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穆小島「風采」依然
拉穆小島「風采」依然
《儆醒!》駐肯尼亞通訊員報導
小木船扯起滿帆,在海風的吹拂下,全力起航。瞭望員在甲板上,抓住船桅,眺望平靜如鏡的印度洋,找尋陸地的蹤影。時維公元15世紀,水手正在尋覓的島嶼,就是拉穆。
在非洲大陸,黃金、象牙、香料以及奴隸,應有盡有。許多人遠涉重洋,來到東非沿岸一帶,就是為了發掘非洲的財寶。為了搜求寶藏,他們得面對大海的波濤和狂風的吹刮,真是少一點毅力也不行。他們也不計較在擠迫的木船上,開始漫長的旅程。
東非洲海岸對出,有一群細小的島嶼——拉穆群島,是遠洋船補給的好地方。列島受珊瑚礁環抱,形成一個既水深、又安全的港口。航海人員可以在這裡給船隻添補淡水和食物。
到了15世紀,拉穆島已發展成經濟蓬勃的貿易中心和補給港口。在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才首次到達拉穆。他們發現拉穆島上的商人相當富有,身穿輕飄飄的綾羅綢緞,頭戴絲質頭巾。婦女穿戴金臂鐲和腳鐲在狹窄的街道上行走,身上散發出馥郁的香氣。昔日用三角帆航行的商船,停泊在碼頭一帶,準備裝滿貨物,運往外地。一群一群的奴隸被人捆綁著,等候擠上帆船,送離自己的家鄉。
拉穆島上的衛生設施在當時已相當先進,建築物設計精緻,令這些來自歐洲的早期探險家驚嘆不已。坐落在面海地區的房子,是由人手從露天礦場開採的珊瑚磚建成的。通道前上了一道又重又厚、刻有精美圖案的大木門。房子排列整齊,好讓清涼的海風穿過狹窄的街道,吹進房子,舒散一下令人難受的熱氣。
富裕人家的房子通常比較寬敞廣闊。浴室安裝了管道給水系統供應淡水。污水處理比當時許多歐洲國家還要先進。從大石開闢的大排水管道,把污水引到海床下深入沙土的坑內,遠離供應淡水的地方。儲存食用水的石池子養有細小的魚兒。魚兒吃掉水中蚊子的幼蟲,減少蚊蟲滋生。
到了19世紀,拉穆盛極一時,為遠洋船提供大量的象牙、油、種子、獸皮、玳瑁殼、河馬牙以及奴隸。可是,隨著時間過去,拉穆飽受瘟疫蹂躪,受其他好戰部族入侵,奴隸買賣受到限制,以致經濟大受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時光倒流
今天,乘船駛進拉穆港口,彷彿踏入時光隧道,昔日的拉穆,活現眼前。印度洋蔚藍的天空吹來一陣陣的海風;碧綠的海浪輕拍白沙連綿的灘岸。沿岸一帶,古時
設計的三角帆木船依然可見。木船白帆迎風招展,活像蝴蝶展翅在飛舞。木船滿載著魚、水果、椰子、牛、雞和乘客,啟程駛往拉穆。碼頭旁邊的棕櫚樹在炎熱的海風吹拂下,沙沙作響,為木船卸貨工人提供少許陰涼地方。這裡人們還是以物易物的。市場上人聲嘈雜,他們一面兜銷自己的貨品,一面找尋自己需用的物品。他們要的不是黃金、象牙或奴隸,而是香蕉、椰子、魚和籃子。
人們坐在大芒果樹的樹蔭下,用菠蘿麻編成長長的繩索修補船帆。狹窄的街道上,人們熙來攘往。商人穿著白色長袍,在他們那雜貨充斥的商店內,高聲招徠顧客,希望他們進來看看商品。驢子拖拉著滿載穀物的木頭車,吃力地在擠滿人的街道上走動。拉穆沒有機動車輛,島上的居民只好徒步從一處往另一處走。往來拉穆島的惟一交通工具就是船。
正午烈日當空,時間彷彿也要停下來似的。在炎熱的烤炙下,人們足不出戶,連驢子也閉上眼睛,站立不動,指望能從炎熱中得到一點舒解。
日落西山之後,氣溫漸漸轉涼,小島
