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聞點滴
世聞點滴
駕駛考試失敗,考生大動肝火
巴黎《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導,「自1994年以來,法國500個汽車駕駛執照考官遭受辱罵和毆打的事件,增加了百分之150」。應考者中,成功通過20分鐘駕駛考試的人不及百分之60。差不多所有沒有上昂貴駕駛訓練課程的考生都不合格。愈來愈多考試失敗的人向考官發泄憤怒,揮拳猛打,並且揪著他們的頭髮,把他們扯出車外。一次,有人甚至揮著一支注射器,聲稱其中裝滿感染愛滋病毒的血液,追逐考官。最近,一個23歲的男子,由於考試失敗,用裝滿橡皮子彈的槍,射向考官。為了避免這些暴力事件發生,考官建議不要即時告訴應考者考試結果,反之,要以書面通知他們。
學生壓力重重
孟買《亞洲時代》報導說,學年終結前的考試,令很多印度學童覺得壓力大增。在考試前埋頭苦讀,又要努力爭取高分,對一些學童來說,壓力實在是難以忍受。因此,在考試期間見精神科醫生的學生人數增加一倍。一些父母渴望兒女考試成績優良,於是在考試期間限制一切娛樂活動。精神科醫生,V.K.穆特說:「父母給兒女很大壓力,除此之外,兒女又要跟其他學生競爭。」他還說,很多父母「不知道給兒女機會鬆弛一下身心,使他們精神得以振作,更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哈里什·謝利醫生留意到甚至「一年級到七年級的學生」,也漸漸感受到考試的壓力。
野豬入城
德國《週報》說:「野豬一般是膽怯怕人的森林動物,但現在牠們發覺城市裡不但食物充足,而且又是躲避獵人的好地方。」在柏林,野豬還在市內生下小豬。牠們飢餓時,不僅在樹林區和公園覓食,也到處摧毀花園,挖出園裡的鱗莖,吃個痛快。這些野豬體重幾達350公斤,因此嚇倒不少市民。有些人甚至爬上樹上,或走入電話亭內躲避。這些動物也造成無數交通意外。有些居民下班回家時,就遇見這些剛毛聳立的不速之客。有人曾問道:「在我的車子和我家大門之間的地方,站了20頭野豬,試問我又怎能入屋呢?」
青少年的婚姻
印度最近一項國家家庭健康調查指出,在印度,百分之36已婚少年年齡由13至16歲不等。據孟買《亞洲年代報》報導,調查也指出,17至19歲的少女中,有百分之64不是已生了孩子,就是正在懷孕。報告說,15至19歲的年輕母親,因懷孕難題而喪生的可能性,較20至24歲的女子高一倍。除此之外,在過去幾年,15至24歲青少年患性傳染病的數目增加了一倍。專家認為難題與日俱增,是因為青年人缺乏性知識,又加上同輩和傳媒就性問題傳播誤導人的資料。
一病換一病
《經濟學家》週刊報導:「三十年前,五個埃及人中有三人受血吸蟲病所折磨。引起這種惡疾的寄生蟲住在水螺體內。」運用現代藥物應付血吸蟲病的確大大減少了這種病造成的威脅。然而,看來早期應付血吸蟲病的運動可能使「幾百萬的人接觸到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可以致命,同時可能取代血吸蟲病,成為埃及的首要健康問題」。週刊透露,原因是用來注射防止血吸蟲病藥劑的針頭「慣常是重複使用的,並且很少經過正式消毒。……科學家到1988年才
識別出由血液傳染的丙型肝炎病毒」。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埃及「丙型肝炎的發病率是世界之冠」。據說在大約一千一百萬埃及人裡,大約六人中有一人是帶菌者,其中百分之70後來患上慢性肝病,百分之5最後會死於肝病。文章還說:「據醫生所知,這是有史以來病毒首次通過一項運動傳播得這麼廣泛。但叫我們感到欣慰的是,要是沒有這項龐大撲滅血吸蟲病的運動,更多人可能會死於血吸蟲病。」污染引致蚊災
奇利河流經秘魯的一個大城市阿雷基帕。污染的河水滋生叮人的蚊蟲,造成嚴重難題。當地居民為了撲滅成群結隊的叮人蚊子,把市內的殺蟲劑全部用清。利馬《商報》指出,奇利河受化學物品污染,因此造成這場蚊災。報章說,「很久以來」,河裡的蟾蜍「一直天然防治蚊蟲」,但河水的化學毒素,把許多蟾蜍殺死。
葡萄「美酒」
英國的警方和關注酗酒問題的團體都提出警告,由於葡萄酒酒精含量上升,令偶爾才飲些酒的人也可能會喝醉。十年前,只有上佳葡萄酒、餐後甜酒才含百分之13至14的酒精成分。但是,現在供日常飲用的葡萄酒普遍也有高達百分之14的酒精含量。這些酒大多是來自澳大利亞、南非和智利等國家。這些國家氣候暖和,故能生產更熟,更甜的葡萄,結果製成的酒也是烈性的。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引述關注縱酒協會副會長,瑪麗安·麥基賓的評論說:「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不斷上升,對沒有留意酒精含量的消費者來說,造成了混亂的情況。」
太乾淨了?
德國《威斯特伐利亞新聞》報導,弗賴堡大學環境醫學和醫院衛生學院發現,一些家庭用品的抗菌添加劑,不但毫無作用,還可能招致危險。學院的院長,弗朗茨·達施納教授說:「添加劑不但是不必要的,而且還對使用者造成傷害。」危險是,產品中一些物體很容易引起過敏症。報告說,發出臭味的衣服只需要洗得乾乾淨淨,而不一定要經抗菌化學物加以處理。達施納總結說:「用不破壞環境的去污劑洗淨衣服,已很足夠了。」
追上潮流壓力大
倫敦《衛報》報導,英國政府向500個青年人作民意測驗,得出的結果表明青年人「遭受愈來愈大的壓力,要符合廣告宣傳和大眾傳媒所描述的理想形象。壓力實在使他們透不過氣來」。每逢壓力大增時,女子就向知己朋友傾訴心事。但男子卻覺得表達自己的感受實在不容易,於是為了發泄內心的憤怒,他們就變得暴躁好鬥,甚至以身試法。由於感到自卑和抑鬱,男子自殺的可能性,較同年紀的女子高兩倍。另一方面,女子故意傷害自己,飲食失調,患上厭食症和暴食症的可能性卻較男子高三倍。
球星夢碎
巴黎《瑪麗安》雜誌說:「法國足球隊在非洲招收的球員中,百分之90最終成為非法工人。他們融入法國社會的希望極渺茫。」法國政府一份官方報告斥責代表球隊招聘的人員寡廉鮮恥,他們走遍地球每個角落,尋找「傑出的青年球員」。非洲數以千計的青年人,包括300個年紀在13歲以下的男童,相信了他們的甜言蜜語,夢想一朝在球壇上成名,光芒四射。但他們大多數人都沒有跟任何球會簽訂正式合同,結果是身無分文。雜誌說:「球員一舉成名的故事少之又少,但在律師檔案裡卻記錄著無數以悲劇收場的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