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基因改造食品是否安全?

基因改造食品是否安全?

基因改造食品是否安全?

不論你住在什麼地方,你今天也許已經在早飯、午飯或晚飯的時候吃過一點基因改造食品了。這些食品也許是內置抗害蟲機能的馬鈴薯,也許是在摘下以後保鮮期較長的番茄。但無論如何,基因改造食品或其中成分不一定有標記識別,你也很難靠你的味覺分辨出這種食品跟天然食品有什麼分別。

在你閱讀這篇文章的一刻,基因農作物,例如:黃豆、玉米、油菜籽和馬鈴薯,在阿根廷、巴西、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和美國蓬勃生長。一份報告指出:「時至1998年,美國有百分之25的玉米、百分之38的黃豆、百分之45的棉花的基因組合經過改良,令這些農作物能抵受除莠劑的毒性,或者令農作物能自發製造殺蟲劑。」到1999年年底,全世界估計有4000萬公頃的土地種植了商用基因農作物,雖然並非全是食用農作物。

基因食物安全嗎?生產基因農作物的科技會不會對環境造成威脅?在歐洲,環繞基因食品的爭論越來越激烈。一個來自英國的抗議者說:「我抗議基因改造食品,只為了一個理由,就是它們全都是不安全、沒有人想要、沒有人需要的東西。」

食物的基因如何改變?

應用在基因食品上的技術叫做食物生物科技,就是利用現代的基因科技,改良動植物和微生物,以求生產糧食;把生物稍微改變的技術。傳統的生物科技幾乎跟農業一樣古老。把牛群中最好的公牛跟最好的母牛交配,而不是讓牠們隨便交配,這樣做就能改良品種。第一個懂得這樣做的農夫其實正是應用了最粗淺的生物科技。第一個用酵母的酶令麵包脹起來的麵包師傅,也是利用生物來改良產品。這些傳統的技術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利用天然方法令食品的性質改變。

現代的生物科技也利用生物來製造或改良產品。但跟傳統方法不同的是,現代的生物科技能夠直接而精確地改造生物的基因,讓毫不相關的生物調換基因,令傳統方法無法造就的組合得以出現。培植者現在能抽取其他生物的特徵,放在植物的基因組裡——例如加入魚類的抗寒能力、病毒的抗病能力、土壤細菌的抗昆蟲能力。

假設農夫不想自己的馬鈴薯或蘋果在切開或者碰到硬物後呈現褐色,於是研究人員出手相助,去除導致褐色的基因,然後用改動過而能夠阻止褐色呈現的基因加以填補。例如,讓我們假設種植甜菜的人想提早種植而希望增加收成,但在一般情況下,他不可能這樣做,因為甜菜在寒冷的季節會凍死。這時生物科技就有用武之地了,把在寒冷水域中仍然能夠自在地生存的魚類的基因移植進甜菜之中,結果產生的基因改造甜菜就能抵受攝氏零下6.5度的氣溫,比一般的甜菜能抵受的最低氣溫低很多。

不過,以上提到的特性只是轉換單一基因所產生的結果,效能很有限。要改變某些比較複雜的特性,比如說改變生長速度,或者令植物有抵受旱災的能耐,卻是另一回事。現代科技依然未能操控所有遺傳因子,何況許多遺傳因子根本還沒有被人發現。

新綠色革命?

農產品基因改良工程的效能雖然頗有限,卻已令鼓吹生物科技的人滿懷憧憬。他們說基因農作物必將帶來新綠色革命。一所生物科技工業的大公司宣稱遺傳工程是「令人鼓舞的工具,能藉此生產更多糧食,供應」每天以23萬人幅度增加的全球人口。

這類農產品已經能減少糧食生產的成本了。某些食用植物加了有天然除蟲效能的基因,農夫就不需要在廣大的農田上噴灑含有毒性的化學品。還在研製階段的農產品,其中包括蛋白質含量大為提高的豆類和穀類農作物,肯定能大大造福世界較貧窮地區。這些「超級植物」能把有用的新基因和新特性遺留給後代,也能移植到貧窮而人口過剩的國家中,令生產力低的土地有比較豐富的收成。

