他們當時沒接獲邀請,後來卻在1989年被邀請加入伯特利家庭。環務監督勸諭他們說:「千萬不要拒絕耶和華委派給你的任務!」他們遵囑而行,欣然接受邀請。加里懂得電子技術,丹妮斯則曾經是牙科護士,他們的技能對伯特利有很大貢獻。他們也奉派在倫敦說波蘭語和孟加拉語的人當中宣揚好消息。

威利·斯圖爾特和妻子貝蒂跟很多見證人一樣,自告奮勇協助建築工程,成為國際義務工作人員。威利是個安裝水管和供暖設備的工程師。他55歲時提早退休,跟妻子一起到希臘參與建築工程,後來又到西班牙、津巴布韋和馬耳他協助建築。貝蒂在伯特利做家務和洗衣的工作,有時甚至做一些裝設水管的工作。他們辛勤工作,感到在靈性上十分飽足。威利說:「我們能夠結識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年齡的人,真是榮幸。」

為具備資格的弟兄提供特別訓練

1990年,服事訓練學校在英國舉辦,向一些人打開了另一道擴大服事職務的大門。獨身的長老和服事僕人有機會接受特別訓練,然後被派到世上任何需要他們幫助的地方服務。為期八星期的訓練課程包括研討聖經的教訓和組織的訓示,彼此配合得恰到好處。英國首屆的服事訓練課程在東奔寧大會堂舉行。訓練班的導師是詹姆斯·因德雷爾和蘭德爾·戴維斯,兩者都是來自美國的區務監督。訓練班裡有三個經驗豐富的英國環務監督,分別是彼得·尼科爾斯、雷·波普爾和邁克爾·斯珀爾。社方希望裝備他們在未來作訓練班的導師。1990年6月17日,治理機構的代表艾伯特·史勞德對那些奉派在本土服務的服事訓練學校畢業生說:「社方需要你們這些年輕有為的弟兄去進一步推廣本地的王國事務。你們對於英國的傳道工作,會是一支有力的強心針。」

出生於印度家庭的巴拉特·拉姆是服事訓練學校的畢業生。現在他已結婚,和妻子一起在英國西北部服務。當地有許多說古吉拉特語的人,所以他們能夠大顯身手。另一個畢業生是來自威爾士的約翰·威廉斯;社方派他到贊比亞分社工作,令他感到很意外。他所擁有的技能對當地的分社有很大幫助。後來他被轉派到贊比亞的基特韋當海外傳道員。

出生於加納的戈登·薩科迪12歲時跟家人移居到英國。戈登十餘歲時,有見證人把一套《守望台》及《儆醒!》留給他的父親,結果引起了他對聖經的興趣。他努力學習聖經,在1985年受浸。他在做輔助先驅期間主持很多聖經研究,其他先驅同工於是建議他成為正規先驅。他完成了第一年的全時服務,就參加先驅服務訓練班,然後環務監督鼓勵他申請參加服事訓練學校。戈登很想幫助會眾裡其他的年輕人,這個動機推使他決定申請。他在英國第七屆的服事訓練學校接受培訓,畢業後有兩年時間在英國服務。之後,他被派往贊比亞當海外傳道員。無論是什麼工作,只要是上帝的旨意,戈登就甘心樂意去做。所以,戈登所受的訓練為他帶來了愈來愈多的服務特權。他花了12個星期學習西班巴語(當地的一種語言)之後,分社委任他到銅帶省作環務監督。他也奉派訓練其他弟兄從事環務工作。

理查德·弗魯德在英國出生,父母雙方都是見證人,因此他自幼就受教認識真理。他覺得自己既已獻了身給耶和華,就不該為所作的獻身定出任何限度來。他願意為耶和華做任何事。1982年,他決定成為正規先驅。後來他更報名參加服事訓練學校,在1990年畢業。社方也派他到贊比亞服務。他努力學習西班巴語,並盡量從社方給他的工作委派吸收經驗。不久,他就受委任作環務監督,並且在贊比亞分社舉辦的服事訓練學校作導師。

至目前為止,英國已經舉辦過19屆的服事訓練學校,共有433個畢業生。在這些先驅當中,有79個在外地服務,4個成為環務監督,12個加入了伯特利服務,308個在英國做正規先驅,把他們從訓練班學得的知識用來造益英國的弟兄姊妹。

到海外傳道

英國有數以百計的先驅表現自我犧牲的精神,自願到世上任何需要他們的地區服務。為了裝備自己,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曾到紐約守望台基列聖經學校受訓。英國總共有524個基列畢業生。他們被派往世界各地,分別在64個國家服務。

英國有好些先驅,在社方邀請他們到基列受訓之前,已經前往外地服務了。約翰·庫克和他的兄弟埃里克就是一個好例子。在往基列受訓之前,他們已經在法國和西班牙服務了一段時間。從基列學校畢業後,埃里克被派往非洲,約翰則起初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服務,後來也被派到非洲去。羅伯特·尼斯比特和兄弟喬治在往基列受訓前已在南非服務了超過15年,之後到毛里求斯服務了一段時期,然後再返回非洲大陸。格羅第·高特文在印度、錫蘭(即現今的斯里蘭卡)、緬甸、泰國和馬來亞(即現今的馬來西亞)服務了20多年,然後才到基列受訓。受訓後他奉派到巴基斯坦服務。埃德溫·斯金納在印度做先驅超過20年;完成基列課程後,繼續在印度服務了另外43年,直至在1990年完成了地上的任務為止。

有些傳道員曾往外地參與建築工程,成為國際義務工作人員,得以一嘗海外服務的滋味。1989至1994年間,理查德·帕爾默和妻子盧西婭曾在希臘、塔希提島、西班牙和斯里蘭卡服務。然後,他們留在斯里蘭卡從事先驅工作三年有多。之後他們接獲邀請一起到基列受訓。

社方鼓勵所有申請到基列受訓的傳道員,要把海外服事職務視為一生的事業。很多傳道員都懷著這個態度接受委派的任務,有些更立下優良的榜樣,一生在海外服務。從英國派出的海外傳道員當中,至少有45個在外國服務了20年或更久。他們當中有九個在中南美洲,十一個在亞洲,十一個在非洲,四個在歐洲,另外十個在各海島上服務。

安東尼·阿特伍德就是其中一個經驗豐富的海外傳道員。他曾在尼日利亞服務了49年。可是在1997年礙於移民條例,他不得不被調回倫敦分社工作。但他的心仍然在尼日利亞。他說:「在尼日利亞服務實在是寶貴的特權。那的確是一段令人心滿意足的日子。我鼓勵所有認識真理的年輕人,千萬不要錯過任何向他們打開的服務特權。經驗告訴我,耶和華是永不會令你失望的。」1951年,奧莉芙·斯普林蓋特到巴西當海外傳道員。後來她的姊妹桑妮亞在1959年也跟她一起在當地服務。50年代初,登頓·霍普金斯和雷蒙德·利奇到菲律賓當海外傳道員,至今仍然留在當地。馬爾科姆·維戈的海外傳道生涯在馬拉維開始。十年後,當地政府把外國人驅逐出境。所以現在他和妻子一起在尼日利亞服務。耶和華大大祝福每一個海外傳道員。他們所享的福分實在不勝枚舉,在此不能盡錄。

為了繼續從事海外傳道工作,有些傳道員要努力克服重重障礙才行。埃里克·布里藤和妻子克里斯蒂娜曾在巴西服務多年,後來由於健康欠佳,不得不返回英國一段短時期。同年年底,他們接受委派,前往葡萄牙服務,當時傳道工作在該國仍受禁止。七年後,葡萄牙政府由於他們從事聖經教育工作,把他們逐出國境。於是他們在英國繼續全時服務。後來他們寫信給社方,請求再次到海外服務。不久之後,他們返回巴西,一面傳道,一面參與環務工作。他們忠貞地在巴西服務,直至埃里克在1999年8月去世為止。現在,克里斯蒂娜仍然在那裡服務。

聖經吩咐人要照顧自己的親屬。有些傳道員為了履行這個義務,不得不調整自己多年來所習慣的傳道活動模式。邁克·帕蒂奇和妻子巴巴拉在扎伊爾服務了26年。為了照顧年老力衰的母親,他們在1991年返回英國。雖然負有沉重的家庭責任,他們仍然一心一意從事全時服務,在英國做特別先驅。1996年,他們重返海外傳道的崗位,在剛果民主共和國服務了三年。現在,他們是英國伯特利家庭的成員。自從他們起初到扎伊爾服務,他們目睹那裡王國宣揚者的數目由4243人增加到10萬8000多人。他們還清楚記得,他們在當地服務了大約一年後,該國政府承認耶和華見證人是合法團體。次年,見證人在金沙薩舉行大會,有3817人出席。對他們來說,這是個難忘的經歷。1998年,雖然當時扎伊爾的局勢十分動盪不安,也有53萬4000人出席耶穌受難紀念聚會,從上帝的教誨充分得益!

