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大白鯊——生存面臨威脅

大白鯊——生存面臨威脅

大白鯊——生存面臨威脅

世上最巨型的食肉魚大白鯊,也許是人類最恐懼的生物。然而,如今在澳大利亞、巴西、納米比亞、南非、美國和地中海全部或部分的水域,大白鯊是受保護的海洋生物。其他國家和州政府也考慮擴大對大白鯊的保護。既然人人都知道鯊魚是會吃人的,為什麼要保護牠們呢?我們看下去就知道問題並不是這麼簡單。事實上,大眾對大白鯊的看法也不是完全基於事實的。

大白鯊 *跟逆戟鯨和抹香鯨,同屬海洋食物鏈的頂層。在鯊科魚類當中,大白鯊是王,是超級鯊魚。牠們什麼都吃,包括魚類、海豚,甚至是其他鯊魚。可是,隨著鯊魚的年齡越來越大,身體日漸增大,行動又比較緩慢,就會開始喜歡吃海豹、企鵝和腐肉,尤其是鯨魚屍體。

大多數鯊魚在覓食的時候都會運用所有的感官,包括卓越的視力在內。至於牠們的嗅覺,用「善泳的鼻子」來描述牠們是最適當不過的了!不但這樣,鯊魚的聽覺也十分靈敏,因此牠們又可以稱為「善泳的耳朵」。

鯊魚的軀幹兩邊有很多對壓力相當敏感的細胞,這大大加強了鯊魚的聽覺。沒有任何聲音能夠逃過牠的注意,牠的「竊聽系統」尤其能夠探測到物體的猛烈振動,例如魚兒被矛刺傷而掙扎扭動。因此,潛入海底用魚叉捕魚的漁民,最好盡快把流著血、猛力扭動的魚兒取出水面。

鯊魚也有第六覺。鯊魚的鼻子周圍布滿了很多稱為羅倫氏壺腹的小管道,有助鯊魚探測到目標獵物的心跳、鰓的運動或游泳期間所發出的微弱磁場。事實上,鯊魚的第六覺這麼敏銳,甚至能夠感應到地球磁場和海洋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鯊魚也許能夠辨別南北的方向。

辨認大白鯊

大白鯊這個名稱並不完全恰當,因為這種魚只有底面才是蒼白色的。牠的背部通常呈暗灰色。在魚身的側面,兩種顏色連接的地方呈一條參差不齊的線,每條鯊魚的這條線都不一樣。這個特色加強了鯊魚的保護色,但科學家卻能夠藉此識別每條鯊魚。

大白鯊可以長得多大呢?《大白鯊》一書說:「最大的大白鯊實際可以長達5.8至6.4米。」這麼巨型的魚可以重達2000多公斤。不過,鑑於大白鯊的三角形鰭稍微向後彎曲,加上軀幹有如魚雷一樣,因此這些龐然巨物能夠像導彈一般在水裡穿梭自如。大白鯊的尾部是近乎對稱的,可大大增強牠們的力氣,這個特徵在鯊科當中相當罕見,因為大多數種類的鯊魚的尾部明顯是不對稱的。

大白鯊最明顯、最可畏的特色就是牠的圓錐形大頭、一雙冷酷而烏黑的眼睛,以及嘴裡布滿有鋸齒緣、呈三角形的銳利牙齒。這些雙邊「利刀」一旦脫落,牙齒「輸送帶」就會把新牙齒推前,取代脫落了的牙齒。

血溫較高有助增進體力

馬科鯊、鼠鯊和大白鯊都屬於鼠鯊科,這個科的鯊魚的循環系統跟大多數鯊魚截然不同。牠們的血溫比周遭水溫高攝氏3至5度。較高的血溫促進消化能力,有助增進體力和耐力。馬科鯊以捕吃快速的遠洋魚類為生,例如金槍魚。這種鯊魚能夠在短距離內,以時速100公里勁力推進!

鯊魚游泳時靠一對胸鰭把軀幹浮起來。牠們的肝臟貯存了大量有助加強軀幹浮力的油,而肝臟佔整條鯊魚四分之一的重量!雖然這樣,如果鯊魚游得太慢,也會好像飛機一樣失速下沉。此外,很多種鯊魚要呼吸就必須繼續游泳,好讓含大量氧氣的水流過牠們的口和鰓。正因為這樣,鯊魚的樣子看上去相當冷酷、齜牙咧嘴的!

噬人鯊?

