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如何戰勝病魔?

如何戰勝病魔?

如何戰勝病魔?

請放心,你有這樣的感受是人之常情。你身染頑疾雖是不爭的事實,但心靈始終不肯接受隨頑疾而來的種種變化。你彷彿跟病魔進行拔河比賽,以前的你和往後的你苦苦對抗。這一刻病魔可能佔了上風。即使這樣,你也可以扭轉局面。怎樣轉敗為勝呢?

姬蒂·斯坦醫生說:「人因病遭受損失,內心悲痛得像死了親人一樣。」健康勝於財富。你失去了寶貴的健康,為此痛苦悲傷是很正常的,正如你為去世的至親哀傷落淚一樣。其實,你失去的不止是健康。一個女子訴說:「我不得不辭去工作。……我不得不告別自己所喜愛的獨立空間。」無論失去什麼,無論失去多少,你對這些損失都該懷有客觀合理的看法。斯坦醫生本身得了多發性硬化症。她說:「你為失去的東西哀傷是合理的,但你也該明白,自己擁有的仍然很多。」你擦乾眼淚後,就會看出你不是毫無招架能力的。你至少能夠調整自己的生活。

水手雖不能駕馭風暴,卻可以調整桅帆,使帆船安然渡過風暴。你的情況也很類似。疾病猶如突發的風暴,你雖然駕馭不了,卻可以調整「桅帆」。換句話說,你可以運用身體健全的部分,調整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去應付這場突如其來的噩夢。長期患病的人怎樣攻克這個難關呢?

認識自己的病

聽到不幸的壞消息,病人難免心潮澎湃。但心境平復後,許多病人都覺得,知道真相雖然痛苦,卻比心裡暗暗地發慌好受得多。病魔突然來襲,可能把你嚇呆了。但是,你必須對自己的病有相當認識,才能思量對策,為往後的日子作打算。這樣做能使你從打擊中振作起來,積極面對一切。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戴維·施皮格爾醫生說:「無論你有什麼煩惱,當你想好了對策,心情就自然會舒展開來。你有沒有察覺到呢?在你採取實際行動之前,預先把一切安排好,可以使你的不安情緒緩和下來。」

對於自己的病,你可能覺得必需有多一點認識。聖經一句箴言說:「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箴言24:5)一個臥床不起的男子建議:「向圖書館借書閱讀。盡量了解自己的病況。」當你知道有什麼療法可供選擇,有什麼應付方法,你就會發覺自己的情況並不如先前所想的那麼糟糕。說不定你覺得有理由抱樂觀態度呢。

你固然要清楚明白自己的病況,但這並不是最終目標。施皮格爾醫生說:「重要的是,病人必須面對現實,認識自己所患的是什麼病,對自己的處境有合理的看法。搜集病患的相關資料,只是應付頑疾的其中一個步驟而已。」須知你的一生雖然給病魔打亂了,可還沒有完結。你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內心幾經掙扎,才能接受這個事實。不管怎樣,你清楚明白自己的病況後,下一步就是坦然接受事實。你是可以 跨進這一步的。怎樣著手呢?

既要審慎也要平衡

關於接受事實的含意,你可能需要調整自己的看法。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實,絕不是懦弱無能的表現,正如水手接受風暴侵襲的事實,也不是懦弱無能的表現。對風暴懷有現實的看法,反而會促使水手採取應急措施。同樣,你正視患病的現實,並不表示你窩囊無用,反而證明你沒有向困難低頭,「只是改道前進」,一個長期患病的女子這麼說。

面對體能日漸衰竭的情況,你可能要經常提醒自己,你的思想、感情和屬靈特質沒必要受虛弱的身軀所支配。比方說,你的才智、組織和分析能力不是完好無損嗎?你仍然露出親切的笑容,對人關懷備至。一如既往,你樂於傾聽別人訴說心聲,誠心對待朋友。最重要的是,你對上帝仍然滿懷信心。

要記住,你雖然不能徹底扭轉局面,但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伊雷妮·波琳說:「你對疾病有什麼反應,是由你控制的。不管你的病怎樣磨人,你都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反應。」海倫現年70歲,她的多發性硬化症已經到了晚期。她同意這個觀點,說:「你能不能恢復平衡,關鍵在於你怎樣看自己的病,而不是在於疾病本身。」一個男子坦然面對身體的殘障多年。他說:「積極進取的態度猶如船的龍骨。船有龍骨支撐著,就不會傾斜。」箴言18:14說得不錯:「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

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你心境復歸平靜後,就不會再抱怨:「為什麼偏偏選中我?」你反而會不斷思量:「既然不幸已經發生,我該怎麼辦呢?」這時候,你可能想衝破逆浪,奮力前進。讓我們看看你可以採取什麼步驟。