提供合適的王國聚會所

英國的會眾數目有增無已,合適的王國聚會所實在供不應求。有些會眾租用禮堂或其他場地舉行聚會。可是,有些地方其實不大適合用作崇拜我們偉大的耶和華上帝的場所。弟兄們急切需要有合適的聚會所。

要找物業用作聚會所有時相當困難。有些地方的人對見證人懷有偏見,猛烈加以反對。不過,負責這件事的弟兄全心信靠耶和華,鍥而不舍地尋找合適的聚會所,最終也給他們找著,令反對者大感意外。

70年代初,在威爾士斯旺西的一群會眾想購買一所空置的教堂,用來做王國聚會所。但擁有這座建築物的教會的一個執事聲稱,他寧死也不會把教堂賣給見證人。結果,教會把教堂賣給郵局,用作臨時電話局。後來郵局不再需要這座建築物,於是在1980年把它交出來拍賣。會眾一位長老知道消息後,立即跟其他長老商量他們應怎樣出價。房屋檢視員估計,建築物連地皮總值2萬英鎊(約3萬2000美元)。但他們卻以1萬5000英鎊(約2萬4000美元)的代價競投成功,令弟兄雀躍不已!經過一番整修後,他們把這座建築物奉獻給耶和華。

英國西南部沿岸城鎮埃克斯茅斯的一群會眾增長得很快。弟兄認為有需要建立另一群會眾,而且要找個地方興建一個較大的聚會所。他們發現區議會擁有一塊地皮,是已經撥作宗教用途的。於是見證人跟區議會洽商,希望買下這塊地。不過,區議會提出一個異乎尋常的條件,要建築物落成後,才肯跟見證人簽署賣地合同。建築工程在1997年完成。幸好區議會謹守承諾,把地賣給弟兄。使用這個聚會所的兩群會眾清楚看出,耶和華的確大大祝福他們在推廣純真崇拜方面所作的努力。

歐洲第一個速建聚會所

即使有了地,弟兄通常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建成一個新聚會所。可是,在1982年以前的十年,英國的會眾由943群增加至1147群。社方必須想法子配合這麼迅速的增長。

1983年9月,一組富於建築經驗的弟兄由美國和加拿大抵達距離倫敦101公里的北安普敦。他們以往曾參與快速建築工程,現在專程前來,把一些證明有實效的建築方法傳授給英國的見證人。他們跟當地的弟兄並肩工作,以又快捷又經濟的方法建成了一個新王國聚會所。次月出版的《建築設計》雜誌報導:「最近,一群耶和華見證人只用了僅僅四天,就完成了一樁建築工程。這樣的工程,一個普通的承辦商要花六個月時間才能完成,而且見證人所花的錢,只是正常費用的四分之一。」耶和華的確祝福歐洲第一個速建聚會所的建築工程。

隨後一年,有一千多個義務工作人員,齊集在威爾士的多爾蓋萊鎮,協助興建一個王國聚會所。這次,工程只花兩天就完成了,比上一次所用的四天更快。來自威爾士、英格蘭和美國的弟兄協助當地33個見證人一起興建。此外,有些法國和荷蘭弟兄也前來學習怎樣速建聚會所。這樣,他們回國之後就可以教其他弟兄用同樣的方法興建聚會所了。

來自外地弟兄的幫助使英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得益不淺,他們也反過來協助其他人。諾福克郡金斯林的兩群會眾曾以一種異乎尋常的方式幫助其他會眾。1986年,這兩群會眾正忙於籌備興建一個新王國聚會所,以取代過去用木建的聚會所。但他們聽聞愛爾蘭科夫鎮的會眾要在一個由車房改建的房間裡舉行聚會,有45至50人出席,於是他們決定伸出援手。他們把舊聚會所和其中的所有設備,包括椅子和音響設備,送給科夫的見證人。後來,他們發覺窗框需要更換,於是當地的弟兄慷慨捐出足夠的款項去支付所需的費用。附近的各群會眾也作出捐獻,購置新的屋頂構架。此外,諾福克郡的弟兄更支付所有的運費。

金斯林會眾的主持監督彼得·羅斯憶述:「要拆卸聚會所實在不容易。我們要把房子的每一部分完好無缺地拆除,逐一寫上編號,然後好像砌巨型拼圖玩具一樣,重新砌回一個聚會所。」1986年5月,他們拆卸完畢,把所有部分裝箱,然後乘船橫渡愛爾蘭海,把所有材料運到科夫去。科夫的弟兄計劃在6月7,8日這個週末興建新聚會所。同一時間,弟兄們在金斯林也開始建新的王國聚會所。結果,這兩個聚會所都能夠在那個週末建成。

提供經濟及技術援助

1987年4月英國版《王國傳道月報》的副刊宣布,社方設立了一個王國聚會所基金,「提供足夠的資金」,用來支付費用不高的新建築工程,以及購置和改建物業之用。這樣,弟兄們的資源就能夠均等分配了。(哥林多後書8:14)副刊總結說:「我們了解到工作的艱巨,也很感激會眾以往和現在為了興建大會堂而作的慷慨捐獻,我們仍然必須全心仰賴耶和華上帝的幫助,才能解決目前我們對王國聚會所的迫切需求。——箴3:5,6。」

次年,治理機構通過分社辦事處,在英國各地設立了多個由弟兄組成的委員會,把他們的專業建築心得跟其他弟兄分享,同時協助安排興建王國聚會所的工程。到1998年,社方已委任了16個地區建築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已協助弟兄完成了英國七百多個王國聚會所的建築及翻新工程。

大部分在這些委員會服務的弟兄都有家人要照顧。有些弟兄能夠撥出多一點時間為委員會服務,有些則只能撥出有限的時間。邁克爾·哈維有五個兒女。他和妻子琴恩都把興建王國聚會所的工作置於其他事務之先。他們兩夫婦從經驗體會到,耶穌勸人把王國置於生活上的首位,實在是至理名言。(馬太福音6:33)邁克爾說:「我們對『耶穌』的話有更深的體會。耶和華從來沒有令我們失望,將來也不會。」琴恩同意說:「我們的女兒蕾切爾差不多九歲的時候,由於開始發育,她的衣服不合穿了。可是我沒有足夠的錢為她購買新衣,於是我親手替她改衣服,改到合身為止。後來,在環務大會舉行前一天,邁克爾的妹妹買了兩套減價服裝送給蕾切爾,兩套都很合身,剛好及時讓她在大會有新衣穿!」他們的兩個兒子也協助建築工程;琴恩和女兒除了料理家務之外,還照料一些跟建築工程有關的工作。邁克爾說:「建築工程令我們一家人關係更密切。不錯,這是我們的家庭事業。」

在80年代,要蓋一個王國聚會所,往往有數百個,甚至數千個義務工作人員參與工程。哈維弟兄希望能夠簡化工作,於是遠赴丹麥向一些正在當地興建王國聚會所的弟兄請教。後來弟兄們更獲得進一步的幫助;社方通知各會眾,如果他們需要興建新聚會所,社方可以提供一些已準備好的設計讓弟兄選擇。這個安排減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英國各地於是有更多樸素卻實用的王國聚會所相繼落成。

打動人心的報導

見證人建造王國聚會所時所表現的合作精神、工作的效率和工程進行的迅速,引起了公眾的注意。結果報章時常報導見證人所做的事。1990年,見證人準備在泰晤士河河口以北的坎維島,用三天時間興建一個新聚會所。當地《回響晚報》的攝影記者維克托·拉格登負責採訪這個新聞。他在星期五早上到建築工地,只看見一些建築材料。工地有一輛活動房屋車,門上貼著一張告示,寫著「新聞部」等字樣。維克托憶述:「這就是當時工地上惟一的建築物。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們的建築工人;他們包括男女老幼,大家齊心合力參與建築。」維克托拍了一張建築工地的照片,就離開了。之後,他請求編輯批准他在週末不時返回建築工地,看看見證人是否能夠像他們所說一樣,在三天之內建成一個聚會所。他和另外三個記者一起報導工程的進展。

星期天,維克托應邀出席新聚會所舉行的第一個聚會。之後,《回響晚報》以「偉大的耶和華」為題,用橫貫兩版的篇幅報導這件事。後來,當地一個長老探訪維克托,開始跟他研讀聖經。維克托說:「僅僅三個星期,我不但知道了上帝的名字,更懂得在禱告中感謝耶和華,不像以往那樣只顧提出懇求。」維克托現在已受了浸成為耶和華見證人。

「開闊自己的心」

在70和80年代,英國見證人有很多機會向外地移民作見證。這些見證工作大多數由一些本身是移民、能說多種外國語言的傳道員去擔任。但他們需要更多協助。

至1993年,已經有二百萬有亞裔血統的人到英國定居;每28個英國居民當中就有一個是亞洲人。在這些人當中,有很多來自印度次大陸,其他的則來自東非。那時候,英國已經有五百多個說旁遮普語和一百五十多個說古吉拉特語的傳道員。他們雖然隸屬於英語會眾,卻以這兩種語言主持超過五百個聖經研究。但不是每個移民都有機會從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得益。

社方也明白,要一個只懂英語的傳道員向一個說不同語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作見證,實在叫人感到力有不逮。於是,英國分社辦事處鼓勵當地的見證人對所有種族的人表現更大的愛心,培養跟基督相若的精神,為別人的福利著想。社方鼓勵他們「開闊自己的心」。(哥林多後書6:11-13;腓立比書2:1-4)《王國傳道月報》指出:「我們希望地區裡的人感受到我們對人表現的溫情和個人關注,好像耶穌傳道時所表現的一樣。」英國的見證人接獲這個信息:「一個廣大的海外傳道地區已向我們打開了!」

為了對說外語的人表現關注,分社鼓勵所有英國見證人,他們要是在地區裡遇到說外語的人,就該通知說該種外語的會眾去跟進。因此,無論傳道員是否懂得說外語,他們都可以有分照料大量移居到英國的人,在這個廣大的傳道地區盡一份力。事實上,外語會眾的地區主要是由其他會眾的傳道員提交出來的。

1996年,格蕾斯·李上門探訪一個從越南來的婦人。這個女子是說漢語的,當時住在英國東北部紐卡斯爾的泰恩。她十分歡迎格蕾斯的探訪,立即邀請她進入屋內。婦人告訴格蕾斯,她在越南戰爭中歷盡艱辛,後來淪為難民。她在英國已住了十多年,但英語還是說得不好。她向格蕾斯訴苦,說自己時常感到絕望,但卻沒有人能夠幫助她。

她也告訴格蕾斯,她在四年前獲得一本有許多精美插圖的書。但她因為看不懂英語,所以不明白書的內容。可是,每逢她感到抑鬱沮喪,就會看看書中的圖畫。她覺得這些圖畫能夠替她解愁,給她希望。於是,婦人從書櫃取出這本書來,遞給格蕾斯,請格蕾斯替她讀出書的內容,讓她明白其中的意思。原來這本書就是《你能夠永遠生活在地上的樂園裡》!格蕾斯告訴婦人,與其用英語讀出這本書的內容,倒不如用一個更好的辦法。於是格蕾斯從袋裡拿出一本一模一樣的書給她,而這本書是漢語版的。婦人表示她幾乎覺得難以置信。她終於能夠知道聖經的信息是什麼了!她立刻同意跟見證人研讀聖經。