在目前368種已知的鯊魚當中,只有20種是危險的。雖然全球每年都有一百多宗鯊魚襲人的個案,可是,只有四種鯊魚跟大部分的個案有關。這些個案當中只有30宗左右造成人命損失。四種較常襲擊人的鯊魚包括低鰭真鯊——也許是殺人最多的鯊魚、鼬鯊(俗稱虎鯊)、長鰭真鯊,以及大白鯊。

令人驚訝的是,至少有百分之55受大白鯊襲擊的人能夠逃出生天。在某些地區,比率甚至達百分之80左右。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受到這種可怕的捕食者襲擊後,仍能生還呢?

先噬後放開

大白鯊猛力向獵物噬了第一口,就會把受傷的獵物放開,待獵物死去以後,才把獵物吃掉。假如獵物是人,這個模式可以讓其他人有機會拯救傷者。採取救援行動的人許多時都是一些勇敢的游泳同伴。因此,結伴同游確實是明智之舉。

幸好大白鯊並不會作出進一步的反應,不然,這樣的拯救行動實際上等同自殺。其他鯊魚如果嗅到血腥味,就會瘋狂地把獵物吃掉,可是大白鯊的反應卻不一樣。為什麼大白鯊採取這種先噬後放開的策略呢?

一位科學家推斷原因在於鯊魚的眼睛。跟其他鯊魚不一樣的是,大白鯊並沒有一塊好像眼瞼般的薄膜保護眼睛。如果有物件迎頭撞過來,牠的眼珠兒就會在眼窩裡轉動。在撞擊的一刻,例如一隻海豹向牠狠狠地揮舞利爪,大白鯊的眼睛也就得不著保護了。由於這緣故,大白鯊獵食的時候通常會迅速給獵物致命的一擊,然後把獵物放開。

也要記得,大白鯊就像人類的嬰孩一樣,遇見任何東西都往嘴裡送!澳大利亞悉尼的海洋生物學家約翰·韋斯特說:「不幸的是,大白鯊向獵物一噬,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雖然大白鯊是一種危險的生物,卻不是個嗜人肉的惡魔。一個潛水捕鮑魚的人總共花了6000小時在水裡作業,只看見過兩條大白鯊,卻沒有一條襲擊他。事實上,大白鯊往往逃離人類。

海洋勘探家雅克-伊夫·庫斯托和一個同伴,在佛得角群島附近的海域碰巧遇上一條大白鯊。庫斯托寫道:「[鯊魚的]反應實在令人出乎意料。那條大魚十分驚恐,排出一團糞便後,瞬間就逃之夭夭了。」他總結說:「我仔細想過我們遇見鯊魚的種種經歷後,對於大眾心目中鯊魚的印象,跟我們看到鯊魚的實際表現有極大分別,令我百思不解。」

捕獵大白鯊

20世紀70年代一部題名為《大白鯊》的小說拍成電影,廣受歡迎。這部小說大大影響了大眾對大白鯊的看法。突然間,大白鯊變成了邪惡的化身。正如《大白鯊》一書說:「想獲得戰利品的獵人都趨之若鶩,互相角逐,看看誰最快在火爐上展示噬人鯊的頭或顎骨。」後來,一隻鑲嵌好的大白鯊牙齒可叫價1000美元(在澳大利亞);整副鯊魚顎骨則可索價二萬多美元。

然而,至目前為止,大多數大白鯊都死在商用漁網中。此外,每年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其他鯊魚被捕獵,以滿足發展蓬勃的鯊魚製品市場的需求,尤其是魚翅。近年來,由於被捕獵到的鯊魚數目不斷減少,這喚起了全球對於鯊魚,尤其是對於大白鯊的關注。

了解在即

鯊魚四處找尋有病的、垂死的、老弱的和死去的海洋生物做食物。因此,健康的鯊魚數目充足,海洋就更健康、更衛生。

鑑於鯊魚的生存現正受到威脅,保護自然界國際聯盟保存物種委員會成立了專責保護鯊魚小組,去研究有關鯊魚的問題。然而,要研究大白鯊並不容易,因為這種鯊魚的繁殖力弱,一旦被人捕捉,就很難活下去。因此,專家必須在鯊魚的天然棲息環境中研究鯊魚。

隨著人類對鯊魚的認識不斷增加,他們對於這種令人稱奇的生物的觀念也改變了。然而,大白鯊卻沒有改變。大白鯊雖不是惡魔,卻仍然是一種危險的海洋生物,人必須敬而遠之!

[腳注]

^ 3段 大白鯊的通用名稱很多,例如在澳大利亞,人們有時叫牠做尖吻鯖鯊;在南非,人們有時會叫牠做灰鯖鯊。

[第11頁的圖片]

大而可畏的鯊魚顎骨

[第10頁的圖片鳴謝]

Photos by Rodney Fox Reflections

South African White Shark Research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