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跳到目錄

尋找予人生命的「水」

尋找予人生命的「水」

尋找予人生命的「水」

兩千多年前,位於阿拉伯沙漠的佩特拉城聲名鵲起。當地人口約3萬,氣候惡劣,每年平均雨量才150毫米,不過居民卻應付有方,結果佩特拉城還漸漸繁榮富庶起來。

在佩特拉生活的納巴泰人並沒有電動抽水機,他們也沒有建造巨型水壩。不過,納巴泰人曉得怎樣把水收集起來,加以保存。他們建築了好些小小的貯水池、堤防、通道和水塔,把小心翼翼貯存起來的水運到城裡,以及一塊塊小農地去,一滴水也不浪費。納巴泰人挖的井、建造的水塔都很堅固,時至今日,貝都恩人仍然沿用。

一位水文學家很欽佩地說:「水文學是佩特拉城的隱形之美。當地居民真的聰明絕頂。」納巴泰人也曾在內蓋夫耕作,當地每年雨量往往不到100毫米,因此近年來,以色列的農學家一直試著向納巴泰人借鑑。他們察看納巴泰人留下的幾千個小農莊,發現農民都巧妙地把冬天的雨水引到小小的梯田去。

在非洲的薩赫勒地區,農民飽受乾旱之苦,從納巴泰人身上學到的技巧,給他們不少幫助。不過,現代的貯水方法也毫不遜色。在非洲海岸附近,加那利群島當中的蘭薩羅特島,農民曉得在差不多全無雨量的情況下,種植葡萄和無花果。他們在圓洞的底部種葡萄樹和無花果樹,然後在泥土上鋪一層火山灰,以防止水分蒸發。這樣,露水就可以一滴滴地流到植物的根部,使其茁壯成長。

低科技解決方法

為了應付乾旱氣候,世界各地的人各施各法。在過去多個世紀,像印度塔爾沙漠的比什諾爾人,肯尼亞的圖爾卡納婦女,還有美國亞利桑那的納瓦霍印第安人,都就解決農業需求方面研究出種種集水技術。這些技術跟叫人驚嘆的高科技方法比起來,還要可靠得多。

20世紀建造的水壩多不勝數。大河給善加利用,大規模的灌溉系統也發展出來了。一位科學家估計,世上百分之60的河溪多少都曾受到控制。這些計劃固然有好處,但生態學家卻指出,計劃對環境造成破壞,千千萬萬人因而失去家園就更不用說。

再者,這些工程、計劃,就算是出於好意,急著用水的農民往往未能受惠。前印度總理甘地,提到印度改善灌溉的工程,說:「十六年來,錢花了不少,人民卻得不著半點兒好處——沒有灌溉,沒有水,生產沒增加,生活也沒有改善。」

另一方面,事實卻證明低科技方法更有效,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也較小。在中國,各地社群自行建造的小池塘和水壩(共600萬個),於解決問題大有幫助。在以色列,人們發現只要動動腦筋,一桶水可以先清洗東西,再用來搞衛生,最後還可用來灌溉。

另一個切合實際的解決方法是滴灌。滴灌可保存土壤,所用的水是傳統灌溉方法的百分之5。用水要明智,自然也該挑適合乾旱氣候的植物來種,像高粱或黍,而不是需要大量灌溉的植物,像甘蔗或玉米等。

在家裡或工廠裡,人只要肯出一分力,同樣能減少用水。例如,工廠裡的水要是循環使用,製造1公斤紙,約1公升水就行了,節省下來的水逾百分之99。另外,墨西哥城已經把傳統的馬桶換掉,新馬桶的耗水量是原來的三分之一,當地還舉辦了一次資訊活動,旨在提醒市民節約用水。

成功的要訣

要解決水荒危機,或大部分環境問題,人得改變心態才行。人一定要互相合作,而非自私自利,必要時願意犧牲一下。為了下一代設想,人該下定決心,好好照料地球。關於這點,桑德拉·波斯特爾在其著作《最後的綠洲——面對缺水危機》裡,說:「自然系統是人未能也無法了解透徹的。我們需要一套準則,在面對有關的複雜決定時可以指引我們,叫我們處理得當。」