為了進一步「開闊自己的心」,分社辦事處特別留意幫助外國人在靈性上成長,同時更熟悉組織的運作。科林·西摩和妻子奧莉芙周遊探訪英國各地的會眾已有20年之久。他們對所探訪的每群會眾都表現衷心的關注。他們探訪地中海馬耳他島和戈佐島的會眾時,這種由衷的關懷尤其顯著。他們甚至嘗試在會眾聚會裡用馬耳他語評論。他們給當地的弟兄姊妹一種親切的感覺。

1994年9月,社方委任科林在英國作環務監督,負責照料一般非英語小組和若干外語會眾。他仔細評估每個小組的情況,設法幫助它們發展成為會眾,同時也努力強化那些已經成立了的會眾。起初,這個環在英國是最小的,只有12群會眾,大約750個傳道員。可是,這個環在三年內變成英國最大的環,有1968個傳道員,其中有388個是正規先驅。從那時起,外語環的數目增加至三個。

學習新語言

為了跟外地移民分享予人生命的聖經真理,有些英國的見證人主動學習外語。伊麗莎白·埃莫特就是這些傳道員之一。她曾在英國各地做先驅。起初,她學習旁遮普語,好幫助自己地區裡的人認識真理。後來,她在1976年被派到一個新地區服務,於是她開始學習烏爾都語。接著她又學習古吉拉特語。她也留意在大會裡找一些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的傳道員去幫助感興趣的人士。1993年,克利夫頓·班克斯和妻子阿曼達到俄羅斯參加大會,之後決心要學習外語。他們返回英國後,在當地的圖書館找到一套教授俄語的課程。後來他們搬到俄國人聚居的地方,開始在當地的俄語會眾裡從事先驅工作。可是,一個人有世俗和家庭責任要照顧,又要處理會眾的大小事務,要抽時間學習另一種語言實在不容易。

鑑於英國在這方面的特別需要,社方鼓勵先驅們擴大自己的服事職務。在不影響傳道工作的範圍內,許多先驅花時間學會另一種語言的基本知識。為要得到所需的指導,有些先驅接受一些短期課程,學會某種外語的基礎。這樣做有時為他們帶來了意外的收獲。

克麗斯丁·弗林做先驅已有21年。在1996/1997年間,她跟另外七個先驅同工一起參加一項古吉拉特語課程。課程的導師是一對印度夫婦。他們覺得很奇怪,竟然會有這麼多說英語的學生參加這個課程。克麗斯丁說:「老師為了給我們格外的幫助,很多時會在課堂上作出一些調整。他們協助我們準備外勤服務的引言,甚至參加我們的一些聚會。」

差不多在同一時候,克麗斯丁找到了一份新的世俗工作。她在工作的地方遇到一個說古吉拉特語的女子。於是克麗斯丁用古吉拉特語向她問好。這個女子感覺很驚奇,想知道克麗斯丁為什麼要學古吉拉特語。克麗斯丁向她解釋原因,並作了一個優良的見證。這個女子表示:「沒有任何宗教會鼓勵信眾學這麼困難的語言。你們一定有些十分重要的消息要傳給人。」

保利娜·鄧肯也是個正規先驅。她在1994年開始努力學習孟加拉語。起初她覺得學這種語言十分困難。她承認說:「我曾多次含淚向耶和華禱告,向他訴說自己想放棄學習這種語言,因為實在太難了。但憑著耶和華的靈,加上自己的決心和毅力,我終於渡過了難關。我很慶幸自己當初沒有放棄,因為現在我已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貝弗莉·克魯克也是個先驅。她學會了孟加拉語。這樣做對她在傳道時所探訪的人有很大影響。她說:「自從我學會孟加拉語後,我的傳道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變。現在,孟加拉人看出我們一定深愛他們,然後才會花時間學他們的語言。」

珍妮弗·查爾斯是法語會眾的先驅傳道員。這群會眾有很多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難民。她說:「學會一種新語言,可以幫助我明白地區裡的人的感受。他們要離鄉背井,到一個言語不通的地方居住,真不是好受的。」

曾有多年時間,先驅們受到鼓勵遷到鄰近有特別需要的會眾服務,並且把這個意願告訴環務監督。這些先驅有不少是獨身姊妹,她們都能夠遷到需要更多傳道員的地區服務。有些先驅甚至學習新語言,以便到說外語的地區服務。在大倫敦區,有一百多個先驅姊妹就曾這樣做。她們向那些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傳道,成效相當好。由於她們的幫助,許多人開始研讀聖經,並出席基督徒的聚會。

傳道精神仍然旺盛

有些海外傳道員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不得不返回英國。可是,他們卻繼續努力從事善工。

威爾弗雷德·古奇和妻子葛溫在尼日利亞從事了14年的海外傳道工作,後來在1964年返回英國,到倫敦的分社服務。他們離開尼日利亞不是由於不滿當地的工作,事實上,他們十分喜歡在尼日利亞服務。可是,社方委派威爾弗雷德督導英國分社的工作。由於威爾弗雷德和葛溫表現積極的態度,他們給英國的先驅很大鼓勵,使他們領會到,無論耶和華通過組織向他們打開什麼形式的服務特權,都要甘願獻出自己。威爾弗雷德常常說:「你做一年海外傳道,可以比你做30年先驅所學到的更多。」他的意思不是說你能夠對聖經有更多認識,而是說你能夠更認識自己,對人生有更多體驗,並且更曉得怎樣跟弟兄姊妹相處。

約翰·巴克和妻子帕特是基列學校第45屆的畢業生。由於快要為人父母,他們返回英國居住。他們曾努力學習普通話,以便向台灣的中國人作見證。因此,他們返回英國後,繼續留意機會向中國人傳講好消息。兒女長大並結婚離家後,約翰和帕特報名成為正規先驅。現今他們在伯明翰米德蘭茲一群會眾裡服務,工作富於成果。這群會眾設有一個普通話小組。他們有幾個聖經研究後來返回中國,但這些人對聖經真理已有清楚的認識。

戴維·謝潑德以前在加納從事海外傳道工作。現在他不但結了婚,還有三個兒女。雖然這樣,戴維繼續參與全時服務。什麼推使他這樣做呢?戴維說:「我在加納留意到弟兄們在物質方面十分貧乏,這促使我盡可能過簡樸的生活。」

擴充設施以應需要

在傳講王國好消息方面,聖經書刊是很重要的工具。70年代初期,倫敦分社負責把予人生命的靈糧供應給不少國家。大部分書刊都是運到非洲各國去的,也有些書刊運到遠至澳大利亞。

後來,印製雜誌的工作逐漸轉由其他設有印刷廠的分社分擔。這樣,倫敦分社就集中力量印製英語、荷蘭語和斯瓦希里語的刊物。然而,英國分社的兩台「MAN」牌活版印刷機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1977年期間,為了使印刷工作能夠在限期內完成,其中一台印刷機每三個星期就得在晚間也操作。

社方在倫敦的設施必須擴充了。社方在50年代的後期開始啟用坐落在米爾希爾的守望台之家。如今分社必須照料巨量的印刷工作,原有的設施已不敷應用。由於當地建築規條的限制,社方無法擴充守望台之家的工廠部分。因此,治理機構批准英國分社把工廠遷往別處,同時擴充目前的伯特利之家,以便容納更多加入服務的弟兄。

最後,社方在13公里外的文布利,購置了一所面積共3000平方米的工廠。這幢兩層高的建築物不但可以容納擴充了的工廠設施,還設有宿舍、廚房、飯堂和接待處。工廠的運作在1980年搬到這個新址。除了原有的設備外,社方還添置了一部共有五個組件的哈里斯卷筒紙平版印刷機。僅在兩年之內,雜誌的印製量增至每年3832萬8000本。

與此同時,社方在米爾希爾的守望台之家興建新翼,為伯特利家庭加添了41個房間,以及一個更大的飯堂和廚房。約翰·安德魯斯是個區務監督,曾從事過建築行業,社方於是請他到伯特利參與興建工程。來自國內不同地區的見證人在週末也前來參與志願服務。在1981年和1982年的冬季期間,雪下得很大,氣候嚴寒;儘管這樣,工程仍然進展得很迅速。社方也雇用了若干不是見證人的分包商,讓他們與弟兄們一起工作。兩年多後,分社大樓的新翼終於落成。大約在這個時候,有另一件重大事件發生。

工作艱巨

1982年6月,治理機構接受分社委員會的邀請,出席1983年在英國舉行的賓雪法尼亞州守望台聖經書社年會。這件事具有雙重意義,因為分社計劃在舉行年會的週末,同時為倫敦伯特利剛落成的新翼舉行奉獻禮。

丹尼斯·洛夫特回憶說:「有一天,大約早上8點鐘,我收到彼得·埃利斯從伯特利打來的電話。他請我預定蒙特福特禮堂供10月1日舉行年會之用。」早在1941年9月2至10日,社方在這個禮堂舉行了一個令人難忘的大會,還發行了《兒童》這本書。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激烈進行,弟兄們都勇敢地堅守基督徒的立場,在政治上保持中立。那時候,現今是治理機構成員的艾伯特·史勞德弟兄是英國的分社僕人。在這個年會裡,那些仍然在世的年長弟兄,能夠跟闊別多年的耶和華忠僕聚首一堂,的確是一件令人振奮的盛事!