也彷彿從睡夢中甦醒過來。這時候,商人重開商鋪刻了圖案的大門,繼續做生意直到深夜。婦女給小孩沐浴,再用椰子油揉擦他們全身,直至孩子的皮膚閃閃發亮。在這裡,人們仍在戶外燒飯。她們坐在椰樹葉子編成的地蓆上,烤加上香料調味的魚,用椰奶烹米飯,做一頓美味可口的飯餐。島上居民一般都慷慨好客、友善隨和。雖然,拉穆昔日光輝不再。可是,在這裡,20世紀前的非洲傳統文化仍欣欣向榮。在暖和的日光之下,拉穆島上居民的生活跟多個世紀前沒有兩樣。今天,到拉穆觀光的遊人,可以同時看見小島古往今來的風貌。的確,時移俗易,能夠保存舊有風貌的小島——拉穆,確有其獨特的地方。
[第16,17頁的附欄或圖片]
拉穆之旅
不久以前,我們一行人曾經到過拉穆島,但我們可不是在那兒做買賣。我們去探望我們的基督徒弟兄姊妹,耶和華的見證人同工。我們乘坐的輕型飛機往北飛行,飛越肯尼亞岩石嶙峋的海岸線上空。從飛機向下觀看,碧波蕩漾,滾著打向灘岸。沿岸一帶,熱帶雨林翠綠茂密,白沙環抱。拉穆群島的各島嶼在碧綠的海洋上,像閃爍的寶石般,驟然出現眼前。我們的飛機像隻巨大的非洲鷹,在海島上空盤旋,隨後降落在非洲大陸的小型機場跑道上。我們下機以後,隨即走往海邊,登上一艘開往拉穆的木帆船。
那天,風和日麗,海風清新暖和,使人倍感舒暢。當船隻駛近拉穆的時候,我們發覺碼頭上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彪形大漢從船上卸下沉重的貨物。婦女小心翼翼地把輕省的東西放在頭上帶回家。我們手提行李,設法穿越人群,在棕櫚樹的樹蔭下站著等候。沒多久,弟兄找著我們,熱烈地歡迎我們,接著就領我們到他們家裡去。
次日,天未破曉,我們就起來,到海邊去跟其餘的弟兄姊妹會合。由於前往參加聚會路程頗遙遠,得走上好幾個小時;我們帶了食水,戴上寬邊帽子和穿上舒適的走路鞋。背著晨曦的曙光,我們乘船起航,返回非洲大陸,往舉行聚會的地方去。
弟兄們把握機會向船上的人傳道。當船靠近碼頭時,我們已
作了幾個有意義的聖經討論,還分發了好幾本雜誌。我們繼續在赤熱、灰塵覆蓋的泥路上走。我們穿越渺無人煙的叢林地區時得打起精神,因為這裡常有野獸出沒,包括過路的大象。在路上,弟兄們總是歡歡喜喜的。沒多久,我們到達一條小村莊,跟遠道而來的其他會眾成員會合。由於路途遙遠,會眾的四個聚會在同一天內全部舉行。
聚會在一所細小的學校裡進行。房子相當簡陋,牆壁是用粗糙的石頭建成,也沒有什麼精緻的門窗。在其中一個教室內,我們15人坐在長木椅上,聆聽不同的聖經演講;這些節目既鼓勵、又富教益。每個人都聚精會神地聆聽,全力參與,並沒有介意從房頂的錫鐵散發出來的熱力。我們為能夠共聚交往而滿心喜樂。聚會在四個小時後結束,我們跟弟兄互相道別,就分道揚鑣,各歸各家去了。我們回到拉穆時,夕陽的餘暉也在地平線上慢慢地消失。
在那個清涼的晚上,我們跟住在拉穆的見證人一起吃很簡單的晚膳。在餘下的幾天,我們跟他們一起傳道,在迂迴、狹陋的街道上找尋渴求聖經真理的人。島上的弟兄姊妹為數不多,但他們的熱心和勇氣,卻大大激勵了我們。
告別的日子終於來到了。弟兄們送我們到碼頭去,大家依依不捨地道別。弟兄感謝我們的探訪,還說我們給他們很大的鼓勵。其實,他們可未留意到,他們的熱心卻大大激勵我們!回到大陸上,我們隨即轉乘小型飛機離開。我們的飛機,冉冉上升,不消多久,就攀到雲霄,使我們可以從高空回望美麗的拉穆群島。島上弟兄們懷具堅強的信心,對真理的熱愛,還要長途跋涉去參加聚會,此情此景,再次活現眼前。許久以前,詩篇97:1預言到:「耶和華作王!願地快樂!願眾海島歡喜!」人有希望生活在上帝王國治下的樂園裡,前景一片光明。不錯,即使在僻遠的拉穆島上,人們也有機會聽到這個好消息而歡欣鼓舞。——讀者投稿。
[第15頁的地圖或圖片]
(排版後的式樣,見出版物)
非洲
肯尼亞
拉穆
[第15頁的圖片鳴謝]
© Alice Garrard
[第16頁的圖片鳴謝]
© Alice Garr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