衡量你的情況,想想你需要作什麼變動, 可改變的就設法改變。施皮格爾醫生說:「你患病不一定表示,你的喪鐘已經敲響了。其實,疾病猶如晨鐘,喚醒人認識生命的可貴,叫人重新衡量人生的價值。」不妨問問自己:「得病之前,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這一切怎麼改變了?」提出這些問題,不是要數說你怎麼無用,而是要讓你看出,只要靈活變通,你仍可以繼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以上文提到的海倫為例。

海倫纏綿病榻25年,多發性硬化症使她的肌肉變得軟弱無力。起先她扶著助行架蹣跚而行。後來她的右手不聽使喚,於是轉用左手,最後連左手也不受控制。大約八年前,她雙腿開始不能動彈。如今她不能自己進食,洗臉、洗澡、梳頭、穿衣都得靠別人代勞。儘管心裡很難過,海倫仍然積極面對人生。她說:「『思想積極、量力而為』一直是我的座右銘。」憑著丈夫和上門服務護士的幫助,再加上自己的一點心思,海倫能夠繼續參與自己一向喜愛的活動。舉例說,她從11歲起,就一直向人傳講聖經的希望,告訴人和平的新世界快要來臨。她把這件工作看得很重要,到現在還每週向人傳講聖經。(馬太福音28:19,20)海倫講述她怎樣做:

「我請上門服務的護士翻開報紙,跟我一起讀訃告欄。我會挑選幾篇訃聞,以便寫信向死者的遺屬作見證。我告訴護士,我想在信裡談論什麼。護士就照我的意思,用打字機把信打出來。我隨信附上《痛失親者》 *,因為這本冊子講述聖經的復活希望,能為死者的家屬帶來安慰。逢星期日下午我都這樣做。我很高興,自己仍然有分向人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

定立合理、 可行的目標。大凡可以改變的,海倫都嘗試去改變。她為自己定立目標,然後想辦法達到。你也該這樣做。為什麼呢?定立目標使你著眼於未來,實現目標會為你帶來成就感,甚至可能使你重拾自信。你定立的目標一定要明確。例如,你可以對自己說:「今天我要讀一章聖經。」此外,你定立的目標也要切合實際。別忘記,你的身體構造和感情氣質,跟其他長期患病的人可不一樣。他們達得到的目標,你不一定能達到。——加拉太書6:4

住在荷蘭的萊克斯說:「不管目標怎麼小,你一達到目標就會格外振作,想再接再厲。」二十年前,萊克斯才23歲,一次意外事故使他癱瘓了。理療期間,治療師勸他為自己定立目標,例如訓練自己用洗臉巾擦臉等。練習過程可真累人,但他鍥而不舍,終於成功了。他看見一個目標實現了,就再接再厲。這次他要訓練自己把牙膏管的蓋子扭開,然後給牙膏管蓋上蓋子。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結果如願以償。萊克斯說:「我從苦練的過程中領悟出,我做得到的事原來比自己想像的要多。」

有妻子蒂妮克扶持,萊克斯不斷努力求進。例如,在蒂妮克陪同下,他坐著輪椅逐戶傳播聖經知識。他每個星期都回去鼓勵一個有嚴重殘疾的男子,教導對方認識聖經。萊克斯說:「幫助別人使我深感滿足。」聖經也確認這個事實,說:「施予比接受更快樂。」——使徒行傳20:35

你也可以定立目標,以助人為樂,不是嗎?由於你切身感受過身患殘疾的滋味,你了解別人的痛苦,懂得體諒別人。你能夠貼近他們的心,解開他們心中的結。

跟別人保持聯繫。不同的醫學研究報告都指出,社交活動能增進健康。反過來也一樣,與社會隔絕能損害健康。一個研究員聲稱:「離群索居和死亡息息相關,……就像吸煙……和死亡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一樣。」他接著又說:「改善人際關係,對身心健康都有益處,重要程度足以和戒煙相比。」他最後指出,學會合群對我們「有活命價值」,這又有什麼奇怪呢!——箴言18:1

正如上篇文章指出,問題可能在於你的朋友,他們捨你而去。長此以往,你會變得越來越孤獨。為自己著想,你要扭轉這個趨勢。怎樣著手呢?你可以邀請朋友過來坐坐。

使來訪的朋友感到輕鬆愉快。 *少談自己的病痛。這樣,朋友就不會因為聽厭了而從此避開你。一個長期患病的婦人每逢向丈夫吐苦水,都給自己規定時限,免得丈夫感到厭煩。她說:「我們只好互相忍讓。」不錯,你沒必要老是把話題集中在自己的病痛上,你可以跟朋友談論其他事物。一個臥床不起的男子跟來訪的朋友談論藝術和歷史,還向對方講述他信賴耶和華上帝的因由。事後,探病的朋友說:「頑疾困住了他的身體,卻困不住他的心靈。他仍然活得很起勁。跟他交談的確是賞心樂事。」