1983年的年會是第一個在北美洲以外舉行的年會。分社也作了安排,把在萊斯特進行的節目轉播到米德蘭茲的達德利大會堂。這樣就有更多弟兄能夠欣賞到年會的節目。首批受到邀請的,是事奉耶和華至少有40年的弟兄姊妹。此外,倫敦分社也通知歐洲各地的分社,邀請當地的伯特利家庭成員出席該週末的盛會。由於打算出席年會的人太多,倫敦伯特利根本無法容納所有的歐洲代表。為了使所有訪客都有住宿的地方,分社設立了一個住宿部門去統籌有關的事宜。

洛夫特弟兄接觸萊斯特的市政局,卻發覺該市一家大公司將會在我們打算租用大會堂的那個週末,舉行一年一度的晚餐舞會。丹尼斯向當局進一步查詢,獲悉舞會其實在9月30日舉行,可是,由於舞會結束後通常都有很多清潔工作要做,因此翌日也給租下了。「如果我們負責把地方清理好,我們可以在10月1日租用禮堂嗎?」丹尼斯問道。市政局的行政人員答應了,丹尼斯頓時如釋重負。可是,他當時並不意識到這件事所牽涉到的巨量工作!

9月30日午夜,400個弟兄分成多隊,每隊弟兄在隊長帶領下著手清理舞會後的垃圾。他們把桌子搬走,然後搬來3000張椅子供舉行年會之用。弟兄們要在短短八小時內完成所有工作,實在殊不容易。丹尼斯回憶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弟兄當中,只有少數是受到邀請出席年會的。可是,他們由於有分參與這件事,即使只是為年會預備好地方,已令他們回味無窮了。」弟兄們在講台上鋪上地毯,又在講台周圍擺放鮮花。到早上8時,整個禮堂已打掃得乾乾淨淨。禮堂的工作人員都不禁目瞪口呆、驚嘆不已。弟兄們意識到這個年會將是個非常特殊的場合。他們並沒有失望。

令人難忘的盛會

在萊斯特舉行的屬靈盛宴共有3671人出席,其中有693個代表來自另外37個分社。不少與會者都是受膏的弟兄姊妹。來自特爾福德的雷吉·凱爾倫德和來自佩恩頓的埃瑪·伯內爾,都已屆99歲的高齡,他們是最年長的英國代表。來自格拉斯哥的珍妮特·泰特,還有瑪麗·格蘭特、伊迪絲·蓋弗,以及羅伯特·沃登,也已經八十多歲或九十多歲,他們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認識真理了。這些弟兄姊妹一生為耶和華服務,經驗多麼豐富!多年來他們積極參與見證工作,目睹耶和華在英國的讚美者從區區幾千人增至當時的9萬2320人。他們都熱切期待治理機構成員的鼓勵。

艾伯特·史勞德根據以賽亞書40:31發表演說,題目是「繼續寄望於耶和華,以免半途而廢」。他也訪問了好幾位忠心的弟兄,包括:來自格拉斯哥的羅伯特·沃登和哈羅德·拉布孫,他們分別在1913年和1914年受浸;從事了51年先驅工作的羅伯特·安德森;從事了17年環務探訪工作的埃爾尼·比沃爾,他的三個兒女都致力於海外傳道工作。這些弟兄滿腔熱誠地細說多年來自己為耶和華所作的服務。治理機構的另一個成員丹尼爾·薛力克也發表一個演講,題目是「最好的事還在前頭」。時至今日,弟兄們對這個演講仍然記憶猶新。

一個弟兄寫道:「我們收到邀請通知後,不禁想起以往一個令人難忘的大會。1941年大戰期間,我們在蒙特福特禮堂舉行大會。在戰火連天的英國,那個大會得以舉行簡直是個奇跡。在我們參加過的大會中,到當時為止,那個大會無疑是最好的一個。可是,『最好的事還在前頭』。大會結束後,我們對耶和華充滿感激,決心要繼續忠於我們的創造主,忠於他所立的君王基督耶穌,也忠於顯然正受他重用的組織。」

年會過後,許多代表前往倫敦出席伯特利新翼的奉獻禮。奉獻禮演講由當時的社長弗德烈克·法蘭茲發表,節目用電話線傳到北倫敦大會堂,使更多弟兄能夠聽到這個演講。

為印刷廠尋得較佳地點

然而,分社設施還是不大理想。守望台之家位於米爾希爾,距離文布利的工廠有13公里之遙。有25至30個伯特利弟兄必須經常前往那裡工作。

若干年前,當時的守望台社社長諾爾弟兄留意到,一座屬於英國光學公司的建築物坐落在守望台之家對面,這個位置看來是印刷廠的理想地點。可是,當時光學公司無意出售這座物業。後來在1986年9月,在郵政局舉辦的一個會議上,分社的裝運部監督菲利普·哈里斯獲悉,英國光學公司將會從比特西山的物業遷出。社方於是立即作出安排去購置這個佔地2公頃的物業。兩個月後,交易順利完成;與此同時,社方也成功出售了文布利的工廠。於是,興建新工廠的計劃就開始落實了。

首先,社方要把比特西山物業後方的舊建築物拆去,好騰出地方興建新工廠。挖土工程進行期間,弟兄發覺這個地方以往是個工業廢料堆積區。把所有的碎石瓦礫清除了之後,顯然有地方可以加添一個寬敞的地下室。合共有五千多個本地和海外志願工人參與工程,花在工程上的時間共達五十多萬小時。最後,一所美輪美奐的工廠大廈和汽車間終於落成,足以供社方使用多年。

在興建工程的第二個階段,社方須要把英國光學公司的舊辦公室大樓和工廠拆去,另建新的辦公室大樓。當地的建築規劃部門要求我們必須用磚興建新的辦公室大廈,以便使大廈的外貌跟鄰近的建築物協調一致。社方採用的方法是把部分的磚塊嵌進混凝土的框架裡。隨著把157個磚面框架安裝起來,萬國聖經研究者之家很快就建成了。之後不久,一家公司的經理前來參觀這座新落成的建築物;他問弟兄社方雇用了多少個砌磚工人。經理自忖:「想必至少有五十個工人。」可是,他獲悉大樓的磚牆原來只是由六個女工和兩個男工建成的,不禁大為驚詫。

到1993年,坐落在比特西山的新辦公室大樓和工廠的工程已完成了。治理機構成員艾伯特·史勞德弟兄到訪期間,為新分社主持奉獻禮。那時,全國的傳道員人數總共有12萬7395人。這實在是個喜樂的因由!

國際規模的協助

分社把文布利的印刷工作轉移到新落成的萬國聖經研究者之家期間,德國分社協助印製英語的雜誌。此後不久,社方在倫敦的印刷廠恢復運作,繼續印製數以千萬計的雜誌,把予人生命的真理廣傳開去。

倫敦的印刷廠雖然離東非很遠,但很久以來一直為這個地區的國家印製雜誌,定期把英語和斯瓦希里語的雜誌運到當地。此外,英國分社也負責供應雜誌給加勒比海諸島。有多年之久,運載香蕉的船隻把貨物從西印度群島運到英國的西岸去。回航的時候,這些船隻滿載貨物,經常包括社方的雜誌,運給群島的居民。由於社方是慈善團體,因此運費全免。

裝運部每逢有貨櫃運往外國,總會利用貨櫃內空出的地方,把各種必需的用品運給經濟落後地區的弟兄。社方從國內各地的王國聚會所收集了數以萬計剩餘的椅子,運往利比里亞、莫桑比克、塞內加爾、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去。在這些地區,有越來越多人渴望聽到上帝王國的好消息,王國聚會所往往座無虛席。因此,英國運去的椅子可以大派用場。

1994年,波斯尼亞的戰況還沒有平息,當地弟兄急需救援物資。奧地利分社很樂意捐出食物、衣服和其他物品。可是,波斯尼亞當局後來頒布法令,未來的貨運必須寄給一個合法註冊的組織。奧地利分社向英國分社請求協助。英國分社於是預備好若干英語和克羅地亞語的法律文件,經過公證後由信使發送。維也納分社收到文件時,救濟品已經離開了維也納。弟兄們急忙駕車趕到邊界,剛好追上運送的車隊,把法律文件呈上,結果救援物資能夠及時過關!

1998年8月,法國分社的印刷工作轉由英國分社接替。由於英國分社的工作量增加了,盧維耶的法國伯特利家庭有50個成員被調到倫敦伯特利提供協助。經過詳細的洽商後,社方得以在1999年把盧維耶的大型卷筒紙平版印刷機,連同其他印刷設備運到倫敦。法籍的伯特利成員努力學習英語,英籍的伯特利成員也嘗試說點法語。由於所有弟兄都團結一致地學習聖經真理的「清潔的言語」,他們能夠協調一致地工作,合力為耶和華增光。——西番雅書3:9

向眾海島提供協助

多年來,英國分社一直負責照料屬下地區各海島的傳道工作。其中有些海島屬於不列顛群島的範圍內。英格蘭南面的懷特島有七群欣欣向榮的會眾。位於愛爾蘭海的馬恩島有一群十分興旺的會眾,目前會眾有190個傳道員。赫布里底群島位於蘇格蘭西面,有六十多個傳道員住在島上,他們定期到僻遠的小村莊向人作見證。在蘇格蘭東北面的奧克尼群島和設得蘭群島,會眾人數不斷增加,傳道員努力向那些遠離大陸的居民作徹底的見證。設得蘭群島的先驅甚至擴大自己的工作地區,向北海漁船上的船員作見證。

海峽群島中的根西島有兩群會眾,傳道員經常到面積較小的奧爾德尼島和薩克島向人作見證。為了這樣做,傳道員必須付出很大努力才行。且以薩克島為例,目前該島的人口有575人;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傳道員一直經常向當地的居民作見證。來自根西島的一個先驅在薩克島傳道,他遇見一個青年男子;這個男子的母親是個見證人,住在不列顛群島其他地方。起初男子對聖經並不感興趣,但經過進一步的討論後,一對見證人夫婦跟男子和他的女朋友開始了一個聖經討論,這個討論主要是通過書信進行的。後來,根西島和澤西島的會眾合力資助一個先驅,每月到薩克島和奧爾德尼島工作一次。憑著個人的協助,加上通過書信討論聖經,這個青年男子和他的女朋友在靈性上逐漸進步。為了進一步幫助他們,一個長老用電話跟他們討論《團結一致地敬拜獨一的真神》這本書。到1994年4月,這對青年男女——現已結為夫婦——終於進至受浸的地步。每逢天氣惡劣,他們不便乘船到根西島,他們也可以通過電話線的連繫,聽到會眾聚會的資料而從中得益。不錯,傳道員竭盡所能,幫助每一個人聽見好消息。

