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挪亞——與上帝同行的人》錄像帶製作過程

《挪亞——與上帝同行的人》錄像帶製作過程

《挪亞——與上帝同行的人》錄像帶製作過程

「他早上一起床就嚷著要看。一天要看三四遍,晚上睡覺以前又要看一遍。」這個家住加利福尼亞州的母親在說什麼呢?原來是說她那個兩歲大的兒子怎樣喜歡看《挪亞——與上帝同行的人》這輯錄像帶 *。她還說:「他到外面玩的時候,手裡還拿著錘子,說要造方舟救人呢!」

另一位母親寫道:「我真的非常感激你們在製作《挪亞》錄像帶時所投入的精神、時間和愛心。我那個三歲大的兒子幾乎把整輯錄像帶都記住了,連音響效果也不例外!他最喜歡看這輯錄像帶,每天都要看,一天要看兩三遍。」

一個小女孩丹妮爾寫道:「我很喜歡這輯錄像帶,我要學習挪亞的好榜樣。希望你們可以多拍一些給小孩子看的錄像帶。」

不過,攝製聖經錄像帶當然是很花時間的,為什麼呢?

《挪亞》錄像帶的製作過程

早在拍攝任何鏡頭或者繪畫任何圖片以前,編劇必須根據聖經記載草擬故事情節,然後把情節化成情節串連圖板,最後成為劇本。情節串連圖板就是一連串小草圖,令畫師對故事的鋪排和布局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包括畫師在內,幾方面的工作人員集合一起,討論挪亞的事跡該以什麼方法鋪排,也就是說,哪一部分應該用演員,哪一部分應該用圖畫。演員演出的部分能夠把聖經記載呈現在兒童的腦海裡,向他們表明,聖經所談的,是幾千年前事奉上帝的人的真人真事。下一個製作步驟是什麼呢?

扮演挪亞一家的演員選定了,服裝設計了,每一幕的色彩調配有定案了。以上全屬製作的必需步驟,因為除非讓畫師看見挪亞、他的妻子、兒子、媳婦穿古裝的模樣,否則他們就無從入手,因為圖片都必須跟真人的部分吻合。但應該在哪裡拍攝才好呢?

拍攝地點結果選了丹麥,因為當地守望台分社擁有技術精良的道具製作員,而且有充足的工廠空間可以滿足對室內場景的需求。紐約帕特森守望台教育中心的影音服務部派出攝製隊,連同丹麥的工作人員,合力拍攝。故事以旁白形式敘述,其他語言版本就容易製作得多了,因為這樣可以免除翻譯對話並且對嘴形配音的麻煩。但是難度相當高的美術部分,又是如何製成的?

美術和特製攝像機

畫師根據創作組定出的情節串連圖板繪製數百幅水彩畫。這些水彩畫並不一定是方形的,有時也有弧形或橢圓形的,全視乎攝像機擺設的角度而定。所有圖畫的面積都不超過56厘米乘76厘米,大部分只有28厘米乘38厘米那麼大。

拍攝圖畫需要用特製而能夠調控移動模式的攝像機。為了得到立體效果,圖畫會分成三層——前景、中景、背景——拍攝。這樣就能產生由樹叢、大象腿間或任何前景看出去的景深效果。攝像機由電腦控制,能左右移動攝像和拉近前景而營造特別效果,令觀眾以為螢幕上的景物正在活動,但其實只有攝像機在移動而已。

由於守望台社沒有製作真正動畫的技術和資源,真人演出混合圖畫就成為了可行的折衷辦法了。本片特別為3歲到12歲的兒童而設,他們也很欣賞這種手法產生的效果。而且錄像帶明確解釋從挪亞的榜樣能夠學得的許多教訓。這還不止,封套上的小問題能幫助父母跟孩子一起複習故事的重點。

其他的特別效果,例如洪水期間越發壯大的豪雨,就借助了電腦技術。所以真的不難看出,製作這輯《挪亞》錄像帶,確實需要大量時間和創意。

聖經的記載是恆久不變的,因此《挪亞——與上帝同行的人》錄像帶也永遠不會過時,能夠繼續成為教導一代又一代的兒童的良助。許多兒童和家長寫了數百封信來表達賞識之情,並且要求社方製作更多錄像帶。有人這樣寫道:「我今年50歲,早已把兒女養育成人了。不過我覺得,要是今天有年幼孩子的父母能有一大套聖經故事的錄像帶,那會是非常珍貴的教材。」

[腳注]

^ 2段 錄像帶在1997年發行,已經翻譯成阿爾巴尼亞語、漢語、克羅地亞語、捷克語、丹麥語、荷蘭語、芬蘭語、法語、希臘語、匈牙利語、意大利語、日語、韓語、拉脫維亞語、挪威語、葡萄牙語、塞爾維亞語、斯洛伐克語、西班牙語、瑞典語和泰語,並且計劃進一步發行多種語言的版本。

[第25頁的圖解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能調控移動模式的攝像機在移動時令畫像栩栩如生

[第22,23頁的圖片]

情節串連圖板是製作過程的起點

[第23頁的圖片]

真人演出的大部分在丹麥拍攝

[第24,25頁的圖片]

畫師繪製了230幕場景

[第25頁的圖片]

電腦編輯、特別效果、旁白、音樂和音效結合成這輯錄像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