當然,這套跟水有關的「準則」,如果採納的人有限,用處就不大了。上至國家,下至人民,都得齊心合作,因為河流沒有國界之分。伊斯梅爾·薩拉杰爾丁在他的報告《解決水荒》裡說:「以往,水的量與質是分開來考慮的,但現在我們不得不把它視為全球的問題。」

不過,要各國同心協力解決問題,並不是容易的事。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承認:「在今天的世界裡,要全球一致行動,現在還不是時候;但努力實踐『萬眾一心』的精神,就刻不容緩了。」

優質的水供應充足固然重要,但要身體健康,生活愉快,這樣還不夠。我們得先承認,人對賜予生命和水的那位是負有義務的。(詩篇36:9;100:3)人不該只顧眼前利益,剝削地球和其中資源,相反,像造物主教導人類始祖,人必須加以「修理,看守」才行。——創世記2:8,15;詩篇115:16

非同凡響的「水」

水是維持生命所不可或缺的,難怪在聖經裡,水用來比作某些事物。事實上,要活得充實、快樂,我們就得承認這種象徵性的水的根源。另外,我們也要向公元1世紀一個女子借鏡。她跟耶穌基督說:「先生,給我這水吧。」(約翰福音4:15)請看看這是怎麼一回事。

耶穌在一口深井旁邊停下來。這口井位於今天的納布盧斯附近,時至今日,世界各地的人仍經常到訪。公元1世紀,許多婦女常常到這兒來,給家人打水。當時,在井旁的撒馬利亞婦人也一樣。耶穌跟她說,他可以給她「活水」;這種水是永不枯竭的。——約翰福音4:10,13,14

撒馬利亞婦人自然對耶穌的話感興趣了。不過,耶穌提到的「活水」,當然不是實際的水,他想到的,是能夠使人永遠活下去的屬靈供應。話雖如此,象徵性的水跟實際的水也不無關係——要充分享受生命,兩者缺一不可。

在古代,上帝的子民也曾鬧水荒,他不止一次給他們解決問題。上帝施行奇跡,為一大群要經由西奈荒漠,往應許之地去的以色列人提供用水。(出埃及記17:1-6;民數記20:2-11)上帝的先知以利沙,曾潔淨耶利哥城的井水。(列王紀下2:19-22)以色列人幡然悔悟,從巴比倫返回故土時,上帝領他們到曠野裡的水去。——以賽亞書43:14,19-21

今天,地球正亟須源源不絕的水。造物主耶和華曾多番緩解水荒,他將來難道不會同樣行嗎?聖經保證他一定會採取行動。上帝曾談及他應許的王國統治下的情形,說:「我要在淨光的高處開江河,在谷中開泉源;……我要使沙漠變為水池,使乾地變為湧泉。好叫人看見、知道、思想、明白;這是耶和華的手所做的。」——以賽亞書41:18,20

聖經應許我們,在上帝王國統治下,人「不飢不渴」。(以賽亞書49:10)多虧這個統治全球的新政府,水荒危機一定解決得了。這個政府,也就是耶穌教人祈求的上帝王國,將「以公平公義」運作,「從今直到永遠」。(以賽亞書9:6,7;馬太福音6:9,10)到時萬眾一心,人人真正無分彼此。——詩篇72:5,7,8

我們要是現在就尋找予人生命的水,就能期待地球有這麼一天,供水源源不絕,取之不盡。

[第10頁的圖片]

上圖:在古代,佩特拉城的居民已曉得怎樣貯水

下圖:納巴泰人在佩特拉建造的引水道

[鳴謝]

Garo Nalbandian

[第10頁的圖片]

在加那利群島當中,有個島上的農夫學會在雨量極少的情況下耕作

[第13頁的圖片]

耶穌答應給婦人「活水」,他的意思是什麼?