鄰近的澤西島有三群靈性壯健的會眾。這些會眾跟根西島的會眾輪流作每年區務大會的東道主。出席大會的人包括當地的五百多個見證人,以及大約一千個來自英國其他地區的訪者。由於有不少說葡萄牙語的季節性工人到島上來,當地有些傳道員於是學習葡萄牙語,以求更有效地向這些人傳講王國信息。

遙遠得多的一群島嶼是福克蘭群島,人口只有2200人,其中有不少居民原本來自設得蘭群島和蘇格蘭的其他地區。1980年,阿瑟·納特和妻兒從英格蘭搬到福克蘭群島,以便向島上的居民作見證。兩年後,由於世界情勢發生變化,社方認為該群島的傳道工作最好由英國分社督導。雖然福克蘭群島距離倫敦1萬3000多公里,社方仍然為當地一群人數不多的會眾安排環務探訪。英國分社繼續督導島上的工作,這個安排延續了15年。

馬耳他島位於地中海中央。過去差不多五十年間,英國分社也督導耶和華的子民在當地的活動。大約在公元58年,使徒保羅乘船前往羅馬,中途在馬耳他發生海難。(使徒行傳28:1)戈佐島就在附近。這個面積較小的海島是馬耳他的附屬姊妹島。現今,耶和華的子民在這兩個海島上有好幾群活躍的會眾。

雖然自1936年以來,馬耳他已有若干見證活動進行,可是直至20世紀70年代,王國工作才得以在馬耳他的居民當中打下穩固的基礎。傳道員努力不懈地向當地居民傳講好消息,可是天主教會對於當地政府和居民的生活卻操有強大的影響。

潔蘇阿爾達·利馬13歲的時候,聽見母親向家人談及一個鄰居對她所說的話。鄰居是個耶和華見證人,當時是1970年。潔蘇阿爾達回憶說:「對我來說,認識耶和華這個名字有很大意義。」(詩篇83:18)她對聖經的信息很感興趣,可是後來卻受到父母反對。但潔蘇阿爾達並沒有氣餒;相反,她繼續研讀聖經,參加聚會,最後毅然獻身給耶和華而受了浸。1981年,她跟伊尼亞齊奧結婚。伊尼亞齊奧是個朝氣勃勃的意大利人,在事奉上帝方面非常熱心。他們後來有機會在馬耳他從事全時的傳道工作,幫助了大約一百人認識真理,其中大部分是馬耳他人。

喬·阿伊阿克是個宅心仁厚的馬耳他人,以修理鐘錶為業。他最初從舅父的家人口中聽見真理。由於喬生性獨立,他離開家人,到澳大利亞生活。喬開始跟當地的耶和華見證人來往,但他的哥哥警告他說:「假如媽媽知道你要成為耶和華見證人,她一定會傷心得要死。如果你敢再次去聚會所,我就把聚會所燒掉。」然而,喬並沒有放棄真理,最後反而帶來了很好的結果。現在他和另外七個兄弟姊妹——包括那個曾恐嚇他的哥哥——都成了耶和華的敬拜者。

後來喬返回馬耳他,跟珍結為夫婦。他們決定努力一點,幫助戈佐島的居民認識真理。喬和珍每個週末都乘渡船前往該島。他們的兒子戴維出生後,由於往來不便,他們於是在戈佐島定居下來。到1984年,有一群會眾在當地建立。這令他們多麼興奮!現在戈佐島總共有27個傳道員。他們在自己擁有的王國聚會所裡舉行聚會,並且經常向島上的其他居民傳講好消息。

要是有馬耳他語的版本就好了

馬耳他人能夠聽見或讀到以他們的母語——馬耳他語——表達的聖經真理,無疑對他們有很大幫助,使他們得以確切地認識耶和華和他的行事方式。——歌羅西書1:9,10

海倫·馬薩是潔蘇阿爾達·利馬的聖經學生,她記得起初所有聚會都是用英語舉行的。有時候,要聽懂聚會的資料並不容易,但海倫卻很珍惜自己從聚會裡所聽到的優良訓示。她常常提到諾曼·拉瑟福德弟兄怎樣耐心地教導他們。諾曼是個英國人,在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初一直在馬耳他服務。諾曼和妻子伊莎貝爾是基列學校第11屆的畢業生;他們由於是外國人,在當地要很謹慎才行。他們渴望能夠留下來,給當地弟兄姊妹所需的支持。這些弟兄姊妹雖然面對宗教和家庭方面的反對,卻勇敢地緊守真理。

喬·米卡萊夫是個新聞記者,能夠說流利的英語。70年代初,喬很高興諾曼·拉瑟福德同意跟他研讀聖經。喬回憶說:「每逢我提出一個問題,其實諾曼只要回答『是』或『不是』,我就很滿足了。」可是,諾曼意識到教導不僅是回答問題就夠了。「他詳細向我解釋清楚,使我明白答案為什麼是『是』,為什麼是『不是』。」這樣的教導大大強化了喬的信心。

起初喬參加的聚會都是用英語進行的,可是後來有些與會者受到委派,用馬耳他語為《守望台》的要點作個撮要。這樣做並非總是易事。喬的弟弟雷決定把撮要寫下來,卻發覺把整段資料翻譯出來容易得多。喬說:「後來彼得·埃利斯到馬耳他作周遊探訪,他留意到這種情形,於是建議我們購置一部複印機。」結果,在1977年,第一份用打字機打成的馬耳他語《守望台》面世了。可是,弟兄需要有人協助他們把打好的蠟紙作必需的修正。既然喬是個新聞記者,工作跟印刷業有關,因此這份差事的理想人選非喬莫屬了!喬說:「總得要有人負責把工作完成才行!」弟兄們答道:「那麼,你認為誰可以負起這個責任呢?」喬回應說:「我也不知道,但我願意試試。」就這樣,喬開始把社方的刊物翻譯成馬耳他語。當然,現今社方會通過寫作委員會去安排有關翻譯的事宜,而不是由弟兄獨立處理。

1979年,第一本用印刷機印製的馬耳他語《守望台》面世。翻譯工作逐步改由一組翻譯員負責。目前馬耳他語的《守望台》每月出版兩期,《儆醒!》則每月出版一期。1998年1月,王國工作又向前踏進了一步。當時帶務監督道格拉斯·格斯特到馬耳他探訪,並為在莫斯塔新落成的萬國聖經研究者之家——其中設有翻譯部、海外傳道員之家和王國聚會所,舉行奉獻禮。翌日,有631人聚集起來,聆聽有關馬耳他的王國工作進展的報導。

培訓弟兄仁愛地施行督導

耶和華通過先知耶利米所預告的事,把他對手下子民的關注表露無遺:「我必設立照管他們的牧人,牧養他們。」(耶利米書23:4)為了提供這種牧養,耶和華不但在他的子民當中設立長老,還向長老提供指示和訓練,使他們能夠以上帝喜悅的方式,向羊群仁愛地施行督導。

自1960年以來,英國和其他國家許多具備資格的弟兄,都從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的培訓得益不淺。這個課程起初為期四星期,後來減至兩星期。應邀參加的都是周遊監督或在會眾裡負有督導責任的弟兄。訓練課程在倫敦的伯特利舉行。後來,為了讓更多弟兄可以參加,社方在國內的不同地區舉行這個課程,藉此造益各群會眾以至整個組織。

1977年期間,社方進一步為所有長老安排了一個15小時的課程。自那時以來,社方陸續安排類似的課程,時間長度各有不同。課程仔細研討各方面的問題,包括:怎樣仿效耶和華以仁愛的方式牧養羊群;怎樣在會眾的聚會裡施行教導;怎樣在每群會眾裡執行傳福音的工作;怎樣維護耶和華的正義標準。1997年,英國總共有1萬1453個長老和1萬零106個服事僕人應邀出席王國服事職務訓練班。

他們樂意獻出自己

除了會眾長老以外,還有些具備資格的男子擔任周遊探訪的工作。這些周遊監督負責照料組成環的各群會眾,以及組成區的各個環。現時英國總共有77個周遊監督,負責照料全國各地1455群會眾和70個環。這些男子不但要具備所需的屬靈資格,還得調整自己的生活,才能參與周遊探訪的服務。

早在70年代初期,一個周遊監督鼓勵戴維·赫德森追求神治事業。當時,戴維在一家複印公司任職部門經理,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後來公司突然認為他們不再需要部門經理這個職位了。現在戴維體會到治理機構成員萊曼·史榮高弟兄的話多麼真確。1984年,在威爾士加的夫一個聚會裡,史榮高弟兄把世俗事業比作「人在一隻快將沉沒的船裡,拼命擦亮船上的銅器一般」。戴維和妻子艾琳於是調整自己的事務,以便投入先驅服務。他們的住所本來十分舒適,有馬廄和馬匹,但這一切他們都放棄了。現在他們的生活比以往更集中在與耶和華的關係上。自1994年以來,戴維負起環務監督的工作,妻子一直伴隨著他。他們都同意,事奉耶和華為他們帶來莫大的喜樂;相比之下,他們所放棄的物質東西根本微不足道。

雷·鮑德溫在70年代中期認識真理,那時他已看出傳講好消息的工作非常重要,值得他全力以赴。因此,甚至在雷還沒有受浸的時候,有一天上司打算升他的職,但條件是要他遷到另一個鎮上工作,雷不但沒有接受,反而請求上司給他一份非全職的工作。他受浸後就立即報名做輔助先驅。後來雷和琳達結為夫婦,婚後不久就計劃參與正規先驅的工作。為了參與更多神治活動,雷辭去了超級市場的工作,轉而以清潔窗戶來維持生活。從1997年9月起,他也成為了環務監督。