給來訪的朋友說個笑話,逗個樂兒。這樣,他們就會樂於上門探望。此外,歡笑對你自己也有好處。一個得了帕金森氏病的男子說:「幽默感很管用,能使人坦然面對 各樣情勢,淡化 各種不利因素。」歡笑真可以說是治病良藥。請留意箴言17:22怎麼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放聲大笑,即使只是短短幾分鐘,對你的身心也大有裨益。作家蘇珊·米爾斯特賴·威爾斯長期患病。她說:「歡笑跟我們服用的藥物可不一樣,是絕對安全的,對人有益無損,為人平添生活樂趣。……連心頭的烏雲也不見了,真是求之不得。」

設法舒緩壓力。根據不同的研究報告,壓力可使症狀加劇,壓力得到緩解,症狀也有所緩解。所以,你要不時歇一歇,舒展一下身心。(傳道書3:1,4)別讓病痛支配你的思想感情,操縱你的一舉一動。如果你長期困在家裡,你可以用以下方法緩和緊張的情緒:聽悠揚的音樂、看書、泡洗熱水浴、寫信、寫詩、繪畫、彈奏樂器、向密友傾訴等等,等等。這樣做雖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卻可以使你得到短暫的舒解。

如果你走動自如,不妨出去溜達溜達、逛逛商店、料理一下花園,或開車外出散散心。可行的話,到外邊度假。無可否認,對長期患病的人來說,出外旅行委實不容易,但只要你預先做好準備,隨機應變,前進的障礙是可以跨越的。比方說,先前提及的萊克斯和蒂妮克也曾出國旅遊。萊克斯說:「雖然我們起初有幾分緊張,但整個假期都過得很快活!」不錯,你可能長年累月給病魔纏繞著,但千萬不要給病魔牽著鼻子走。

靠著信心的力量前行。在真基督徒中,有不少都克服了嚴重的殘障。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全心信賴耶和華上帝,經常跟基督徒會眾交往,使他們得著源源的慰藉和力量。 *這些基督徒指出,恆切禱告、研讀聖經、沉思未來、出席王國聚會所的聚會,凡此種種對他們大有裨益。以下是他們的心得。

● 「我偶爾也會心情抑鬱。要是這樣,我就會向耶和華禱告。他使我重新得力,決心繼續做自己能做 的事。」——詩篇55:22;路加福音11:13

● 「閱讀聖經,沉思經文的意義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鼓舞,使我得享內心安寧。」——詩篇63:6;77:11,12

● 「研讀聖經可提醒我,真正的生命還在前頭,終有一天我會擺脫身體的殘疾。」——以賽亞書35:5,6;啟示錄21:3,4

● 「對聖經所應許的希望懷具信心,使我有力量一天一天地活下去。」——馬太福音6:33,34;羅馬書12:12

● 「出席王國聚會所的聚會,有助我保持樂觀,把思想集中在積極的事上,而不是老想著自己的病痛。」——詩篇26:12;27:4

● 「跟會眾的成員交往,令我精神振奮,內心感到無限溫暖。」——使徒行傳28:15

聖經向我們保證:「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他的人。」(那鴻書1:7)跟耶和華上帝保持親密關係,經常同基督徒會眾交往,的確是安慰和力量的源泉。——羅馬書1:11,12;哥林多後書1:3;4:7

給自己足夠的時間

駕馭頑疾、克服殘障「是個漫長的過程,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一個社會工作者這麼說,她輔導長期病患者學習應付殘疾所帶來的苦惱和不便。另一位專家建議,你正在學習「一門新技術,也就是駕馭頑疾的技術」,必須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學習。要明白,跟頑疾對抗是一場拉鋸戰,長期消耗病人的意志,你即使為人積極樂觀,有時也會像敗兵一樣,灰心喪膽。只要你奮鬥不懈,一天你回頭再看,就會發覺你已經走過最艱難的一段路程了。這是一個女子的親身經歷,她說:「我驀地發現,一天過去了,我居然沒有為自己的癌症發過半點愁。我簡直興奮得不得了。……前些日子,我還以為自己永遠擺脫不了癌症的困擾。」

不錯,你克服了起初的憂懼,重新定立目標以後,可能會有意外的發現:你能夠扭轉劣勢,轉敗為勝。下篇文章會舉例說明。

[腳注]

^ 17段 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

^ 24段 關於怎樣接待來訪的朋友,本文提出的建議對你的配偶、兒女和護理人員也很適用。

^ 28段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醫學研究報告都表示,信心能增進健康,令人心曠神怡。據美國喬治敦大學醫學院教授戴爾·馬修斯的意見,「事實證明,信心這個因素是不容忽視的」。

[第7頁的圖片]

你必須認識自己的病,才能思量對策,積極面對未來

[第8頁的圖片]

有別人幫忙,海倫能夠發出激勵人心的見證信

[第8頁的圖片]

「向人傳講上帝王國的好消息,使我深感快慰」

[第9頁的圖片]

「我發覺,儘管身體癱瘓,我做得到的事原來比自己想像的要多。」——萊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