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人命賤如草芥?

人命賤如草芥?

人命賤如草芥?

「在這個世界上,人命賤如草芥。要把人置於死地,花幾百英鎊就行了。從事這種勾當的,大不乏人。」——《蘇格蘭人報》。

1999年4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利特爾頓鎮,兩個青少年闖進哥倫拜恩中學,開槍擊斃了15人。這起槍擊案震驚全球。在一個兇徒的網頁上,調查人員發現了以下的字句:「人死口閉,反駁不了!」慘劇發生後,兩個兇徒飲彈自盡。

兇殺案不分疆界,無日無之,遇害的人真是不計其數。1995年,南非的兇案數字在世界上名列榜首,每10萬個居民中就有75個死於兇殺。在南美洲一個國家,人命低賤,一文不值。1997年,這個國家有六千多人因政治理由遭到毒手。主謀通常雇用殺手行兇。論到上述國家的情況,一篇報告指出:「令人震驚的是,謀殺兒童的案件急劇上升:1996年,被殺的兒童多達4322人,兒童兇案在短短兩年內增加了四成。」但遺憾的是,連兒童也傷人害命。他們不但殺害其他兒童,還弒父殺母。由此可見,人命賤如草芥,一點沒誇張。

「死亡文化」為什麼會興起?

上述數字和資料說明了什麼?世人越來越不尊重生命。貪權好利的,不惜謀財害命,良心沒半點不安。毒梟下令滅門絕戶。他們策劃殺人行動,卻用「狠揍」、「幹掉」、「消除」或「結束」等委婉語來代替「謀殺」一詞。此外,像種族滅絕、種族清洗一類的暴行,也奪去了無數人的性命。人命已變得無足輕重。結果,在世界各地,電視的新聞節目天天都有殺人事件的報導。

這還不止,電視節目和電影也大肆渲染暴力和殘害他人肢體的行為。看來,我們的社會已被一種以死亡為主題的病態文化所籠罩。關於這點,《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在20世紀下半葉,死亡居然成了流行話題。在此之前,科學家已著手探索不同問題的根源,但叫人頗感意外的是,他們對死亡這個題目大多避而不談。哲學家的理論也不怎麼提及死亡。」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文化人類學教授何塞普·費里克拉指出:「死亡再也不是我們社會所忌諱的話題了。在當今社會,死亡已成為操縱他人思想的工具,既管用又有效。」

以下的流行見解也許是「死亡文化」的最顯著特色:在大眾的心目中,權力、至尊地位、錢財和享樂,遠比人命和道德觀念重要。

「死亡文化」是怎樣傳播開去的?這種消極的人生觀如今到處蔓延。做父母的該怎樣抵消這股歪風,以免子女受害呢?接續的文章會解答這些問題。

[第4頁的附欄或圖片]

人命何價?

■ 「[在印度孟買,]由於經濟窘迫,年輕的幫派分子為了區區5000盧比[115美元]的報酬,不惜受雇殺人。」——《遠東經濟評論》。

■ 「只因為過路人拒絕給他一根煙,他就把對方殺了。」——智利聖地亞哥《評判者報》的頭條新聞。

■ 「[1995年,]在俄羅斯雇用殺手行兇,平均花七千美元左右。……自從共產政權解體以後,俄羅斯的經濟迅速發展,雇用刺客殺人的事件激增。」——路透社根據《莫斯科新聞》週刊報導。

■ 「在布洛克林,警方拘捕了一個地產經紀,……控告他拿1500美元雇用一個小夥子,而且先付了部分酬金,去殺害懷孕的妻子和岳母。」——《紐約時報》。

■ 「[在英國]殺人的酬勞不斷下跌。殺手不再獅子大開口了,包辦謀殺案的價錢從五年前的三萬英鎊暴跌到一萬英鎊,有時還降到五千英鎊。」——《衛報》。

■ 「巴爾幹的犯罪團夥使黑手黨相形見絀。他們跟其他罪犯截然不同,有自己的一套規矩,還有許多新型武器。這幫罪犯有炸藥和機槍在手,什麼都幹得出來。」——《衛報》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