面對緊急醫療情勢的見證人,可以放心得到醫院聯絡委員會的仁愛照顧。不少弟兄甘願獻出自己,負起跟這個委員會有關的職責。這意味著他們要撥出時間接受培訓,可是,接受培訓只是事情的開始罷了。1990年10月,布洛克林的醫院資訊服務部派出三個代表,前來英國伯明翰主持研討會。出席研討會的共有152個弟兄,分別來自比利時、英國、愛爾蘭、以色列、馬耳他和荷蘭。他們都獲得優良的指示,學會怎樣幫助醫護人員明白我們對血的問題緊守什麼立場。來自布洛克林的訪者訓練與會的代表,向倫敦各大醫院和其他醫療中心解釋我們的立場。

1991年2月,醫院聯絡委員會在諾丁漢舉行了第二次研討會,之後就在全國各地開始運作。次年,社方另外設立了16個委員會,新任命的弟兄們在特倫特河畔斯托克舉行的研討會裡受到培訓。為了促進見證人和有關當局之間的合作關係,醫院聯絡委員會在1994年6月於薩里郡大會堂舉行了另一個研討會,訓練弟兄怎樣聯絡法官、社會服務機構和兒科醫師,從而奠下基礎,進一步加強見證人和醫學界之間的合作關係。弟兄們親自向英國各地的醫生講解我們的立場,結果有三千六百九十多個醫生表示願意尊重見證人對血和醫療問題的看法。

倫敦北部的盧頓醫院聯絡委員會的主席承認,他開始照料委員會的工作時,沒有料想到自己要在身體和感情上承受這麼大的壓力。這個弟兄很感激妻子的仁愛支持;他的妻子也深愛耶和華,深愛基督徒弟兄姊妹。隨著時間過去,他跟當地一所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和行政人員建立了良好的互助關係。他說:「每逢有弟兄面對緊急的醫療情勢,我們必須隨時給他們所需的支持。」醫院聯絡委員會所表現的助人精神打開了不少機會,讓弟兄可以為真理作個優良的見證。

到世界總部服務

有些弟兄起初在英國展開他們的神治事業,後來應邀到耶和華見證人在紐約布洛克林的世界總部服務。

約翰·巴爾於1913年在蘇格蘭出生,自幼從父母認識到真理。約翰在青少年時期比較害羞,因此在逐戶見證工作上覺得很難跟別人交談。雖然這樣,憑著耶和華的幫助,他得以克服這個障礙。1939年,他應邀到倫敦伯特利服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艱苦歲月裡,他有幾年時間從事周遊探訪的工作,直至1946年返回倫敦伯特利的崗位為止。約翰成為伯特利家庭成員後21年,跟米爾德里德·威利特結為夫婦。米爾德里德是個熱心的姊妹,是基列學校第11屆的畢業生,婚後跟約翰一起在伯特利服務。1977年,社方邀請約翰成為治理機構的成員。米爾德里德從約翰口中獲悉這件事的時候,起初還以為約翰只是說笑。可是,約翰所說的卻是實情。於是,次年兩人就遷到紐約布洛克林的世界總部去了。時至現今,他們仍然喜樂地在總社服務。

還有其他人也獲邀到總社服務,其中之一是艾倫·博伊爾。艾倫在利物浦出生,曾在倫敦伯特利服務。社方在1979年邀請他轉而到布洛克林服務,好讓他充分發揮他在繪畫方面的才幹。埃里克·貝弗里奇在1949年受浸,當時他住在伯明翰。埃里克和妻子海素爾從事了21年的海外傳道工作,先後到過葡萄牙和西班牙服務。之後,他們在1981年加入了布洛克林的伯特利家庭。羅伯特·柏維在英國南部肯特郡的桑威奇出生,曾在愛爾蘭服務九年,後來跟妻子帕特里夏被派到菲律賓,在那裡從事海外傳道工作九年。他們在1981年被調到世界總部服務。

分社督導上的改變

在過去多年,曾有不同具備屬靈資格的弟兄在英國分社負起督導的職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伯特·史勞德被迫離開英國,社方於是委任普賴斯·休斯當分社監督——儘管當時他由於緊守基督徒的中立而仍然在獄中服刑!休斯弟兄緊守基督徒中立的原則,他的忠誠在這方面受到徹底的考驗。他曾為了這個問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入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被監禁了兩次。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休斯弟兄帶頭督導分社的活動;他深深感激耶和華自始至終領導地上的組織。曾與休斯弟兄共事的人都會記得他待人多麼仁慈;此外,他無論負有什麼職責,對於傳道工作的熱愛都絲毫不減。

1976年,社方開始任用一個委員會而不是一個人去督導每個分社的工作。當時,威爾弗雷德·古奇被任命為統籌者,委員會的成員還包括約翰·巴爾、普賴斯·休斯、菲利普·里斯,以及約翰·溫。在原先的委員會成員當中,有些後來去世,因此社方任命其他弟兄作分社委員會的成員。目前,委員會成員包括約翰·安德魯斯、傑克·道森、羅恩·德雷奇、丹尼斯·達頓、彼得·埃利斯、斯蒂芬·哈迪、貝文·維戈,以及約翰·溫。

喜樂的國際大會

耶和華見證人是一個全球性的弟兄團體。曾有幾十年的時間,見證人的工作在東歐國家受到嚴厲的壓制。後來情勢改變了,見證人可以在這些國家自由地聚集起來,世界各地的見證人都為此雀躍不已。長久以來,見證人一直未能在這些國家舉行大型的集會,現在無疑是舉行國際大會的適當時候了!這些大會不但能夠強化弟兄的靈性,而且也可以向公眾作個優良的見證。英國的耶和華見證人很高興有分參與這件事。

1989年,社方在波蘭安排了三個「敬虔的效忠」大會。至少有37個國家的代表齊集在波蘭,要見證這些歷史性的場合,其中有721個代表是來自英國的。回顧波蘭波茲南大會所反映的精神,戴維·西布雷和妻子琳內說:「這個大會的確與眾不同!我們從沒有感受過這樣的氣氛。俄羅斯和東歐的弟兄以往只能夠以很少的人數聚集起來,現在我們卻能夠跟數以千計來自這些地區的弟兄自由地交往,實在令人振奮!我們聽聞有些弟兄甚至要冒生命危險才能出席大會。對他們來說——也對我們來說,大會是個一生難逢的盛會!」次年,東西德之間的邊境管制給撤銷了,大群熱心的聽眾齊集在柏林大會裡,其中有584人是來自英國的。這個大會可說是個祝捷的場合。1991年,社方在現今捷克共和國布拉格的施特拉霍夫運動場舉行大會,出席人數多達7萬4587人,來自英國的299個代表很高興能夠有分出席。同年,來自35個國家的代表齊集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英國也有很多代表出席。1993年,有770個英國代表出席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的大會,另外有283個代表出席烏克蘭基輔的大會。這些大會都是歷史性的盛事,令人永誌難忘。

英國也有代表出席在其他地區舉行的國際大會,這些地區包括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東方。在這些場合,見證人能夠跟同工享有親密的交誼,從而鞏固基督徒之間的友愛關係。事實充分證明,正如上帝的話語預言,他們的確是「從所有國族、部族、民族、語言來的」。——啟示錄7:9,10

來自不同背景

不列顛群島有許多居民響應聖經的信息而成為耶和華見證人,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由於深愛耶和華,他們毅然在生活上作出重大改變,以求能夠全心全意地事奉上帝。

唐納德·戴維斯在牙買加出生,是個專業的爵士樂鼓手,在1960年移居英國。1969年,他接受了一些聖經書刊,但直至13年後,有兩個見證人向他談及上帝名字的重要性,他才開始對聖經真正產生興趣。(以西結書38:23;約珥書2:32)後來他和一個當樂師的朋友出席在附近舉行的區務大會,之後很快就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實踐出來。唐納德意識到他無法一方面追求音樂事業,一方面事奉耶和華——儘管他並沒有跟任何人討論過這件事。於是他變賣了自己的樂器,繼而在1984年開始從事先驅工作。時至今日,他仍然享有先驅工作的寶貴特權。

托尼·蘭米德的妻子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讀聖經,當時托尼是皇家空軍的軍官。由於妻子表現良好的基督徒品行,結果「用不著一句話」就把他贏過來。(彼得前書3:1,2)後來托尼離開空軍,轉而成為耶和華的僕人,專心追求和平。——以賽亞書2:3,4

弗蘭克·考埃爾自幼是聖公會的教友,可是,後來他轉向其他方面尋求真理。有一次,弗蘭克到王國聚會所看看,結果開始跟耶和華見證人研討聖經。現在他是倫敦一所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可是,每逢校方在黃昏舉行研討會,而弗蘭克剛好要在這些黃昏出席聚會,他所作的決定表明,他把自己是個耶和華見證人這件事看得比其他事更重要。

蘇珊娜是皇家芭蕾舞團的團員。有一次她碰巧遇見一個舊同學,結果開始跟見證人研讀聖經。後來蘇珊娜受浸成為見證人,並決定減少芭蕾舞的表演,轉而成為舞蹈教練,以便買盡時機,投身先驅的新事業。自此以後,服事職務成了她生活的重心。蘇珊娜後來跟凱文·高結為夫婦。現在他們正努力學習普通話,好幫助利物浦數目日增的中國人認識好消息。

蕾妮的妹妹克里斯蒂娜是個見證人,可是蕾妮卻認為宗教不切合實際,因此拒絕聆聽聖經的真理。蕾妮後來到倫敦工作,她時常上大英博物館參觀。有一次,導遊解釋博物館的多項展覽品都跟聖經的記載有關,這引起了蕾妮對聖經的興趣。她記得其中有些資料是妹妹也曾提及的。過了不久,蕾妮·迪爾菲爾德也成為見證人。

安德魯·梅雷迪思在入獄期間開始研讀聖經。這大大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安德魯獲釋後跟一個旁遮普的見證人結婚,之後他們在倫敦東區向說旁遮普語的人傳道。