「能改善世界農民的生活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一家具領導地位的生物科技公司的總裁這樣說,「而且我們必定能夠成功——千百年來為植物配種的人一直在『整棵植物』的層面應用生物科技來改良品種,現在我們已經發展至分子和個別基因的層面。我們會創造出更好的產品,符合具體的需求,而且我們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任務」。

可是,農業科學家卻認為,人們一窩蜂地吹捧遺傳工程能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這樣做其實把近年來的農作物研究的成果蓋過了。農作物研究雖然較為平凡踏實,但成效卻更大,而且也能造福較貧窮的地區。「在還有許多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可以解決糧食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被這種未得到證實的科技牽著鼻子走。」一個對抗農作物病症的專家漢斯·赫倫這樣說。

道德問題

改造過基因組合的農作物或其他生物除了可能帶來公眾衛生危機和生態危機以外,有些人認為這樣做有違道德倫理。科學家兼行動主義分子道格拉斯·帕爾評論說:「遺傳工程標誌著人類對地球的駕馭已經越過了底線,現在連生命的本質也受到改變。」《生物科技世紀》的作者傑里米·里夫米這樣說:「你一有能力跨越生物之間的一切界線,物種在你的眼中就變成只是一堆任你隨意控制的遺傳信息而已。到時候我們不單會以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我們跟大自然之間的關係,也會以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我們可以如何利用大自然。」他於是這樣問道:「那麼生命其實在本質上還有沒有價值?還是生命只有利用的價值呢?我們應該對我們未來的後代負有什麼義務呢?我們對那些跟我們一起共存的生物應該負有什麼責任呢?」

其他人(其中包括英國查理斯王子)提出,我們在彼此之間毫無關係的物種之間調換基因,「等於走進了屬於上帝的範疇,是惟獨屬於上帝的範疇」。研習聖經的人堅信上帝是「生命的源頭」。(詩篇36:9)不過,沒有真憑實據證明上帝不許人以有選擇性的方式為動植物配種。這種方法有助運用地球上的資源養活數十億人口。至於現代的生物科技會不會對人類和生態造成傷害,惟有留待時間來驗證。如果生物科技真的侵犯了「屬於上帝的範疇」,那時上帝本著對人類的愛和關懷,自有能力把這樣的發展逆轉過來。

[第26頁的附欄]

潛在危機?

生物科技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發展,快得連法律和監管機制也追不上。研究很難防止無法預見的後果產生。批評言論的聲勢越來越大,警告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能出現,小至全世界農民出現嚴重經濟混亂,大至環境破壞,威脅人類健康。研究人員警告我們,沒有任何長期而大規模的測試用來證明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他們提出若干潛在危機:

過敏反應。舉個例子,假如某個基因會產生引致過敏反應的蛋白質,這種基因給移植進玉米之中,患食物過敏症的人就會處於相當危險的情勢之中了。儘管監管當局要求有關公司申報改造過的食品是否內含任何有問題的蛋白質,有些研究員仍然擔心,有些未為人所知而會引致過敏反應的變應原會逃過監察的機制。

增加毒性。有些專家相信基因改造可能會意料不到地提高天然植物的毒素水平。基因一經發動,不但會產生期望得到的效果,也可能會令植物產生天然毒素。

對抗生素產生抵抗力。在改造植物基因的過程中,科學家使用稱為標記基因的物質以確定適當的基因是否已經成功植入。由於大部分標記基因對抗生素有抵抗力,批評家擔心抗生素失效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但是其他科學家持相反意見,他們說這些標記基因在使用前已經被擾亂,這樣就能解除這方面的危機。

產生大量「超級雜草」。其中一個最令人擔心的問題是,改造過的農作物一經種植,有抗除莠劑能力的基因會隨種子或者花粉,進入有親緣關係的雜草之中,產生有抗除莠劑能力的「超級雜草」。

危害其他生物。1999年5月,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員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有王蝶的毛蟲因為吃了染有基因改造玉米花粉的葉子,結果生病死亡。雖然有些人質疑這次研究的結果是否可靠,仍然有人關注其他不在打擊目標之列的生物品種可能受害。

削弱安全殺蟲劑的效力。部分最成功的基因農作物含有一種基因,能製造出令害蟲中毒的蛋白質。不過生物學家警告我們,讓害蟲接觸這種基因製造的毒素會使牠們產生抵抗力,最終令殺蟲劑變得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