德克舍·帕特爾在肯尼亞出生,父母是印度教徒,她自己也是個虔誠的印度教徒。後來,她在英國伍爾弗漢普頓跟見證人研讀聖經,並且看出她所獲知的都是真理。後來德克舍長大了,能夠在生活上為自己作決定,她就毅然受浸,並且加入先驅的行列。現在她和丈夫阿肖克在倫敦的伯特利家庭服務。他們工作的性質使他們有機會到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各地,在翻譯聖經書刊方面向弟兄提供協助。

他們鍥而不舍地向人作見證

耶和華見證人很高興見到,每年都有許多人成為耶和華的崇拜者。自1972年以來,英國活躍的見證人差不多增加了一倍有多,目前傳道員的數目共達12萬6535人。

現時對聖經信息感興趣的人,是以前從沒有遇見過耶和華見證人的嗎?少數人是這樣。可是,由於見證人增加在商業區和街上的見證活動,他們能夠找著這些對真理感興趣的人。有一個見證人頭一次在商業區傳道,就遇到一個對聖經很感興趣的接待員。兩天後,傳道員回去探訪這個接待員,很快就開始了一個聖經討論。這讓接待員有機會決定她是否願意按耶和華的道而生活。這個女子整週都要上班,週末通常都不在家,因此她以往從沒有遇見過耶和華見證人。

人們願意聆聽聖經的信息,往往是由於環境改變了,例如結了婚,有了孩子,年紀漸長,或突然病倒等。現在,他們渴望知道某些問題的答案,而這些問題是他們以前沒有時間考慮的。

例如,1995年8月,一個85歲的婦人接受了《上帝真的關心我們嗎?》這本冊子。這個婦人自小就是浸信會的教友。她曾多次想到上帝是否真的關心人這個問題,卻找不到令她滿意的答案。後來婦人同意跟見證人研讀聖經。婦人獲悉上帝的要求,並且明白到他對人多麼關懷備至,不禁深受感動。她意識到自己必須在生活上作出改變才行。她雖然吸煙已有六十多年,仍毅然戒絕這個惡習。她開始出席當地會眾的聚會。到1997年9月,凱瑟琳·梅準備接受基督徒的浸禮。在環務大會裡,她快要下到水裡受浸的時候,留意到一個相貌跟她差不多的年長婦人。原來這個婦人是她的胞妹伊芙琳!伊芙琳住在另一個鎮,她們並不知道大家都在學習聖經。由於獻身給耶和華,這兩個年邁的胞姊妹得以團結起來,成為屬靈的姊妹。她們不禁喜極而泣。

有些人對自己教會近年來的情況深感不安,因此願意聽聽見證人的信息。莫里斯·哈斯金斯在1939年首次接受耶和華見證人的書刊。可是,當時他不但是英國聖公會虔誠的支持者,也是當地教會委員會的成員。大約五十六年後,一個見證人逐戶傳道時有機會跟莫里斯的嫂子交談。她請見證人回去探訪莫里斯,因為她說莫里斯有些聖經問題,很想知道答案。莫里斯一見到見證人,就立即請見證人向他說明,聖經對於同性戀和婦女接受聖職一事有什麼看法。後來莫里斯同意用《帶來永生的知識》這本書跟見證人研讀聖經。然而,他並沒有立即作出改變。後來有一次莫里斯跟主教會談,他所獲知的事促使他在任命女牧師一事上採取堅定立場。(提摩太前書2:12)此後不久,莫里斯毅然脫離聖公會,並開始到王國聚會所出席聚會。最後,他在84歲的高齡受浸。

由於見證人運用辨識力,表現鍥而不舍的精神,結果得以幫助一些人認識真理。有一個婦人說自己是個「無神論者兼人道主義者」,傑奎琳·甘布爾於是很有禮貌地問她究竟相信什麼。婦人回答說:「相信人和生活。」由於當時婦人很忙,姊妹送了一份單張給她,並答應改天再來。後來傑奎琳和丈夫馬丁再次探訪婦人,並提到對方上次所說有關相信「人和生活」的評論。他們獲悉婦人的丈夫格斯是個社會工作者,而且也有類似的觀點,於是約定時間回去探訪他。妻子克麗斯丁開始研讀聖經,後來更受了浸。可是格斯卻不肯到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雖然這樣,格斯留意到自從克麗斯丁跟見證人研讀聖經以來,孩子們都變得彬彬有禮、尊敬長輩,跟時下許多年輕人截然不同。

對格斯來說,在1978年發生的一件事是他的轉捩點。該年社方在蘇格蘭愛丁堡舉行國際大會。這其間,一群傳道員在他家附近從事見證活動,克麗斯丁表現好客精神,請他們到家裡喝杯咖啡。這群傳道員當中,有幾位是治理機構的成員。他們離開克麗斯丁的家之前,還把他們用過的杯碟清洗乾淨。晚上格斯回家後,克麗斯丁興奮地告訴他當日有些出乎意料的訪客來過。格斯說:「我真想不到,主教竟也到我們家裡來坐,還屈尊替我們洗杯碟!」過了不久,格斯到法國度假,跟家人一起到當地的王國聚會所去。弟兄們熱切歡迎他們,向他們表現基督徒的友愛,令格斯十分感動。格斯意識到這樣的愛心只有在基督耶穌的真正門徒當中才能找著。(約翰福音13:35)他返回愛丁堡後不久就開始研讀聖經,許多一度困擾他的問題,現在他都找著了滿意的答案。最後,格斯也決定獻出自己的一生來事奉耶和華。

當然,在有些地區,一般人對真理反應十分冷淡,因此耶和華見證人必須保持堅忍、積極的態度,才能鍥而不舍地向他們傳講王國信息。傳道員如果經常受到峻拒,或老是遇到反應冷淡的住戶,的確很容易灰心氣餒。見證人怎樣應付這種情勢呢?住在林肯郡勞斯鎮的埃里克·希克林承認:「地區反應冷淡的確是個很難應付的問題。」然而,他發覺經常思念上帝以往一些忠僕的榜樣,可以幫助他保持堅忍。埃里克說:「我經常懇切地向上帝禱告,也時常想到摩西、耶利米、保羅——當然還有耶穌——的榜樣。」

傳道員忠貞不二地保持堅忍,加上耶和華的祝福,是促成王國擴展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三十九年前,弗蘭克·麥格雷戈和妻子露斯奉派到一個市鎮傳道;那裡的居民都是虔誠的教徒,對耶和華見證人絕無好感。弗蘭克和露斯對於自己奉派執行的工作有什麼看法呢?弗蘭克說:「我性格很內向,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勝任。可是,我和太太都把這個工作任務視為來自耶和華的。」這個觀點幫助他們保持積極的態度。弗蘭克又說:「我們祈求上帝幫助當地的居民接受真理。」他們的忠心服務帶來了美好的結果,現在當地有一群擁有74個傳道員的會眾,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傳道員是在鎮上認識真理的。然而,麥格雷戈夫婦並沒有把功勞歸於自己,相反,他們很感激耶和華任用他們。——哥林多後書4:7

傑夫·揚是個資深的見證人,現在仍不時參與周遊探訪會眾的工作。他說:「我常常問弟兄他們當日的傳道工作怎樣。」如果有些弟兄的回答比較消極,傑夫就請他們想想,他們其實成就了不少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傑夫提醒他們:「我們支持耶和華的一方。我們履行了獻身的誓願。我們跟在中天飛翔的天使通力合作。我們有分鼓勵人認識耶和華。我們向人發出警告,作一個見證。」然後,傑夫跟弟兄們推理,既然他們成就了這一切,他們又怎能夠說自己一事無成呢?他繼續說:「人們的反應怎樣,視乎他們的環境和內心情況怎樣而定。最要緊的,就是我們忠心地執行見證工作,把好消息告訴別人。」——啟示錄14:6;哥林多前書4:2

因「耶和華所賜的福」而歡欣

在英國,許多見證人已活躍地事奉耶和華20年、40年、50年或甚至更久的時間。他們對於事奉耶和華有什麼看法呢?聖經的箴言10:22說:「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英國有成千上萬的耶和華見證人都體驗到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

住在貝辛斯托克的科尼利厄斯·霍普現在已七十多歲,從事基督徒的服事職務已有半個世紀之久。他論到這份職務說:「這是人所能享有的最大殊榮。」安妮·吉勒姆受浸已差不多五十年,丈夫是個環務監督,她認為執行服事職務是「向耶和華和他兒子表現愛心的方式」。

丹尼斯·馬修斯在1942年受浸,他說:「我覺得服事職務就好像食物一樣,使我在靈性上保持壯健。無論別人有沒有聆聽王國的信息,遵行上帝的旨意總是令人深感滿足的。」他妻子梅維斯說:「我從年輕的日子就開始事奉耶和華。我覺得這是最佳的生活方式。」

對於地區裡的人和他們的反應,事奉上帝多年的見證人有什麼感想呢?繆里爾·塔弗納爾事奉耶和華已有四十多年,她說:「人們比以往更需要我們,因為他們無法從其他方面找著真正的屬靈幫助。」人們要是接受這種幫助,會有什麼結果呢?繆里爾的丈夫安東尼說:「看見別人接受真理,在生活上作出改變,就彷彿是看見奇跡發生一樣。耶和華的靈能夠發揮作用,吸引人敬拜他。」

能夠把惟獨上帝話語才能予人的希望告訴人,的確令人深感滿足。弗雷德·詹姆斯是德文郡普利茅斯的市務監督,他和妻子回顧過去多年的服務,發覺他們總共幫助了一百多人進至受浸的地步。在這些人當中,不少現在已是長老、服事僕人或先驅。詹姆斯夫婦的三個兒子畢業後也投入先驅服務,現在全都是長老。其中一個兒子戴維是基列學校畢業生,他不但是個海外傳道員,而且也是巴基斯坦分社委員會的成員。詹姆斯夫婦一生事奉耶和華,為他們帶來了多麼豐富的獎賞!

英國有許多見證人忠心服務多年,得以目睹他們的服事職務結出美好的成果。理查德·傑索普和妻子海素爾事奉了耶和華超過半個世紀,其中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從事全時服務。他們曾幫助許多人看出,獻身事奉耶和華是無上的光榮。在傑索普夫婦眼中,他們每個人都是寶貴的。可是,對於傑索普夫婦來說,他們跟傑克·道森和他妻子琳主持的聖經研究尤其難忘。起初,由於大家的背景類似,一個友善的探訪得以發展成為一個聖經研究。(海素爾和傑克都來自英格蘭東北部。)然而有一次,傑克說他們的研讀應當暫停一段時間。理查德回答說:「你不可以停止。你一定要先讀完一本書,到時你想停止研讀的話,就停止好了。」結果他們並沒有「停止研讀」。相反,他們獻身給耶和華,投身先驅工作,繼而成為伯特利家庭的成員。目前傑克在分社委員會裡服務。

有些年輕人接受聖經真理的經過,特別令人鼓舞。羅比娜·奧勒和丈夫悉尼在蘇格蘭的鄧迪從事先驅工作。他們特別因保羅·卡恩斯的進步感到高興。保羅12歲的時候開始到奧勒夫婦家裡研讀聖經。真理很快就打動了他的心。可是,後來保羅的父親不許他繼續研讀聖經,保羅只好耐心等候,直至年紀大一點,並離家到阿伯丁念大學之後,才恢復研讀聖經。保羅的進步十分迅速。他受浸後就立志要加入先驅工作。1992年,保羅接受服事訓練學校的培訓。後來他到設菲爾德服務,在會眾裡作長老,並努力學會西班牙語。他在1998年被派到巴拿馬從事海外傳道的工作。

英國有一萬多個見證人從事先驅服務。他們十分珍惜先驅工作所帶來的福分。例如,比爾·湯普斯通和妻子瓊結了婚已超過八年,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他們仍然從事著先驅工作。後來,比爾和瓊總共生了三個女兒。然而,他們盡力把先驅服務在家庭生活上置於一個重要地位。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然而,他們設法讓整家人一起做事,因此一家人的感情非常融洽。比爾說:「我們經常撥出時間陪伴女兒。即使她們到了青少年階段,情形也沒有改變。無論她們想去溜冰也好,打保齡球也好,或者想游泳或打球,我們都跟她們一起去。」現在三個女兒都結了婚,從事著正規先驅的服務。她們都很高興能夠過著比爾所說的「最佳的生活方式」。

現時英國有77個周遊監督,大部分都是已婚的。周遊探訪的生活十分忙碌,而且年復一年、週復一週地持續下去。傑夫·揚參與周遊探訪的工作,直到後來年事漸高、健康欠佳,才不得不作出調整。有多年時間,他和妻子韋帶著一個手提箱的行李,每週都住在不同的地方。韋對於這種生活方式有什麼感覺呢?她說:「要過這種生活也不大困難,因為我們每探訪一群會眾,就有機會擴大我們的基督徒家庭。我們無論到哪裡去,都感受到弟兄團體的友愛。無論耶和華委派我們執行什麼工作,我們的生活只會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傑夫和韋雖然現在生活得很快樂,卻也憧憬著未來。傑夫說:「這個制度已經完了,就像死去了一樣。但我們的前途卻一片光明,我們可以合力建設地球,使全世界都成為樂園。死者一旦開始復活,我們就得主持許許多多的聖經研究。到時要做的工作多麼艱巨!」他的妻子說:「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敵擋耶和華,知道這件事實在令人興奮!」

擁護「上帝的生命之道」

1998年7月,社方在英國同時舉行了九個「上帝的生命之道」國際大會,地點包括愛丁堡、利茲、曼徹斯特、伍爾弗漢普頓、達德利、諾里奇、倫敦、布里斯托爾和普利茅斯。這些大會無疑是令人振奮的場合。大會代表來自六十多個國家地區。除了英語以外,大會的全部節目還以法語、西班牙語和旁遮普語進行。在接著的週末則有希臘語的大會舉行。

治理機構有四位成員出席在英國舉行的大會,他們是約翰·巴爾、西奧多·傑拉斯、艾伯特·史勞德,以及丹尼爾·薛力克。他們發表演講的時候,各個大會場地都藉電話線連接起來。令與會者大感興奮的另一點是,有不少在外地服務的海外傳道員出席大會。英國曾派出幾百個傳道員往海外服務,其中有110個出席這些大會。他們在大會裡接受訪問,他們的熱心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對所有在場的人都大有激勵。

出席大會的人——包括許多年輕人——都因自己所見所聞的而深受感動。大會在節目的最後部分採納了一個決議,清楚說明我們大家都決心謹守敬神的生命之道。節目結束後,達靈頓一對見證人夫婦的四歲兒子說:「媽媽,我真的很愛耶和華。我也很愛你和爸爸,可是我更愛耶和華。」有人問他為什麼,男孩解釋由於耶和華給我們樂園的希望,又差他兒子來為我們捨命,「所以我應當更愛他才對」。

在愛丁堡和倫敦舉行的大會結束後,來自各國的代表彼此揮舞手帕,熱烈的掌聲歷久不止。即使節目已經結束,許多人仍然繼續高唱王國詩歌,藉此向耶和華獻上衷心的讚美。

見證活動

耶和華見證人在英國作了一個廣泛的見證。早在1881年,僅在幾週之內,在各大城市有幾十萬份聖經單張分發了出去。當時所撒的種子,有些開始結出果實來。在1914年一段六個月的時期裡,社方在98個城市播放《創世影劇》,觀眾共達122萬6650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總共有182群會眾。20年代和30年代期間,由於有越來越多跟會眾交往的人參與逐戶傳道,親自向住戶作見證,見證活動因而大大加強。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見證人在英國總共用了6億5074萬6716小時從事傳道工作,對感興趣的人作了2億9729萬4732個回訪,向公眾分發了7410萬5130本書和冊子,以及5億6747萬1431本雜誌。平均來說,英國的耶和華見證人每年探訪地區裡的居民兩三次。

耶和華見證人經常逐戶向人傳講好消息,盡人皆知。因此,不少住戶開門後,看見門前站著一兩個衣冠楚楚的人,就會立即問道:「你們是耶和華見證人嗎?」

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

1891年,羅素弟兄觀察英國這塊田地,認為「田裡的莊稼已經熟了,正在等候收割」。在這個事物制度的最後階段,收割工作顯然快要結束了。事實證明,這場收割工作的確成績斐然!在1900年,英國只有138個聖經研究者(耶和華見證人在當時的名稱),其中大部分都是受膏的基督徒。現在見證人的數目差不多是這個數目的910倍。當時聖經研究者所運用的法律機構設立了美國以外的第一個分社。現在全球總共有109個分社:南北美洲有24個分社,歐洲有25個,非洲有19個,亞洲和世界各處的島嶼有41個。世上590萬個見證人跟這些分社通力合作,向人顯揚耶和華的聖名,宣揚耶穌基督所統治的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他們決心繼續向人作見證,直至上帝認為足夠為止。

予人生命之水正源源不絕地從耶和華上帝和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屬天寶座湧流出來。見證人正熱切地向人發出邀請:「誰渴了都要來;誰願意,都要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啟示錄22:1,17)在耶穌基督的千年統治期間,死者要復活過來,到時無疑會有億萬人有機會接受這個仁愛的安排,得享永生的幸福。到目前為止,上帝的教育安排只是剛剛開始罷了。上帝的新事物制度指日可待,到時「認識耶和華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賽亞書11:9

[第86,87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英國

大會堂坐落在國內多個出入方便的地方:(1)曼徹斯特,(2)倫敦北部,(3)達德利,(4)薩里郡,(5)東奔寧,(6)布里斯托爾,(7)埃奇韋爾

[圖片]

東奔寧

埃奇韋爾

薩里郡

曼徹斯特

布里斯托爾

[第66頁的整頁圖片]

[第70頁的圖片]

湯姆·哈特

[第72頁的圖片]

社方第一個分社辦事處

[第72頁的圖片]

目前運用的設施

[第74,75頁的圖片]

他們遷到外地服務:(1)格羅第·高特文,(2)羅伯特·尼斯比特,(3)埃德溫·斯金納,(4)約翰·庫克,(5)埃里克·庫克,(6)喬治·菲利普斯,(7)喬治·尼斯比特。背景:派書者到東非

[第79頁的圖片]

弗蘭齊斯卡·哈里斯特別關注『互裨姑娘』

[第90頁的圖片]

薇拉·布爾,現今在哥倫比亞服務

[第90頁的圖片]

巴里·勒什比和妻子珍妮特——「一向都渴望多盡點力」

[第92頁的圖片]

在達德利大會堂舉行的先驅服務訓練班

[第95頁的圖片]

英國伯特利家庭的早晨崇拜

[第96頁的圖片]

英國第一屆服事訓練學校的畢業禮

[第102頁的圖片]

英國第一個速建的王國聚會所(位於北安普敦的韋斯頓法韋勒)

[第107頁的圖片]

邁克爾·哈維和妻子琴恩

[第108,109頁的圖片]

這些先驅選擇到外語會眾服務

[第116,117頁的圖片]

1983年在萊斯特舉行的年會裡,史勞德弟兄訪問真理中的老前輩

[第123頁的圖片]

設得蘭群島的先驅到離岸的海域,向漁船上的船員作見證

[第131頁的圖片]

約翰·巴爾和妻子米爾德里德

[第133頁的圖片]

分社委員會成員(從左到右)。坐著的:彼得·埃利斯,約翰·溫。站立的:貝文·維戈,斯蒂芬·哈迪,約翰·安德魯斯,羅恩·德雷奇,傑克·道森,丹尼斯·達頓

[第138,139頁的圖片]

見證工作還沒有完成

[第140,141頁的圖片]

這些弟兄姊妹回顧他們多年來的忠心服務:(1)悉尼·奧勒和妻子羅比娜,(2)安東尼·塔弗納爾和妻子繆里爾,(3)理查德·吉勒姆和妻子安妮,(4)傑夫·揚和妻子韋,(5)弗雷德·詹姆斯和妻子魯斯,(6)科尼利厄斯·霍普和妻子里基,(7)丹尼斯·馬修斯和妻子梅維斯,(8)理查德·傑索普和妻子海素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